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230节

  “好了,不和你贫了,红军,陆遥他第二部写的怎么样了?你问过没?”

  “前几天打电话问过这事,陆遥回答说还要一段时间,估计彻底完工最快要等到九月份。”

  “红军,以公司的名义给他送点营养品过去,对了,还有咖啡!”方明华在电话里叮嘱道。

  “放心,已经邮寄过去了。”电话那边,赵红军懒洋洋说道:“只是我担心。”

  “担心什么?”

  “如果陆遥知道第一部销售情况这么差,还有没有信心完成第二部、第三部?”

  听了赵红军的话,方明华沉默了下说道:“放心,他会完成的。不过红军,你别给他说这事啊。”

  “当然不会。”

  其实,在铜川煤矿医院招待所里的陆遥,已经知道自己这部小说公开发表后的情况。

  当然不是赵红军说的,而是从《花城》编辑部得到的信息。

  虽然陆遥现在一心一意扑在第二部创作上,但对于第一部的发行情况他还是非常关心的。

  他想知道的是,读者们对自己这本书的评价到底如何,是不是真像某些编辑们说的那么差?

  今天下午,房间特别闷热,落地式风扇吹出来的是热风,陆遥穿着汗衫大裤衩满脸是汗,心情也有些烦躁,于是放下手中的钢笔,找到招待所孙所长,想在他办公室打一个长途电话询问自己的小说发表情况。

  孙所长当然知道陆遥猫在这里是为了创作,而且煤矿领导早就吩咐他要给他提供一切便利,于是就满口答应,用钥匙打开长途锁——平时这个是锁着的。

  陆遥是准备打给粤省《花城》编辑部副主编谢望新,自己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主要是由他审稿发表。

  电话很快接通,相互问候几句,陆遥就迫不及待进入正题。

  谢望新回答的很含糊,但聪明的陆遥怎么没听出他的意思?

  读者反应也比较冷淡。

  陆遥顿时像掉入冰库,浑身感到发冷。

  “陆遥,不过你也别灰心,我们准备在燕京召开一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谈会,邀请部分在京和你们秦省的部分评论家参加,听听他们的意见,到时候伱也来参加。”

  “秦省的谁去?什么时候?”

  “《延河》主编方明华,《小说评论》主编王宇,时间我们准备定在6月20号召开,你准备一下。”

  “好,我先回一趟西京,再见。”

  看到陆遥挂掉电话,孙所长急忙问道:“陆作家,你写的那本小说发表情况怎么样?”

  “还可以吧.”陆遥脸上挤出一点笑容:“孙所长,《花城》的副主编邀我去燕京开我写的那本小说座谈会,所以要离开一段时间。”

  “开座谈会?那说明你写的好啊,我听人家说好书才开座谈会。”孙所长也很高兴。

  “陆作家,你尽管去,房子给你留下,我绝对不让人随便进去。”

  “谢谢.”

  也希望如此吧。

  陆遥也有点幻想。

  孙所长说的没错,许多好的作品发表后才会开座谈会,这本来就是一种对作品的肯定。

  方明华见到陆遥已经是两天以后的晚上,他和宋棠棠刚回父母家吃过晚饭,开车回家后没过多久,就听到有人敲门声。

  方明华过去开门,就看到是陆遥站在门口。

  “陆大哥,你从铜川回来了?快请进。”

  方明华把陆遥招呼坐在沙发上,宋棠棠招呼了声就给他削苹果。

  陆遥接过她削过皮的苹果,说了声谢谢又对方明华说道:“明华,我听《花城》的副主编谢望新打电话说他们杂志社准备在燕京召开我写的那本《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谈会,也邀请你参加?”

  “对,我也是前天接到谢主编的电话。”方明华回答道:“如果别人的小说,我真不想去一趟燕京,这么热的天一动一身汗,不过是你写的,我肯定要去。”

  “好,除了你还有王宇,不过他今天已经走了,咱们明天一块走。”

  “行,一块。”方明华答应了。

  “哎,明华,真的想去听听,这些评论家到底如何评价我写的这本书?是不是真的很差?”

  是的,他们认为你写的很差,比你想象中写的还差。

  但方明华现在不好说出口。

第307章 《平凡的世界》作品研讨会

  陆遥的心情今天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方明华知道,他对于这次研讨会抱有一种期望。

  等陆遥走后,方明华坐在沙发上还在想着刚才的事。

  从内心讲,他真不想去燕京参加什么座谈会,没什么意思。

  哎.

  “明华,你怎么了?还在想刚才的事?”刚才一直没说话的宋棠棠坐在他身边,温柔问道。

  “说实话,我觉得就没必要开什么座谈会,那帮人是不会对这本书说好话的,去了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

  “你真的会这么会认为?”宋棠棠有点惊讶。

  “棠棠,我问你,你也看了陆遥写的这本书,有什么评价?”

  宋棠棠沉思了下:“怎么说呢我觉得用一句话概况比较准确。”

  “什么话?”

  “励志意义大于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大于文学意义!”

  方明华听了笑起来。

  “你分析的非常准确,所以文坛那些评论家会说什么好话?他们只看重文学性,但这并不妨碍它是一部好书。”

  “是的,这个我可没否定,而且从我们图书出版角度来说,极有可能成为一本畅销书!”

  “那为什么现在无人问津呢?”方明华故意问道。

  “嗯我觉得吧,缺少一个契机,譬如拍成电视剧,或者改成广播稿在广播上播音!对,后者最经济而且受众面最广!广播家家有,电视可不是。”

  “媳妇真厉害!”方明华笑着翘起大拇指。

  面对丈夫的称赞,宋棠棠当然很开心,她突然想到什么:“明华,陆遥这部小说刚写出来,你就让红军赶紧把出版权抢过来,是不是早就看到这一点?”

  “你故意让一次只印刷1万本,是不是也在等时机?!”

  呵?

  方明华只好点点头。

  “你还记得我写的那本《闯关东》吗?”

  “当然知道呀,伱当时找央广电台的节目负责人将这部书录播,影响非常大,你是不是也想让陆遥这么做?”

  “对,央广电台长篇小说连播节目组负责人叶永梅,本身就是路遥的朋友,这次去燕京我们去见见她,请她将陆遥的书录播,我想产生的效果比《闯关东》还好!”

  “好呀,那公司就可以加印了!”

  其实,按照历史上,陆遥好像第二部出版之后,偶然的机会遇到叶永梅,事情才有了转机。

  还是早点去找吧,对谁都有好处。

  第二天中午,方明华和陆遥提着旅行包踏上去燕京的火车。

  坐了一夜火车,到了第二天早上到达燕京火车站,两人坐公交直奔鲁迅文学院。

  84年秋天,方明华参加第二次全国文学奖评委会办公地点就临时设在这里,方明华作为评委在这里呆过几天,所以这次来是轻车熟路。

  鲁院在八里庄二道沟河的北岸,两人乘公交车在就在鲁院附近一家国营招待所住下来,上次方明华也住在这地方。

  两人住下不久,见到早一天赶到的王宇。

  王宇自从和方明华竞聘《延河》杂志社主编失败之后,就带着一帮人去创刊《小说评论》杂志,从杂志社搬到了作协大院,两人有时候偶尔见面。

  关系当然恢复不到当初两人都市杂志社副主编热络,只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已,很少说话。

  不过今天却为陆遥这本书两人又坐在一起。

  在方明华和陆遥的房间里,王宇神色严肃,坐在椅子上对陆遥说道:“我是昨天到的,见到《花城》杂志社的副主编谢望新,他是这次研讨会的组织者,向我提供了这次参会的人员名单。”

  说完,王宇从衬衣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陆遥。

  方明华也凑过去看了看。

  鲍昌、何西来、谢永旺、何振邦、雷达、黎坨、冯立三足足有二十人!

  规模不小啊。

  而且名单的人名,方明华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许多都没听过,但现在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都是文学评论界的大佬。

  鲍昌:时任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出版《诗经》研究的论文集《风诗名篇新解》和题为《一粟集》的文学论文集。

  何西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著有《新时期文学思潮论》《文格与人格》《论艺术风格》等作品,

  谢永旺:时任中国作协理事,《文艺报》主编,撰有评论文章《独树一帜——论高晓声的小说》《在严峻的生活面前——论张贤亮的小说》《作家心里有春天》《用湿润的心迎接明天》《近年来文学论争》和评论集《当代小说闻见录》等。

  陆遥很认真看完,抬起头对王宇笑着说道:“王主编,没想到谢主编竟然如此重视这场座谈会,请了这么多名家。”

  “是啊,谢主编给我说了,说这你这部小说发表后读者反映没有你写的《人生》反映那么强烈。他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一方面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你第二部的创作,同时通过这次研讨会,对你作品也是一种宣传。”

  “我希望也如此。”

  方明华坐在一边没有说话。

  王宇说的话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在这个年代,好多作家的重要著作发表后,都喜欢开个研讨会会,邀请国内评论家对作品点评。

  与会代表当然会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但基本上都是肯定、赞扬为主,其实无形中也是一种宣传,甚至形成一种风气。

  可是这次不是。

  这帮人会将陆遥的这部作品批评的体无完肤。

  哎.

  谢望新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喽。

  陆遥和王宇聊着,突然发现方明华没有说话,于是问道:“明华,你怎么不说话?看看,你现在不仅是大作家,也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喽。”

  “陆大哥,你就别开我玩笑了。”方明华谦虚了句,看着两人说道:“我个人觉得,这次评论会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节 上一节 230/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