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71节

  马打前蹄入土坑,

  赵云怀中抱真龙。

  一来幼主洪福重;

  二来末将武艺精

  秦腔《长坂坡》。

  从厂办拿着借调函,张亿谋兴冲冲向自己办公室走去,突然他想到一件事。

  坏了!

  自己昨天已经将剧本给西京的明华寄回去了!

第218章 谁能获这一届的茅盾奖,就让谁

  当作协主席!

  此时的方明华正坐在前往燕京火车上。

  现在正值春天,车窗外全部都是绿油油的麦田,看的人心旷神怡。

  就在前两天,方明华接到中短篇优秀小说评委会的邀请函,邀请他去燕京参加颁奖典礼。

  当然,这次西京去领奖的不是他一人,还有秦省其余两位作家,贾平娃和邹志安。

  邹志安今年快到40,人长的瘦瘦的不太善言辞,凭借小说《哦,小公马》获得84年的优秀短篇小说奖。

  小说塑造了一个秉公办事、不畏强权的县团委书记郑全章的形象。作品语言犀利,对不正之风的痛恨溢于言表,对改革举步维艰的思考入木三分。

  他也是秦省作协成员,专业作家。不过牛逼的是,人家还兼任着老家礼泉的县委副书记一职。

  由于长期在礼泉工作和生活,除了作协开会,方明华很少见到他。

  此时的他正坐在下铺床上,拿着一个收音机听着央广电台长篇小说播放频道的节目。

  “1904年,鲁省的章丘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那章丘本也是人杰地灵之处,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乡,泉水丰盈,景致卓然,然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因连年灾害,庄稼绝收,以致匪患横行,饿殍遍野,空旷的田野上,北风呼啸着掠过,让阴沉的天空更显萧瑟。而村庄间简陋的道路上,一群群拖家带口的人们推着独轮车向远方沉默又衰疲地走着,他们都是要去闯关东的难民.”

  “虽然故土难舍,但是果腹活命是最现实的生活。关外到底是什么样子,是良田沃野还是雪域冻土,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在远方有那么一片广袤的土地,也许能接纳他们,容他们讨一口吃食。”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央广电台开始正式播音方明华写的《闯关东》。

  邹志安静静听了会,抬头对着睡在中铺的方明华说道:“明华,你这本小说我读过,现在听广播播音出来,更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写的真好,让人感受到北方那广袤黑土地的乡土风情。”

  “主要是这叫李野默的播音员声音好听。”方明华谦虚了句。

  不过确实如此,低沉而富有磁性,为这本小说增色不少。

  “什么好听?”这时候一个男人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在方明华的下铺床上,正是贾平娃。

  于是两人停止谈话,邹志安看着贾平娃:“瘾过足了?”

  “一口气抽了三根,总算舒服许多。”贾平娃长长吁了口气,睡在他上铺的方明华就能闻到他身上的烟味。

  原来卧铺车厢不让抽烟,他跑到厕所过瘾去了。

  方明华所认识的秦省作家,没有一个烟瘾不大的。

  “这卧铺车厢啥都好,就是不让抽烟憋的难受。”贾平娃感慨了句,突然记起刚才的话;“哎,你们刚才聊啥呢?什么好听?

  “央广电台正在播音明华写的那本《闯关东》,我听了会,写的真好。”邹志安解释道。

  “明华这本小说,可是冲着今年的茅盾奖去的。”贾平娃说了句,看着方明华要说话,立刻又说道:“明华,我不是恭维你,我来给伱分析分析。”

  “哦?你说。”邹志安顿时来了兴趣。

  “纵观第一届茅盾奖获奖的6部作品特点,侧重宏大叙事,青睐厚重的史诗性作品,倚重现实主义精神,关注对历史题材。总结起来就是“宏大叙事”“史诗性”“现实主义”,而明华写的这部小说,这三者全部具备,所以获奖可能性很大。”

  “平娃,你分析的很透彻。”邹志安频频点头。

  连方明华也觉得贾平娃说的有道理。

  别说第一届,就是整个茅盾奖,有他的美学偏好:

  对小说叙事的史诗性过于片面地强调;对现实主义作品过分地偏爱;对叙事文本的艺术价值失去必要的关注;对小说在人的精神内层上的探索、特别是在人性的卑微幽暗面上的揭示没有给予合理的承认。

  逐渐的,这也成了茅盾奖的诟病。

  不过,在八十年代,这个弊病还没有凸显。

  方明华躺在上铺听着贾平娃的话正胡思乱想,突然又听到他压低声音,略带神秘的语气说道:“你们知道不?年底咱们秦省作协换届,省上领导发话了,如果有人谁能获这一届的茅盾奖,就让谁当作协主席!”

  此话一出,邹志安猛然抬头看着中躺在中铺的方明华。

  卧槽!

  真有这传言?

  “邹大哥别看我啊,这个与我无关。”方明华赶忙回答道,也说出自己的意见:“我估计这是开玩笑,作协主席哪有这样选的?”

  邹志安听了点点头,说道:“平娃说谁获得茅盾奖谁当作协主席有点猴,但是当个副主席完全没问题。”

  今年年底,秦省作协将换届,选出新的领导班子,像老一辈的杜鹏成等因为年龄要退休,领导班子的成员绝大部分要在秦省新生代作家里产生。

  像陆遥、陈中时、贾平娃等呼声都很高,包括最年轻的方明华。

  不过,方明华不太关心这个。

  当然这种话题在火车上这样的公开场合也不宜多聊,三人都很快岔开话题。

  火车在平原上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到燕京车站。

  三人下了火车提着旅行包跟着行人出了火车站,走向广场边上的公交车站。

  方明华来燕京次数比较多,贾平娃也来过几次,只有邹志安第一次来燕京,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不由得感慨了句:“果然是首都,比咱西京繁华多了。”

  “那我说志安,趁这个机会,你可要到处逛逛,天安门广场、故宫、长城.挨着挨着逛!”

  “哪有时间啊,县上还有一大堆事,我都是晚上抽空写作。”邹志安叹口气。

  “你呀和陆遥一个脾气,干啥事都不要命!”贾平娃说道。

  方明华没有说话。

  在记忆里,秦省的作家英年早逝,除了陆遥,好像就是眼前这个邹志安?

  好像也是在九十年代病逝的。

  于是他赶紧接了句:“贾哥说的对,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

  邹志安笑了笑,没有说话。

  三人挤上一辆公交车,直奔西城陶然亭的作协大楼。

  按照评委会在信函上的安排,三人住进了附近的国信宾馆,这一次方明华遇到的老熟人很多。

  李保存、张先亮,当然还有坐着轮椅过来的史铁声——是被《燕京文学》编辑朱伟推进来的。

  方明华刚到宾馆大厅就看到他们。

第219章 “拍拍良心,也真是无言以对

  第219章 218“拍拍良心,也真是无言以对”。

  “史大哥,朱编辑!”方明华笑着招呼。

  “看,铁声,我说来参加颁奖会,肯定会遇到老熟人。”朱伟对史铁声说了句,又笑着和方明华打个招呼。

  “史大哥,你住宿登记了吗?”方明华关心问道。

  “刚来,我没。”

  “那就和我住一个房间吧。”方明华很热情的说道:“我是和我们省的贾平娃和邹志安一块来的,那两人都是大烟鬼,住一起好抽烟,我现的房间还是单独我一个人。”

  “那刚好,明华,铁声我就交给你了。”朱伟说道。

  “没问题,招待所里住的都是各地来的作家,都会帮忙的,你放心好了。”

  “看看,铁声,伱说说的对不对?你走哪都别愁,俗话说天下作协是一家嘛。”

  “我只是不想给大家增加麻烦。”史铁声说道。

  原来史铁声接到评委会邀请他参加颁奖典礼的信函,本来是不想来参加的,最后还是朱伟鼓动:

  “坐在家里干嘛?出去走动走动多认识些朋友,你放心绝对会有人照顾你。”

  史铁声这才来参加。

  两人帮史铁声办好入住手续后,推着他进入方明华的房间,朱伟坐在床边看着方明华,突然来了一句。

  “明华,你这次在评奖会可是出尽风头。”

  方明华听了很惊讶:“啥意思?朱编辑,这会还没开呢。”

  “是你那篇科幻小说!三位作协副主席为此争的面红耳赤,最后还是钯老亲自赶到一锤定音.在作协内部传开了,这在历届评奖史上可是第一次啊。”

  朱伟就把知道的情况说了一遍。

  竟然如此复杂?

  方明华也大为惊讶,心里也暗暗感激钯金。

  老一辈文学家心胸果然很开阔。

  等朱伟走后,方明华笑着问史铁声:“史大哥,你和陈老师现在怎么样了?”

  史铁声听了忸怩一下:“就那样吧.不过西米的调动有些眉目。”

  “真的?那不是很快吃你们的喜糖了?”方明华问道。

  “我们?应该先吃你的吧?你和那位叫做宋棠棠的姑娘现在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史铁声反问道。

  “明年结婚。”方明华大大方方说道。

  其实,去年老妈张凤兰就想让他们结婚,但方明华去年是本命年,今年宋棠棠又是本命年。本命年不结婚是老一辈的说法,张凤兰也无可奈何,只能拖到明年。

  新房都准备好了,是在南门附近,面积110平米,最大也就是这么大,方明华干脆买了两套门对门,花了将近3万块钱。

  两人正聊着,贾平娃叼着烟进来了,看到史铁声这样子,立刻掐掉嘴里燃着的香烟。

  虽然他没见过史铁声,但也听过这个名字。

  方明华给两人相互介绍,大家都聊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7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