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第806节
何芳亲自来机场接机,她搂着穆寅叹口气道,“这孩子太可怜了,这么小,既没爸,又没妈,这以后可怎么办。”
“回去再说吧。”李和浑身没有力气,好像大病初愈似得,这两口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去,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
回到家,何老太太忙着给弄吃的,李和吃了点东西以后就睡了。
“小寅,我们去玩吧。”李览拉着穆寅,他们俩本来就是朋友,看到朋友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他觉得他有责任去哄着。
“去吧,带弟弟去玩一会。”穆寅在哪里闷头不说话,让何芳很着急,她催促道,“以后这里就是你家,不用拘束,好不好。”
穆寅开始是点点头,但是随即觉得哪里不对,又摇了摇头,“我要回家。”
“以后这里是你家。”何芳重复了一遍。
“我要爸爸妈妈。”穆寅很是坚持。
何芳无奈的摸摸他脑袋,不再言语。
李和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他拿了罐啤酒,坐在院子里,一边抽烟,一边喝,偶尔呆呆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一根烟烧完,要接着抽下一根,何芳却过来给他掐灭了,“干嘛?”
他有点烦躁。
何芳道,“本来都戒的差不多了,怎么又抽上了?喝点酒吧,喝酒我不管你。”
“这不没辙了嘛。”李和还是坚持把烟点上了,继而又灌上一口啤酒。
何芳道,“这孩子可招人疼了,现在老穆两口子都不在了,要不咱们给领养了吧?当自己亲儿子养。”
“平时挺精明的,怎么关键时刻就糊涂了?”李和很是直接的道,“人家还有外公外婆、奶奶在呢,咱们乐意没用,他们才是法律上的监护人,得他们同意才行。”
“倒是这个理,可是穆家老太太年龄大了不说,身体也不好,跟她好好说说,说不定能同意呢?”
何芳还是不死心。
李和道,“你啊,又说胡话了,老穆家,千顷地里就这一颗独苗,现在两口子都不在了,老太太更不可能放手了,齐华跟人家通过电话,老太太意思很明确,就是讨饭,也得把孙子带大,你啊,熄了这心思吧。”
如果穆家不反对,他倒是真有收养的意思,也不辜负他和穆岩的一番情谊,可是有穆家的人在,收养起来会很困难。
老太太的心思先不说,光说穆岩的这些叔伯兄弟,从最恶意的角度来揣测,放弃了穆寅的抚养权,也就等于变相放弃了穆岩的财产支配权,在有心思的人那里,这些都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这一趟,他决定亲自送穆寅回去,把一切安排好了,他才放心。
“还真是。”何芳不是不明白,只是此刻同情心和泛滥的母爱占据了内心而已。
她怏怏的回到屋里,却被老太太给训斥了。
老太太低声道,“你这丫头脑子想什么呢?你自己俩孩子还嫌弃不够啊?”
“这孩子没爹没妈的,咱们要是不管,还能怎么办?”何芳搞不明白老娘从哪里冒出来的火气。
“那也不至于收养啊,这以后和亲儿子就没区别了。”老太太着急了。
何芳疑惑的道,“那可不得当亲儿子养吗,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再说,咱家别说养一个孩子,养十个八个都养得起。”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老太太气的差点跳脚,“你没看那些电视剧啊,兄弟多了,最后都是闹矛盾,你死我活的,丢命的都有。”
“阿娘,你想什么呢....”何芳哑然,她想不到她老娘居然能考虑到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宫斗宅斗这种电视剧看多了都能活学活用。
“正经事呢,”老太太道,“小览他爸挣得可不是一万两万,那是一大笔钱,万一孩子们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你说将来咋整?你哭都没地方吧!”
“你啊,别操心这些。”何芳心里一慌,她承认老娘说的是对的,她还是考虑差了。
养子同样是具有继承权的!
回来的第三天,李和就带着穆寅直飞潭州,潭州下飞机后,又转了十来个小时的火车抵达宝庆。
从宝庆的火车站下来,董浩背着孩子,齐华拎着行李,李和走在前面,左右张望,然后问,“说好来接人的?”
“从机场下来的时候,我又给过电话,确定了火车抵站时间。”齐华在站前的小广场上眯缝着眼睛,搜索了一番,“李先生,你等下,那个举牌子的看着像。”
他小跑过去,然后就朝着李和这边招手。
“你是那个阿岩的朋友吧?”一个黝黑的中年人见到李和,首先打了招呼,“我是他堂哥穆雷。”
“你好。”李和对着面前的三个男人挨个握手。
“孩子我来背着吧。”一个老爷子看到穆寅,从董浩怀里把他接过来,然后却又突然哭了。
穆雷道,“这孩子姥爷。”
李和跟着三个人走,走了不远的距离,问,“咱们是去哪里?”
穆雷道,“去汽车站。”
“坐汽车多长时间?”李和接着问。
穆雷道,“不远,六个小时就能到绥宁,到了绥宁再转汽车到乡里,大概三个小时,到了乡里有拖拉机,四个小时就能到家。”
“也就是说剩下这一段路要13个小时?”尽管对方的口音很重,但是李和还是听了一个明白,他看了看时间道,“等到家了,差不多凌晨三点多了?”
“是啊。”穆雷点点头,感觉不出哪里有不妥。
李和抹去额头上的汗,没再多说,只是冲齐华摆摆手。
有些事情,不需要李和交代,齐华早就明了,只是他一直是在找车,还没有发现什么黑车,见李和这么着急,无奈之下,他跑到大马路,拦了两辆出租车。
出租车一开始听说要跑三百多公里,头摇的和拨浪鼓似得,但是架不住齐华的金钱攻势,跑一趟相当于干半年,傻子才不乐意呢!
富贵险中求嘛!
穆雷坐在李和的前车指路,穆寅的姥爷抱着穆寅坐在后面一辆车,两辆车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山路十八弯,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之后,终于在夜里十二点左右到达了目的地。
1081、身后事
穆岩的老娘抱着儿子媳妇的牌位嚎啕大哭,一众女人也是跟着流泪不止,穆寅被围在中间,一会儿被这个亲,一会儿被那个搂着,张慌不知所措。
李和要过去劝解一下,却是被穆寅的姥爷杨改新给拉到了专门待客的火塘屋,“咱们吃点东西,随他们去吧。”
他给李和的碗里里倒满包谷酒,碰了一下,不等李和反应过来,就一碗下了肚子,然后擦着止不住的眼泪。
“慢着点喝。”李和张口喉喽,也一碗干下,嗓子火辣辣的疼。
“对不住,呛着了嗓子。”杨改新擦把下眼泪,继续道,“你们甭客气,该吃就吃,该喝就喝。”
“来,再喝一碗。”李和伸过碗,又接了一碗酒。
地上的火塘烧的很旺,劈材在里面噼里啪啦的响,不一会儿还冒出一股烟,再加上吊在上面的腊肉味,熏得他有点受不了,他起身开了一截窗户,冷风灌进来,才让他好受一点,“屋里有点闷,开窗户透透气吧。”
穆雷倒是看出来李和的窘迫,起身把门也打开了,笑着道,“我们都习惯了,天冷生火暖和,顺便还能做点腊肉,你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谢谢,挺好。”对于腊肉,李和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此刻并没有多少心情吃得下去。
胡乱吃了点酒,扒了一碗饭,就这样安歇了一夜,睡梦中隐约还能听见一直不曾间歇的哭声。
清晨,雾气弥漫的村寨,是那么的静谧,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古朴的石拱桥,沧桑的窨子屋,但是让李和感受不到一丝的人气。
这里是苗、土、汉、侗混居的村寨,穆家是这里为数不多的汉家,如果李和不是在收拾杨玲遗物的时候,看到了她的护照和身份证件,他绝对想不到大眼睛的杨玲是个土家姑娘。
“年轻人都出去了,到粤东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的老,小的小。”穆雷出现在李和的身后给他解惑,“不过,马上就春节了,春节会热闹一点。”
“各个地方都差不多,年轻人少。”李和倒是理解这一点,接着问,“孩子不闹吧?”
早上起来到现在,他还没有看到穆寅。
穆雷道,“还好,这会估计正睡着呢,他奶以前去带过一段时间,虽然这两年没见,但是还是认她,这个你不用太操心。”
“老太太身体怎么样?别给熬坏了。”李和早上一起来,就发现了在煮稀饭的老太太,眼睛红肿,嗓子嘶哑,很让人担心。
“哎,该哭都哭过了,估计没事。”穆雷丢给李和一根烟,然后道,“我老叔走的早,老婶一手带大阿岩,日子过得恓惶,但是,左右百十里地,没有比阿岩这小子还争气的了,老婶算是出头了,瞧瞧,这吊脚楼都是翻盖的,跟新的一样,左右没比这漂亮的了,连带着我们这些兄弟出去了,都跟着涨脸。
哎,只是没想到,这日子没好上几年,这小子会这么想不开,你说,以前那么艰难都挺过来了,咋日子好了,就往弯道上拐了。”
“谁能想到呢。”李和至今都没法释怀,“还有,阿玲,我们就在她跟前呢,就是去吃个饭,前后脚跟的事情,她就这么倔。”
杨改新背着手,弓着腰带着一家子,抱着一摞衣服和鞭炮往这边过来,穆雷帮着接一点,“我拿个铁锹吧。”
他的意思是重新挖个坑,做个墓。
杨改新道,“衣服烧了,放个鞭炮吧,人都没了,弄啥都没意思了。”
李和跟着他们上山,不一会儿,身后就汇聚了一长串的人。
林子里不能生火,七拐八绕,最后在一块种水稻的坡地上停了下来,穆岩和杨玲两口子生前的衣服都被烧着了,接着又放了两响鞭炮。
简单的送行仪式结束后,杨改新走在最后,李和陪着他聊了几句。
杨改新道,“麻烦你了,真不好意思。”
李和道,“叔,你不用太难过,眼前最重要的是把穆寅照顾好就行。”
“也是这丫头命苦,从小没得过好日子,这小王八蛋去考学,还没进门,就给人家做老妈子,还算他有良心,给接近了城,本想能过上几天好日子,现在又这么个事....”说着说着又是泣不成声,鼻涕往耷拉着冰渣子的草叶子一抹,接着道,“早就该想到的,俩倔驴蛋子祸一起,能有好日子嘛....”
冷风吹过来,李和哆嗦一下,但是还是感觉浑身燥热,不禁敞开了衣领,也不知道说啥,就在那听着杨改新说。
“现在孩子吧,只能靠他奶了,咱们只能在旁边拉扯一下,大力是出不上了。”杨改新站起身,把手往衣服蹭了蹭,脱下帽子挠了挠头,接着道,“她俩哥哥都在外面打工,丢下三个小子,一个丫头,大的都上高中了,小的还不会跑,吃喝拉撒都是咱们顾着....”
他有他的难处。
李和道,“老叔,这些我都明白,你要是能说通老婶,这孩子我带走也行,城里的条件比家里好多了。”
“那是不可能的,这孩子现在就是她的命了,把孩子带走,她还能活吗?”杨改新摆摆手道,“你啊,想都不用想了,就这么着吧,以后啊,你们这些做叔叔的,要是有心,拉扯一把,那就值得这孩子念你们一辈子好了。”
回到穆家,穆家老太太抱着穆寅坐在火塘边上发呆,李和把一张邮政的存折递过去。
“婶子,这是俩口子留下来的积蓄,你拿着,到邮局就能取钱,密码是穆岩的出生日期。”
虽然是存折是杨玲的名字,但是由于实行的是不记名的存取款制度,取钱并不需要什么证件,只要有存折,知道密码就能取钱。
“这多少?”老太太不识字,翻开存折是两眼一抹黑。
李和道,“这是135万吧,晚点我让人陪着你去镇上,把钱转存到你名下就可以。”
依照老太太节省的性子,这钱属于有生之年花不完系列,万一之后实行实名制就麻烦了,先转存到老太太名下最是妥当。
“这么多啊。”老太太没有多么高兴,只是明显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么多钱,她养孙子不至于太艰难。
“还有,他爸还给他留了两套房子,一套在国内,一套在国外,我擅自做主了,这两套房子都会租出去,每个月的房租估计都有一万多,”李和想了想道,“到时候,房租定期都会打到你的存折上。
等孩子长大了,能自己做主了,这两套房子让他收回来,随便他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