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4节

  这里一部分书柜是开放式的!

  不过基本上都是专业书籍,像文学类的还是和别的地方隔着柜台,

  虽然是早晨但里面已经人头窜动,人很多,大部分都是青年,其实看到人多买的人少,即便你看也不能多看几分钟,否则就会遭到书店售货员的呵斥和白眼。

  在这个工人年工资不到600,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块钱的年代,3块钱一本书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种奢侈品,虽然这是帝都。

  但对于方明华无所谓,兜里还有整整有300块,这都是稿费的一部分。

  方明华仔细看了会,也不客气,一口气买了好几本书都是杂志社图书室没有的,还专门买了一本刚刚出版的《简·爱》,作为出差一趟送给妹妹的礼物。

  来燕京一趟不带点东西给亲人怎么行?

  在旁边一帮人的羡慕的眼神中,售货员将几本书递给方明华,他装到黄挎包里刚准备走,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名字:“小方?你也在买书?”

  方明华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消瘦三十出头的男人正微笑看着他。

  原来是北岛。

  “北岛老师,你也来买书?”方明华赶紧招呼了声。

  没想到他这一招呼不要紧,旁边青年听了“北岛”两个字,立刻有人招呼:“您就是北岛?写《回答》《一切》的北岛?”

  “就是他!我在曾经在报社见过他一面!”另外有个青年激动说到。

  这一说不得了,马上有人涌上来。

  “北岛老师,麻烦您能给我签个名吗?”

  “北岛老师,这是我写的一首诗歌,您看看怎么样?”

  柜台边上全乱套了。

  看来,哪个年代都追星啊,只不过追的对象不一样。

  方明华站在一边看热闹,但没想到被人群中的北岛喊了一声:“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啊,就是他,方明华,诗歌征文获得二等奖的那个!”

  “是他?”

  “是不是写的那首《春》、《预感》?”

  “还写了小说?”

  立刻有青年盯着他,露出热切的目光。

  吓得方明华拔腿就跑,嘴里还喊着:“不是,不是,我不是那个方明华,我是看大门的”

  一口气跑出新华书店,看到后面没人追才停下来。

  尼玛的,太可怕了。

  北岛现在怎么样?

  呵呵,那就不关我的事情喽。

  出了书店,方明华又在附近的百货大楼逛了会,本来想给父母买点东西,但里面商品实在太贵只好作罢。

  中午,找了一家国营商店吃了碗燕京非常有名的炸酱面,一两面五分钱,外带一两全国通用粮票。

  方明华一口气吃了五两。

  下午又逛了天安门,晚上就买火车票赶回西京,列车刚刚驶出燕京市区,方明华就看到一个青年背着黄挎包鬼鬼祟祟从车厢尽头走了过来。

  方明华顿时笑了。

  这不是来的时候遇到的逃票青年吗?

  青年也看到坐在座位上的方明华,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但还是走在他跟前招呼了声:“方作家”

  “什么作家不作家的,叫我名字就行。”方明华制止了他的叫法,然后对坐在他旁边的一个男人笑着说遇到一个老乡,他没买到座位票,能不能稍微挤一下让点位置?

  中年男人看看方明华又看看站着的青年,虽然有点不大情愿,但看到站着的青年很恭敬的叫“作家”,最后还是让了点位置。

  “你坐。”方明华于是招呼青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雷学城。”青年赶忙回答。

  “昨天见到北岛了?”方明华又问道。

  “见到!还给我签了名!”雷学城有点兴奋,刚准备再吹嘘几句,突然想到眼前这个青年竟然和北岛同在一起开会研讨诗歌,自己有啥可骄傲的?

  顿时没有刚才的兴奋劲。

  方明华心里感到好笑,但也没多说而是问道:“北岛看了你写的诗吗?”

  “北岛没时间。”雷学城倒也诚实,摇摇头:“但《当代》编辑部诗歌组的一位编辑看了,说我写的还不够好,达不到刊登的条件。”

  “那就继续努力。”方明华安慰了句。

  雷学城点点头,他本来想拿出来让方明华看的,但感到不好意思,编辑已经否定了,就别再丢人现眼。

  “方作家,我昨天在《当代》杂志社的院子里,有人说你在延河杂志社当门卫?是不是真的?”雷学城突然想到什么,小心翼翼问道。

  感谢书友20210326033830973、发力wubian、书友20221222185726444、君名潇洒依敛、玄风无语投的月票

第31章 作协会议

  “对啊,怎么了?”

  “你是作家、诗人,怎么会去看大门?!”雷学城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看大门怎么了?也是一份工作吧?最起码有人给我发工资。”方明华笑了笑继续说道:“我觉得先找一份谋生的职业,然后再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比较妥当。”

  雷学城沉默了。

  如果是前天在车上,他会大声反驳方明华,但今天他却说不出口。

  第二天中午,火车到了西京车站,两人同时下车。

  “谢谢你,方作家。”雷学城感谢道。

  “我说过,你叫我名字就行。”

  “那怎么行?方作家。”

  我.方明华只好任他去了。

  两人下了地下通道,雷学城却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方明华估计是没有买票没法正常出站再想过别的办法。

  “能出去吧?”方明华关心问了句。

  “没问题,西京站我特别熟。”雷学城回答了句又向方明华招招手:“方作家,我会认真考虑伱昨天晚上在车上说的话的,再见!”说完大踏步向前走去。

  方明华笑笑,跟着人群走向另一个方向。

  时间很快到了四月中旬,这天下午阳光温暖,方明华拿着一张报纸坐在门卫室门口边晒太阳边看报,就看见王娟匆匆从办公大楼走了出来。

  “方明华,黄社长叫你!”

  黄社长?

  “有啥事?”方明华好奇问道。说实在,来这时代也大半年了,除了见面跟人家打个招呼,也从未多说几句话。

  “好事啊。”王娟压低声音:“社长说准备推荐你加入作协。”

  这可是大喜事啊。

  八十年代的作协可不像后世那么为人诟病,现在能加入作协绝对是件光荣而又神圣的事。

  而且加入作协,不单是官方,广大人民群众也认可你作家的身份。

  方明华赶紧上了到了二楼社长办公室,主编张丕祥也在,见到方明华一脸和蔼。

  “小方同志,坐,坐。”

  等方明华坐下,黄社长说道:“张主编向我提议以单位名义推荐你加入作协西京分会,我觉得很好,你有作品,人也年轻,有创作热情,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

  当然是愿意啊。

  还要谦虚几句多谢领导的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云云。

  “按要求,填好这张表。”黄社长说道。

  表挺复杂的,姓名籍贯成分简历作品以及获奖情况家庭成员等等,还要贴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

  破天荒,方明华第一次在这个时代第一次到钟楼照相馆,照了一张一寸免冠照片,花了三毛钱。

  推荐表填好,递上去很快就得到批复,方明华正式加入作协西京分会,不过是那种没有编制的,也就是不领半毛钱工资。

  但有身份啊.

  出外办事,别人就可以堂堂正正介绍:“这位作协西京分会的方明华作家.至于门卫什么的,可以忽略不提。

  为此,方明华又掏了十多元钱将领导以及关系好的几位作家又去吃了一顿羊肉泡馍。

  别的几乎没有变化,你该干啥干啥。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初,刚刚过完五一劳动节,这天下午方明华正在门卫室上班,就看到办公室的王娟匆匆走过来说道:

  “方明华,刚才接到作协的电话,要你明天早上八点半去作协开会。”

  开会?

  自己加入作协这可是第一次开会。

  方明华精神为之一振。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专门换上一件干净中山装,骑着自行车赶往作协。

  西京作协距离杂志社很近,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高桂滋公馆”。

  方明华推着自行车进入大门,里面建筑分前院、中院和后院。主楼是一座有地下室的西式建筑,院子中间有一个喷水池。

  中院是花园,后院由三个四合院组成,外部青砖碧瓦、古色古香。每个四合院里都生长着不同的名贵树种,好多方明华都叫不上来。

  作协的会议就在后面的一个院子里,院子中间有一棵桂花树,方明华进了会议室,里面已经有十几个人。

  好多都是《延河》杂志社的常客,邹志安、王晓新、李天芳方明华都认识。他们也认识这个年轻人,杂志社的门卫,现在又多了个身份——西京作协成员,据说是最年轻的成员。

  “来,小方,坐我这,有个事情给你说。”李天芳笑着招呼。

  李天芳本来就是杂志社的编辑,她的小说今年年初也刊登在“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上,两人参加过为此召开的研讨会,彼此还请过客所以比较熟。

  见到对方招呼自己,方明华就坐在她身边。

首节 上一节 24/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