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第57节
“怎么了?”
曹空查身后有异,直起身子,一把将悬浮的灯笼重新抓住,关心问道。
仁清仁静结结巴巴道:“没,可能是我俩眼花了。”
曹空点点头,不再去问。
想了想,便赞叹道:“朝元宫果然不凡,两位道童可以心去观。”
仁清仁静连连点头,继而持手中灯笼,以霞光去观,感悟其神意。
曹空亦漫步壁画之前,期间还见到了师父太乙救苦天尊的画像,师父位于东极,几与真人无异,惟妙惟肖,可见那位祖天师境界之高。
又观其余三极,感受其意,记于心中,且望了那尊玉皇,一股统御天下之气概扑面而来。
但将朝元图游览遍后,感其仙道气象,曹空所修的法门,竟无形中皆有所长。
曹空感慨道:“祖天师真乃神仙人物。”
此壁画展现群仙神意,是祖天师张道陵刻于笔下,后人观之,自可增长道蕴,灵根,实乃传世之神宝。
仅此一壁画,便可保龙虎山正一道,代代出真人。
仁清仁静亦不知不觉间,得了许多好处,今日所见所闻,皆潜于他们的心神之中,待到日后,便会化为资粮,以资其道基。
且此时,当代张天师忽觉袖中发烫,取出和先前赠于曹空一致的玉牌,发现其光芒大作,顿时目绽精光。
这两玉牌,一是开宫之钥,另一是察其中道韵变化,若是进入者得的道蕴越多,那么其光芒便会越大。
这也算是一道检验门人资质的一个小窍门,可为参考。
这次的光芒之盛,是当代张天师,前所未见的。
而此番进入的只有三人,仁清仁静,以及曹空······
······
曹空三人遂走出朝元宫,可进来之时,明明是黑夜,走出去时,却成了白天。
宛如真的走入了那场朝元之会,赴了天穹,不觉人间岁月流淌。
且眼前的一幕,更是颇让曹空惊讶。
但见当代张天师居于首位,其左右两侧,身后有着密密麻麻的道人。
所有道人,皆面朝曹空。
且在曹空出来,看向他们的那一刻,齐齐施礼,以示敬意。
当代张天师亦如此,诸道朝礼。
曹空顿觉头皮发麻,他不觉得自己有多大功劳,细细说起来,他才是那个最受益的。
于是侧身而避,“使不得,使不得,张天师,我不过是顺手为之,不必如此隆重。”
一旁的仁清仁静也都吓了一跳,如芒在刺,连连跑开。
“那玉简乃是我正一道符箓传承之所在,如今归还,道统不再有缺,此为大恩。”
又道:“曹道友,不知平生可有所求。”
曹空回想刚刚的朝元宫之游,又感泥丸宫中的那一副画卷,便道:“所得甚多,别无所求。”
张天师摇头道:“正所谓,法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我正一道有符箓,丹药等传承,可其中又一符箓为之最贵。
若你此番还宝,可我正一道却毫无表示,岂不是让世人笑我正一道的传承太贱了。”
说着,天师看向身后众道人,言道:“昔日祖天师留有老子言行传,又著有“老子想尔注”二书,不若给曹道友一观。”
众道人纷纷大惊,张明德更失色道:“这如何使得,此二书乃我正一道之精髓,非历代天师不可观。”
天师不悦:“如何不能观,著书便是予人所观,我看曹道友道缘深厚,与我正一道有缘,若入我正一,冠以张姓,不就可了。”
张明德大叹道:“天师万不可一意孤行啊,此乃大事,需从长计议。”
天师再怒:“我是天师,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愿代师收徒,传他正一精髓,谁敢反对!”
“不可不可!”
“天师三思啊!”
曹空站在一旁,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崩到他脸上了。
感谢书友书友161225111014045打赏的500起点币
感谢书友20221225223006808 打赏的100起点币
亲爱的读者大人,求求月票~~
第84章 老子想尔注,顺其自然
曹空默默站着,这群道人还在争执,其中又以张明德争的最凶。
最后在张天师的威严之下,败下阵来。
叹息道:“你是天师,你说的算。”
张天师闻言,转而看向曹空,笑道:“道友意下如何,我正一道乃祖天师传下,乃是一大道统,
若是道友入了我正一道,以道友之姿,修我正一妙法,秉持正道,未来便是位列仙班,亦不在话下。”
曹空拱手道:“多谢天师好意,只是在下,已有传承,断不会弃师而去。”
张天师童颜鹤发,虽居于山上,年轻时却也多游历红尘,可谓眼睫毛都是空的。
闻此言,便知曹空此言非虚,遂叹息一下,也不问曹空师承何人。
沉吟道:“既如此,便这般,道友,刚刚那二书中,“老子想尔注”涉及到我正一辛秘,不可轻传,
但另一本书,乃是祖天师所记载的老子言行,可予道友观三日。”
话语落定,曹空也不矫情,拱手谢过。
众道人还礼。
······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曹空居于一道观之中,晨光出照,满堂皆明,他面前有一古书,虽古,却隐有不坏之意。
书中所载,乃是圣人老子之言行,而书写者,乃是祖天师张道陵。
圣人之言,天师之记,足以令此书不凡,不惧凡俗损坏。
曹空看了此书,为表敬意,更是沐浴焚香,如今方拿来观之。
可以说,此书珍之又重,比之“老子想尔注”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老子想尔注”乃是祖天师张道陵编写,确不可轻传。
掀开第一页,看至最后一行,乃是老子言,说的是水之一字。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曹空品悟其意,仿佛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水之大道的真谛,心中关于水之一道的领悟,在悄无声息的拔高。
水之大道,北方七宿之剑,乃至于【剑经】新章,水曜之章,皆得提升,甚至触类旁通,领悟水之善意,增益东方七宿之剑。
不知不觉间,一页看完,曹空如梦初醒,心中满是“得道”的喜悦,开始迫不及待的看向下一页,他能察觉,老子言未尽,意亦未尽。
下一页,定是后续,他已做好于“水”之一字上的领悟。
翻开之后,映入眼帘的乃是老子言火,瞬息间,将曹空看的心绪不稳。
不是,他的水之一道了,怎么只说一半,就扯到火上了。
曹空甚至怀疑,是不是老子漏说了,于是又连连翻看好几页,且看每一页的最后一行,与下一页的第一行。
道人横看竖看,就没看出页与页间能连上的,这和说话说一半,几乎没有区别。
曹空先是陷入沉默,继而突的一笑,所谓老子,乃太上老君之化身,为道祖,主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而顺其自然,不外乎兴起而为,兴落而不为。
此书记载老子言行,若是大胆点说,即是,老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一半说累了,就不说了。
心生此念,曹空的心也豁然开朗,于是将书平放于前,不再刻意去追寻“水”。
他不用手翻,却有清风拂来,为他翻书。
既老子随心所欲而言,他亦随心所欲而观,正所谓,风吹哪页读哪页。
于是人间的道观中,有玄豹读书。
天上的离恨天中,有老道抚须而笑。
旁有童子问道:“老爷因何而笑。”
老君笑道:“闻一趣事见一趣人而喜。”
“哦。”童子又道:“老爷,陛下的丹元大会还有还有几十年就到了,咱们还得炼好多丹呢。”
老君抚须的手停下,面上笑容隐匿:“别废话,快给炉子扇火,我不喊停,你不许停。”
头上系着一金缕的童子顿时苦起了脸,不是说好扇火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换人了吗?
······
三日时间匆匆而过,曹空还书天师。
张天师见曹空满身道韵,几乎压之不住,笑道:“曹道友好悟性啊。”
曹空回道:“还需谢天师美意,此番观“老子”言行,真是受益不浅,我所悟颇多,每时每刻皆有感,却又恨不能将这些感悟一记永记。”
张天师哈哈大笑,随竟如幼童一般眨一眨那双神莹内敛的眸子,道:“道友可知我正一道“老子想尔注”的来历。”
曹空想了想道:“乃是祖天师观老子言行而有所感,继而付诸笔下。”
“哈哈,正是,正所谓大道万象,万人观之,所感皆有不同,但却又是道的一部分,故而留书著作,以后人观之,以作启发之意。”
曹空眸子忽亮,是啊,他虽非仙神人物,却也饱读诸多经典,既然前人闻“老子”言行,可结合自身领悟付诸笔下吗,为何他不能呢?
须知,文字,乃道之载体!
如今他担忧自身的一身领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部分,那不如他也做一著作。
效法祖天师,记载“老子”言行,为其注释,他也作一本“老子想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