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第158节
邓禹正色道。
“如此看来,我朝制度倒是完善。大将军领兵,太守治民,各司其职,不似他们那般党同伐异。”
“后世竟把贿赂美化成站队,真是令人发笑。朕当年收复天下,靠的可是真本事。”
刘秀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傲然。
君臣二人继续观看天幕感慨后世官场之腐败。这等倾轧之术。
在他们眼中着实可笑。
毕竟在那个真刀真枪打天下的年代。实力才是立身之本。
大隋位面。
隋炀帝杨广在大兴宫内静静观看天幕。
“有趣,这万历皇帝竟因为一个贪官而消沉至此。”杨广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宇文述立于一旁。
“这张居正倒是与我朝开皇时期的苏威有几分神似。只不过苏威清廉,此人竟敢如此贪婪。か“更令人发笑的是,他们竟把贿赂说成什么政治智慧。”
“朕每次出巡,随行数十万,可曾见过谁敢在朕面前如此放肆?”
杨广指着天幕冷冷一笑。
“后世史书说臣等劝谏无门,可这万历皇帝被一个臣子训斥至此,倒也难怪会亡国。”
第94章 贪王之王,清朝夺冠!贪腐贪出商业模式,古人震惊了!
宇文述语气中带着讽刺。
杨广负手而立。
“那戚继光也是可笑,难道他不知朕平定江南时,可是亲自披甲上阵?何须靠这等卑劣手段。”
“陛下说得是。我大隋开创的科举制度,原是为了选拔人才。谁知后世竟成了结党营私的工具。”
“朕命人开通大运河,修建东都,哪个不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他们倒好,贪污受贿还说得冠冕堂皇。”
杨广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这些人若是生在我朝,怕是连东都城门都进不得。”宇文述沉声道。
“后世说朕奢靡,朕倒要问问,朕可曾让臣子如此放肆?大明这些人,当真不知君臣之分。”
杨广神情傲然。两人凝视天幕。
不禁感叹后世君臣之道已失。在他们看来。
这等粉饰太平的把戏。实在入不得眼。
【明朝官员之所以贪腐成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自有明一代起官员俸禄实在太低,连清人修明史时都忍不住吐槽。】
【明太祖老朱很可能是从《宋史》中吸取了很多经验,比如他不认为包拯是大清官,因为包拯仅年薪就高达18000贯。在他看来,当官就不能发财。】
【眼看宋朝的高薪资也挡不住贪腐,老朱就把明朝官员的体禄压得极低。导致一个县级官员如果不搞点灰色收入,根本不可能养着师爷杂役等一众吏官。】
【像海瑞这种绝对意义上的清官,死后的丧葬费居然都要靠人来凑。所以说起明朝的贪官,都会有人对这些官员表示一定的同情。】
——“结果反而养出了更多贪官,真是意想不到呢”——“这工资水平,不贪才是不正常吧?”
一—“连县太爷都养不起小弟是吧”
——“明朝官场生存指南,要么饿死要么当贪官”
——“老朱:这招绝了,我总算治住你们了吧。众官员:实在不好意思··.”
——“贪官都变成弱势群体了”
——“史官:连我们写史都看不下去这工资水平”
一一“明朝经验,高薪养廉不低薪逼贪”
一—“结果证明工资低也照样贪,而且贪得更理直气壮了”
大明位面。
太祖高殿内。
老朱与刘伯温凝视着天幕。
“老刘,你看这帮后人,竟敢说朕的政策有问题。这些当官的,不就是想着发财吗?”老朱拍着龙椅扶手。
“陛下,您看这海瑞,倒真是个难得的清官。”刘伯温捋着胡须。
“死后无钱下莽又如何?清官本就该两袖清风。包拯那么高的俸禄,他不贪才怪。”
老朱站起身来。
李善长在一旁插话。
“陛下,可衙役们的确要吃饭。这养活一个县衙的开销···”
“吃饭?朕当年打天下的时候,有几个人吃得饱?这些人不过是想享清福罢了。”老朱瞪了李善长一眼。
“可是陛下,您瞧这些史官都看不下去了。”刘伯温小心翼翼地提醒。
老朱挥手打断。
“史官算什么?朕就是要让这些当官的记住,做官是为了治理百姓,不是为了发财~”“他们现在嫌俸禄低,怎么不说说那些贪官污吏的赃款?”
“陛下说得是。只是这衙门运转···”李善长还想再说。
“运转什么运转!朕当年在村里,一年到头就吃几个馒头,不也活下来了?”“这些人非要锦衣玉食,那就别当官!”
刘伯温叹了口气。
“陛下英明。只是后世之人···”
“后世之人懂什么?他们只看到官员俸禄低,怎么不想想朕为什么要这么做?”“宋朝的教训就在眼前,朕偏要让这些人明白,当官就得清廉!”
三人继续望着天幕。
老朱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在他看来。
这些抱怨的声音。
不过是些贪图享乐之人的牢骚罢了。大唐位面。
御花园内。
李二与魏征细看天幕。
“后世这老朱,倒是有几分意思。不过他这般压榨官员,迟早会出问题。”李二负手而立。
魏征捋须思索。
“陛下可还记得开元之治时期?我朝官员俸禄优厚,反倒政通人和。”“正是。朕登基之初便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官亦是如此。”
“饥寒交迫之下,谁还顾得上治理天下。”房玄龄走入园中。
“陛下说得是。这明朝官员,一个月的俸禄还不如我朝一顿饭钱。”
“老朱此举,无异于关门打狗。官员不得不贪,百姓就要遭殃。”李二转身向两位爱卿。
魏征分析道。
“我朝六部九寺,各级官员俸禄皆有定制。即便有人贪腐,也不至于如此理直气壮。”“这便是老朱的短视之处。他只顾着惩治贪官,却不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李二目光深邃。房玄龄补充。
“我朝官员即便告老还乡,也能养家糊口。哪像这海瑞,死后都要靠人捐钱安莽。”“朕当年设计官制时就明白,治国之道在于平衡。”
“既要严惩贪腐,也要善待臣子。这老朱,终究是庙算不足。”三人继续观看天幕。
不禁感慨明朝吏治之衰败。在他们看来。
一个连最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官员。
又如何能专心治理地方?
大汉位面。
汉武帝刘彻与丞相公孙弘立于未央宫中。观看天幕。
“堂堂大明,竟然如此苛待臣子。”
刘彻眉头紧锁。
手指轻叩案几。公孙弘沉声回应。
“陛下,您设置盐铁专营时,也曾考虑过官吏禄。如今大汉官员,即便是县令也能体面度日。”
“联设盐铁官署,是为了充实国库。可朕从未想过苛待臣子。这老朱倒好,直接把官员往绝路上逼。”
桑弘羊步入殿中。
“启禀陛下,臣观这明朝官场,倒像极了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官员不得不结党经营。”
“这哪里是治国之道?朕设立大农,收税理财,也给官员优厚待遇。老朱这般做派,无异于让臣子带着镣铐跳舞。”
公孙弘接话。
“陛下英明。我朝即便是最小的县丞,一年俸禄也够养活全家。哪像这般,连养活衙役的钱都要靠搜刮。”
“更可笑的是,他们还觉得这样能治贪。朕征伐四方,设立郡县,从未如此刻薄过臣子。刘彻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桑弘羊分析。
“陛下,您还记得当年整顿均输法时,便是因为给予商人和官吏合理利润,才使得国库充盈。
“正是如此。治国之道,讲究以德服人。这老朱,只怕是把老秦的苛政都学了去,却不知老秦为何而亡。”
三人继续观看天幕。不禁为明朝官场叹息。在他们看来。
一个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的官场。又怎能指望他们勤政爱民?
天幕映照下的茶馆里。食客们议论纷纷。
“亏得咱生在大宋朝,官员的俸禄虽然不算多,但总比大明强。”
“谁说不是呢,你看那海瑞,一辈子两袖清风,到头死都死不起。”茶客们摇头感叹。
上一篇:海贼之成为究极生命体的科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