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3节

  谁还再听你诗人在那里引吭高歌、低吟浅唱?

  时代抛弃你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对于诗歌更是如此。

  诗歌死了,诗人们走了。

  最后轮到方明华发言。

  主持人张仲锷很是热情。

  “小方同志,你是这里面最年轻的同志,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套用伟人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说说你对诗歌的看法?”

  我?

  估计要给大家泼冷水了。

  方明华刚想从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发言稿,但神使鬼差却又放了回去。

  “张主编,我感觉大家说的都很好,其实我真没啥说的,我写诗时间不长,我主要是来学习的。”方明华神态很真诚。

  张仲锷微微有点失望,但也没多想。

  也是,毕竟年轻嘛,不过来日方长。

  张仲锷又勉励了两句。

  等中午开完会,大家下去吃饭,院子里还有站着的诗歌爱好者,不过方明华再也没看到那个青年。

  第二天中午大伙在饭馆吃了饭,还拍了一张合影作为留念就各自散开。

  方明华没走,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去见王濛,把董墨送的狗头枣送过去。

  感谢书友2022117145128949、没人叫我、本非烈火、zmd5888、树尘投的月票

第29章 拜访王濛(第二更,求票票求追读)

  吃完晚饭,方明华提着网兜,里面装着狗头枣还有苹果——苹果是自己买的,既然拜访长辈,自己也不能空手去吧?

  王濛住在市作协的家属楼,位于朝阳劲松路附近,方明华坐公交赶到附近,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这个小区。

  里面是这个年代比较流行的红砖楼房,方明华上了中间一栋楼的三楼,敲开了右边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阿姨,戴着眼镜一看就是知识分子,看样子是王濛的妻子。

  “你是?”

  王濛的妻子姓崔,是燕京一所中学的老师,她看着门口站着的年轻人问道。

  “您好,我叫方明华,我是西京《延河》杂志社的职工,来燕京开会,受董墨主编的委托,来看望王主席。

  “哦董墨啊。”崔老师脸上露出微笑,热情招呼方明华进屋,还说王濛过下就回来。

  方明华环视了房间。

  面积并不大,也就是五六十平米的样子,房间家具也很朴素,唯一看上去比较时尚就是放在客厅里那台十四英寸电视。

  坐在布沙发上,赶紧将往兜里的狗头枣和苹果拿出来,说枣是帮董墨捎过来的,苹果是自己买的。

  “小方同志,客气什么嘛。”崔老师笑着接过水果,又说道:“这董墨也是,每年都要捎些大枣给老王,知道他爱吃这个,这十几年的老交情了,还这样。”

  看来两人关系相当不错。

  “小方同志,你在杂志社做什么工作?”崔老师边削苹果边问道。

  “我是保卫科的,主要工作就是值守大门。”

  “看大门?”崔老师手里的动作停下来,看着方明华有点惊讶:“领导派你来燕京开会?”

  “其实是我个人的事,是《当代》杂志社开诗歌研讨会。”方明华就把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

  “哎呀真看不出来,伱竟然写诗还获奖?!崔老师啧啧称赞。

  “就一首小诗。”方明华很谦虚。

  “那也不容易,能获得《当代》杂志社举办的征文大奖,和北岛他们并列,真不容易,难怪董墨这么看重你。”

  崔老师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不是这层关系,董墨也不会让替他捎大枣过来,难道不会寄吗?

  崔老师虽然是教物理的,但对文学也很感兴趣,听方明华也是个文学青年,立刻聊起文学来,两人聊的挺愉快。

  没过多久王濛回来了,边换鞋,看到坐在沙发上的方明华和自己的妻子,笑着说道:

  “瑞芳,我在门外就听到你和一个人聊文学聊的这么热烈,原来西京的小方同志过来了啊,今天下午,董墨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

  “王主席,您好。”方明华赶忙站起来。

  “坐,坐”王濛招呼着,又问道:“诗歌研讨会结束了?有什么心得体会?”

  “我觉得他们讲的都挺好的,都很乐观。”

  “哦?听你这口气,你比较悲观?”

  “怎么说呢?反正我个人没有他们那么乐观。”方明华如实回答。

  “说说你的理由?”王濛身体向这边倾了倾,一副认真的样子。

  有些观点方明华本来是在诗歌研讨会上说的,但害怕引起轩然大波。现在王濛问这个问题,如果是别的作家他也不会说,但对方是王濛。

  文坛上少有的开明作家,也是未来开明领导。

  他想了想说道“王主席,您是学俄罗斯文学的,您一定听过“白银时代”这个论断吧?”

  “听过,是俄国学者尼·阿·奥楚普于1933年在巴黎出版的俄文杂志《数目》上发表的题为《白银时代》的文章提出。”

  “他指的是区别于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创造出来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以勃洛克、别雷、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等作家为代表,他们总体的文学成就要逊于黄金时代,故被称为“白银时代”。”

  “王主席,您说的太正确了!”方明华拍了个小小的马屁,接着又说道:

  “在我看来,二十世纪尤其上半叶的诗歌是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它冲破了国家种族和语言的边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视野和与之相应的国际影响,正是在此意义上,才有所谓的国际诗歌。

  “这一诗歌的黄金时代,无疑和工业革命、“上帝之死”、革命与专制、两次世界大战、纳粹集中营、大清洗、原子弹,即和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黑暗有关。”

  “伟大的诗歌如同精神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声透过岁月迷雾够到我们。也许正是由于过度消耗,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走下坡路。

  中产阶级生活的平庸在扼杀想象力;消费主义带来娱乐的同时毁灭激情……

  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说过,二十世纪上半叶也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随之是白银时代。我估计再后面是废铜烂铁的时代。”

  “而我们中国经历过那个特殊时期,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诗歌进入狂飙,现在以北岛、顾城、舒婷为代表一大批优秀诗人涌现,我认为中国诗歌进入他的黄金时代。”

  “听你这么说,后面即将进入白银时代喽?”王濛反问道。

  “对,黄金时代虽然绚烂,但终将会落幕,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诗人们的创作趋势将变得和有所不同。”

  “主要是哪方面?”

  “第一:诗歌中将容纳更加复杂的社会经验,反崇高,反理想将逐渐代替现在的崇高,伟大、理想的宣扬。“

  “第二:诗歌向着个人的经验感受收缩,更加趋向个人化、生活化、口语化

  方明华侃侃而谈,王濛越听脸色越严肃。

  等他讲完,就问道:“小方,这些观点你在研讨会上说了吗?”

  “没有。”方明华摇摇头。

  “这就对喽,你如果你在公开场合下说,会引起轩然大波的,还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王濛的话意味深长。

  方明华当然明白。

  对方可不是普通作家,世事洞察,政治敏锐性相当高。

  “小方啊,你对诗歌如此悲观,那你将来还写诗吗?”王濛又问道。

  “与写诗相比,我更喜欢写小说。”

  感谢书友20210922090221445、书友20170123080526052、书友130708225236248、开心就好11、书友20220510003732283投的月票

第30章 去书店买书(第三更,求收藏追读票票

  )

  “哈哈。”王濛爽朗的笑起来:“这话如果让董墨听到,他会感到很失望。”

  “董主编知道我写小说比诗歌感兴趣。”方明华实话实说。

  “老董这个人,很大气,不过嘛.小说也写,诗歌你也写!既然现在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你何不锦上添花,让这个时代时间延长一些嘛。”

  两人又谈起小说创作,这一次方明华没敢造次,认真听王濛说。

  在长辈面前太放肆并不是好事。

  九点整,方明华看看时间也行差不多,站起来告辞。

  王濛亲自把他送到门口,说道:

  “小方啊,你对诗歌侃侃而谈,但对小说创作却很少说,看来还是有所保留啊.行,等下次来燕京,我们再好好聊。”

  方明华走后,一直没开口听他们聊天的崔老师才说道:“这小伙子不错,虽然他的观点我未必赞同,但文学素养非常高。”

  “老董看好的人,能差到哪里去?”王濛大笑。

  再说方明华晚上回去睡了一觉,早上起来就没啥事,他决定去王府井。

  不是去逛王府井商场而是王府井书店。

  八十年代,来燕京的外地客人必逛的地方之一,这次方明华还专门坐了一次地铁。

  据说燕京地铁在71年就开始了正式运营,比首尔、新加坡、旧金山、华盛顿等城市还早。

  坐公交车到国贸站,然后进入一号线——也是当前燕京运营的唯一一条线路。

  这个年代的地铁站远没有后世那么豪华,到处充斥着广告,显得非常朴素。坐地铁的人并不多,票价统一一角钱,方明华上去是那种像火车一样横排座位。

  坐在座位上,看着车厢缓缓开始移动,外面很快陷入一片黑暗,方明华突然有一种要穿越时空的感觉。

  不过地铁缓缓停止,外面依旧是这个年代特有的朴素画面,方明华微微叹息了口气。

  从王府井站下车,出了地铁站口,就是著名的东单,王府井书店就在府井大街南口。

  这是一栋非常普通的四层楼房,让方明华稍感意外的是,这里的书店并没有像西京钟楼书店那样都有柜台隔着,伱想看某本书必须问售货员要。

首节 上一节 23/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