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25节

  方明华赶紧提着行李跟在后面。

  “棠棠,你这快一年时间就没来看望姥姥姥爷,丽丽现在可是每周末都会来的。”姥姥嗔道。

  “丽丽在燕大上学,当然方便呀,我忙嘛再说在西京距离远也不方便。”

  “那干脆转业之后调到燕京工作,就住姥姥家!”

  “哎呀,那我妈和二姨怎么办?她们说丽丽来燕京陪你们二老,让我留在西京陪她们。”

  “陪她们?”

  姥姥扭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默不作声的方明华。

  “是陪他吧?”

  “姥姥.”宋棠棠妞呢了下。

  屋里很宽敞,中间一个大客厅,沙发茶几一应俱全,不过都比较老旧,但很干净。

  方明华坐在沙发上,自然有保姆给倒茶。

  “棠棠,伱们在燕京准备呆多长时间?”姥姥问道。

  “现在文工团没什么事,所以我无所谓主要是看明华,他这次来主要来改稿子。”宋棠棠回答道。

  方明华就接过话把写《闯关东》投稿到作家出版社,应邀来改稿子简单说了一遍。“主要是修改稿子的进度,这个要和编辑交流以后才能定。”

  “你写的东北的故事?”这时候姥爷插话进来:“东北那地方熟!45年十万部队进东北,后面还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姥爷讲的眉飞色舞,但却被姥姥瞪了一眼:“你讲的是解放时期的事,人家明华写的是民国初期的事,相差好多年呢。”

  姥爷听了嘿嘿一笑:”差不多,反正都是一个地方嘛。”

  方明华看了这样子心里只乐。

  姥姥这个大家闺秀可把姥爷这个军人治的服服帖帖啊。

  时间到了晚上,姥姥姥爷安排了一座丰盛的晚宴,招待他们,晚上还是住在姥爷家。

  当然两人是各睡各的房间。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准备去史铁声家,把陈西米捎的东西先送过去,然后再去作家出版社。

第159章 四个下乡插过队的男人

  宋棠棠本来想跟着去的,但考虑到回来要陪姥姥姥爷,所以就没跟着。

  “明华,路上注意安全,晚上回来吃饭。”临走前宋棠棠叮嘱。

  方明华答应了。

  去史铁声家自然不能空手,方明华又在商店里买了奶粉、麦乳精,还有三斤苹果,带着陈希米织的毛衣以及那封信,他就去找史铁声。

  和上次一样,他没有去史铁声的家,而是直奔地坛公园。

  这里是史铁声的最爱,而且现在正值春天。

  正如史铁自己在《譬如摇滚与写作》一文中写道:

  “整个春天,直至夏天,

  都是生命里独享风流的季节。

  长风沛雨,艳阳明月。

  可惜这一次,方明华扑了个空。

  地坛公园里人挺多,唯独没有坐着轮椅的史铁声。

  于是他又直奔雍和宫大街,走到史铁声家所住的院子,小心翼翼穿过各家低矮厨房中间的过道,最后到了史铁声家。

  一走近,就听到里面传来说笑声。

  有客人?

  方明华迟疑了下,还是叫了史铁声的名字。

  门“吱呀”一下开了,出来的不是史铁声的父亲而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西装还打着领带。

  方明华不认识。

  “我是西京《延河》杂志社的方明华,铁声在西北大学的一位朋友给他一些东西让我捎过来。”方明华自我介绍。

  “明华来了?什么时候来的燕京?”随着一声爽朗的声音,就看到史铁声坐着轮椅出来。

  “史大哥,你好,我昨天到的,要在燕京办点事。”方明华说道。

  本来方明华看到史铁声家里有客,想把事情说清楚东西放下就走,但却被史铁声热情叫住。

  “明华,既然来了就坐会,这是我的初中同学又是铁哥们孙力哲,在美国留学,有事刚回燕京,里面还有一位你的同行——《人民文学》的杂志编辑朱伟。

  “孙先生,你好。”方明华主动和对方握手。

  “呵呵,我去美国留学,回来就不称呼同志了?”孙力哲略带幽默的说道,握住方明华的手。

  “和国际接轨嘛。”方明华笑着回了句。

  跟着两人进了屋,方明华就看见坐在椅子上的一个中年男人。

  “这位是朱伟”

  “这位就是方明华”

  史铁声给两人相互解释,朱伟站起来笑着说:“铁声,不用介绍我可知道方明华的大名。”

  “他写的小说吧。”

  “不仅仅如此,我们王主编非常欣赏伱,称赞他好几次呢。”朱伟笑道。

  朱伟嘴里的王主编,就是现任的《人民文学》主编王濛。

  听朱伟这么一说,方明华笑道:“不敢当,下午我就要去拜访王主编。”

  “是嘛?那你可千万别说早上在铁声这里见到我,他会批评我旷工。”

  众人听了顿时哈哈大笑。

  四人坐定,又聊了会,方明华才知道这个叫孙力哲是一名医生,曾经燕京第二医学院读硕士学位,现在在考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四人来自不同城市,年龄相差各异,据史铁声说他和孙力哲以及朱伟都很熟,但这两人也是今天第一次见面,方明华自不必说,彼此都不是熟。

  但聊着,除了文学之外,发现竟然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都下乡插过队!

  方明华去的是甘省,朱伟更早,在龙江省建设兵团整整干了十年。

  史铁声和孙力哲更是一起在秦北插队,还住在一个窑洞。

  这让人有了共同的话题。

  “我告诉你们,力哲可是当年有名的赤脚医生!竟然能在窑洞里做手术,而且还被伟人圈阅批准,列他是一个“模范知识青年”!史铁声说道。

  这么厉害?

  方明华顿时刮目相看。

  “后面不是倒霉了吗?”孙力哲自嘲来了句。

  “现在不好了吗?先在燕京读硕士,又到澳洲国立大学医学院留学,现在又考入美国西北大学读博,多牛!咱们清华附中那一班,现在就数你最牛。”

  “可是最近才查出,我对对动物毛发过敏,没法做实验,估计这博士是读不成了。”孙力哲一脸苦笑。

  众人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也太神奇了吧?

  大家聊了会,方明华瞅了个机会,就把陈希米送的毛衣以及那封信拿出来交给史铁声。

  “女笔友?!”孙力哲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铁声,你怎么交了这个朋友?竟然也没见你说声。”

  史铁声听了有些扭捏:“就是一般笔友嘛,有啥好说的?”

  “一般笔友?能送你毛衣?你看这针脚,一看就是姑娘自己织的!”孙力哲毫不留情揭发。

  史铁声嘿嘿笑了两声,没说什么。

  “赶快如实交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孙力哲问道。

  “79年的时候,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刊物《希望》上,发表了小说《爱情的命运》,当时陈希米还是西大数学系的学生,看了这篇小说,就给我写封信,我回了,一来二去我们就是朋友。”史铁声解释道。

  “果然是千里姻缘一信牵啊。”孙力哲啧啧称赞。

  “别,别,别乱说我们只是笔友啊。”史铁声慌忙纠正。

  “史大哥,我想将来你们会有姻缘的。”方明华笑道。

  “喂,铁声,你见过这个姑娘吗?”孙力哲又问道。

  史铁声摇摇头:“西京和燕京距离这么远,我一个残疾人,哪有那么容易。”

  确实不容易。

  “史大哥,如果你想来西京,我、陆大哥,还有你在燕京的朋友都可以想办法。”方明华说道。

  “其实,我更想去延安、去插过队的关家庄看一看,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啊。”史铁声感慨道。

  “史大哥,只要你有这个想法,我们会帮你实现的!”

  几人聊着,后面又聊到文学。

  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已经公布,史铁声写的那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奖。

  “恭喜啊,史大哥。”方明华笑道。

  提到这事,史铁声也是一脸兴奋。

  “我没想到你们《延河》杂志社会推荐这篇小说参选,更没想到获奖。”

  嘿嘿

  我就知道你这篇小说能获奖。

  方明华心里暗乐。

  “明华,我听说铁声说你这篇小说是你抢去的?他本来是投稿给《青年文学》的?”朱伟插话进来。

首节 上一节 125/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