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节

  哥好歹也是杂志社的门卫!

  他也懒得回答,直接从登记簿上撕下一页空白纸,又取下张宝华胸前的钢笔,刷刷写起来。

  “你要干啥?”刘建军忍不住问道。

  “写诗!”

  没过一分钟,方明华将纸递给对方。

  刘建军看了一看,顿时瞪大眼睛。

  《春》

  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风十里,不如你

  是很短,只有三行,同样是描写爱情,但远远胜过自己写的两页纸。

  刘建军脸涨的顿时通红,看着方明华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这首就不敢递给张主编看,何况你写的?”方明华很和气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同学,我建议你回去以后别老琢磨写什么诗,向你们学校的杨伟师哥学习,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早点造出更先进的飞机,比你写一千首一万首诗都强。”方明华语重心长。

  刘建军默默的走了,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事情搞定,方明华将那张稿纸揉了个纸团也准备回家,这才发现张宝华看着自己,一脸崇拜。

  “明华哥,你能把你写的那首诗留下吗?”张宝福问道。

  “怎么?你想学?”方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问道。

  “不是不是。”张宝福急忙摆手:“我小学都没毕业哪有那水平?我是想,以后还有人硬闯杂志社说要见编辑看稿,我就拿出你写的这首诗来,没这水平就别装大。”

  呵?

  聪明!

  “行,我走了。”说完转身出了门卫室。

  “明华哥慢走!”后面传来张宝福的声音。

  方明华家在杂志社的职工家属院,但距离杂志社比较远,走路还有二十分钟的路程,他没自行车,上下班全靠两条腿。

  进了家属院前面是一栋红砖五层楼房,看这样子还比较新,后面则是一栋筒子楼。

  所谓筒子楼又叫也被称为赫鲁晓夫楼,前苏联的产物。特点为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一层会用着一个洗漱间,厨房——一般就一个煤炉放在门外,旁边堆放着蜂窝煤和大白菜。

  现在正是做饭时间,整个楼道烟雾缭绕,非常热闹。

  方明华小心绕过绕过一个个煤炉,到了东头自己的家,老妈张凤兰围着围裙正在屋里擀面。

  张凤兰今年还不到50岁,国棉六厂的职工早已经内退,留着短发做事干净麻利,看到儿子回来立刻招呼。

  “小华,下班了啊,今天做你爱吃的油泼扯面。”

  方明华穿越前就爱吃秦省的油泼扯面,一听这个立刻咽了下唾沫,不过却说了句:“是不是明丽回来了?”

  “对,今天周六嘛,你妹从学校回来了。”张凤兰边擀面边说道。

  老爸方长河有三个子女,方明华排老二,大姐方明梅顶替了老妈的班,现在是国棉六厂的纺织工人,早已经出嫁而且有了孩子。

  方明华还有个小妹叫方明丽今年17岁,刚刚考上西北大学的数学系那也是省重点后世的211,全家人都以她为骄傲。

  平时方明丽住校不回来,只是到了周末才回家团圆。

  正说着,就听到楼道里传来一个姑娘清脆的歌声: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歌声欢快。

  一个留着两条辫子,穿着碎花长裙凉鞋的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过来,长得挺好看,瓜子脸大眼睛,背着黄挎包,胸前的校徽引人注目。

  正是方明华的小妹方明丽。

  “大学生回来啦?”

  “明丽,上大学好耍吧?”

  做饭的邻居们纷纷招呼起来,老妈听了更是一脸骄傲。

  看到女儿进来,一脸溺爱:“明丽,今天妈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油泼扯面。”

  “太好了!我最爱吃妈你做的面,嫽扎咧!”姑娘兴奋说道:“我爸呢?”

  “钓鱼去了。”

  方明丽洗干净手,立刻帮起老妈忙来,方明华看着没动——他不会。

  没过多久,老爸方长河骑着他那辆快老掉牙的飞鸽牌二八加重自行车,带着钓鱼竿和水桶也回来了,全家人开开心心坐在小桌子边吃面。

  “爸,妈,明天一早我就要赶回学校,有事。”方明丽边吃边说道。

  “啥事?”

  “早上我要去上自习,下午我还要参加文学社的活动。。”

  “唉你看看你,星期天也不在家多呆会。”老妈忍不住埋怨。

  “妈,你不知道,现在大家都很刻苦努力,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娃他妈,娃的事你少管!”丈夫方长河一句话,张凤兰也就不再说什么。

  方明华坐在旁边默默吃着面条。

  穿越到这时代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真真切切感到八十年代大学生身上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

  真是应了那句话:“心中有希望,眼中有光芒”。

  小妹又兴奋说起他们文学社的事,老爸在杂志社几十年耳濡目染也懂得一些。

  什么北岛、舒婷、《今天》杂志、伤痕文学.

  这个时候,方明华都是默默吃着面条不说话。

  吃完饭,方明丽帮老妈刷碗后又说道:“爸妈,我和冬梅要去看电影,《好事多磨》,是龚雪和郭凯敏演的。”

  老妈这次倒很爽快,“去吧,注意小偷!”

  “放心吧,我是大学生啦。”方明丽回了句,又看着一直没说话的方明华:“哥,你去不去?”

  “你们两个姑娘看电影,我去凑什么热闹?”方明华笑道。

  “唉哥,你上次不是说,要和冬梅一块去看电影吗?”方明丽说着,还俏皮的向他眨眨眼。

第3章 蓝天 白云,读诗的姑娘

  这.

  冬梅叫张冬梅,是方明丽的高中同学,两人关系非常好,住的又近,经常到相互家里串门。毕业后张冬梅考上了一所高中中专,也算不错。

  原来那个方明华是有点喜欢妹妹这个好姐妹的!

  可那不是我啊

  再说这个张冬梅长的又没妹妹这么漂亮,真不知道原来那个到底看上什么?

  “咳咳.”方明华假装干咳两声:“你们去吧,我要看书。”

  “哥,我发现你最近爱看书了。”

  “你刚才也不是说,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吗?”方明华说了句,转身出来房门来到自己房间。

  方家在筒子楼原来只有两间房房,父母一间,原来两姐妹一间房,后来方明华知青返城之后,老爸又找领导想法设法要了一间,不过在最东头隔壁就是厕所,夏天味道有点不好闻。

  方明华回到自己房间,立刻光着膀子穿着一个大裤衩,一个人躺在自己房间床上看书。

  小妹去看电影,老爸老妈下去遛弯,老妈一般都是坐在家属院里和邻居闲聊,老爸则是到街边借着路灯看一帮人下棋。

  他倒不是想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而是出去没啥意思。

  八十年代的西京远没有后世繁华,没有咖啡馆没有网吧没有奢侈品商店,古城墙爬一次足够,旁边的护城河水还是臭的,没有什么大唐不夜城,大雁塔还孤零零站在田坝中央。

  逛上几天最初的新鲜劲过去也就没啥意思,更重要的是挤公交太麻烦。

  还不如看书呢。

  穿越到杂志社,唯一的福利就是有社里有免费的杂志可看,反正是自家出的,还有别的出版社的,如《当代》,诗刊《星星》等。

  杂志社里还有一个图书室,里面珍藏着许多中外名著,不过要有借书证才行,像方明华这种身份自然没有。

  今天他看的是《延河》最新一期杂志,上面刊登了陆遥的一篇随笔:《病危中的柳青》,主要是纪念去世不久的文学家柳青的事。

  情真意切。

  到了晚上十点,洗漱睡觉,一觉醒来已经大天亮,家里人都不在,方明华取了个冷馒头出了家属院,又到附近人民公园转了一大圈,里面最热闹的要算是刚开不久的旱冰场,里面有好多少男少女。

  方明华驻足看了一会。

  重生前,上大学的时候也玩过,水平不高也不是很感兴趣,溜达了好一大圈回到家,已经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老妈已经做好饭,吃饭就他们俩,小妹去学校了,老爸钓鱼一般都是早出晚归。

  这次是馒头和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碗鱼汤。

  方长河夫妇俩都有退休工资,儿子方明华现在每月也能拿20元,女儿大学不交学费还有补助,基本上不用花钱,所以家日子比前几年宽裕许多。

  张凤兰对眼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当然也有不满意地方,譬如住筒子楼条件太差,远远没有前面红砖楼里的套房好。

  但那都是杂志社领导以及编辑家属住的,自然轮不到他们。

  “小华,饭吃了,伱到你妹的学校去一趟。”老妈突然说道。

  “干嘛?”

  “我早上去碳市街副食品商店买了一盒桃酥,你妹爱吃这个,你给送过去。”

首节 上一节 2/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