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第413节

  像茅台这种传说中的高档白酒,他们也就是听说过,可从来都没有品尝过。

  此时看到酒桌上摆放的这几瓶茅台酒,王支书和李会计都很激动。

  这么高档的白酒,他们并不奢求一次能喝个够,只要能尝个滋味,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听到岳文轩要把这几瓶酒都打开,王支书赶紧阻止道:

  “这么好的酒,哪能都喝了?太败家了!

  打开一瓶就行,咱们每个人都分点,能尝一尝传说中的茅台是个什么滋味,我这辈子也就没有遗憾了。”

  李会计也连声附和道:“就听支书的,这可是茅台酒,一般人花钱都买不到,就算有钱,没有票也白瞎。

  今天就开一瓶。咱们这些老农民能有机会品尝一下茅台酒的滋味,就已经很幸运了,要是一次就把这几瓶酒都喝了,那是要折寿的。”

  既然支书和会计都这样说,岳文轩也没必要阻拦,紧跟着说道:

  “那这样好了,就听两位大爷的,今天咱们就开一瓶茅台酒,剩下的这几瓶,正好给两位大爷各自带回一瓶,也算是我给两位大爷的一点孝敬。”

  竟然还能带回家一瓶茅台酒,王支书和李会计都美坏了。

  但这份礼物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太贵重了,两人都觉得拿着烫手,一再的推辞。

  岳文轩都把话说出来了,不过就是两瓶酒,当然不会收回去,态度很是坚决,两个人也就半推半就得答应了。

  茅台酒的名声太响亮了,酒水倒入杯子之后,就连桌上的几道硬菜都没那么吸引人了。

  在座的几人都没有酒瘾,茅台酒的吸引力这么大,并不是本身有多好喝,而是大家想品尝一下滋味,以后也就有了吹嘘的资本。

  酒桌上四道硬菜,喝的又是茅台酒,在座的众人都很开心,气氛很是热烈。

  一瓶茅台喝光,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茅台酒真的好喝,真正品尝过茅台酒的滋味之后,大家都觉得名不虚传,茅台酒的滋味确实好。

  尽管在座的众人都没喝够,但大家更愿意细水长流,喝完这一瓶之后,还是按照先前的提议,换上了散白接着喝。

  今天收了岳文轩的一身高档布料的衣服,还接受了他的茅台酒馈赠。

  王支书知道这两份礼物有点烫手,要是没点交待,他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

  正好岳文轩敬了他一杯酒,等把杯里的酒干掉之后,他开口问道:

  “文轩啊,不知道你的政治面貌是怎样的,是党员吗?”

  “原本在单位的时候已经写了申请书,但我把工作让出去了,这个机会也就没了。”

  “那你还想不想入党?”

  “当然想了,难道我能有这个机会?”岳文轩惊喜的问道。

  王支书说道:“这不就赶巧了,还真就有这个机会。

  今天下午去公社开会,说的就是对你们这些知青安置和管理的问题。

  上面的领导对知青管理问题很重视,特意要求要落实到实处,比如给知青当中的积极分子入党的机会。

  你过来之后,咱们村现在有十一位知青,可以发展一个积极分子入党。

  你是知青,又是自己人,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村里当然要留给你,不可能给别人。”

  难怪大爷突然间以他的名义赠送给支书和会计每人一套旧衣服,原来是想要给他争取入党的机会。

  大爷还真是有心了,时时刻刻都想着他。

  这个机会对他确实很重要,绝对不容错过。

  重要之处不只是能马上入党,而是有了这次抢先一步的机会,以后自然能够步步抢先。

  以后有了专门针对知青的新政策,只要是好事,必然会有他的一个名额,如果有多余的机会,才能考虑其他知青。

  能这么快入党,不要说付出的只是两身旧衣服和两瓶茅台酒,就是更贵重的东西,那也是值得的。

  岳文轩亲自动手,给支书的酒杯满上,自己也倒满杯,他端起酒杯来说道:

  “一杯酒太轻,不足以表达我心中的感谢,我只想说谢谢大爷给我这个机会,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就追求进步,一直梦想着有入党的那一天。

  万万没想到,我的梦想这么快就能实现了。

  感谢两位大爷,感谢村里的父老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会时刻谨记自己也是大河村的一员,入党之后,一定会全心全意的为全村的父老乡亲服务!”

  说完之后,岳文轩端起杯来一饮而尽。

  “你是咱们大河村的孩子,我就知道这个入党的名额给你,准没有错。”

  王支书和李会计也跟着端起杯来,把杯中的酒一口喝干。

  虽然有点可惜,这么快就把这个入党的机会给送了出去,但王支书并不后悔。

  给知青们一个入党名额,这是上面的新政策,他只能执行,顶多也就是拖延一下。

  原本他打算待价而沽,用这个入党名额给自己多换取一点利益。

  来大河村插队的这些知青,每个人的家庭情况怎么样,他们的档案里写的清清楚楚。

  别人对于这些或许不关心,但王支书却很重视,每个人的档案内容都装在了他的心里。

  在岳文轩到来之前,所有知青里,能让他重视的只有两个人。

第403章 初步融入

  来大河村插队的所有知青当中,出生于干部家庭的只有两位,一位是来自于BJ的知青沙平昌,另一位是来自于本县城的知青黄宁。

  沙平昌的来头显然更大一些,但这个人过于高傲,王支书几次对他释放善意,想和他接触一下,都没有获得对方的回应。

  虽然王支书有些眼红沙平昌的背景,但人家看不上他,他也不好一直热脸贴冷屁股,几次试探之后便不再和他接触。

  沙平昌是京都人,毕竟天高皇帝远,就算打好了关系,以后也未必能用得上。

  相比来说和黄宁这个本地的干部子弟处好关系更加现实一些,虽说他的家庭未必能给他帮上大忙,但能多认识一个本地干部,总不是什么坏处。

  可惜他的这个打算,同样也落空了。

  这个黄宁倒不是性格高傲的人,相反他还是个积极分子,但他的脑子有点木,没有一点机伶劲儿。

  他几次释放善意,话说的越来越直白,对方竟然还不懂他的意思。

  王支书对他的评价很低,他觉得这个黄宁也就是出身好,又有点文化,不然的话,就凭他这个不知道转弯的脑子,撑破天也就是个被人领导的料,不可能做出太大的成绩来。

  虽然这个黄宁的脑子笨了点,但王支书并没有彻底放弃和他接触。

  就算他是一个木头脑袋,那也没关系,只要他的老子是个明白人就行。

  这些知青下乡之后,还不知道要在村里待几年,他觉得时间长了,总能和黄宁的老子接触上。

  这件事可以慢慢来,不着急。

  毕竟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不过就是机会摆在眼前,他可以提前下一步闲棋,说不定以后就能用到。

  这个入党的机会,他原本打算留给黄宁,但今天接触岳文轩之后,让他马上改变了主意。

  岳文轩谈吐不凡,气质沉稳,这样的人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往往都能做出一番成绩来,值得他交好。

  就算不看以后,只看眼前,他收了岳文轩的一身衣服和一瓶茅台酒,把这个入党的机会留给他也是应该的。

  入党的机会虽然很难得,但他得到的这身衣服料子好,价钱可不低,况且岳文轩又后补了一瓶茅台酒,他要是连这个入党名额都舍不得给,在岳锦海这就交代不了。

  不管是看眼前还是看以后,把这个入党名额给了岳文轩都是应该的,有了这个觉悟之后,他痛痛快快的把这个名额给了岳文轩,收获的人情也能大一点。

  看现在岳文轩的表现,确实是一个懂得人情事理的人,比那个京都的沙平昌和本地的黄宁要强太多了。

  原本只是普通的闲喝酒,如今竟然办成了一件大事,岳文轩和岳锦海心中高兴,劝酒的力度更大了一些。

  家里的散白酒不够,四叔岳锦河又特意回家里拿来二斤白酒。

  这顿酒宾主尽欢,一直喝到晚上九点半钟,这才各自散去。

  送走客人,考虑到天色已经不早,岳文轩也就不再继续多待,同一家人打了个招呼,就带着岳红缨去了知青院。

  回到知青院,知青们还没开始休息,有的人在院子里坐着聊天,有的人躺在屋子里看书。

  左向群这个天京老乡表现的最为热情,岳文轩二人进门的时候,他正在院子里坐着说话,看到两人进门,满脸带笑的站起来打招呼:

  “这么早就回来了,难得见到老家的亲人,我还以为你得待到半夜呢?”

  “我担心回来的太晚打扰到大家休息,所以吃完饭就赶紧回来了。”岳文轩说道。

  “你可真细心,咱们都是年轻人,没这么多事。”

  左向群一看就是个性格开朗的,所以才这样觉得,但其他知青可不都是这样的性格。

  刚刚见面,岳文轩不想因为这么一点小事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个年代,如果想和陌生人快速的拉近关系,拿出一把小零食来和大家分享,效果一定很好。

  “我带来的行李中装了一些瓜子花生,我去给大家拿过来,算是见面礼,大家不嫌弃吧?”岳文轩问道。

  “那可太好了,感谢还来不及,哪里敢嫌弃。

  上一次吃瓜子花生,还是过年的时候,时间太长了,我都要忘记是什么滋味了。

  我一见岳同志,就知道你是一个热情大方的,现在看来,我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说话的人是翟元伟,他是本县城的知青,大哥岳文岭对他的评价不高,觉得这个人太抠门,太能算计。

  岳文轩笑了笑,没再说话,进屋时间不长,就端着一盘子瓜子花生走了出来。

  有新知青入住,而且还愿意拿瓜子花生招待大家,没有人不给面子,大家都搬了个凳子,在知青院里围成一个圈坐下。

  知青组长陆文兵看到岳文轩端出来这么一大盘子瓜子花生,心中有些诧异,说道:

  “让文轩同志破费了,这么一大盘瓜子花生可得不少钱,关键是供应少,平常都见不着,有钱没地方买去。”

  “这是临来之前我妈给准备的,长辈的一片心意,大家都别客气,随便抓着吃。”岳文轩招呼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文轩同志。”

  陆文兵率先抓了一把瓜子,在他的带动之下,其他人这才各自动手抓了一把,也都出声道谢。

  岳文轩主动挑起话题,“大队长给了我们一天假,趁着明天这个难得的假期,我们得把日常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

  我还没来得及询问安置办都给咱们知青准备了些什么东西,尤其是粮食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我最想知道的。

  临来之前,我们当地的知青办给了一个月的粮票,可现在距离夏收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还差两个月的粮食,不知道当地知青办是怎么安排的?”

  陆文兵说道:“夏收之前的吃粮问题,咱们不用担心,安置办安排的很妥帖,补偿标准是每个月四十斤粮食以及四两食用油。

  咱们下乡之前,当地知青办都会先下发一个月的粮票,到了插队的地方之后,当地的安置办会刨除这一个月的粮票,然后按照补偿标准统一下发粮票。

首节 上一节 413/5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误把女总裁拉进家人群,我人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