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第149节

  “这倒让朕想起了前些日子派人视察各地监狱的情况。这后世的监狱,竟还要教导犯人谋生的本领。”

  “朕觉得这个法子不错,至少能让他们出狱后有条活路。”康熙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思索。

  “不过这小黑屋的惩罚倒是有趣,七日禁闭就能让人深刻反省。”“要是搁在我朝,怕是要用上大刑才能让犯人认错。”

  太后看着画面。若有所思地说道。

  “这倒像是把惩戒和教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朕得好好想想,是不是也该在我朝的牢狱里推行这套制度。”

  康熙踱步至亭子边缘。

  望着远处的紫禁城。

  大宋位面。

  宋徽宗赵佶正与蔡京在御书房中观看天幕。“这便是后世的天牢?怎地竟如此新奇。”

  “那些犯人倒也规矩,一个个排得整整齐齐,宛如朝堂上的大臣。”

  “陛下明鉴。我朝狱中那些犯人动辄吵闹,哪有这般整肃。”

  “看这规矩,倒像是把囚犯当做学堂里的学子来培养。”蔡京摇着手中的拂尘。

  “朕倒是对这考核制度颇感兴趣。居然还要考察背诵和队列,这不就是把牢狱变成了科举考场?”

  “此法确实新颖。只是臣觉得,这般温和的管教,怕是难以震慑宵小。那小黑屋的惩戒,也不过区区七日而已。”

  “蔡爱卿此言差矣,朕瞧着这倒是个妙法。”

  “常言道,以德服人胜于以力服人。这后世之人,倒是把这个道理用到了极致。”

  “陛下所言极是。这些犯人居然还要学习谋生技艺,待他们出狱,倒是能安分守己地过活“只是这般费心费力,不知耗费多少钱财。”

  “区区钱财算得了什么。朕观这后世牢狱,倒像是一处改过迁善的学府。既不失威严,又不失教化。”

  “倒是我朝的天牢,只知责罚,却不知教导。”

  “只是这般频繁的检查搜身,未免太过繁琐。连出狱那日都要如此大张旗鼓。”

  “你且看那最后一段,说什么增强法治观念。”

第88章 古人看明末到底多少宗室,最能生的藩王,碾压太祖,老朱傻眼!

  “这话倒是有趣,莫非后世是以法为教,不再以圣贤之道教化百姓了?”“朕要多看看这天幕,好好了解了解这后世之事。”

  雨声渐急。

  御书房内的烛火摇曳。

  宋徽宗看着天幕中最后的画面。若有所思地摩挲着手中的玉笏。大明位面。

  明武宗朱厚照与刘瑾在豹房内观看着天幕。秋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

  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

  “这后世的牢狱竟如此奇特,整日读书习武,还要参加考核。莫非是要把犯人都培养成进士不成?”

  朱厚照靠在锦榻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

  “如此娇惯犯人,岂不是让他们失了敬畏之心。臣记得当年锦衣卫诏狱里,那些犯人哪有这般优待。”

  刘瑾立在一旁。神情略显不屑。

  “这倒未必。朕瞧这后世的规矩,处处都透着用心。那些犯人,虽说管教严格,却也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陛下英明。只是这般精细的管理,所需人手定然不少。若是推行到各处大牢,只怕要耗费不少银两。”

  “银子算什么?朕倒是对这套制度颇感兴趣。”

  “你看这些犯人,进去时一个个桀骜不驯,出来时却能安分守己。”“这比起我朝那些只会用刑的牢狱,强了不知多少。”

  “说起这个,天幕好像要播放下一段影像了。”“陛下请看,说的是咱们明朝宗室的事。”

  刘瑾指着天幕上浮现的新字样。

  “宗室之事?倒要看看后世如何评说我大明的家务事。”朱厚照来了兴致。

  凑近天幕

  “朕这些叔伯兄弟们,可没少让朕操心。”

  豹房内。

  君臣二人的目光都被天幕吸引。一代明君如何处置宗室。

  这个话题显然勾起了他们的兴趣。阳光渐渐西斜。

  天幕的光芒在室内愈发明亮。

  【明朝的宗室人口问题,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因为已经多到后来给皇上们都快搞自闭了。

  【明代后期文人王世贞在他个人著作中提到过,说明朝朱家这帮人截止到万历十八年为止,有三个人数非常庞大的藩系。】

  【分别是河南的周王系、山西的晋王系以及山西的代王系。没想到山西一个省就有两个人数巨大的藩王。】

  【山西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朱家人,是因为在洪武年间,晋藩出了一个养殖户高手,庆成王朱济炫。】

  【朱济炫的父亲是明太祖老朱的第三个儿子,晋王朱榈。】

  【他出生于洪武十七年,当时老朱正在开宴会。突然传来消息老三又给老朱家添人口了,爷爷一开心就用庆成二字作为了孙子的封号。】

  【永乐元年,年满21岁的朱济炫被朱棣封到了今天山西的长治,十年后又给他改封到了山西汾阳,此后的庆成王一家就在汾阳开花结果。】

  【刚开始一切正常,朱济炫生了三个儿子,人不算很多。等他儿子接班后生了十二个儿子,倒也还好。比西汉那帮刘家人少多了。】

  【起初人们也只以为这就是个简单的造人工作,可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情况就有点不对了。】

  ——“老朱家这是打算把山西承包了吗?”

  ——“弘治年间发生什么事?别在这卡悬疑啊喂!”

  一一“第三代十二个儿子,这也太能生了吧!”

  ——“看到最后一句情况不对了莫名紧张”

  一—“养殖户高手草,这什么奇怪的外号”

  ——“感觉朱家人口普查比人口普查还难”

  一—“这不比西汉刘家少,这是在内涵谁呢”

  一一“从三个儿子到十二个儿子,这增长率有点吓人”

  东汉位面。

  刘备眉头微皱。

  脸上带着一丝尴尬。

  “这后世的朱家,倒是十分兴旺。一个藩王竟能开枝散叶至如此境地。”

  “主公莫要介怀。这朱济炫一家虽人丁兴旺,却都困在山西一隅。哪比得上我汉室宗亲遍布四方。”

  诸葛亮轻摇羽扇。

  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孔明此言差矣。”

  刘备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

  “宗室分散各处,反倒更难以约束。这朱家倒是聪明,全都聚在山西,倒也便于管理。”法正捋着胡须笑道。

  “这位庆成王倒像是在经营自家产业,把一大家子安置得妥妥当当。”刘备突然转身。

  神情略带忧虑。

  “只是··山西一地聚集这许多宗亲,就不怕生出事端来?若是有人起了异心,岂不是祸患更大?”

  “主公所虑极是。”诸葛亮面色凝重。

  “天幕说到弘治年间情况有变,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这般人丁兴旺,想必朝廷已经开始头疼了。”

  刘备轻叹一声。

  “这弘治皇帝要如何应对?一旦处置不当···”话音未落。

  天幕上的画面又开始变换。三人屏息凝神。

  等待故事的后续。

  大明位面。

  “这后世之人,竟敢编排我朱家家事!”老朱眼中带着怒意。

  指着天幕上的内容。

  “臣倒觉得此事有趣。”

  徐达神色轻松。

  “陛下您看,这庆成王还真是有一套,把朱家人丁发展得如此兴旺。”

  “朱济炫这小子,倒是让人没想到。”

  老朱的怒气渐渐消散。转而露出几分赞许。

  “从三个儿子到十二个儿子,这增长之势当真惊人。”

  “只是···三个藩系都聚在北方,这可不是好事。”

  “陛下英明。臣记得当初定下分封制度时,就曾担忧宗室过于集中。如今看来,果然应验7.

  “我当初定下宗室不得经商、不得习武的规矩,就是怕他们势大。没成想到了弘治年间还能出这样的事。”

  “陛下,您看天幕上说弘治年间情况有变,莫非是··”徐达话未说完,就见老朱猛地停下脚步。

  “这些子孙,真要闹出什么乱子来?”老朱双眼紧盯天幕。

  “朕费尽心思打下这天下,创立这制度,可不是让他们糟蹋的!”

  天幕的光芒闪动。

  似乎正要揭开弘治年间的秘密。这位开国皇帝的目光中。

  既有对子孙的关切。

首节 上一节 149/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海贼之成为究极生命体的科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