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灶君

大灶君 第175节

  庙祝咳嗽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你竟不敬神,若非城隍当初降下仪轨,发掘百业,全城百姓都得死,此般功德无量,如何受不住你一柱香火。”

  “好!若真有此功德,可受我一柱香,是庇万民,无私心!”

  鲍师傅拿出自己准备的[公义香],此香由九种公义仁圣之药炼制而成,能敬公义之神,但若德行有亏,便受公义拷打。

  这香出自[香谱],乃是自铁柱宫中流传出来,那边的道童学艺,便是从制香、造纸开始,香是敬神用,纸是书符用。

  公义香一点,那府城隍在冥府内,却见整座冥府灼热起来,阴寒尽被沸腾,却是公义香,有“忠肝义胆”的热血之意,能驱散寒邪,令人暖心。

  城隍感应香火沸腾,想要镇压,却听闻一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却专门也镇压不住,一缕灶火、人道之火,顺着这柱香烧到了此处。

  他便有些后悔了:“本以为可以借香,结因果,以明镜碎片查看因果命运,不想竟然有如冷水泼热油!”

  好在他毕竟是真的护持住了一部分百姓,虽私心有亏,享受住了血食,但目前而言,大节未失。

  就像是贪官污吏,关键时刻,也能带兵打仗,虽也贪军饷,却也知道贪多少,不至于糜烂。

第277章 府城隍降伏

  “哈哈哈!”

  府城隍从冥境中出来,只是鲍师傅看见,其官袍已经烧掉了一角,便知其手忙脚乱了一阵。

  不过没有受到更大的损失,这也正常,这仅仅是一柱公义香而已,况且入庙烧香,也是应有之意。

  “我早就盼着使者呢!那篇檄文我亦看了,对妖魔之恨,只叹我不是人身,受困于神位,否则造跟他们拼了。”

  城隍之神,不善战斗,是以“场域”压之,有种种赐福,加持,依靠的主要还是座下城隍兵马,以及各种阴兵神将。

  但有旦受其阴箓,便有“生杀夺予”之能。

  太昌境中,虽然也有城隍,但城隍大印和官印相合,化作了境主大印,也就是境主可以任命城隍和县令。

  洪州府却还不是境主之地,城隍和洪州知府的大权,并没有合在一块。

  和太昌城之前,神道、人道、妖魔道三方博弈的情况一模一样。

  只是如今妖魔道被清退,人间道多了宋无忌,城隍虽有心吞并,以神道治世,走君权神授之路,即神道统人道,政教一体,却是不行。

  而宋无忌走的,则是神权君授,不依国主,法事难立的路子,管你什么三教九流,不听我的,都一边去,还想神权大于人权,直接给你庙砸了。

  二者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宋无忌入驻洪州府,是来当主人公的,可不是做傀儡的,甚至自家兵马家当,都被侵吞的。

  人间道境主,说句实话,织女这个天上来的,月净王子这个佛界来的,以及铁柱宫、徐甲真人,这些人,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都投入我麾下了,以争气数,你一个小小的府城隍,敢违背我?

  当权者为天。

  违背宋无忌,就是违背天意。

  就目前而言,宋无忌还是受人间道意志青睐,受到薪火重视的。

  鲍师傅听他以笑演示尴尬,却故意问道:“府城隍为何发笑?难道某家很好笑么?”

  府城隍道:“我笑使者愿意来见我,是一件喜事,可以不必鱼死网破。”

  鲍师傅见他说得露骨:“你是何意?”

  府城隍道:“城中百姓有六万,死魂二十万有余,其中六万百姓,有一半都是我的信徒,二十余万死魂,都受我权柄掌管。”

  “如果今日使者不来我处,我必爆发。”

  府城隍道:“因为我看不到生机,只能鱼死网破!”

  鲍师傅当即明白,宋无忌为何说以安抚为主,实在不行,拖延一盏茶功夫,他就能赶来。

  这家伙手中捏着一个这么大的底牌杀器,除非不管这些百姓生死,不顾人间化作幽冥死城,才能强攻。

  “如今使者既来,可见是有心和谈,我当年也是官至宰辅级数,告老之后,为乡谋福,后经洪州府万民保举,荐为城隍,此处亦是我家乡,实在不愿意毁之。”

  鲍师傅道:“境主能容得下你。”

  “不知那位重走圣王人皇之路的宋境主,如何容我?”

  “境主言,你有功,哪怕有所私心,至少守到了最后一刻,等到了他来,牺牲血食,也可算不得已而为之。”

  “只是城隍幽冥权柄需要交出,可允你财神之位。”

  “这就是境主对你的处置。”

  “财神之位?”府城隍思忖一会儿:“如何可信?”

  鲍师傅道:“信不信由你,不仅仅是你要降位尊王,便是那两位,也要从位置上下来,境主对其也另有安排。”

  府城隍思忖一会儿,觉得自己手握大杀器,宋无忌确实没有必要骗自己,但还是道:“我愿意交出城隍大印,但信徒依然可以信奉我,我需要时间转化权柄。”

  “那就需要等境主入城之后,你和境主谈,你现在只有答应交权,或者不交权,没有考虑一说。”

  府城隍道:“我愿意交权,但交接需要时间,此事我会和那位境主说的。”

  鲍师傅松了一口气,看来任务还算圆满,没有出现翻脸的情况。

  念此,鲍师傅道:“境主已掌握人道复生之仪轨,入主洪州府后,便会施行此仪轨,刚刚府城隍说恨不得是人身,其实也可放弃神位,转生人道,再以人道身重修。”

  “复生仪轨?”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鲍师傅道:“到时候完成,饿鬼道众生,都可以重归于人道,人口问题,将不在意是问题,只要粮食跟得上,就能不断开拓,收伏疆域。”

  “死而复生。”府城隍惊骇:“这岂不是对轮回的挑衅?”

  “三界六道失去秩序,只要掌握对应权柄,复生不难,天庭也好,地府也好,监管不到了。”

  府城隍顿时明白,城隍根基不在了,没有死亡权柄,大家可以复生,城隍还能有什么用呢?

  只怕信徒也会瞬间抛弃他,因为信徒都是希望死后能免去罪孽,转生上道,不受地狱。

  但如果信徒知道,可以死而复生,城隍神位的根基就会崩灭。

  他这才明白,宋无忌愿意给他财神之位,也只是对其一个“安置”。

  若是想要执意对抗,满城信徒,甚至他麾下的鬼兵,阴卒,都会造反。

  万劫阴灵难入圣,能做人,谁愿意做鬼?

  “难道没有限制么?”

  “这个境主就没说了,不过当初建新县攻打妖魔之时,死掉的武卒,都复活了过来,只要击杀的妖魔够多,就算死一次,也不会损耗太多。”

  府城隍顿时道心崩溃了,过了一会儿,暗暗道:“看来人间道大势难挡,既然挡不住,那就加入其中,比妖魔道有前途,那些妖魔不开智,只吃人,吃完人后,自相残杀,也是暴虐非常,不知礼教!我在人间道,可以复生为人,重新修炼,这府城隍之位,舍了也就舍了,只是需得兑换资源,兑换新的官位!”

  “还请使者回去告知境主,小神心甘情愿拜服,愿意亲自献上大印,恭迎圣道王师入城!”

  “小神一心为人间道着想,从未二心,只待人间道复生崛起一日,如今终于看到!”

  说罢,还掉落两滴泪来:“不枉我如此坚持!”

第278章 云梦泽秘境

  府城隍变脸之快,令鲍师傅惊叹。

  等出来之后,便见着李广已经和洪州总兵鄂禹,就在城隍庙等待。

  洪州总兵鄂禹见到李广之后,先是一惊,得知是宋无忌的人后,便仔细问询了如今兵事,将来如今布兵。

  若是宋无忌不知兵事,他肯定不会愿意放权给什么都不懂的人的,至少陈修那个县尉,他水平就是相当于半个外行。

  但李广是知兵的,许多东西都是基本功,且他还是从天庭一等天将退下来的,如今只相当于三等天将。

  但其实已有掌帅之才,至少稳扎稳打方面,中规中矩这方面是挑不出错误的。

  洪州总兵越听越心惊,只觉得眼前这个小将不是凡人,哪里知道,宋无忌把最利害,最知兵的一个派出来了。

  李广传递了宋无忌的消息,洪州总兵道:“都说乱世出英雄,可如今不是人道乱世,是妖魔道乱世,我们的人口越打越少,越来越不敢打,能有一个人接替,我们其实是松了一口气,至少沦陷不是在我们手中,不用背上千古骂名。”

  “知府大人,也是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原本在洪州一带,每日登楼饮酒,吟诗作对,无政便是最大的政务,令百姓自然生息,如今却出这么一档子事。”

  “他也是硬着头皮,便是妖魔也曾亲手杀了两个的。”

  “如今三十万百姓,在我们手中,损失得只剩下六万,我们二人其实早已无颜做官。”

  “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加上城隍隐隐不怀好意,外界妖魔又厉害。”

  “如果宋境主愿意入城,我们是甘愿交出军权、政权,只一个要求,那就是善待本城百姓。”

  若是人道乱世,这总兵段然不会交出兵权,但现在妖魔乱世,手中原先两万兵马,因为妖魔冲营,引发营啸而损失惨重,这几千府兵,还是后面招的。

  虽说慈不掌兵,可一瞬间死这么多,曾经他也是压力巨大,有想过以死谢罪,城破之前殉国而死,但好在坚持下来了。

  李广见这洪州总兵松了一个担子一般,却暗道:“他这人,也是知兵马军事的,比之陈修,更合适做我麾下大将,到时令他统练坐虎军,传他仪轨,这几千府兵便可用了。”

  这般下来,李广乃表明身份,听闻李广是古之名将,洪州总兵鄂禹便更兴奋高兴了。

  这才有达成共识,先围住城隍庙再说。

  见到鲍师傅出来,李广问询道:“如何了?”

  “他愿意献权,听从境主安置。”

  李广典头:“此鬼神识相也。”

  当即后,又一起见了洪州知府,洪州知府,是个年过半百的中年文人模样,气质儒雅,但头发已经基本全白了。

  此人名叫赵永贞,曾列传胪之名。

  妖魔大乱后,得儒家文道之命,虽非文昌、文曲、文魁,却也得[朱衣星君]之残格,此星君,属于文昌帝君座下,主评判人文章之好坏,喜用朱笔批文,朱砂染衣,乃为朱衣星君。

  接见了鲍师傅和李广后,便开始谈正事。

  第一谈的,就是“名器”。

  赵永贞道:“境主境主,总归不是一个正式官名,需要有个正式的名号。”

  “我家境主,得灶君之格,主火德之相。”

  “火德好啊!”赵永贞道:“汉朝便主火德,汉高祖,为赤帝子。”

  “不如称汉王如何?”

  “我等归顺汉王麾下,意于恢复汉家河山,恢复炎汉气象,驱逐妖魔、守境安民!”

  “这样,大家无论侍奉哪朝,都是汉臣。”

  李广本是汉朝之臣,亦不禁点头,暗暗道:“取名授器,可是大功劳,这老儒,只怕有些道行,将来境主称立国,他只怕就是开国丞相。”

首节 上一节 175/1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玄鉴仙族

下一篇:紫微仙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