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第78节
“是,万事万物皆要有规有矩,有规矩,乃成方圆,进而有序,便如天地一般,各行其道,万物方资生。”
“哈哈哈,你这豹儿,心思不少,不过也是真心实意之语,我喜欢。”
说着将清茶饮尽,又道:“一杯茶,不够喝啊。”
曹空福如心至,“晚辈有薄酒,可以斟上。”
说着,翻手间手中出现一寒玉葫芦,其中装有灵酒,乃是冰火酿,功效已对曹空无用,但口感极佳,故以葫芦载之。
那人笑而饮酒,感慨道:“你不远万里而来,我又饮你一杯,此缘更甚,也罢,手中这本书且给你,无事勤勤翻阅。”
说着,丢来一册子,曹空手疾眼快的抓住,定睛一看,书上乃写两字:易经。
那人想了想又道:“此书于凡俗之中常见,故算不得什么,就算你有所得,也是你自己悟来,
这般说来,我便再予你一物,望你此身香火气不浅,便予你这个吧。”
说着,那人将手中琉璃盏拿起,向前一泼。
泼的是酒,可落入曹空眼中却又化为了水,继而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混元一体,继而化作黑白二色。
曹空心知,恐是有意让他来观,故竭尽所能而看,感其道蕴,竟觉和他先前所见“乾元”之象同源,可又不知超出他所悟多少。
最后,这一切,尽数化为一音,于曹空脑中回荡,使得曹空忍不住同吟:“敕······”
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最能说明曹空此时的状态,知此绝是一大机缘。
“该予的已予,豹儿,且行且悟,还有该练练棋了,什么五子成线,让人胜之无味。”
曹空如梦初醒,连连望向前方,却不见玉冠华衣。
但他却未有懈怠,连连起身稽首:“多谢前辈赐教,洞真牢记于心。”
于是,不知过了多久,未闻他响,只听风声,曹空方起身。
原先的青玉桌凳也尽数不见,曹空回想刚刚的际遇,眸中浮现沉思之色。
‘那位身份如此尊贵,为何对我有所照顾,是因为我先前所见的“乾元”之象吗?’
曹空想了半天,默默摇头,罢了,且修己路,只要此心光明,修行仍在继续,便无须多率。
于是转而准备离开,又见泰山之景壮丽,便心生游览之意。
随且行且看,将泰山之景收入眼帘,恰此季为冬,山上少人,于是游的更为畅意。
此山不愧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其山势层峦叠峰、凌空高耸,处处都见巍峨之态,让人心生豪迈之气。
曹空不知不觉来至东岳天齐大帝庙前,庙中有老者,身穿棉衣,见曹空一人而游,又衣衫单薄。
连连道:“道人,道人,如此冷的天,怎穿的如此单薄,快来庙中取暖,别冻病了。”
曹空失笑,此身无漏,早已寒暑不侵,不过面对老者的好意,又看了庙中的东岳天齐大帝,思忖片刻后便笑而望之。
老者见曹空入庙,甚至还取来一件旧棉衣,欲给其取暖。
只是曹空摆手笑道:“不必不必,老者是看错了,我这身上已有棉衣。”
老者皱眉道:“胡说,我刚刚分明见你穿······”
话未说完,眼睛便一瞪,面前的道人还真是身有棉衣,看上去还极为厚实呢。
曹空微笑,自是他用了障眼法手段,也能免去一番解释。
老者嘟嘟囔囔半天,还真以为自己看错,遂又好心递来三柱香,道:
“后生,既来此庙中,不妨敬一敬,求一求心中愿,很灵的。”
曹空思忖片刻,笑道:“好啊。”
于是不失敬意的虚拜几下,又将香柱奉于香鼎之中,只是心无所求。
此香一落,青烟缥缈,那东岳天齐大帝的泥塑于青烟中,眸光微亮。
“你敬香来,虽无所求,我却不能无所表示。”
忽有神音响。
因为面见这位大佬,这个我写的颇为束手束脚,所以语句斟酌很久,就慢了点,还有一章,我估计晚点发,不需等,但一定发,目前攻坚克难已成,预计最晚本月三十一号,爆更,八千起步,努力日万
第115章 春雷惊百虫,魂藏木朝元
神音落下。
曹空望见泥塑金身像好似活了过来,神形兼具。
此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威严无限。
东岳大帝眸光流转,面容不变,而心中微异。
虽曹空如今的修为在他看来,只能说是尚可,可耐不住刚刚那位对其都隐有青睐之意。
故他本就有出来一见之意,这不,巧了。
他还未现身,曹空倒是先给他敬了香,这不更顺理成章了吗?
曹空笑道:“贫道洞真,见过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闻此道号,心里一跳,旋即面上一笑:
“相逢即缘,如今这雪满山头,你来敬我,我受此香火,当予你一段善缘。”
说着,不由曹空开口,便拿起腰间通阳太明之印向虚空一盖。
顿时,整座泰山无形中为之一震,点点滴滴的灵韵汇聚而来,竟成了一颗青绿种子,只是其色灰暗。
“不知小友所需何物,故借此寒冬,汇了万物闭蓄之生气,凝了一颗木种,日后栽种照顾,或可感生发木道。”
种子已送至眼前,曹空不接乃是失礼,于是捧在手中。
“谢过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好奇道:“敢问小友师承何人,咳,我的意思是小友的道号不一般啊。”
曹空老实道:“家师太乙救苦天尊。”
东岳大帝眼皮子一跳,这就说得通了,又疑道:“天尊未曾给师弟受道箓?”
曹空道:“回大帝,有的,只是那道箓钻入我眉心后,便再未现,不过我能感其存在。”
东岳大帝心道:‘稀哉,我亦有木之权柄,可竟感受不到分毫,天尊这是故意的?怎么藏如此深。’
不过东岳大帝到底是神仙中的佼佼者,又身居高位,想不通的事便不去想,同时牢记谨言慎行四字,准备将今日之事深藏心中。
笑道:“师弟,我有职责所在,你自随意而游,来日待你登天,可来我宫中共饮。”
曹空笑而施礼。
再抬头,泥塑仍是泥塑,而旁边的老者更是好似什么都没发现的样子。
曹空继而告别了老者,临行前,渡去一丝木气,虽不能延年益寿,却也能保老者此冬无惧寒冷。
······
曹空来见那位,是子时去的,如今归至隐雾山,又快到了子时。
所谓朝北海而暮苍梧便是如此。
期间曹骧等人还疑惑,自家哥哥(山主)怎么突然不见了。
而在听到曹空说,不远十万八千里,只因心中有感而去南赡部洲后,几小只更是露出了不解的眼神。
曹空回想此行收获,道:“一点灵机便通玄,日后你们修道若有灵机现,切记要把握住。”
几小只迷茫点头。
曹空遂回至折岳洞中,洞中甚大,故有连环之名,曹骧于南而居,他则于东而居。
近些年来,洞中物件渐多,虽名为洞,可其装饰布置,却已五脏俱全。
曹空立身桌案前,桌上有烛灯,一点光明驱散黑暗,且有异香飘起,可安神静心,正是酥合香油。
桌面上摆放一本【易经】,以及一粒青绿种子。
曹空嗅着异香,回顾泥丸宫中,顿响一道音:“敕······”
且念那位予他此音,乃因身上的香火愿力。
随心念而动,引香火愿力,合泥丸宫道音,口吐发声:“敕令光生。”
顿时间,钦道国中的慈心救劫真君庙中,一缕香火愿力被牵引,洞中自生光明。
曹空被此光一晃,竟愣了一下。
以他之能,若要生光自是不难,可刚刚他未曾动用术法,神通,只是合香火愿力与敕令之音,竟有如此之效。
不多时,光芒渐暗,即将散去。
曹空却浑然不在意,只是咂舌道:“这敕令,还真是······不讲理啊。”
遂感那缕香火愿力就此散去,曹空方稍稍舒心,如此方应天道,不然这敕令也太过不讲道理。
又不禁想道,此敕令是只能用香火愿力,还是以他物可以替代,可否有极······
杂七杂八的念头在脑中回荡,曹空索性拿起【易经】捧而观之。
此书虽是那位所赠,可却并无神异,除了撕不烂······
其内容和凡间之书大致,至多是详细了些。
此书非是道术,神通,功法,而是阐述天地万物之理。
初看时便觉晦涩玄奥,可如今再看,仍觉奥秘无穷,好似他的一身所学,皆可从中得到印证与启发。
曹空更是从中看到了“易”,恰合他如今所求。
“果然,那等人物,断然不会作无的放矢之举。”
曹空心中喜道,进而钻研,不觉间晨曦破晓,真是个乐在其中。
于是,又于隐雾山中,种下东岳大帝所赠之种,不过一晃十余日,却不见其变化。
曹空感其中生机,其内生气勃勃却在闭蓄,乃是休养之态。
他有预感,若是一朝其生机绽放,恐怕会有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