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76节

  先后邀约杜鹏成、萧军、汪曾祺等人来授课。去年改名为西京文学院,归西京作协管理,院长就是贾平娃。

  而这是西京文学院改名以后招收的第一批学员。

  方明华虽然是秦省作协理事,但也属于西京作协成员,文学院开班自己去祝贺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

  “贾哥,这件事你给编辑部的人说一声,他们自然会通知我,不用你专门跑来找我吧?”方明华问道。

  “当然不仅仅是邀请你参加开学典礼,经过我们文学院院长办公会研究,邀请伱做这期学院的授课老师。”

  “我?不行不行,工作忙,没时间。”方明华下意识拒绝。

  “没时间?上班时候跑到阎老这里聊天?这叫忙?”贾平娃语气带着一丝嘲讽。

  这.

  哎,竟然被这家伙抓了个现行。

  “明华,其实不用多长时间,提高班只每周上一堂课,而且并不是你一人讲。”贾平娃解释道。

  “路遥、陈中时他们都要讲?”

  “那当然,怎么跑的了他俩?”贾平娃笑道:

  “除了他们,我还邀请邹志安、你们杂志社的王愚、李天芳等,我还准备邀请外省有名作家,像周克芹、张先亮等.明华,你该不会不支持我的工作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方明华只好答应。

  “具体讲什么,你自己决定吧,到时候把讲课提纲交到文学院办公室即可,至少讲三堂课!”

  “行,行。”

  “好,这事就这么定了啊。”

  方明华以为贾平娃要走,没想到他却对阎秉初说道:“阎老,您刚才给明华讲什么?让我也听听。”

  “呵呵,主要是讲明华拿过来一些画,张大千的作品。”

  “是这副?”贾平娃看到案几上放着的那副《嘉耦图》。

  “这幅画算是张大千画的比较好的,其实画荷花我最欣赏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他曾经画了一副《荷花水鸟图》,听说您在珍藏,能不能拿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顺便再给我们讲讲?”

  “呵呵,这幅画我一般是不让外人看的,今天看你们你们两位大作家如此痴迷,今天我就拿出来让你欣赏欣赏。”

  直到下午六点,两人这才恋恋不舍从阎秉初家离开。

  贾平娃家就在附近,临走前还不忘叮嘱一句:“明华,别忘了后天的典礼!”

  “放心,我到时候一定去捧场。”

  第三天中午,方明华回家吃完饭,看看时间差不多就赶往新城剧场。

  新城剧场就坐落在新城广场附近的西新街,距离方明华家很近,他没有骑车直接走路过去。

  它的前身是杨虎城将军任秦省政府主席期间,为培养投身抗日的青年军官,在西京皇城内修建的一座“讲武堂”。

  新中国成立后,改建整修,更名为“新城剧场”,现在归西京话剧院管理。

  方明华赶到的时候,好家伙,里面黑压压的一大片,都是文学院的历届学员。

  根据文学院提供的资料,这次文学提高班有80多人,但今天来参加典礼除了提高班,还有其他班级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大的快40,年轻的20出头,风华正茂。

  有八百人之多!

  足可以说明这个年代文学盛况。

  他进了礼堂准备找贾平娃他们,却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你好,明华老师!”

  扭头一看,只见过道边有个年轻姑娘向他走来,扎着一个羊角辫,长的小巧玲珑,看样子估计不满十八岁。

  方明华不认识。

  中学生?

  这年头,中学生爱好文学的比比皆是,许多以报考各大院校的中文系为荣,即便学理工科的,许多也喜欢诗歌文学。

  “你好,你是哪所中学的学生?”

  “明华老师,我早就毕业啦.我现在民生百货商店上班。”姑娘笑着说道。

  姑娘性格很开朗,她告诉方明华说她叫刘梅梅,市技工学校毕业,喜欢文学特别是现代诗歌,业余时间写诗,去年还在《延河》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小诗。

  “明华老师,我发表那篇《花事》您还给我点评过呢。”刘梅梅说道。

  “哦我想起来了。”方明华恍然大悟。

  他曾经读过这首小诗,写的很有灵性:

  我从种子中无尽的黑暗孕育

  在阳光包裹中成长

  我是一场花事。

  作者也很年轻才20岁,所以他亲自点评了下,没想到现在见到作者本人。

  看上去更年轻,怎么看就像个未成年。

  “你是文学院的学员?”方明华问道。

  “是啊,我是文学提高班的,我从《西京晚报》上看到西京文学院要招生的消息,于是就到市作协报名啦,没想到被录取。”姑娘显得很兴奋。

  “既然如此,又交了学费,那就好好学!”方明华鼓励道。

  “我会的明华老师,你会给我们讲课吗?”刘梅梅又问道。

  “会的。”

  “那太好了!”姑娘高兴的一拍巴掌:“您能给我签个名吗?”说完就从背着的书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日记本,递给方明华。

  方明华也没客气,从上衣兜里掏出钢笔,翻到日记本的扉页,刷刷写下几个字:

  “愿你是航船,在文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明华。”

  “谢谢,谢谢。”

  姑娘激动的满脸通红。

  “刘梅梅同学,我要过去下。”方明华指了指后面,贾平娃、陈中时还有李天芳一帮人在一起聊天。

  “嗯嗯,不耽误您时间了。”

  方明华点点头,然后就朝后面走去。

  “明华,你来了?”穿着一身西装还扎着领带的贾平娃显得很精神,笑着招呼:“怎么,和那个姑娘聊的很火热,看,看人家还瞅着你呢。”

  方明华转过身一看,果然看到刘梅梅正瞅着自己,看到他转身过来,急忙扭过脸假装看别处。

  “她曾经在《延河》上发表过一首小诗,我点评过。”方明华解释道:“我觉得她在文学方面尤其是诗歌上挺有灵性。”

  “那你可要好好培养。”贾平娃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

  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别扭?

  这家伙就喜欢开这些不咸不谈的玩笑。

  懒得理他。

第226章 文学界要变天了

  除了贾平娃,秦省特别是在西京,方明华熟悉的作家都来了,只有陆遥——还猫在铜川的煤矿里完成他那本巨作。

  没过多久,秦省作协的一帮领导:胡采、杜朋成等鱼贯而入,后面还跟着西京电视台的记者。

  这帮作家们赶紧迎上去,开始寒暄起来。

  没多久,开学典礼开始,杜鹏成代表省作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然后是学员代表讲话。

  是一个叫南生桥学员,在秦省教育学院进修,兴平人。

  最后是院长贾平娃做总结讲话,贾平娃的口才很好,发言引起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让我们英英武武干一番事业吧!”!

  在热烈掌声中,贾平娃结束了自己的讲话。

  开学典礼结束后,方明华准备返回杂志社,却被和贾平娃等一块出来的杜鹏成叫住。

  “小方,我看文学院递上来的文件,你也要给文学院的提高班学员讲课?”

  “贾院长安排的工作,赶鸭子上架。”方明华看了贾平娃一眼,回答道。

  “瞧你说的.你可在兰大、厦大、西大都讲过课,咱们作协自己办的班,伱怎么能不讲?”贾平娃辩解道。

  “平娃说的对,你有这个能力的!,小方你准备讲什么?”杜鹏成问道。

  “我现在编辑部负责诗歌这一块,所以我想讲讲诗歌。”方明华回答道。

  杜鹏成听了沉吟了下说道:“诗歌要讲,但我建议你先讲讲小说,特别先锋类小说!这可是你的强项。你看,今年文坛,一下子冒出好多此类小说,刘志单的侄女,就是那个叫刘索拉的,发表了《你别无选择》,一个叫马原的青年写了《冈底斯的诱惑》,还有个叫莫岩的年轻作家写了《透明的红萝卜》.”

  “这些被称为先锋类的小说,和以前小说结构、叙述方式完全不一样,和你写的那个中篇非常相似,虽然看上去有些幼稚,但都引起轰动!我觉得这文学界终于变天了啊。”

  杜鹏成感慨了句,又看着方明华:“而你已经走在前面,不仅发表过类似小说,对这方面颇有研究,所以你就讲讲这种类型小说特点以及写作技巧,让我们秦省这些作家开开眼界,免得外界说咱们都是土包子,只会写传统的乡土文学!”

  “那我试试。”方明华答应了。

  杜鹏成说的对。

  文学界要变天了。

  八十年代,被称为文学的新时期年代,而八五年刚好将新时期一分为二。

  后面是先锋文学的天下,直到九十年代开始式微。

  讲一讲真有必要。

  原打算是讲去年和重大学生尚中敏在西大论战的那篇讲稿《后朦胧时代的诗歌意向》修改修改就能用,再讲讲现代诗歌写作技巧,三堂课也就够了。

  但杜鹏成这个提议,自己必须就要重启炉灶。

  晚上回到家吃完饭,方明华照例先码字《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现在已经写到小说的中间高潮部分。

  大汉帝国遭遇建国以来最大一次危机:

  汉历八三二年十一月七日威海卫要塞保卫战战败,第六海军航空队队长狄云自杀身亡。

首节 上一节 176/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