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督公

督公 第54节

  “小安子,当年咱家说要死在摇椅上,未曾想一语成谶了。”

  李平安宽慰道:“爷爷莫要丧气,李太医不是说了么,他在查阅古籍,定能寻到治疗消渴症的方子。”

  日日服用御医开具的方子,非但没见治好,反而症状一日重过一日。

  走路需要人搀扶,说话有气无力,短短一月功夫,楚公公就从健步如飞变成行将就木。

  楚公公喃喃道:“那厮惯会推诿敷衍,纵使是你下一刻就要咽气,他也会说‘将养些时日便好’。”

  李平安问道:“爷爷,藏武阁中可有续命疗伤、起死回生的神功,孙儿这就去取来修习。”

  “世上哪有起死回生的神功……”楚公公双目蒙了层薄雾,浑浊模糊,呢喃声中带着释然与不甘。

  “这病咱家压了二十多年,一朝发作就是神仙难救,不怨人家李大夫……”

  “元妃算个什么东西,愚蠢蛮妇罢了,等咱家出了冷宫,三两年就能辅佐新君执掌大权……”

  “可惜啊,神通不敌天数,咱家恐怕完不成陛下交代了……”

  “娘娘太过护短,行事易怒冲动,怕不是元妃对手,想来陛下会另有布置,老奴无需多虑……”

  李平安静静的守在躺椅旁,听着楚公公絮絮叨叨。

  从武德四十三年入冷宫至今,前后五年互相依靠,从戒备到师徒到爷孙。

  说两人情深似海未免有些假,但是李平安不会背叛楚公公。

  这对于太监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

  楚公公说着说着,忽然问道:“小安子,你说这世上有命数么?”

  李平安摇摇头:“孙儿不知。”

  “定然是有的,咱家发迹于糖,也丧命于糖,显然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的因果报应。”

  楚公公从底层小太监爬到老祖宗位置,中间不知经历多少生死杀戮,平生最不信天命报应。

  如今行将就木之际,莫名生出几分恐惧、敬畏。

  李平安正值年少,尚不知老了、病了是何滋味,自然不会畏惧,哪怕中了老天爷算计,也会选择重拳出击。

  “爷爷,您这病真是老天爷安排的么?”

  “当然是,必须是,那就是老天爷!”

  ……

  勤政殿。

  寒风吹过庭柱,发出呜咽残喘。

  武德帝蜷缩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宫大殿,眸光幽远深邃。

  “朕多久没来勤政殿了,十天……还是半月?朕真的老了,什么事都记不清楚……”

  轻轻抚摸龙椅把手,经历武德帝在内四位皇帝摩挲,已经变得油润光滑。

  “朕第一回坐龙椅是什么时候?三十二还是三十三岁,记不大清了,只记得那年五哥战死北疆,头颅被金狼王制成酒器!”

  武德帝眼中迸发刻骨恨意,五哥是他一奶同胞的兄长,自幼对他关怀照顾,亲自传授武功指点学业。

  亦兄亦父,亦师亦友。

  武德帝原本只想做个逍遥王爷,未曾想骁勇善战、大破蛮族的五哥,竟意外死于战场流矢。

  “神通不敌天数,神通天数……”

  武德帝喃喃自语,愈发觉得天意高深莫测:“朕时日无多,仓促谋划,不知能成几分?”

  恍惚间,身侧浮现一道身影。

  魏公公躬身说道:“启禀陛下,淑妃娘娘偶感风寒,不治病逝了。”

  武德帝眸光一凛,转瞬从混沌迷茫中清醒,沉声问道:“太医院可曾尽力诊治?”

  魏公公回复道:“十余位御医接连诊治,奈何淑妃娘娘身子单薄,又逢连月风雪,终是药石无医。”

  武德帝又问道:“淑妃可留下什么话?”

  魏公公从袖口摸出个册子呈上:“淑妃给陈王殿下留了封信,臣一字不差的誊抄下来,请陛下过目。”

  武德帝翻开册子扫了一眼,信中写了许多关心赵哲的话,直接略过不看,目光最终落在两行字上。

  “吾性柔懦,弗能庇哲儿于幼冲,今反为累。”

  “哲承崔氏血胤,可凭江南世胄。然当谨记:汝非崔姓,实赵氏子;非一族之皇嗣,乃天下之皇嗣。”

  武德帝将册子递还,叹息道:“淑妃舐犊情深至斯,朕远不如矣!”

  魏公公轻轻一捏,册子化作飞灰:“陛下胸怀天下,自然顾不得儿女情长。”

  “朕头回听见,先生竟然也会奉承。”

  武德帝揶揄一声,从袖中取出一道圣旨:“将来陈王若要追封淑妃,先生就将朕的遗诏交给他,免得名不正言不顺。”

  魏公公问道:“若殿下不追封呢?”

  “那便是朕看走了眼。”

  武德帝浑不在意,笑着说道。

  “陈王若能骗过朕这双眸子,反而更加表明,朕没选错储君!”

第68章 武德帝崩

  勤政殿。

  寅时仍灯火通明。

  赵哲眉头紧锁,为难的看着两封奏折。

  平西军威卫将军昌星上疏,紫楼县大月氏百姓聚众谋反,领兵镇压,斩首反贼一千有余。

  另一封是镇抚司密折,昌星带领兵卒跑马圈地,大月氏百姓聚集县衙,敲鼓鸣冤,结果遭到血腥镇压。

  一正一反两封奏折,写的都有理有据。

  赵哲沉吟许久,在第一封上批示:“昌爱卿平息叛乱有功,擢升新月府通判。”

  新月府原为大月国领土,武德三十六年被平西军覆灭,拓土千里,朝廷设府分县。

  赵哲又在镇抚司密折末尾写道:“搜集昌星贪墨罪证。”

  待昌星失去军权,再以贪墨之罪罢黜,有理有据合法合规,既不影响平西军在西北三府的威慑,又能笼络大月氏百姓。

  “国朝征战三十余年,朝堂、地方武将势力膨胀太过,边疆州府文官成了摆设,昌星在衙门口屠戮百姓,县令竟然连屁都不敢放……”

  赵哲早先在温调殿批阅奏折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然而思索不出解决之法,甚至他能坐稳监国之位都离不开兵部支持。

  武德四十七年夏,诸皇子观政满半年,六部官员给出评价,赵哲位列魁首。

  不止兵部鼎力支持,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官员,纷纷称赞赵哲有“仁君”之相。

  武德帝对评判结果很满意,命赵哲移居东宫,以太子之身监国。

  之后半年,朝中再无官员入狱流放斩首,哪怕因贪墨、失职等罪名削官,至多遣回家乡养老。

  仁德之名,朝野赞颂。

  赵哲又批阅了几封奏折,即使是官员拍马屁言之无物的奏折,也就写几句勉励的话,换做武德帝直接扔熏炉烧毁了。

  这时。

  内侍司总提督、司礼监提督兼掌印,近几年的太监老祖宗,冷公公急匆匆进殿,面带悲戚,跪地禀报道。

  “太子殿下,陛下命您过去。”

  赵哲心中一突,自从监国之后,父皇就在温调殿调养龙体,从未在后半夜召见过。

  “前面带路。”

  急匆匆赶到温调殿,进门看到四个朱紫贵胄跪地听令。

  赵哲扑到龙床前,看着形如枯槁的武德帝,不自禁泪流满面:“父皇,儿臣……”

  武德帝说话声有气无力:“以后做了皇帝,纵使遇到天大的难事,也不准哭!”

  赵哲来回擦拭眼泪,然而怎么都止不住。

  人生前二十年,他对武德帝印象并不深刻,受母亲经历影响,甚至有几分怨念。

  自从入了父皇眼界开始,享受亲切关怀、谆谆教诲,殚精竭虑为自己铺垫前程。

  方才享受不久,便要生离死别。

  武德帝指着四个朱紫贵胄说道:“朕为你选的辅政大臣,往后国朝就交由你们君臣治理了。”

  赵哲强忍悲恸,躬身道:“见过成亲王、袁阁老、张尚书、卢尚书。”

  “臣拜见殿下。”

  四人整齐叩首见礼,他们平日里同朝文官,互相之间颇为熟悉,然而从根本上就尿不到一壶。

  成亲王是先皇时硕果仅存的老王爷,统领京营兼掌宗人府。袁阁老是内阁首辅,难得出身小门小户,乃是大雍文人领袖。

  兵部尚书张项,从姓氏就知晓来历,同样的还有礼部尚书卢宏博,两家一武一文,一个新晋贵胄一个千年世家。

  当着武德帝的面尚能维持脸面,私下里遇见少不了互相鄙夷嘲讽几句。

  武德帝挥挥手:“下去吧,朕与太子有话说。”

  “臣告退。”

  四人三叩九拜,躬身退出殿外。

  武德帝招招手让赵哲坐在床沿,靠近了说道:“太子看这四人如何?”

  赵哲说道:“父皇深思熟虑,顾及朝堂各方平衡。”

  “不错,平衡二字,道尽古今帝王权术。”

  武德帝又问道:“待皇位稳固,他们四人该如何调换?”

  赵哲仔细斟酌片刻,回答道:“成亲王百年后,择亲近宗室统领京营。袁阁老可荣归故里,树为百官楷模。择机擢升崔尚书,顶替卢尚书位置。至于张尚书,还要看元妃娘娘的意思。”

  “朕果然没选错人,太子有此卓识,朕无需再叮嘱什么。”

首节 上一节 54/1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未来,地球成了神话时代遗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