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第7节
在公司困难期间愿意掏钱行权,能够接受其中的潜在风险,那么以此分享到公司更多的红利也是应该的。
毕竟有勇气有魄力的同时,也实打实的对公司做出了比别人更大的贡献。
孟秋颜询问道:“你打算拿多少期权股出来?”
陆安略微沉思片刻便说:“以公司整体估值5个亿进行期权配置,总股本1亿股,行权价格每股5块钱,每人最高可行权10万股,行权最低2万股起。”
也就是说,陆安给初创团队这30人,每人最多10万股的上限配股行权资格,最低起步2万股起行权。
员工根据自己经济情况在2万股至10万股内进行选择,公司总股本设1亿股,如果一个员工行权拉满10万股,那就是相当于用50万块钱获得元界智控0.1%的原始股权。
如果30个员工全部都拉满,那就是占公司总股权比例的3%,而公司从他们手里融资1500万的资金。
不过实际情况肯定不会人人都掏50万拉满10万股,这肯定是少数人,就看这30个员工自己怎么选了。
……
第10章 公布期权方案
陆安继续说道:“另外就是,如果有人在这次行权没有拉满10万股上限的,剩余股数就被视为自动放弃行权,后面反悔也不能补票,除非公司展开新一轮的期权激励计划,那是另一回事了。”
孟秋颜进行书面备忘,过了一会儿,她抬眼看向陆安说道:“要是到时候大家都不愿行权,融不到资金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你考虑过没有?”
闻言,陆安说道:“当然考虑过,但总不至于30个人全都没眼光没魄力的吧?”
陆安转而一笑,瞄了眼孟秋颜说道:“真一个行权的都没有,那你得背大锅,人都是你招进来的。问题不大,就算他们一个都不愿意行权,大不了我再找好兄弟支援一点。”
这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陆安有很多种兜底办法。
孟秋颜想了想如是说:“假设真出现都不行权的局面,那得尽快扩招人手,把这些人边缘化甚至清退出去。否则到时候公司产品大卖了,他们又想行权要股份,不给,他们很可能会串通起来闹腾。不额外招人,公司都没法正常运转,这个潜在风险我们要做好应对。”
闻言,陆安沉声说道:“真出现这种极端情况,那说明他们既没眼光又没勇气还极度精致利己,这样的人不清理掉难道留着过年?你做个预案,真发生这事,立马扩招人手并完成大换血。”
孟秋颜点点头:“嗯。”
不过这应该是极小概率事件,不大可能会出现,陆安也相信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只不过作为企业掌舵者得心里有个谱,各方面都要考虑到位才不会临时抱佛脚。
大体的事宜沟通的差不多了,孟秋颜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去处理工作。
……
翌日,早上9点左右。
陆安来到公司,这会儿员工们也都到位。
“大家伙手里的工作先放一放,我有重要事情要宣布。”也拿在公共办公区放大声量说道,大家一听也都纷纷放下手头工作,一致看向了老板。
陆安环视众人有条不紊地说道:“黎明前的曙光就在眼前,但公司没钱了,大家都是公司未来的元老,我也直话直说,公司现在的账面资金就剩下七八十万,只够给大家发不到三个月的工资。”
“明年涨薪50%的计划全靠我们的第一款产品创收,但现在我们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产品物料所需的资金出现了缺口。”
“昨晚我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一个桦为曾经也做过的事情。”
“这个方案既能解决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家也能在将来获得元界智控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场的员工都安静的听着,陆安停顿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
“我决定以公司5亿元的估值作价,总股本1亿股,拿出300万股作为期权供大家行权配股,行权价格5元/股,每人最高可以行权10万股,最低行权2万股起步。”
此话一出,大家都有点小懵圈,顿时窃窃私语了起来。
“老大,意思就是说,咱们员工自掏腰包投资公司?”有位叫李韬的员工即说道。
陆安点了点头说道:“可以这么理解,至于要不要行权,我给大家伙一周的考虑时间,一周过后不行权或无答复,则视为自动放弃此次行权资格。”
“每股5块钱的行权价格……”何亮不由得弱弱地道:“老大,能不能便宜点,俺没那么多钱啊。”
何亮这位员工是非常相信元界智控能够做起来,在听到陆安要给期权配股,他是想买的,甚至是想拉满10万股的。
但拉满需要50万块钱,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
他倒不是嫌行权价格太贵,而是自己财力不足,不能拉满10万股。
“量力而行就可以了。”陆安瞄了眼何亮如是说道,随后环视众人又说:“不要觉得公司估值5个亿是在坑大家,元界智控的价值远不止5个亿。”
“如果我是跟外部VC谈融资,想估值5个亿用1500万就拿走元界智控3%的股权,那是想都不要想。”
“知道我为什么要在内部搞这个期权方案吗?”
“我说过,要跟你们分享成果,所以给大家超低价格的行权机会。”
陆安停顿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斩钉截铁道:“我说一年之后元界智控就能成为VC眼里的独角兽企业你们信吗?”
在场的员工们都不由得倍感惊愕。
独角兽?
那可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才会被称之为独角兽企业。
元界智控要是能成为独角兽企业,如果现在以每股5元的价格行权,那这些股权的价值以后岂不是能翻十倍以上?
在众人一脸震惊时,陆安继续说道:“也可以不信,这个期权方案并不强制各位行权,不愿行权,当一个员工给我打工也行,工资我会照常给你开,明年涨薪也照样给你涨。”
在场的员工都一言不发地听着老板讲话。
陆安有条不紊地说:“该说的都说了,是选择给我打工还是给自己打工,个中利弊权衡与取舍,你们自己好好考虑吧,行权或放弃行权,公司会给大家一周的时间考虑。”
“我都尊重大家的选择,如若确定行权,资金需要在一个月后到位。”
“这个决定很有可能是你们人生的一次命运抉择,希望大家审慎考虑再做决定。”
“好,散会。”
陆安说完,这次讲话便到此结束,他也离开公共办公区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
随着老板一走,何亮对旁边的同窗好友张闻捷说道:“你怎么看?要不要拿笔钱出来投资公司?”
张闻捷反问道:“你呢?”
闻言,何亮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我肯定直接梭哈,All-in就完事了,回头我就想办法去搞钱,就算借高利贷我也要拉满10万股期权。”
旁边几个同事一听都不由得吃了一惊,说道:“这么看好公司吗?”
张闻捷说道:“兄弟冷静一点,不能老板说些豪言壮语就直接上头。万一公司没活下来,倒闭了,钱没挣着反而倒贴几十万进去,因此背上巨额债务,可能要十年才缓过这口气。”
这时,何亮指着仍然放在公司办公区的那条仿生义肢,然后说道:“看到我亲戚对这义肢的反应,我信这玩意绝对卖爆。而且老大是真牛掰,这条义肢的技术几乎是他全凭一己之力搞定的。”
“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贡献了技术创意,都不过是按照老大的要求执行。”
“有机会跟这样的巨佬混,不跟?傻了吧?跟错了人也许多走几年弯路,但跟对了人直接少走一辈子弯路。”
“这一波,我要豪赌一把,梭哈就完事了。”
几个同事听到他说的这么坚决,张闻捷不由得道:“你是个狠人。”
……
求月票、追读、收藏、推荐各种求~~~~~~
第11章 我拉满,你们随意
何亮环视几个同事滔滔不绝地说:“讲道理,产品都做出来了,效果如何咱们也都看了,赢面巨大,反正我是究极看好,你们呢?跟不跟一把?”
几个同事面面相觑,张闻捷随后说道:“我现在很纠结,想跟,但又怕押错注。”
旁边的同事也说道:“等这义肢产品的市场反馈后再决定要不要跟才是最稳的,但老大偏偏要我们一周后就决定,不行权就视为自动放弃,这个实在有点坑。”
听到这话的何亮顿时道:“你这家伙,人长的不帅,事想得挺美。”
“到时候义肢卖得不好远不及预期,老大的这个期权方案你还愿意掏钱行权吗?你都这么说了肯定是不愿意的,到时候白送你都不一定要,怕成为负资产累赘。”
那同事也是被他说的无言以对,何亮继续说道:“反过来讲,如果你是老板,产品到时候卖爆了,公司直接起飞,估值50个亿甚至更高,外部VC得知公司缺钱,都带着钞票过来抢着给公司融资。”
“这个时候作为老板你还愿意把价值50个亿甚至价值上百亿的股权资产,以估值5个亿给手底下的员工分享?”
“你会想,玛德凭什么?”
“仿生义肢的技术都是我一个人搞出来,你们既没有共担风险,也没有任何技术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提高了仿生义肢做出来的效率而已,换一批人来协助也照样可以。”
“而且该发的工资都照常给你们发,待遇还比同业水平高出一节,也没有拖欠工资,该尽的义务都到位了,你们还想要公司股权?还想白菜价要公司股权?”
何亮的这话再次把那位同事说的哑口无言,几个同事也都承认陆安作为老板对员工是挑不出什么毛病,就算加班也给足加班费。
他们其实很清楚,决定去一家初创公司上班,就要做好加班没有加班费的心理准备。
因为初创公司本身资金就不充裕,恨不得一分钱摆开了当三分钱花。
像元界智控这样的初创公司,工资准时发放不拖欠,加班费也足额给,这样的初创公司真的不多。
何亮又说道:“换我是老板,既然我一个人担了风险,公司倒闭我一人扛,公司起了来那也该我一人独享。只想要利益,风险一点都不愿担,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你们说对吧?”
“说到底,股权激励不是义务报酬,哪怕老板一股不给也不违法违规,何况老大也没强制要求我们行权。”
旁边的同事想了想点了点头也说道:“这话说的也没毛病,真遇到这种好事,多半是诈骗,反而要小心了。”
另一个同事思考了一会儿,于是决定道:“搞50万块钱我还是虚的一笔,就搞2万股够着门槛得了。”
张闻捷想了想一咬牙说道:“亮子还是说挺有点道理,赢面还是很大的,我打算搞个15万块钱。”
旁边的同事又道:“那我再加点儿,也加到15万。”
听到几个同事先后发言做出决定,何亮笑哈哈地说:“这就对喽,这个年代的十来万块钱买不起房也逆天改不了命,但如果元界智控起飞了,这十几万块钱可就真逆天改命了,而且产品都做出来了,性能怎么样都看在眼里的,送分题啊。”
这时,有个同事面色古怪地盯着何亮,然后说道:“哎不是我说亮子,你该不会是跟老大私下商量好的托吧?是不是偷偷吃了什么回扣?”
旁边的张闻捷煞有介事地调侃:“怎么看都是像是托儿。”
何亮听到这话顿时两手一摊道:“反正我梭哈了,你们随意。”
……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元界智控的30位员工也都陆陆续续的做出了决定,大家对公司的未来都是看好的。
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
当天下午,孟秋颜来到陆安的办公室。
“公司的30位员工都做出了决定,总共28人决定行权,其中李韬和马俊强这两个员工放弃行权。”孟秋颜说着的同时,把制作出来的一份行权表格名单递给了陆安。
表格里是公司30位员工对本次期权方案的行权结果,除了放弃行权的两人,行权的28人各自要行权的数目也不一样。
有的直接把10万股拉满,但不多,只有何亮、于长乐等6人拉满。
也有人只行权2万股够着门槛线,不过中位数在3万股至6万股区间,对应的资金则是20万到30万元区间。
上一篇:说好机甲打怪,徒手爆星什么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