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第494节

  “我警告你啊刘大炮,你要是再说我侄子一个不是,咱回家算总账!~~~”

  两人争论的声音有些大,在后院儿的臧鸿艳没听的太清楚,还以为这几个老头又开始他们的‘恶趣味’了,出声警告道。

  一物降一物,刚才都争得脸红脖子粗的老哥俩听到臧鸿艳的警告后,顿时不吱声了。

  不过俩人在那里,你看着我,我瞪着你。

  “哎!~”

  “你们俩也别大眼瞪小眼了,赶紧想想咱们去哪坐会儿吧,要不然我怕熬到吃完饭的时间,咱们老哥仨指不定还得挨多少顿训呢。”赵红柱叹了口气说道。

  “可是除了栓子这儿,咱们去哪了?”

  “找曾老他们?那到时候被说教的可就是咱们哥仨了。”

  “去你家?你家抽不得烟,算了吧。”

  就在老哥俩合计去哪的时候,卓方平开口说道:“我倒是想到一个好去处,走!带你们看看好玩意!”

  说走就走,江澈等人上了卓方平的车,一溜烟将他们拉到了总后的试验场地。

  “江澈,还记得这个大家伙吧?”卓方平拍着一个多管火箭炮,骄傲的说道。

  “这...”

  江澈看着面前似曾相识却又十分陌生的大家伙犯迷糊了。

  “行了,你别卖关子了,快给我们仔细说说。”

  从参军的那天起,不管是以前的加农炮还是现在管理的‘东风快递’刘大炮的工作就一直没有离开‘炮’。

  因此,刘大炮看到战车上这么多炮管就好奇心十足。

  “哈哈……”

  “居然有人不认识自己的设计。”

  “这就是当初你设计的那款布雷车!”

  倒不是江澈的记忆力差忘记了,而是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布雷车早就没了当初的影子。

  因为‘猛士’的问世,以及江澈后续设计的战车都是一如既往的走硬汉风格。

  这种硬派风格深受上下一致欢迎。

  以至于现在国内设计的机动车,不管是军事用途车辆还是民事用途,都喜欢打造这种外形。

  江澈当初交给卓方平的设计图是直接照扒原有的设计,可到了卓方平手里后,经过一番修修改改哪里还有原来的一丝影子。

  “布雷车?不是火炮啊?”听到不是火炮,刚才还兴致勃勃的刘大炮顿时觉得索然无味。

  “哟,老刘头你这是什么表情,瞧不起布雷车?”

  见刘大炮撇嘴的表情,卓方平不乐意了。

  不等刘大炮接话,卓方平自己解释了:“别以为你玩大家伙的,瞧不起这个抛射地雷的。”

  “整车装配6座地雷发射箱,一座系统由36个地雷发射管组成,如果搭载不同类型的地雷,那么总共可发射一千枚各型号地雷。”

  “一次性破碎216枚炸弹,不到10秒就能制造出1000多枚炸弹的聚集雷场。”

  “啊?!~”

  “前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的事情,不会就是它做的吧?”听到卓方平的详细介绍,刘大炮一改刚才的态度,慎之又慎的重新打量起眼前的这台布雷车。

  “正是它!现行编号:‘BL78’式!”卓方平傲娇的说道。

  而一旁的江澈听到这个名字后牙根一酸,也不知道咱们国家到底会不会起名字,‘歼-8’、‘59式’等等一大堆,瞧瞧人家国外给咱们的代称多么响亮,‘运-7运输机’代号“Coke“(焦炭)、‘歼-8’代号同为“Fishbed“(鱼窝)。

  好嘛,作为第一代国内自行研发的布雷车也是沿用了老办法‘BL78’式。

  “卓领导,咱们国内给武器起名字就不能起的霸气一些么!瞧瞧这都是什么名字啊,武器用途的拼音首字母外加年份,这也太随意了吧。”

  之前给无人机起名字,江澈就想吐槽两句,可那会是曾老坐镇,江澈可不敢说。

  “这不是简洁明了么,怎么你有什么想法?”

  “您考虑实用性,可这么简洁的名字如何能突出武器的霸气?”

  “任何事物的名字可不仅仅只有代称这一个用途,也附带其他属性!”

  “比如一个人叫毛蛋狗蛋,谁能记住他?”

  “风雅一些的名字,让人第一印象便是这人有文采。”

  “坚毅一些的名字,给人的感觉这个人就坚强勇敢。”

  “武器的名字也一样嘛,就像‘猛士’和其他车辆相比除了外形设计的硬朗好看,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

  “咦,栓子这话有道理啊!”

  “‘猛士’你起的这么响亮,那你给‘BL78’也起一个响亮些的名字,要让敌人听到它就闻风丧胆!”

  听到江澈的一番解释,三人不约而同的点头。

  “播种机!”

  “我们播下的是让敌人肝胆欲裂的种子!是可以结出胜利果实的种子!”

第494章 ‘破虏-122’

  天蒙蒙亮江澈便被曾老派来的车接到了机场,和曾老等人汇合后简单的客套几句后,几人便搭乘早已准备好的直升机向着座落在太行山脉深处的‘122项目’组驻地而去。

  当直升机到达基地的上空,开始盘旋准备降落时,江澈便看到一架涂装着银白色喷漆的战斗机停在场地中央,因为距离的原因看的不是太清楚。

  和曾老确认下面这台便是‘122无人歼击机’的试验机后,江澈便迫切的想看看它的模样。

  待直升机刚刚着陆还没停稳,江澈便激动的跳下直升机直奔银色战机而去。

  ‘122无人歼击机’和国产的‘歼’系列师出同门,目测尺寸与‘歼-6’相当。

  外形的气动设计与正在研制的‘歼-8’极其相似,某些地方还能看到日后威名远扬‘歼-10’的些许影子,估计着是宋总工参照‘歼-10’的模型机所作。

  “现在在您面前的便是‘122无人歼击机’,暂定代号:‘破虏-122’!”

  “‘破虏-122’是在‘歼-6’基础上研发设计。”

  “整架无人机的机翼为全金属,1/4弦线后掠角55°。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机身半硬壳式结构。头部有进气道,为圆截面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型。尾翼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起落架为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

  “2台涡喷-6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31.87千牛(3250公斤)。”

  “‘破虏-122’翼展9.0米,全长14.64米,载弹量50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1490千米/小时(高度9000米);航程1690公里(带副油箱2200公里),。”

  “‘破虏-122’推重比达0.988,可以在1分03秒内爬升到10000米高度!”

  “翼下可挂4枚K-5或PL-2/PL-5空对空导弹,另配备3x 30毫米机炮。”

  “由于取消了人员配备,‘破虏-122’着重加强了雷达测距器等其他必要设备。”

  江澈围着‘破虏-122’观看时,一旁的技术员及时上前给他讲解着各项数据。

  看了一圈,江澈这才意犹未尽的随着曾老等人一起上了观景台。

  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按钮,跑道上的‘破虏-122’喷着一条长长的火舌带着破风之声,眨眼之间破空而去,直插云霄。

  站在观景台上的江澈接过警卫员递来的望远镜,远远地看到‘破虏-122’在空中做着各种各样的技巧飞行。

  与之前只能直线飞行,拐个弯都容易走丢的痴呆版本相比,现在的‘破虏-122’就像是一只灵活的大鹏,恣意的翱翔在碧蓝的天空之中。

  尽管现在还做不到‘眼镜蛇机动’、‘锤头机动’这些高难度动作,但是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操作员的训练时间足够多,这些经典动作早晚有一天会出现在‘无人机’身上。

  看到‘破虏-122’做出贴地飞行这种高难度动作后,江澈十分好奇,实验基地可是在太行山脉深处,操作员是如何观察地形再做出相应的动作。

  在和曾老请示过后,江澈从观景台走下来,来到了操作间。

  当江澈进入操作间后震撼了,后世那种小巧的手柄+手机就能够灵活操作无人机相比较,操作间里间里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各种用途的监控器。

  “一个那么小巧的装置,居然整的跟发射‘蘑菇蛋’似得,至于嘛。”

  “战场瞬息万变,敌人能给时间容许搭建这种大家伙?”

  操作员则是坐在类似于飞机座舱的装置前,通过面前显示器中的画面,结合其他屏幕中的各项数据,边上的技术人员给出各种指令,操作员针对这些指令再按下相对应的按键,一番错综复杂的操作下看得江澈有些眼花缭乱。

  刚才还认为贴地飞行这个动作还算可以,现在看到操作员这么错综复杂的操作,这哪里是可以,这是相当可以!

  最后,在曾老的圈定下,‘破虏-122’向着他指定的地点投下了一枚爆破弹。

  试验再次完美结束。

  “江澈同志,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达到你心里的预期?”

  待所有表演结束,众人回到会议室,曾老现在的模样,像是显摆自己有了新玩具的小孩一般。

  在宋总工等人殷切的目光中,江澈反倒没有着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先给在座的众人散了一圈烟,重重的吸入两口后,这才开口说道:“研发速度比我想象的快,但是操作方式有些固化,操作设备太过繁杂。”

  “哦?说说你的想法。”

  在加入‘122项目’之时,曾老便隐晦的和他们说过某地可能会出现战争情况。

  因此,在项目刚开始这群研究员便以搏命的工作态度搞研发,赶进度。

  特别是当东南亚次大陆发生的事情,都在一一验证,他们知道战争不可避免!

  因此,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所有研究员都撇家舍业吃住在项目基地,他们如此废寝忘食的目的就是想早一天将‘122项目’落地。

  为什么这么拼命这么赶时间,难道他们不知道舒服,不知道安逸?!

  作为从战争时代走过来的科研人员,他们比普通大众更懂得战争的残酷性。

  他们就是想用无人机代替军人去执行那些危险系数极高的任务,他们就是想用无人机减少前线军人的伤亡。

  所有人都围绕着这个项目去拼命、努力,将近两年时间,好不容易打造出最完美的成果,江澈却如此评价。

  不过也还好是江澈的评价,若是外人别说宋总工这些组长不会同意,曾老都得问问他这么说安的什么心。

  能有‘122项目’,全都得益于江澈的那篇‘无人机’论文。

  ‘122项目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设计出‘破虏-122’,江澈不仅出人、出钱,就连许许多多买不到的设备都是江澈千辛万苦从国外购买。

  包括一些极其关键的技术,都是江澈从国外寻得。

  而与‘122项目’深度绑定的‘331项目’也是在江澈种种的帮助下得以快速升空,否则他们的进度再快,没有天上那颗卫星的辅助,只能算是一堆会飞的废铁。

  ‘122项目’可以缺少在座的任何一位,但唯独不能缺少江澈。

首节 上一节 494/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顶流从杨老板拉错群开始!

下一篇:道观:开局求雨被拍成了纪录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