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第433节

  这会开上拖拉机多拉风,恐怕后世开跑车都赶不上。

  “放宽心,不用太久,短则5年,长则8年,大家肯定都能用上拖拉机。”

  有着历史走向的江澈当然知道什么时候大家可以自由购买拖拉机了,但是有时候说话不能太满,因此江澈才给出了一个时间段。

  “嘿嘿...。”得了确定的时间后,哥几个儿偷摸的在偷着乐。

  “既然栓子都这么说了,那咱就按照这个留。”

  “现在留宽点不怕,省的以后马路真的窄了,再想拓宽就费劲了。”江大康略作思考便同意了江澈的设置。

  按照江澈的想法其实50米的预留空间真的不算宽,单四条机动车道路就占去了15米,再加上中间3米所有的绿化带,再加上两边4米宽的非机动车道,还有2米的行道树用地,再留出2米左右的人行道,这就用掉了26米,剩下的24米都是预留给以后拓宽使用的。

  后世好多老城区为什么总是时不时的就堵车,就是因为之前设计的时候没有预料到经济发展的这么快,老百姓能这么快就富裕起来。

  等到再想治理的时候这才发现路两旁不是商业区就是居民区,几乎都拆不动。

  而有了江澈的沙河村肯定会比其他地方先一步富裕起来,汽车这些不敢说家家户户都会有,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肯定会先一步置办上。

  而‘南街村’、‘华西村’这些享誉国内外的‘第一’,估计再也碰不到华夏第一村的美名喽。

  因此,江澈便想着借着这次机会一次搞好,省的到后面再给村里增加难度。

  这些都说好了,众人又在穿村而过的那条臭水沟上起了分歧。

  年轻一辈的意思,与其留着这条臭水沟滋生蚊虫这些害虫,还不如用倒塌屋子的夯土填平算了。这样还能多些土地,不管是当做宅基地用来分配也好,还是当成绿化带都比现在的臭水沟强。

  老一辈则不是特别愿意,想着把这条水沟能够保留下来。从他们记事起,这条小沟就在了。

  那会这条小沟是杜家人用来养鱼种荷花的地方,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在这条水沟里游泳洗澡,是他们最快乐的地方。

  也就是随着村里人口越来越多,各家各户的污水都往水沟里淌,再加上沙河上建起了堤坝让这条水沟成了死水,渐渐的才开始发臭没人再愿意下水了。

  江澈之前的想法是想是在这条水沟的两边加盖起来,上面用预制水泥板封上,改造成下水管道的主管,然后挖一条通向村外的暗渠直接排放到外面去。

  现在听到叔叔大爷们聊起往事,江澈觉得不能这么急功近利,不管是按照他的想法改造成下水道还是按照其他堂兄弟的意思直接平掉,不仅抹杀了老一辈年轻时的记忆,也对下一代不是特别友好。

  就如同后世抬眼看去城市里除了几个公园,基本都被钢筋混凝土覆盖着。

  江澈却不想村里的侄子、侄女们看到的除了房子就是马路,仅有的绿化也只是马路两旁栽种的花花草草。

  思考了一会儿,江澈给出了意见。

  既然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这个时代最美的农村,那么这条水沟就不能简单的覆盖成土地就完了,倒不如借此机会把里面的淤泥全部清除出来,然后用废弃的夯土垫平砸实留下半米左右高度的水层,再在里面栽些荷花,然后围着水沟栽种些柳树之类的绿化树。

  大人孩子们夏天有了游玩的去处,有了这个浅水塘,孩子们就不会跑到危险的沙河去洗澡了。

  池塘里面放些鱼苗,等到秋天的时候捞上来还能给大家当做福利发下去。

  既能满足了老一辈想留下自己儿时美好的回忆,还能点缀乡村的美景,孩子们在里面游玩还没有危险,这么做一举三得多好。

  听完江澈的想法,叔叔大爷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堂兄弟们也纷纷点头同意。

  待专业的测量员把刚刚讨论的内容都在规划图中标明后,剩下的就简单了,分地到户!

  这个就简单了,按照现有的户数等比例分配就好了。

  不过在宅基地分配的问题上,江大康耍了个小聪明。

  按照规定,像江澈这样落户城市的城里人早已不再属于村集体的一员,也就不能拥有所有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村宅基地。

  但是江大康不仅给江澈留了一块也给江波留了一块。

  起初众人还不理解江大康的良苦用心,待江澈去撒尿的功夫,江大康趁机跟众人解释了一番。

  “栓子是咱们江家现在走的最高,又为咱们江家付出最多的子侄了。”

  “小波呢,又是继他老子江桥之后,唯一一个在部队里有一番作为且为咱老江家挣了脸面的子弟。”

  “总不能逢年过节,两个最出色的子侄回村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这事儿传出去,咱江家还不丢大人了。”

  这是明面上的说法,其实江大康也存了点小心思。

  这些年,多少不明就里的外乡人见到沙河村人生活的富足都夸奖他这个大队长治理有方。

  屁!~

  扯淡呢,单靠土里刨食能混个肚圆不拉饥荒就算是老天爷给脸了。

  要是没有江澈在京城帮着介绍活计,村里得多少人打光棍。

  而江澈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也就是想让自己的叔叔大爷这些至亲的生活过得宽松一些,而他们这些血缘稍微淡了一些的族亲们则只是江澈捎带手的事情。

  亲疏有别,这些都能理解。

  江桥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江澈三兄妹送回村里,他们这些族亲虽然也在吃食上帮了一些,可那会儿家家都困难自家人都吃不饱,能给江澈他们的帮助也有限。

  这些年江澈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回来看一下江大山和江大河这两位叔叔大爷,其他的时间几乎都见不到人,就算是回来也是吃顿饭便又急匆匆的离开了。

  碰不到面、说不上话,时间久了,江澈对家乡、对族亲们的亲情会不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

  江澈现在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走到现在这么高的高度,以后的成就谁敢断定会到哪一步?

  虽然江澈是江家的后代,可人总会变的。

  谁知道等江大山和江大河这老哥俩故去了以后,江澈多久才会回来一次,或者会不会再回到这个小村庄都两说。

  到那时,江澈不再帮老家谁也说不出江澈的毛病。

  可一旦在老家有了房子就不一样了,有了家就有了根嘛。

  逢年过节江澈也能在村里多待几天,与大家接触的多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怎么能淡薄?

  若是村里有事了,随便谁在旁边提上一嘴,江澈都不会袖手旁观。

  只要江澈的房子在沙河村,江澈的心就永远不会从沙河村离开,那么沙河村就一直都是周边十里八乡最富裕的村。

  这些想法虽然有点太过于自私,但江大康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沙河村。

  规划这一项结束,下面一项就是请人平整地面的花费,还有建筑材料需要采购哪些又需要买多少,需要多少个工才能做完,整体做完,大队需要支出多少等等事宜。

  整理完这些之后,江大康便分配了任务。

  江大康,去周边的大队商谈雇人平整地面、对水沟清淤等工作。

  江大山和岳三的关系好,他则去岳家村去找岳三商量拉人手过来建房子的事宜。

  江澈的任务不用江大康说,主动起身表明自己去跑砖瓦、水泥、下水管道等建筑材料。

第441章 动工

  由于最近京城好多工厂都大兴土木,现在最难办的事情除了建筑工人,就是建材。

  建筑工人还好,江大山和岳三多年老友的情份,再加上两个庄子有很多姻亲,岳家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再说现在因为大山市的事情,京城好多工地都停工了,想来岳三那边应该能调集不少人手过来。

  沙子还好说,直接去沙河的滩涂地挖就可以了。可不管是水泥还是红砖这些建材在什么时候都是紧俏货,若是少许江大康还能搞点回来。

  但是重建一个如此大面积的村子,特别是江澈规划的环村道路和十字主干道,所需的水泥和石子可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大队长能够搞得定的,哪怕是公社的领导都不一定有办法。

  现在听到江澈愿意把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包了,众人大喜过望。

  别看江澈在大队部时说的那么斩钉截铁,大包大揽的把所有建筑材料都包圆儿了,可是他哪里认识建材工厂的领导。

  之所以没关系还敢这么说,打的还是柳希文的主意。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最主要的还是先组织人手把村子里的土地先平整,然后便是建房子,这会儿都过完中秋了,这会儿一场秋雨一场寒,可没有多少时间再拖了。

  必须在进入冬天之前先把房子建好,毕竟大人能受得了,孩子和老人可不扛不住严冬。

  至于其他的设施,比如河道整理、道路硬化、基础设施等事宜,哪怕放到年后开春了再做也来得及。

  事情说完,江澈风风火火的返回京城去找柳希文。

  “老柳,我来找你后账了!”

  推开柳希文办公室门,还未见人先闻其声。

  听到是江澈来了,柳希文连忙从办公桌后面走了出来:“我还没找你呢,你倒先来找我了?”

  “谁家办婚礼不是把客人陪好了,你倒好还没喝多少呢,就自己钻桌子了。”

  “唉!~酒没喝好就罢了,还得把你这百十来斤扛回去。”

  “切,别把自己说的多好似得,要不是你们这群不当人的家伙一杯接着一杯的灌我,我能那么拉夸?”

  “我徒弟给我敬酒我都没喝上,这事儿你得赔偿我。”接过秘书递来的茶水,江澈客气的道了声谢,转头却冲着柳希文‘凶神恶煞’的说道。

  “什么?赔偿?”

  “你这家伙疯了吧?!”

  “我去喝个喜酒,还喝出债来了?”

  接过江澈递来的香烟,又把江澈放在桌上的白皮很自然的揣进自己口袋里,柳希文听到江澈这么‘无赖’的话被气笑了:“你想要什么你就直说吧,别债啊,赔偿啊说得一大堆,知道的人知道你这是在‘打劫’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柳希文在外面做了什么坏事一样。”

  “哈哈……”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舒服。”

  “来吧,柳同志,到了你发扬精神帮助困难同志的时候喽。”江澈从口袋里掏出建材物资清单放在桌子上,一边喝车茶一边坏笑着看向柳希文。

  和江澈认识这么多年,每当看到江澈露出这种坏坏的笑容,柳希文就知道麻烦来了。

  并不是说江澈会把解决不了的事情塞给他,办是能办,但终究有一些难度。

  虽然柳希文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他拿起单子,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红砖、水泥、石子、瓦片等等建材物资所需的数量后,仍旧大吃了一惊:“你要这么多钢筋水泥干嘛?要建碉堡啊?”

  之前江澈虽然不止一次让他帮忙找材料,因为是用来整修四合院儿的,数量并没有多少。

  这一次却要这么多,别说整修一座四合院儿了,建个城门楼子都用不了这么多。

  “你这人说话,又不打仗建什么碉堡啊。”江澈白了他一眼,这才继续解释道:“我老家你去过,之前划分宅基地的时候,同一家、西一家,长宽不同、前后错位,百八十米的路能整除迷宫的效果。”

  “我早就想把村里这么混乱的情况改一改了,奈何这种牵扯到个人利益的事情,谁都做不了什么。”

  “这次大地震,把老家的房子震坏不少。”

  “反正要翻建,再加上大队账上存了不少钱,索性我就直接跟亲戚们提出建设新家园的方案。”

  “房子、道路、河道等等都要弄一遍,可不就需要这么多材料了么。”江澈简言意骇的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材料的原因和柳希文说了个明白。

  “你就忽悠我吧,你们大队就两百来户人家,就算全部都翻建也不需要这么多水泥和红砖吧?”

首节 上一节 433/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顶流从杨老板拉错群开始!

下一篇:道观:开局求雨被拍成了纪录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