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第432节

  可是现在谁家孩子少啊,如果按照江澈这么分,到时候房子根本不够住的。

  因此,这些人回到家便和家人商量分家的事情,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连一个都没过,大家都知道了。

  当天晚上大队长江大康的家就被围的水泄不通,来人没有一个不是说分家的事情。

  好不容易把人都安抚回去了,第二天还没来到大队部离老远就看到门前乌泱泱的全是人。

  “老八,你家儿子才几岁你就要给他另开户?你这不是瞎胡闹嘛!”

  “赶紧带着侄子回去,屋里都站不下人了,你瞎凑什么热闹。”登记了一上午分家的事情,看到堂弟带着才八九岁的小侄子来登记分家,江大康笑骂了一声就要让他们走。

  “大康哥,别人都能分家我怎么就不能了?”

  “你要是不给我办,我今天就到公社告你去!”

  听到江大康不愿意给他办,江大福不乐意了,瞪着一双金鱼眼死死地瞪着江大康要说法。

  他家上面四个姑娘,就这一个儿子,按理说怎么疼都不疼不够,怎么舍得这么小就让分出去。

  他就是听了别人的传言,说是这次分好宅基地后,以后都没得分了。

  因为现在孩子越来越多,地却是死的就这么多点。

  等孩子们都长大了,哪里还有地分的出来,所以大家才这么急匆匆的要闹分家,就是为了给孩子多要点宅基地。

  “你听谁胡说八道呢!”

  “咱管了老的,怎么可能不管小的,别胡闹了,赶紧带着小五回去。”听完江大福的话,江大康一瞪眼气愤的说道。

  “不可能,要是照你这么说,别人怎么会传出这种话?”

  “还以为我是以前那个大字不识的睁眼瞎呢,我可是上过扫盲班学了字的!”江大福也不相让,针尖对麦芒的说道。

  “呵!~”

  “你也知道你上过扫盲班,认识字了,你自己怎么不好好看看张贴在外面的告示!”

  “怎么分地,分多大多宽上面的政策写的明明白白。”

  “知道为什么要收回以前分下去的自留地不,就是为了给小五这些还没成年的娃娃们预留的宅基地。”

  “行了,别在这跟我磨嘴皮了,我这会忙的不行,有那功夫你还是赶紧回工厂上工给小五多攒些老婆本吧。”

  江大福这个人不仅轴,还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性格,因此江大康才会费这么功夫跟他说这么多,要是换成别人,他理都不理。

  分宅基地的条款都在外面的告示上写的一清二楚了,自己不好好看看内容到自己这个来瞎搅和,这不是没事找骂么。

  “嘿嘿...”

  “那...三哥,您先忙着,我就回去了。”

  江大福尽管脑子一根筋,但就是有一点好,只要你讲事实摆证据他还是愿意听的。

  因此听到江大康说详细的款项都写在公告里了,江大福也不再和他多言语。

  这倒不是说江大福好忽悠,三言两语就能给打发掉,他相信公告,因为公告上都会盖着红戳戳的,要是和江大康说的不一致,他肯定会撕了公告去公社告状。

  吵吵嚷嚷闹了几天,江大康这才把户口整理好。

  先是确定了村子正中心留着建村民休闲的小广场,边上紧挨着建大队部、村小等一些必须的设施,东北角祖坟前面的土地江澈也要求空出来,不能分配。

  “栓子,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怕住在这边上啊。”

  “再说了这是咱的老祖宗,别说这世界上没有鬼神,就算是有那也是咱们老祖宗,住在他老人家的边上这可是好事儿,护佑着后人呢,没人会嫌弃的。”

  江大康和江大山等人还以为江澈是担心没人愿意挨着坟地建房子,因此出言解释道。

  “这事儿您老几位就别说了,我自有考虑,先空着吧。”

  其实他们都想差了,江澈留下这块地倒不是想的这些。

  莫说在祖坟边上建房子,现在好多学校都建在乱坟堆上,好些人家的院子里还有坟包呢。

  之所以要把祖坟周边的土地空出来,他就是受上一世网络上看到闽粤等地建立的宗祠影响,想着在以后给自家祖宗们也建立一个承受后人香火的地方。

  可不要小瞧宗祠的力量,宗祠不仅仅是大家族的代表,更是凝聚族人血脉关系最重要的一环。

  宗祠——后代祭祀先辈,悼念先祖的地方,也是家族传承优良精神的场所。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有寻根问祖,联络亲族,加强家族凝聚力的功能,宗祠是家族的圣地。

  宗祠的作用在保持了祭祖和正俗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结交流的基地: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健康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2、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宗祠本身就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地域的民俗博物馆,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通过了解宗祠的建筑风格、文化起源、社会历史作用;族谱、族规、族训的文化渊源,先祖的开拓创业精神,历代贤达明智的进取意识等等。

  达到了解家族、传承、变迁的缘由,掌握家族、民族历史,进一步掌握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同时影响、教育族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使家族、社会、国家更加兴旺昌盛。

  3、促进与搭建和谐的载体:家族建立一系列的“扶贫助残、奖勤罚懒、标榜立新”等制度,开展“树新风、扬正气、尚科学、促和谐”为主旨的活动。促进家族内部比、学、赶、帮、超,比贡献、学科学、赶先进、帮后进、超先贤。

  弃恶扬善、崇贤举廉。

  宗祠和族谱总是分不开的。

  说到宗祠,就得提到族谱。

  族谱也叫家谱、宗谱,它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纯正血缘的可靠蓝本,是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简而言之,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

  在门第等级观念盛行的宗法社会中,族谱是血缘传承世系的重要凭借,也即家族或家庭的档案。

  一些源起于贫贱之家的宗族在暴发后,往往要攀附名门,冒认祖先,以显示其高贵血统、祖宗的荫德。

  因此名门望族都强调秘藏族谱,严禁示人,以免同姓异宗族攀附冒认,故而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

  家族文化是中国宗祠文化的呈现。

  家族文化缩小了就是小家文化,放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宗祠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

  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

  宗祠里的祖训族规,那些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

  每当回想起上一世在网上看到南方诸省会在各个重大的节日中到宗祠祭拜先祖,江澈就羡慕的不行。

  虽说他自小是在农村长大,可从未感受过那种氛围。

  虽自己所生活的村里都是同姓的本家,却也只是见到后礼貌性的打个招呼,根本没有那种血脉亲人的亲切感。

  归根结底就是家族太大了,没有凝聚族人的事和物,人心都散了。

第440章 沙河村的规划

  现在江澈可是他们老江家最有本事的一位,他既然说让空着,那肯定有他的想法,因此江澈没说,几人也没再追问。

  先确定好几个了重要公共设施的场地后,然后就是东西南北和环村的几条主干道。

  按照后世的国标,国道、省道、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每车道宽度为3.75米,必要时必须设立3.5米以上超宽非机动车车道、和4米以上人行道。

  乡村道路,路面加上路基是6.5米的总宽度。

  而江澈设计的南北东西和环村路这几条主干道,全部都是双向四车道,预留的道路宽度则是骇人听闻的四十米宽!

  “栓子,咱们公社的大路也才二十米左右的宽度,咱留这么宽合适么?”听完江澈的设计,大队长江大康疑惑道。

  现在路上跑的基本上都是自行车和马车,马车的宽度正常都在1.5米到2米,就算是留下两辆车并排行驶也只需要3到4米左右,了不得再加上路两旁留着栽行道树的距离再加上两三米,最多用不了10米宽,江澈这倒好,直接来了40米,他们只是村又不会跑飞机坦克,留这么宽这多浪费地方啊。

  有这些地,不说给社员多分点宅基地,就算是留着种蔬菜、种粮食也是好的啊。

  其余人听了也纷纷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叔叔大爷们长辈们,我留这么宽倒不是浪费土地。”

  “还是那句话,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远的不说,二三十年前,您各位能想到咱们大队有一天会使用拖拉机种地么?”

  “咱们村之前有的路就够窄,拖拉机想进村都得拐上几把。”

  “如果按照您说的那样修个四五米宽将就着用,若是有一天咱们国家要是富裕到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了,您说咱要还是按照原先的道路,哪怕是按照公社大路的标准修路,等到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用着拖拉机,您觉得那么宽的路能走的过来么?”

  “要我说啊,咱这次既然都把整个村都重新归置了一遍,这道路咱也别纠结是二十米还是四十米了。”

  “咱就一步到位,省的以后再想拓宽都做不到,到时候才是蛮烦事呢。”

  “再说了,您觉得宽,是因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道树这些您还没算呢,要是把这些都算了,其实也多不了多少地方。”

  江澈刚魂穿到1965年的时候,整个沙河村才一百多户,一千多口人。

  这十来年,沙河村在江澈的帮助下到城里给人做家具钱可没少赚,从之前人尽皆知的贫穷村一步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有了钱,周边村子的姑娘们也都愿意嫁过来,沙河村早就没了因为贫穷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

  常言道,温饱思淫欲。

  没钱、没吃的时候,大家生孩子都是三年抱俩、五年抱仨,有些老大都到结婚的年龄了,爹妈还给添了弟弟或者妹妹。

  现在有钱了,养活得起,那不可劲儿的生。

  这次分家,原本两百多户的村子,刷的一下成了五百多接近六百户的大村子。

  江澈也没和他们说后世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只是用了拖拉机来比喻。

  就这都把几个老汉惊着了。

  在国家成立之前,他们一直都是杜家的佃农,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可一年忙活到头,到手的粮食都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

  等到新华夏成立给他们分配了土地,再到现在国家提供一切的生产资料,不仅减少了众人在土地上的辛劳,还穿得暖吃得饱,大家都觉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现在江澈居然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拖拉机,这是什么生活?

  地主老爷们都没享受过的日子啊!

  “栓子,真的会有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的那么一天吗?”

  老一辈还处在震惊之中,年轻的堂兄弟们听到‘拖拉机’这三个字则眼冒金光的看向江澈。

  这会儿的拖拉机可是贵重东西,能开上拖拉机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奈何拖拉机可不是人人都能开的,这是拖拉机手的活计,一般人还是靠边看看得了。

  现在听到江澈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拖拉机这些堂兄弟们如何能不着急。

  这话若是别人说,大家早就嗤之以鼻说他白日做梦了。

  可江澈的身份却不一样,在他们看来江澈既然能这么说就代表国家有这个想法。

首节 上一节 432/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顶流从杨老板拉错群开始!

下一篇:道观:开局求雨被拍成了纪录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