首页 > 科幻魔法 > 我的身体求我长命万岁

我的身体求我长命万岁 第226节

  【江临,私人执行代表,特别回复:需注意:日常生活方面,张赴先生多次强调自己同样是普通人。所以,保持自然即可,适当的、非刻意的紧张或不自然感,有助于张先生保持轻松平常的良好心态,避免产生被过度关注的负担感。】

  【张启明,安保总协调人,特别回复:按原计划执行。】

198 这心肺锻炼,它正经吗?

  198 这心肺锻炼,它正经吗?

  次日,上午8点10分。

  晨光透过玻璃窗,将空气中浮动的蒸汽染成淡金色。

  老盛昌人声鼎沸,带着微凉的晨风,陈骁推门而入,他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那桌:江临正微笑着向他招手,桌上已经摆了几屉热气腾腾的小笼和豆浆。

  江临旁边坐着两位熟面孔——同是“视觉引导师”的李芳芳和徐斌,还有两位昨天在“启络”项目结业评估会上见过的年轻面孔,据江临介绍是某知名医院骨科的刘博士和急诊的王博士。

  “陈教练,早!快坐,先垫垫肚子。”穿透店里的嘈杂,江临温润的声音,清晰地传到陈骁耳中。他把陈骁让到里面靠墙的位置,那里相对安静些。“都说这儿的蟹粉小笼很不错,尝尝?”

  “好啊……谢谢江助!”陈骁搓了搓手坐下。

  8点15分,距离约定的集合时间还有一刻钟,最后一位成员——另一位视觉引导师赵刚也到了。

  小小的方桌刚好坐满六人。徐斌一边吸着豆浆,一边左右看看,有些疑惑地问:“江助,昨天那位体科所的陈教授呢?我记得他好像也是今天的小组成员?”

  陈骁记得徐斌所说的那位教授,印象里,那位老教授在理论课上的讲解深入浅出,颇受大家尊敬。

  江临笑容不变,自然地给徐斌续上半杯豆浆:“陈教授年纪大了,行动没我们年轻人利索,他那边有专车接送,估计这会儿已经快到了。”

  8点45分,时间差不多了,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

  跟在江临身后,众人走出喧闹的汤包馆,门外,三台黑色的商务车早已静候。

  “大家随意坐。”江临拉开第一辆车的车门,自己坐进了副驾。陈骁、李芳芳和骨科刘博士上了第一辆;徐斌、赵刚和急诊王博士上了第二辆。

  第三辆车则坐着几位一直沉默跟随,大家都已经稍微有点眼熟的年轻男子。——近一个月的培训中经常出现,有时是沟通助理的助理,有时是临时安保,有时是场地协调。

  车子启动,汇入早高峰的车流,却并未向繁华的市中心驶去,而是逆着汹涌的车潮,朝着城郊的方向稳稳前行。

  越往城外,道路越显宽阔,高楼大厦也逐渐葱郁的行道树和低密度的建筑群取代。

  阳光毫无遮拦地洒下,空气似乎也清新了几分,车行速度越来越快,窗外掠过的风景慢慢带着城市与郊区结合的特有疏朗与生机。

  “快到了。”前排的江临轻声提醒了一句。

  陈骁下意识地望向窗外,此时,车辆正好驶过一段微微下坡的路段,视野豁然开朗。

  前方,一片融合了现代简约与些许古典韵味的建筑群静静矗立在绿意之中,正经过的岔路口,一块蓝白相间的交通指示牌带着箭头写着提示:宁泊雅筑。

  嗯,正是这里了。

  昨天项目组告知正式上岗的地点后,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陈骁忍不住用手机查过这个小区。

  搜索结果跳出来的词条无外乎“高档楼盘”、“倾心打造”、“专为上层人士”、“领秀顶峰生活”……当时他还咋舌,果然是舍得砸钱的大佬,住的地方打广告都这么霸气……无形中不免增添了几分压力。

  不过,真正看到的时候,陈骁紧绷的心弦悄然松了一分。

  “宁泊雅筑”并非想象中那种占地面积极广、戒备森严的顶级庄园。

  这是一个精心规划的现代社区,一半是排列有序、带着小花园的联排或独栋别墅,白墙灰瓦,线条简洁;另一半则是几栋约莫十几层高的板式住宅楼,间距开阔,同样透着干净利落的现代感。

  整体当然很精致,但并不张扬,恰如它的名字——宁静、淡泊、雅致——确实有点格调,但远非影视剧里那种高不可攀。

  车队平稳地驶近小区西门。门禁系统显然早已识别了车牌,沉重的电动栅栏无声滑开。

  车子驶入别墅区范围,速度放得更缓。透过车窗,陈骁能更清晰地看到里面的景象。

  别墅区内部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花草修剪得一丝不苟。

  小花园里,有的种着修竹,有的摆着藤椅茶桌,透露出家居生活的闲适。

  没错,一种生活的闲适,而非炫目的高高在上,一种低调的、融入日常的舒适与从容。

  想来也是……一个又懒又爱面子,又怕累又怕痛又想健身的家伙,怎么也不会是个严肃漠然,霸气侧漏,难以相处的性格吧?

  到了这儿,陈骁心底最后那点因“老板”和“企业家”身份带来的拘谨,似乎也在这份安静从容中化开了。

  陈骁猜对了一半。

  “宁泊雅筑”主打的宁静和从容风格,确实特别契合张赴的心理状态,这自然是身体宇宙将此地定为居所的核心考量之一。

  然而,这片位于闵行区的楼盘能够最终胜出,还经过了无数轮的严苛筛选与综合评估:

  地质与基建:地块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和洪水易发区。地下管网系统得益于近年的改造,在国内处于相对先进水平,并配备了独立的、多重过滤的供水系统。更关键的是,其地处城郊却又靠近市政管道中枢的地理位置,为后续对电力、通信及其他生命线管网系统进行秘密改造与升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空气与噪音:远离重工业区和主干道密集区,常年PM2.5低于市区均值。小区内部绿化率极高,茂密的植被形成了天然的隔音屏障,有效确保了核心区域的静谧。张赴所住的三栋别墅,更是被精心安排在小区内的下风向区域和声学效果最佳的位置。

  交通与风险:紧邻城市快速路入口,能迅速接入城市交通网络,无论是前往市中心核心区域,还是紧急撤离至更远的安全点,都具备极高的机动性。选择逆早高峰方向行驶,更是巧妙地规避了拥堵带来的潜在滞留风险。

  医疗与安全:以小区为中心,半径五公里内,分布着三家顶级三甲医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顶尖)、瑞金医院(综合实力雄厚、各脏器学科突出)、以及一家以创伤急救和骨科闻名的专科医院。任何突发的健康危机,都能在黄金时间内获得最顶级的专业救治。

  与某些机构的微妙距离:区级公安分局位于约三公里外,既处于重大警情快速响应的有效覆盖范围内,能形成无形的震慑力,又巧妙地避开了因过近而可能带来的敏感度提升。同时,周边无重要政府机构、敏感单位或军宪部门驻扎,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各种高强度监控的聚焦。

  车子在别墅区内安静地行驶了几分钟,在一处岔路口,一个穿着深色夹克、气质干练的年轻男子早已等候在路边。

  江临示意司机停车,自己推门下去,与那人熟稔地交谈了几句,又低头看了看对方递过来的平板电脑,似乎在快速核对什么信息。那人朝江临点点头,目光锐利地扫过三台车的车窗,然后对着岗亭方向做了个手势。

  车队再次启动,拐入一条更幽静的内部道路。

  这条路的尽头,并非想象中的开阔广场或气派门庭,而是赫然出现了一道一看就是刚装没多久的、低矮的金属栅栏。

  没错,别墅区的内部,居然又出现了一道栅栏……

  “这也行?”同车的骨科刘博士错愕。

  “怎么了?”江临回过头询问。

  “我家在阳台上装个晒衣杆都被物业找上了门……”刘博士是上海本地人:“这种高档小区……居然允许私装门禁?”

  “哦……芸芷有安里物业35%的股权。”

  “……”

  私装……咳,新装的栅栏,将三栋位置相邻、呈品字形分布的别墅,以及它们门前一小片精心打理过的公共草坪,圈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的内部天地。

  还好,栅栏不高,大约只有一米二左右,漆成活泼的浅蓝色,样式简约,与其说是防御,不如说更像是一种温和的区域划分标识。

  栅栏唯一的入口处,是一个同样不起眼的小小门岗。

  真的特别小。

  一个仅容一台车通行的电动伸缩栏杆,旁边挨着一个看起来像是临时搭建的、方方正正的移动式木屋。木屋大概也就四五平米,刷着和栅栏同色的浅蓝色,顶上还伸出一根不起眼的小烟囱。

  木屋的窗口后,坐着一位老人。

  老人看起来大约快七十岁了,头发花白稀疏,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他穿着一件稍显庞大的淡黄色外套,手里捧着一个老式的搪瓷茶杯,正眯着眼,透过窗户,慢悠悠地看着驶近的车队。

  那神态,像极了乡下看祠堂或果园的老农,带着一种与周遭精致环境格格不入的、迟缓而悠长的岁月痕迹。

  车子在栏杆前停下。

  老大爷不紧不慢地放下茶杯,颤巍巍地从木屋里探出半个身子。

  他手里拿着一个类似老式对讲机的东西,凑到嘴边,含混不清地说了句什么。

  栏杆,无声地、平稳地向上升起。

  透过车窗,陈骁看着这位老人,心里最后一点关于“富豪深宅大院”的想象彻底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种近乎滑稽的错愕感。

  这就是守护张先生核心居所的最后一道岗哨?一个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老大爷?

  【实际上,陈骁太小看这位老人了,这哪里是什么老人,这其实是一位大魔法师。】

  【大魔法师是张赴的远房同族,五十几岁的时候,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没多久老伴也寿终正寝,成为孤寡老人后,大魔法师没几年就丧失了劳动力,在政府微薄的补助和亲戚们的勉励接济下,坚强地又活了二十几个年头。】

  【没错,大魔法师根本就不是陈骁所猜测的年近古稀,而是实实在在耄耋之年,之所以看起来气色那么好,完全是因为被张赴,或者说被身体宇宙发掘后,先是在家乡医院好好调养了两个多月,又被接到上海来,每天和张赴一样,吃着又美味又好吃又养生的定制级伙食。】

  【这样的最后一道岗哨,目的也根本不是陈骁所想象的什么‘守护’——身体宇宙执行的各种策略,从一开始就会最大程度避免和政府机构产生冲突,就算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张赴也肯定早就被安排跑路。】

  【所谓大魔法师,就是在某些手段下作的家伙,利用某些恶心的机构作怪时,用来魔法对轰的准备。】

  【不管你是环保组织也好,小动物保护组织也好,世界人权组织也好,摸到张赴的居所附近,面对这么一位颤颤巍巍,连话都说不清的大魔法师,十成本事就已经被削去了九成!】

  【不信的话大可以试试:就在这个禁魔岗哨四周,最显眼的位置,明晃晃地安装了八个高清、夜视、红外、动态捕捉摄像头!】

  经过禁魔领域,在三栋别墅预留的内部空地,车队稳稳停下。

  陈骁跟着众人下了车,目光习惯性地扫视四周。

  脚下的路面平整干净,苗木花圃自然生长,眼前的别墅外观和之前路过看到的那些并无二致,同样是简约的线条,暖色调的墙面。看来张先生确实偏好这种不张扬的舒适感。

  就在这时,正对着他们的那栋别墅,那扇厚重的实木大门无声地滑开了。

  一支队伍鱼贯而出。

  不是预想中的保镖或服务人员,而是一支规模不小、约莫二十多人的……乐队???

  乐队成员穿着统一的、剪裁合体的深色演出服,男士是修身的礼服,女士则是优雅的长裙。

  这看起来是一支古典乐队,每人手中或肩上,都携带着闪亮的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小号……甚至还有一架需要两人小心搬动的竖琴!

  阳光照在黄铜和木质的乐器上,反射出温润而昂贵的光泽。

  乐手们步履从容,神情带着一丝演奏后的松弛,安静地列队向外走去。

  带队的一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士,看到江临,男士带着微笑走了过来。

  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江临微微颔首。

  陈骁离得近,隐约听到那位男士对江临说道:“……张先生今早的状态非常好,气息控制尤其出色,练习效果很理想。”

  江临含笑回应:“辛苦费尔南多先生和各位老师了……挺好,看来张先生现在正好适合劳逸结合,我们这边就准备进去了。”

  费尔南多先生优雅地欠身,带着他的乐团成员们安静地离开了。

  江临转身,面对陈骁等人略带惊讶和好奇的目光,很大方地笑着介绍道:“各位老师,刚才是‘天籁乐团’,由费尔南多先生担任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他们刚完成张先生例行的‘晨间呼吸与韵律引导’课程。”

  说到这儿,江临看着众人依然疑惑的神情,进一步科普:“乐器学习,尤其是吹奏型乐器学习,对心肺功能、核心稳定性和精神专注度都是极佳的锻炼方式。”

  原来所谓“其他团队负责的心肺功能锻炼”,方式就在这里了……

  这哪里是极佳的锻炼方式……一边欣赏顶级的现场演奏,一边由一堆人吹着捧着学习气息控制和乐器练习,这明明是极其愉悦的享受好不好!

  陈骁已经被强烈的钞能力给淹没了。

  他的脑子飞快地盘算:培养我们这几个视觉引导师,一个月就至少要砸进去至少800万!

首节 上一节 226/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