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信我越真 第38节
只是这一次来的人明显很多。而且大多步伐沉稳。这让杜鸢想起了钱有才带来的那几个钱家武夫。
又是世家望族的人吗?
“夫人,属下无能,估错了行程,如今,只能让您屈尊在这小庙歇息了。”
“无妨,毕竟这条路你们也没走过。”
前一个声音沉稳有力,显然常年习武。后一个声音听着是一位妇人。
“多谢夫人体谅,属下这就赶走里面那几个路人。”
听见他们想赶走自己几个人,两汉子当即畏畏缩缩的起身准备自己出去。
门口的武夫也让了让身位,看眼色,他很满意这两个山野村夫识趣。不过片刻之后,他就不太耐烦的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杜鸢。
这个人听不到话吗?还有这到底是和尚还是乞丐?
“赶走作甚,我益都韩氏哪里有这般作风?”
“可是夫人,您身份尊贵,怎么能和几个贱民在一起?”
“住嘴!天下人皆为陛下子民,岂能有贵贱之分?”
“属下失言,属下失言!”
话虽如此,但那两个汉子明显更想走了。
益都韩氏,那可是整个州府都有名的世家大族。
不仅有官至中书省侍郎的大父,还有无数子弟在各地任职。
是正儿八经的高门大族!
和他们这样的泥腿子那可是天差地远。
“二哥,是,是出了中书省侍郎的那个益都韩氏的人啊,咱们,咱们快走吧。”
他们其实不知道中书省侍郎到底是个啥官,甚至连知道这个都是因为本地人会自发宣传当地的大族。
但他们知道那是皇帝身边的官,也知道贵族和贫民的差距。
“哪里敢走啊,贵人还没发话呢!”
两个汉子瑟瑟发抖的对话也落入了杜鸢耳中,这让杜鸢大概了解了对方来历的同时,也越发奇怪起了这个朝廷的构成。
怎么又有九品中正和世家望族,又有三省六部跟内阁的?
胡乱思索之际,那说话的妇人已经走入了破庙。
锦缎大氅滚着金边,堆云髻上的金凤钗随步履轻晃,襟前伽楠香压过侍女捧着的熏炉。
很好看,虽然应该三十出头,但依旧是难得的美人,且比青涩少女多了不少韵味。
不过杜鸢的关注点不在这儿,而在她堆云髻上的凤钗上。
没有左右乱晃,上下飘飞,而是稳稳的跟着主人脚步前后迈动。
果然,网友没说错,这些饰品除了装饰妇人美丽外,最大的用处就是让持有者莫要失态,彰其家教。
真正见到了正儿八经的贵族女子后,杜鸢不由得心头感叹道——现在的文艺工作者们,还是太不称职了。根本就是有形无实,糊弄观众嘛!
杜鸢打量着妇人头顶的凤钗,妇人的那双丹凤眼则在扫过了两个畏缩的汉子后,落在了杜鸢身上。
这让她眼底升起了一抹怪异。
不同于以往的平民百姓见到她时的敬畏,也不同于那些所谓贵戚们的贪婪。
而是
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始终坐在地上的杜鸢后,她突然得出了一个准确的形容。
是俯瞰,是审视!
这让妇人有些错愕,明明她可是豪门大族的贵女,而他只是一个脏兮兮的和尚。
甚至双方此刻站位都是她在上风,怎么就感觉这和尚是在审视俯瞰一切?
这和尚,不寻常。
“给这位师傅一份吃食,出家人不食荤腥,取我那份盒酥给他。就是出发前,汾阳县主送我的那份。”
“在给另外两位准备一份酒食。你们也不用拘谨,安排好守夜的人后,各自入庙歇息便是。”
“遵命。”
武夫得命后,一挥手,当即就有人带着屏风,被褥,香炉等物件入内,不多时,就在庙中隔绝出了一个专门为妇人准备的下榻之处。
杜鸢也得到了那份盒酥。
“给你,大和尚,这可是我们平日里都吃不到的好东西呢!”
看着送来盒酥的侍女,杜鸢笑道:
“贫道不是和尚。”
这话引起了那妇人的好奇:
“哦,你不是和尚是道士?”
杜鸢点点头道:
“正是,而且,夫人既然借宿神庙,何不给主人家敬一炷香呢?”
第37章 邪祟作乱
敬香?
美妇人那双极为标准的丹凤眼不由得看向了那尊残破神像。
凝视片刻后,她没有回答杜鸢的问题,而是问道:
“既然你说你是道士,又先来了这座破庙,那么你可知道这是那位神仙的尊像?”
杜鸢回忆了一下先前所见说道:
“山神。”
“山神?这座山还有山神,而且还是这么一座庙吗?”
妇人端详起了这座破庙,不大,但也算不得小,正常情况下,这个体量的庙宇,可不会出现在这样的荒郊野岭。
在妇人的疑惑中,侍女马上看向了一旁的护卫,对方当即拱手说道:
“夫人恕罪,属下虽然仔细研究过沿路行程,确保夫人出行安全。但确乎是不知道这座山有什么典故,以至于会有一座山神庙。”
“想来可能荒废的有些年头了而且不是知名庙宇,故而我们都找不到一点线索。”
“毕竟平澜公的神庙都”
最后一句没有说下去,但妇人却已经了然点头道:
“荒废的这么久了,居然还算完整,到是少见。”
“想来是来往路人有所维护。”
正说话间,最先那两个汉子,因为得了一份酒食,觉得这位妇人应该心肠很好,所以那个有点胆小的便大着胆子说道:
“这位贵人,其实我们走这条路也算有好几次了,可是,这是我们第一次注意到这儿有一座庙。”
想来他是心中害怕,觉得哪里不对,想要说可能有问题,但对此,却没有人在意。
那位妇人也只是笑道:
“那多半只是你们此前没有注意到了。毕竟这么一座庙哪里会凭空出现。”
但说完,她又对着那两汉子说道:
“但以后,你们说话可就得注意点了,西南大旱以至有妖道蛊惑人心,煽动民变。所以今后你们若是遇到刀笔吏之流,可千万不要说什么‘神神鬼鬼’。”
“免得被他们抓去充作功劳。”
两个汉子急忙低头称是。
叮嘱了两个汉子几句后,妇人又看向了杜鸢道:
“你可知道这座庙的来历根底?”
“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总归是,路敬一香,山护一程。夫人,真不打算敬一炷香?”
杜鸢大概品出了味道,庙里的这位,不坏,但真的挺缺香火
不然,何至于自己不过是扫了扫神台,敬了一炷香,祂就送了自己一个小印?
考虑到那种眩晕和脱力,可能还有别的问题不知道,不过大致上应该是这样了。
“你这道士还挺能说会道的,不过,敬香就免了。”
西南有妖道作乱,导致皇帝对神鬼之说倍感厌恶。她身为贵戚,自然不能在这些方面出差错。
可能没人在意,但不代表应该做。
只是这些也没必要说给几个升斗小民。
“如此,那就是贫道多言了。不过,那边两位可愿意敬香?贫道这儿,正好是有香火备着的。”
感觉已经好了不少,杜鸢也就从包袱里取出了两根香来。
胆子小的汉子有心上来,但为首的被称作二哥的人却是看了眼妇人后,拉着他摇了摇头。
贵人说不愿意,他们哪里能啊。
好在妇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的笑道:
“我是我,你们是你们,不用在意我的看法。不过是百姓求个平安罢了,谁人能说错了?”
那个胆小的汉子当即大喜上前,向杜鸢讨了两根香去。
同伴拗不过他,只得跟着一起给这残碎神像敬了一炷香火。
杜鸢全程盯着他们,发现的确和自己预估的一样,只是自己会有那种脱力和眩晕。
是因为我额外打扫了神台,还是因为我和常人不同?
亦或者二者兼有?
杜鸢想不明白,那神像也没有在说话。
上一篇: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