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92节

  哦.

  看到方明华的脸色有些遗憾,宋棠棠很亲昵的挽住他的胳膊:“放心,肯定有机会一起去燕京,到时候我带你去见我姥姥姥爷,你敢不敢?!”

  “敢?有啥不敢?”

  “好啊,等着这阵忙完了,我们就一块再上燕京,带你去见我姥姥姥爷!”

  家里父母也知道这个消息,老爸很淡定,老妈可异常高兴,竟然拿着《人民日报》在家属院里到处炫耀,也不管人家认识不认识字。

  “你看看,我儿子的名字竟然上了《人民日报》!”得意之情,无以言表。

  方明华周日上完函授课后,周一早上就踏上去燕京的火车,不过他没直接去火车站,早点出门还专门去了一趟单位,找到黄社长。

  直接了当,开口就要去燕京经费。

  黄社长听了有些奇怪:“不对吧?小方,你们这次去燕京来回路费开销,人家评委会可是包了的,不用你花一分钱。”

  “黄社长,你忘了,我现在不仅仅是作家,还是杂志社的编辑!这一次肯定见好多作家,这可是个机会!看到合适的,我拉拢拉拢关系,争取让他们向咱们杂志社投稿!”

  “但拉拢关系不能光凭一张嘴,得请客,请客就要花钱吧?这笔费用人家评委会肯定不会报吧?”

  方明华说的振振有词。

  黄社长听的目瞪口呆。

  第一次明目张胆私人请客竟然这么正大光明向组织要钱!

  不过说的似乎也有道理。

  “好!我就批了!你尽管请!把发票拿回来就行!”黄社长也是大手一挥。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媳妇套不住流氓!”

  方明华很开心的离开单位。

  这一次他不是一人,同行的还有陆遥。

  两人都去燕京领奖,自然一块走。

  第二天中午,到达燕京。

  方明华来燕京好几次,也算熟悉,不用再看地图,先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国营饭店每人吃了一碗炸酱面,然后直接坐公交车去位于东城沙滩北街《红旗》杂志招待所,就在杂志社背面。

  虽然颁奖典礼是在人民大会堂,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先要到作协集合,《红旗》杂志招待所距离作协最近,成了方明华他们首选目标。

  其实,不是方明华这么想的,好多进京领奖的作家都这么想,招待所不算大很快就住满,来迟的只好去找别的招待所。

  方明华很快就遇到熟人。

  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一个穿着军装的男人提着一个旧旅行包匆匆走进招待所大厅。

  方明华认出来了。

  李保存。

  “李大哥。”方明华笑着招呼。

  “小方!我估计这次来京一定能见到你,没想这么快就见到。”李保存大笑,两人握手。

  “这位是?”李保存看到站在方明华边上胖胖的中年男人,方明华刚准备介绍。

  李保存马上反应过来:“是陆遥!路作家,你的那篇《人生》写的实在太好,把我这个四十岁的男人都感动的热泪盈眶。”

  “我听小方说过,你是李保存吧?《高山下的花环》写的也相当感人。”

  两人相互握手,招待所一个房间要住三人,刚好就住一间屋子。

  仨人登记住宿后,又到二楼报道室进行报道,然后才上了三楼东边的一个房间。

  行李放好,就听李保存说道:“今天下午作协也没啥安排,这样,晚上我请你们俩去喝酒!咱们就喝燕京的二锅头.上次在春城,小方,我还没和你喝过瘾呢。”

  “好啊,李哥,这次我请。”方明华说道。

  “怎么让你请呢?我先说,我请!”

  看到两人为请客争论不休,旁边的陆遥笑了:“保存,这次就别和小方争了,人家这次来燕京,可是争取了请客费的。”

  “请客费?”

  陆遥简单说了下,李保存听了哈哈大笑。

  “行,那就你请!”

  这时候,外面传来敲门声,紧接着是一个姑娘的声音:“请问,方明华老师和陆遥老师住这里吗?”

  感谢少师弘毅等的打赏,感谢过时的木匠等人的月票

第116章 颁奖典礼

  方明华立刻过去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很秀气的姑娘。

  “我就是方明华,请问你是?”

  姑娘有点羞涩。

  “方老师,你好,我叫俞姗,武大中文系学生,就是《女大学生宿舍》的作者。”

  “请进。”方明华邀请姑娘进来,给他们做了相互介绍,俞姗立刻陆遥老师、李老师叫起来。

  看到又要叫自己放方老师,方明华赶紧说道:“你不用这么客气,我比伱大不了几岁,你直接叫我名字好了,方明华。”

  俞姗只好改口,不过也没直呼其名,而是改叫方编辑。

  “我在大厅登记册上看到你们住的房间,所以特意过来,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方编辑你对我文章的肯定,感谢路老师对我的指点!”

  方明华和陆遥当然客气几句,后面方明华说道:“俞珊,晚上你没事吧?我准备请陆大哥、李大哥,还有你,一块吃个饭。”

  俞姗是南方姑娘,但为人也豪爽,立刻答应:“好啊,到时候我给几位老师敬杯酒,也向你们请教写作上的事!”

  俞姗聊了会,就告辞离开。

  她走后,李保存问道:“小方,这个姑娘不错啊,小说写的好,也挺会说话。”

  可不是么?

  晚上,四人就在附近一家国营饭店炒了几个菜,酒是燕京的二锅头,没想到俞珊这位南方姑娘,姑娘,还能喝酒,也很豪爽。酒酣之际,方明华就向两位发出邀请,有合适的小说请投《延河》杂志。

  俞珊当然答应,李存宝有些迟疑。“小方,我写的可都是军旅题材,估计不符合你们杂志社要求。”

  “军旅题材也好啊,《延河》不是曾经也登过吴强写的《红日》吗?.我们现在《延河》宗旨是“兼容并蓄、面向大众”!

  “那好,如果有适合的,我就直接寄给你!”

  “感谢你们,同时为了咱们共同喜欢的文学,干一杯!”方明华笑着酒杯,四个人都站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获奖作者应邀来到作协。

  作协副主席,这次评委会副主任冯木主持会议,会上围绕当前题材创作问题,大家畅谈热聊,有的谈了自己的创作和体会,有的谈了自己创作经验和教训。

  大家一致认为,获奖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将来,怎样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都是新的课题云云。与会作家都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和广大读者交心做朋友。

  下午便是到人民大会堂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作协是个穷单位,自己没车也没钱租车,大家都乘坐公交车分批前往,不过路程不算远。

  看到天安门广场边的人民大会堂,大伙的心情顿时激动起来,有的人连首都都没来过,何况进入这座神圣的殿堂?

  俞珊激动的更是满脸通红。

  服务员很快带领他们进入大会堂,到了二楼的燕京厅,已经来了许多人,有嘉宾、记者,也有领导,包括作协主席钯金等领导。

  钯金今年快八十岁,一头白发,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显得精神矍铄,他和获奖作者一一握手,轮到方明华这里,钯金一脸和蔼:“小方同志,过段时间还要邀请你去申城。”

  方明华自然明白钯金说的什么意思,赶紧回答道:“钯老,我一定来!”

  方明华后面跟着的是俞姗,她也和钯金握手后好奇问方明华:“方编辑,钯老约你到申城去干什么?”

  “《收获》编辑部曾经跟我约稿,我已经写好寄去,估计是要和当面审稿。”方明华低声回答。

  哇.《收获》!

  姑娘脸上立刻露出羡慕的表情。

  方明华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颁奖还没有正式开始,作家们都在会议厅休息,低声议论,方明华又见到王濛,赶紧过去打招呼。

  “王主席,你好。”

  王濛这次是以获奖作者身份参加的,获奖的作品是中篇小说《相见时难》。

  “小方,你好啊,最近怎么样,听说你当编辑了?”

  “黄社长非要我做,没办法。”

  王濛听了笑起来。“年轻人嘛,要给自己压压担子,你看,马上就要满50喽,俗话说50岁知天命,现在不照样干的欢?”

  这一点,方明华确实很佩服。

  他们这一代人,耽误的时间太多,现在一个个都干劲十足,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除了和王濛聊,方明华还认识了蒋子龙、张承志,还有一位婉约的女子——申城的王安依。

  王安依是主动找到方明华的。

  “你好,我是申城的王安依,你就是《延河》杂志社编辑方明华吧?”

  “王编辑,你好。”两人握手。

  王安依现在在申城的《儿童时代》做编辑。

  “我妈说了,如果遇到《延河》杂志社的人,一定要让我替她问好。”王安依一脸微笑。

  王安依的母亲则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茹志鹃。

  “谢谢,你母亲身体好好吧?我们的张主编很很关心。”方明华回答道。

  “挺好的。”

  王安依对《延河》杂志社如此关注,言语充满谢意,自有她的原委。

  五十年代末期,她母亲代表作《百合花》投稿好几家杂志社都不愿意刊登。

  《百合花》是一个短篇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和当时的气氛有些格格不入,没人敢刊登,最后《延河》刊登了,发出后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

首节 上一节 92/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