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妻为大都督

妻为大都督 第615节

“产能过剩有许多坏处,最大的麻烦就会引起猪肉的滞销,因为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猪肉,那就会造成猪肉价格严重下跌,以前买五十文一斤,说不定就只能买三十文二十文,甚至更低一斤。”

“到头来诸位刺史不妨告诉我,这样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

刺史们均是儒士出声,岂能擅长经济?闻崔文卿之言全都抓耳挠腮,想得不甚明白。

崔文卿一叹,言道:“这么说吧,在农业生产中有一个著名的怪相,那就是农人种植粮食无论是丰收年还是歉收年,农人所赚的钱都差不多,为何如此?乃因丰年各地均是丰收,粮食充足供大于求,粮价自然下挫,卖粮农户卖粮难,卖价低,而歉收年景各地均是歉收,粮食不足求大于供,粮价自然上涨,卖粮农户卖粮易,卖价高,所以两年收益持平。”

说到这里,崔文卿总结性的开口道:“所以不管如何,必须要注意产能与供需的关系,不能一窝蜂的去跟风种植亦或是养殖,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以调整。”

终于,有几个头脑灵光的刺史明白了过来,其中一人恍然言道:“崔行长的意思是,现在即便我们大力发展养猪,也赚不到钱,甚至还会带来猪肉滞销,对吗?”

“不错,”崔文卿点点头,“在遥远的西方国度,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叫做为何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分给穷人。”

“相传在西域的最西面有座城市,城市有五万居民,每天消耗的牛奶为五万瓶。结果因为经济萧条了,每天能喝得起牛奶的居民变少了,所以每天消耗的牛奶只有七千瓶,也就是说,奶农有三千瓶奶滞销了。”

“如果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把这三千瓶奶免费送出去,这意味着城市里有三千个潜在的牛奶消费者可以免费拿到牛奶,而不愿意花钱购买。”

“所以,免费送出去的结果是让奶农更惨,只能卖掉四千瓶奶。这么理解的话,确实不如直接把这三千瓶倒掉,这样至少还能确保有七千瓶的销量。”

说完之后,崔文卿目光环顾众刺史,言道:“用经济学的逻辑来总结这个案例:当市场上的牛奶供应过多,则市场上的奶价会出现下降,奶农的整体收益率会降低,当这个收益率为负的时候,奶农就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为了避免这种持续亏损,奶农必须将牛奶倒掉——因为无论送人还是低价出售,都是在供给。倒掉牛奶的本意,其实是为了恢复供需的平衡。”

待到崔文卿话音落点良久,厅内依旧在嗡嗡讨论不止,显然刺史们震惊于崔文卿如此新颖的理论。

第七七四章 调整产业结构

富弼作为经济大臣,已经听懂了崔文卿的意思,笑着言道:“要本官看来,那就是北地四州所提供的猪肉对需求市场来说已经饱和,倘若其他州郡再是养猪,那就意味着猪肉价格下滑,最后大家都会赚不到钱。”

崔文卿笑道:“说得不错,因为现在猪肉还非是我们大齐食用肉类的主流,待过了几年,猪肉能够获得更大的食用市场,到时候各州郡再行养殖便可。”

弄清楚了产能过剩的含意,明白了供需平衡的关键,刺史们纷纷点头,这才明白崔文卿以及河东银行的良苦用心。

代州刺史刘源当先站起身来,满脸羞愧的拱手道:“崔行长,是本官错怪你了,还请你大人有大量,原谅则个。”

崔文卿毫不介意的摆手言道:“不争不辩大道不显,正因为大家存在争论,我们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童州微感脸红,连忙附和道:“文卿贤侄说得不错,这次啊,你们真是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了。”

此话落点,刺史们全都纷纷点头。

崔文卿暗暗冷笑,只怕童州此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吧,此乃向他变相的道歉?

“崔行长……”一名刺史开口打断了崔文卿的思路,满脸忧色的言道,“也不知道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助吾等州郡多赚银两,广开税源呢?还请你能够不吝赐教。”

“对对对,崔行长,你为我们说说吧,到底该怎么做?”

“还有,如何能够让百姓们收入更多,官府也收入更多?”

……

面对犹如满堂蛙叫的嚷嚷声,崔文卿心知自己已经得到了这些刺史们的认同,压了压手示意他们暂且安静,徐徐开口道:“就目前乃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大齐都无法改变农业大国的事实。”

“何为农业大国?那就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国家,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三驾马车——政治、军事、经济,都是建立在以农业为基础之上,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供给尚在紧平衡左右徘徊,往往一场灾害导致农作物大规模歉收,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故此农业乃是我们大齐的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崔文卿话音稍顿:“《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吃饭问题都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诸位刺史想要发展经济,广开税源之心我很理解,然就目前还有许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我们有什么能力去发展经济,广开赋税收入呢?”

崔文卿的提问非常尖锐,也让不少刺史忍不住低下了头。

诚然,现在摆在刺史们眼前关键问题,乃是要让百姓们吃饱饭,穿暖衣,也只有达到这些基本保障,才有能力做其他事情。

童州心知崔文卿不是那种无的放矢之人,正容求教道:“文卿贤侄,不知对于这一切,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崔文卿摇手道:“还请经略相公稍安勿躁,让我继续说下去。先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大齐有耕地农户一千万,每年产粮千万石,勉强维持全国百姓口粮,倘若能够通过改良粮食品种,改善耕地工具,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从而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力,说不定将来一千万农户,就可以产粮两千万石甚至更多,咱们大齐就能够粮食充足,不愁饭吃。”

话到此处,又有一名刺史忍不住了,开口问道:“崔行长,你刚才可是说了供求平衡和产能过剩的关系,然若粮食充足,粮价自然下跌,农户们也赚不了钱啊?”

闻言,崔文卿笑道:“这位大人,在下要好好给你点个赞,因为你已经基本理解了供求平衡的意思,的确,我们大齐每年只需要千万石粮食便已足够,剩下的粮食都算是多出来的,存在仓内会霉烂,卖到市场会重挫粮价,实非增加赋税之道。”

“然而你们可有想过,以往生产千万石粮食需要一千万农户,那么我现在生产一千万粮食说不定就只需要五百万农户,多出来的农户就可以干其他事情。”

一言落点,满堂皆惊,许多人双目更是一亮。

崔文卿之言就好似黄河从云中之地倾泻而下,劈山越岭进入了平原地带,让人大觉眼前霍然开朗。

崔文卿用手连续拍着案几,加重语气道:“粮食维持供需平衡,略有结余用作储备便可,实在用不着生产太多,多出来的农户就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也就是说可以调节产业结构。”

“比如可以种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糖料、烟叶、麻类、药材等,又如茶、桑、水果等,还有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等,农人的收入自然会增多,官府的税源也会提升。”

“倘若将农业生产是为第一产业,那我们还可以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直到在座之人根本不懂二三产业为甚,崔文卿话语不息的继续解释道:“所谓第二产业主要指手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第三产业则是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服务业等。”

“这三大产业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

“到时候,随着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大齐的收入便不依赖也不仅限于农业生产收入,赋税自然会接连攀升,而第二三产业的兴起,也会让经济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达到国富民富的目的。”

说完之后,崔文卿举目望去,所有人已经被他新颖的言论震惊得呆住了。

还是富弼首先反映过来,激动不已的站起身子,对着伺候在身边的吏员高声吩咐道:“速速取来纸笔,将崔行长所言记下来,全都记下来!”

众人纷纷醒悟,也是想要去寻找笔墨。

第七七五章 杂交水稻

崔文卿微微一笑,言道:“要不今晚我将自己今日的言论整理缮写一份,送给大家便可,用不着现在麻烦。”

富弼欣喜点头道:“如此最好,那就有劳崔郎了。”

这时候,有人提出异议道:“崔行长,你刚才所言的这些,都是建立在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倘若大家都吃不饱,穿不暖,又如何能够发展你所言的那第二第三产业?”

首节 上一节 615/7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霸世唐朝

下一篇:汉末大明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