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公 第99节
永宁帝问道:“钦差案查清楚了么,究竟是何人所为?”
“启禀陛下,经臣多方探查,已经有了眉目。”
龚敬回答道:“沈大人遇害前,曾与曹姓盐商接触,不久后此人举家搬迁到北边。据北疆暗探传回的消息,曹家姻亲是镇北王麾下大将,广阳总兵仁远伯孔阎。”
永宁帝眼底闪过狠厉,冷声道:“呵呵,又是北边!”
龚敬闻言顿时松了口气,指挥使的位子应当是保住了。
先前冷逆谋反毫无察觉,陛下暴怒差点丢了官,这回探查钦差案,在心腹建议下使了巧劲。
曹家接触过钦差是真的,举家逃亡北疆是真的,与仁远伯孔家确实是姻亲。
是不是曹家或北疆毒害钦差?
难说!
龚敬略微斟酌后说道:“陛下,臣已经派遣数百暗探,前往北边盯紧边军动向。”
“不够。”
永宁帝大手一挥:“朕给你拨银子,成立北事司衙门,专务北疆事宜。”
龚敬面露喜色,叩首道:“遵旨。”
永宁帝又吩咐道:“小安子捉拿谋害齐王、钦差的要犯,你派人押送回京。”
龚敬诧异道:“曹家落网了?”
嘭!
永宁帝拿起砚台砸中龚敬额头,若非这蠢货忠心,用着还算顺手,早拖出去让人打死了。
“不是曹家是李家。”
“哪个李家?”
“江南就一个李家,不过以后没有了……”
第124章 交投名状
李家覆灭的消息迅速传遍京都。
千年世家,付之一炬。
初闻此消息的百官勋贵,首先怀疑是以讹传讹,那可是历经三朝不倒的世家名门。
待确认不是谣言,许久骇然无语。
回过神来后,有的人立刻上述参奏,高呼阉宦误国有的人冥思苦想,与御马监有无嫌隙。
并反复叮嘱族人,切莫招惹安公公,好人不与疯子计较!
翌日早朝。
勤政殿。
百官惯例三呼万岁,不等御前老太监喊话,吏部李侍郎出列,脸色苍白阴沉。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永宁帝颔首道:“李爱卿请讲。”
“陛下,微臣宗族诗书传家,三百载载进士不绝,于国朝忠心耿耿,于百姓仁厚宽待……”
李侍郎说话时老泪纵横,声音哽咽:“未曾想遭阉宦构陷,烧臣祖宅,杀臣亲族,还请陛下为臣主持公道。”
永宁帝说道:“朕知晓江南李氏声名远扬,不过李爱卿先看看江南来的奏疏。”
老太监取出一卷书册,交到李侍郎手中。
百官勋贵面露诧异,什么奏折这么厚,少说百十页。
李侍郎翻开书册,第一页写着“李氏罪一内乱……”
袁阁老使了个眼神,站李侍郎旁边的户部孙侍郎,伸长脖子念诵出声。
“据查,李氏族长光钧通奸堂妹,其子贞霖记族弟光基名下,天生痴儿,永宁二年中举……”
孙侍郎念了两行,故意问道:“贞岚兄,你弟弟是个傻子?不对,那是你堂弟。”
李侍郎双目赤红,狠狠瞪了孙侍郎一眼,刷刷刷向后翻了几页,全是记录李氏罪行。
十恶不赦之外,还有杀人放火、贪墨赈银、卖爵鬻官等等罪名,几乎将大雍律犯了个遍。
孙侍郎啧啧道:“本官早就听闻世家龌龊,未曾想远超预计,李氏灭的不冤啊!”
“这都是凭空污蔑。”
李侍郎恨不得将书册撕了吃了,噗通跪倒在地:“陛下,微臣冤枉,定是阉宦栽赃陷害。”
永宁帝说道:“究竟是诬陷还是事实,待将李家人押送回京,再命三司查证。”
李侍郎闻言稍稍松了口气,只要族人来到京城,以世家大族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定能洗清冤屈。
“微臣拜谢陛下。”
至于死在阉宦手中的同族,将来定要诛其九族报仇。
袁阁老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李大人涉嫌谋逆案,无论真假,理应暂且离职。”
永宁帝颔首道:“袁爱卿说得有理,李爱卿歇息几日,由乔爱卿暂领侍郎一职。”
乔如柏叩首领命:“微臣拜谢陛下。”
李侍郎怨毒的瞪了眼袁侍郎,这老家伙出身低微,凡是抓到机会都要压制世家官员。
吏部侍郎俗称小天官,位高权重,一旦离职再也别想回来。
百官勋贵瞧了场好戏,本以为后续早朝惯例议事,未曾想永宁帝取出封奏折。
“江南盐政日益败坏,高爱卿上疏改革盐引,诸爱卿以为如何?”
百官勋贵面面相觑,不知哪来的“高爱卿”。
老太监扯着公鸭嗓,逐字逐句念诵奏折,大抵就是改“盐引”为“盐票”,任何人都能买票贩盐。
百官勋贵这才知道,“高爱卿”竟是个县令,狗屁一样的七品小官儿。
卢尚书听完奏折,当即出列:“陛下,盐引之制已用三百余年,关乎国朝税赋,不可轻易更改。”
卢家占有三府盐场大量份额,尤其是李家衰落,将来赚的银子更多,当然不愿改革。
“陛下,贩盐重利若任由百姓买票,定然个个去贩盐,造成田地荒芜。”
袁阁老罕见赞成卢尚书,他并非认为改革有错,而是不满有官员越过内阁上奏。
若个个如此,那阁老岂不成了笑话?
世家、清流两派魁首齐齐否决,百官勋贵知晓盐引制度难以改革,纷纷跳出来发声反对。
理由看似千奇百怪,实则就是不能影响盐商赚银子。
永宁帝知晓朝堂大员都有经营盐业,对此情形早有预料,面色平淡的说道。
“既然如此,便日后再议!”
……
管云县。
街上行人络绎不绝,已然恢复过往安宁。
先前百姓认为有李家管着才好,现在李家祖宅烧成灰烬,丝毫不影响过日子。
尤其是衙门宣布,可以五折购买宅契,银子不够还能欠贷,县中百姓立刻将李家抛之脑后。
全部死光了才好,免得将宅子要回去。
李家其他产业诸如田地、作坊、码头、矿山等等,全都八折抛售,同样准许借债,现银还能便宜一成。
至于欠钱不还,那就抄家回来重新卖。
抛售消息放出不久,先是寻常商贾来打探消息,很快世家大族就闻风而来。
什么姻亲世交,哪里比得过田地矿山!
这日晌午。
李平安在前衙练字,从李家搜出不少行书孤本,正好用来临摹仿写。
陛下喜好行书,那就得勤加练习。
小郎子进门通禀:“大人,王家族老王志尚求见,说是要买几处矿山。”
李平安头也不抬:“让他寻夏公公。”
小郎子收了王家好处,躬身说道:“王志尚听闻大人精修武道,带来祖上秘典据他说有先天感悟。”
“快去请王族老!”
李平安在三清观寻摸一个多月,武道精进不少,然而毫无突破先天的线索。
王家传承千年,历代搜集典籍宗卷,或许知晓先天之秘。
……
石虎县。
高县令同样有人求见,来人自称衢州天剑门主、都武卫参将萧元秋之父。
前边名号让他滚蛋,后边身份立刻接见。
来到后衙落座。
高县令命奴仆端来茶点,笑着问道:“萧侠士,不知见本官所为何事?”
萧英瞥了眼侍候的奴仆,高县令会意屏退左右。
“高大人,我来向您借甲胄弓箭。”
高县令眉头紧皱,拒绝道:“甲仗库关乎县衙安危,萧侠士莫要开玩笑。”
萧英从怀里取出枚令牌,上面写着“御马监”三个篆字,沉声说道:“三日后,押送李家余孽的囚车途径石虎县,咱奉命袭杀劫掠!”
高县令顿时明白,借出弓箭甲胄就是交投名状,将来胆敢反复就是死罪。
上一篇:未来,地球成了神话时代遗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