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6节

  方明华如实回答:“我有个妹妹在你们学校上学,我用她的饭菜票。”

  哦.

  李丽点点头,突然话锋一转:“这位同学,刚才我对那首小诗《春》的解析,我感觉你有不同意见?”

  啊?

  还纠缠这个?

  “其实,我没别的意思,因为我很喜欢这首小诗,也愿意和人分享,也想听听的感受。”李丽的态度很真诚。

  好吧

  反正现在就咱俩。

  方明华咽下馒头说道:“我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不错,但他并不是现在兴起的朦胧诗,没有所谓的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更没有什么象征、隐喻、变形.就是简简单单表述春天,描述爱情,真没你想的那么复杂。”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带点模仿古人意味。”

  “另外,和顾城写的《门前》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句:风在摇它的叶,草在结它的籽,你站在那里什么都不讲,已十分美好。”

  方明华侃侃而谈,李丽一脸震惊。

  真是这样?

  方明华说完,顿了顿又补充了句:“真的,诗歌没必要过度解读,好听、易朗读,能感受到诗中的音律之美、汉语之美就行了。”

  李丽没有说话,筷子下意识在碗里搅来搅去,似乎还在消化刚才方明华说的这番话。

  “再见!”方明华喝完最后一口面汤,站起来去食堂外面把碗筷洗干净,又回来给妹妹打面片和馒头,看到李丽竟然还坐在桌子边发呆。

  也没管,饭打完刚准备出食堂门,就听到后面有人喊了声“等等”.

  原来是李丽追上了上来。

  方明华只好站住。

  李丽跑的胸脯一起一伏:“同志,你刚才说顾城写的那首《门前》,在哪本杂志上刊登?我怎么从未听过?”

  原来你在琢磨这个啊?

  难道这首诗顾城还没写出来?

  方明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很有可能。

  “哦具体哪本杂志,我也忘了,但肯定是顾城写的,我还要给我妹妹送饭,再见!”说完匆匆出了食堂门,留下有点蒙圈的李丽。

  半个月后方明华接到西大的通知书:已经被中文函授班录取,还特地注明一学期学杂费18元,开学时间定在12月26日。

  看到这张手写的非常简陋的录取通知书,方明华心里还有点小小的激动。

  现在自己也是爱学习的“四有”青年啊。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11月中旬,天气冷起来,方明华也穿上厚厚的枣红色高领毛衣——是老妈织的,门卫室里也支起烟筒烤起煤炉来。

  这天早上,方明华来单位交接班后,看没啥事,倒了杯水泡上茶——自然是最便宜单位发的劳保茶。

  穿越前方明华是喜欢喝茶的,当然看不起这最低档次的茶叶,最起码要喝几百块一斤的龙井,但来到这年代就没办法这么讲究。

  有茶喝就不错啦.这还是自己争取的。

  又在单位门口转悠一圈,看到上班高峰期已过,门口安静起来,就坐在门卫室靠窗的桌子边,拿起一本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看起来,这是从单位图书室借的,作家周克芹所写。

  小说以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当然还不能全神贯注,还得注意门口动向。

  突然他发现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一手拿着黑色人造革公文包,一手夹着一支烟匆匆走进大门。

  “陆编辑,早上好!”方明华立刻站在门口笑着招呼。

  “小方同志好!”陆遥笑着回了句,脚步不停进了大院。

  “他今天来干嘛?”方明华看着对方的背影有点好奇

  陆遥现在的身份是《延河》杂志社的编辑。据听说是他从延大毕业后,经秦省作协争取过来的。除了审稿之外,最主要自己的创作。

  更重要的是,据说陆遥是个夜猫子,晚上写作白天睡大觉,一般是中午才来上报,后来还写了一篇随笔叫《早晨从中午开始》

  难道是开会?

  不过让方明华感到惊讶的是没过多久另一个四十左右,瘦瘦的一脸严肃的中年男人也走了进来。

  陈中实!

  紧接着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

  贾平娃!

  京夫!

  这些都是秦省文坛著名的中青年作家,也是《延河》杂志投稿的常客,都住在安西,但平时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今天是怎么了?齐聚杂志社?

  发生了什么大事?

  方明华一个小小的门卫,自然不能跑过去问这些将来的文坛大佬们:“你们今天怎么了,不好好写小说,都跑到这来干嘛?”

  方明华站在门口正疑惑着,就看到一个圆脸姑娘从办公楼出来匆匆向大门外走去。

  他自然认得,是编辑部的王娟,干一些文秘之类的工作。

  “王娟!”方明华赶忙叫住她问道:“我看到陆遥、陈中实、贾平娃等作家都到杂志社,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你不知道呀?张主编准备推出一期“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所以找路遥编辑他们来开会商议。”

  说到这里,王娟压低声音故作神秘:“我听说呀,主要是想提高咱们秦省作家的知名度,和燕京的史铁生、刘心武、陈建功等打擂台呢。”

  打擂台?

  方明华笑了,这个词用的还挺确切。

  八十年代文学圈,都有自己的江湖,其中以京圈人才济济。

  像茅盾、曹禺那些文学泰斗就不用说了,单凭中青年作家,燕京也是笑傲江湖。

  西北圈稍逊,但也不可小觑,除了秦省这块,还有宁夏的张先亮也非常厉害。

  “谢谢你,王娟。”

  “不客气方明华,你是不是也想写小说?”姑娘看着他开起玩笑。

  “我?恐怕不行。”

  “你不是能写诗嘛,小说也能写好。”

  写诗和写小说是两码事吧?

  不过方明华也知道姑娘只是随口一说。

  王娟匆匆走了,方明华回到值班室想着刚才王娟说的话。

  要不,咱也凑个热闹?

第8章 《隐入尘烟》

  自己最终要走文学这条路的,这是个机会。

  写什么呢?

  方明华坐在门卫室的椅子上,思考这个问题。

  自然是这几年最流行的伤痕文学或者寻根文学。

  有了!

  方明华突然想起穿越前那部颇受争议的电影《隐入尘烟》,票房大卖,但最终莫名其妙下架。

  有人说他描写的情景不太符合21世纪的农村景象,但绝对符合七八十年代的农村。

  “只字不提爱,却爱到骨子里;句句不说苦,却苦到了极致。”

  这太符合当前的主流审美意识。

  而且原来那个方明华在甘省插过队,从创作动机上也说的的过去。

  就他了!

  方明华决定动笔。

  首先要剔修改剧中一些不符合当前社会的设定和情节,如“村里收粮的老板,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绝对不可能有老板,改成大队领导还差不多.

  还有,原电影剧本是原创的,并不是将小说改编。

  方明华突然感到好笑。

  别人是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自己要则要反过来,将剧本改成小说!

  还好,穿越前自己也写过剧本和小说,虽然有点麻烦但也并非不能完成。

  当然需要时间。

  “宝福,今晚你夜班?干脆,这段时间你值白班,我值夜班。”下午快下班时候,方明华对前来接班的张宝福说道。

  门卫室一共三人轮流值班,但主要是方明华和张宝福,吴解放有时候还要去保卫科干活,

  张宝福听了一脸惊讶:“啊?为什么?”

  “我外爷到我家要住一段时间,你也知道我们家房子小,他要住的床所以我就没地方睡,想到值班室凑合一阵。”

  张宝福也知道社里住房紧张,也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今晚就开始,我先回去吃个饭马上过来。”方明华说道。

  “不急,明华哥,伱睡觉的时候再过来。”

  方明华拒绝:“那怎么行?我的工作我得自己干。”

  明华哥工作真认真积极啊.

  张宝福心里不禁感叹道。

  像看大门这事,有些人瞧不起的工作干的依旧这么敬业。

  他哪里知道,方明华只是图晚上这里清闲而已。

首节 上一节 6/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