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第73节
——“四十岁还在为政治抱负发愁,这也太真实了。”大唐位面。
唐玄宗坐在御案前。
看着天幕中关于李白的描述。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精彩起来。高力士站在一旁。
看见圣上的表情变化。忍不住轻声问道。
“陛下可是想起了什么?”
“这个李白,朕当年就知道他是个奇人。”唐玄宗摇着头笑道。
“只是没想到后世会这般评价他。”高力士附和道。
“这李白确实气度不凡,还记得他初入长安时,那副傲气冲天的模样。”杨贵妃听到谈话:
也凑了过来。
“臣妾记得他醉酒起舞时的样子,确实与寻常文人不同。那时陛下还让他作诗,他提笔便成,一点不见思索。”
唐玄宗听着身边人的议论。目光又转向天幕。什么太白金星坠地。这倒是个新鲜说法。
那个“顶流”是什么意思?虽然不懂。
但想来应是赞美之词。
“说起来,这吴道子与李白倒是颇为相似。”“都是需得饮酒才能创作的奇人。”
杨国忠在一旁接道。
“陛下说得是,这两人都让人难以捉摸。只是李白的性子更加狂放。”唐玄宗听罢。
若有所思。
当年自己封他为翰林供奉。
他却没过多久就告辞离去。如今看来。
或许正是这份不羁。才成就了他的不凡。
这些评价虽然令人惊讶。却也在情理之中。李白斜倚在案前。
手中的酒樽已经半空。
看着天幕中对自己的评价。他不屑地笑了笑。抬手又饮了一口酒。
“我李白何须后人评说?天地为纸,江海为墨,又岂能写尽我的豪情?”旁人刚要开口称赞。
却见李白已经站起身来。
“什么盛唐如人,简直可笑。这盛世江山,不过是陪衬罢了。诗仙之名,我生来便已注定“至于什么‘出道即巅峰’,哈哈,难道我还需要一步步往上爬不成?”
他随手拂袖。将案上的酒壶打翻。酒水洒落一地。
看着天幕中提到的王维、孟浩然等人。李白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都是可交的朋友,只可惜他们太过拘束。写诗若要处处讲究规矩,何来豪情万丈?”“二十五个字的墨迹就想评说我的一生?”
“我的足迹遍布天下,诗篇洒落千山万水。那些困在庙堂里的人,如阿理解我的风流?他们觉得我憋屈?”
“我李白纵然不得志,也要踏月访天庭,这世间,又有谁能束缚住我?”说罢。
他提起地上的酒壶。径直走向门外。
“既然后人如此推崇,我且去写首诗来,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
【当然,盛世大唐在对外交往上必然是向外的,而且是海纳百川。我们从大唐时期的金器上就能窥见一二。】
【盛赫我唐,君临天下,万邦来朝,真不是说说的。唐代奉行“龙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对外交往频繁。】
【西亚与中东地区的工匠随丝绸之路涌入长安,带来具有异域风格的金银制作工艺,这些都被盛唐吸纳融合,引领出一个龙国金银器制作的高峰。】
【比如香囊,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最常见的是织物所制。唐朝发展出了金属香囊,材料选用金银铜为主,可以随身佩戴。】
【问题来了,唐代香囊用途有两种,室内装饰和随身佩戴。需要香囊满足盛放燃料、不会倾撒、不会烫到人这三种需求。】
【这种离谱的甲方要求对制作者的工艺技巧带来极大考验,最终出现金银香囊这种机器精巧的器物。其中的代表就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一“啊这,甲方的要求真的很离谱。”
一“我们不生产香囊,我们只是香囊设计的搬运工。
“讲真盛唐审关真的绝,看看这葡萄花鸟纹!”
“工匠:接到订单的我,肝痛.jpg”
“香囊从编织进化到金属,这才叫真奢侈。”“这不就是古代版爱马仕吗?”
“这香囊设计要求,现代工业都得掂量掂量。”
大清位面。
雍正看着天幕中展现的盛唐景象。面色逐渐凝重。
隆科多站在一旁。
观察着皇上的表情变化。
“这大唐的工匠竟敢如此造物?”雍正突然开口。
声音里带着几分震惊。
“一个小小香囊,也要用金银来制?”年羹尧恭敬地回答。
“回皇上,这似乎是大唐奢靡之风的体现。”雍正猛地转身。
脸上带着几分怒意。
“简直荒唐!这般铺张浪费,难怪会有安史之乱。朕费尽心力整顿吏治,就是要杜绝这等风气。”
李卫在一旁小心措辞。
“陛下息怒,这倒也体现了大唐的工艺水平。”雍正的怒气渐渐平息。
目光重新回到天幕上。
那些精巧的金银器确实令人惊叹。
做工之精密。
设计之巧妙。
就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的匠心。更令他意外的是。
这些工艺竟然还吸收了异域风格。
“倒是有几分意思。”
雍正若有所思:“这般对外开放,倒是与我朝海婪之策大不相同。”田文镜道:“听闻当时长安城内,番邦商贾络绎不绝。”
雍正轻轻敲着桌案。这个包容万象的盛唐。
与他心中严整有序的治国理令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认。
正是这种开放的姿态。
才成就了那个辉煌的时代。“继续看下去。”雍正摆摆手。
“朕倒要看看,这般奢靡之风,最终会带来什么结果。”他心中暗自思量
一个朝代的兴衰。
或许不能仅以节俭奢靡来论断。这个让他既惊讶又困惑的盛唐。似乎还有更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这种香囊可以挂于屋外,可以暗置于袖中。一般是由“掌百工技巧之政”的少府监在腊日进贡。少府监中尚蜀应该是当时中央制造金银香囊的唯一作坊。】
第39章 古人看六位泰山封禅的皇帝,谁最有资格?第一位,秦始皇!
【可以说金银香囊属于一种皇家专属用品,以此赐给后宫嫔妃或国家重臣。它的出土地位于唐长安城内的兴化坊,距当时的外贸交易市场西市只有一公里。】
【繁华的长安西市不但聚居着众多富有的丝路商贾,也吸引了大量制作金银器的金属匠人,他们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金银制作工艺。】
【这些技术最初诞生于撒马尔罕和今天巴格达附近的萨珊王朝都城泰西封。随着这些城市相继被攻陷,他们涌入唐城寻求庇护。大唐在给予庇护的同时,也吸纳了他们贡献的金银加工技术。】
【镂空錾刻间,可以看到那座包容开放的世界性都市吸纳万族、吞吐天地的壮丽景象。不同的语言、宗教、文化共存在一起,百神既洽,万国在兹。盛唐的气度就在于此。】
一—“少府监:唐朝官方认证奢侈品制造商。”
——“这就是古代版LV限定款吧!”
——“古代工匠打工人也是要跳槽的23333”
——“看看人家大唐,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包容!”
——“这香囊怕不是当时最火的网红单品。”
——“皇室御用,不是所有香囊都叫金银香囊。”
一—“这波叫做:人才引进+技术转移”
大唐位面。李二凝视天幕。面色阴晴不定。
这段影像让他震惊不已。尤其是那些飘动的文字。虽然有些词句难以理解。
却也让他感受到了后世对大唐的赞誉之情。他转身对着房玄龄低声道。
“卿家可见,这便是我大唐日后之盛况。西市繁华,万国商贾云集,这是何等气象!”这少府监竟能造出如此精巧的金银香囊。
而那些从遥远西域逃来的匠人。带来了极为精湛的技艺。
看来要多加招揽这些异邦能工巧匠才是。正想着。
突然看到天幕上闪过“武则天”三个字。李二不禁握紧了御案。
他虽然看重武家女的才智。却也不得不防。若让她得势。恐有变数。思及此处。他暗自盘算起来。或许该趁早布局。以免后患。
魏征见皇帝神色不虞。
上前道:“陛下可是在思虑什么?”李二摆手道。
“无妨。朕只是在想,既然日后大唐能有此等气象,现下更要未雨绸缪。这些异邦工匠,朕要多加笼络。至于其他···”
他欲言又止。
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
李二又想起天幕中那些新奇的词句。让人难以尽解其意。
但那繁华盛景。却深深印在脑海。西市之盛。万邦来朝。
上一篇:海贼之成为究极生命体的科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