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93节

  那一年,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就评价了《百合花》等小说。

  所以,茹志鹃对此十分感激。

  这些故事还是方明华当了编辑以后听单位老同事讲的。

  现在看到王安依,方明华自然不会忘记自己另一个身份,于是笑着说道:“王编辑,欢迎你向我们杂志社投稿。”

  “方编辑,你也知道我写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以女性生活为题材,担心你们杂志社不要呢。”

  “怎么会?你看,我们不是最近刊登了武大女学生俞姗写的那篇《女大学生宿舍》吗?反响很不错。”

  “俞姗,俞姗。”方明华叫了声。

  俞姗正在和别人聊天,听到方明华叫她走了过来。

  “我给你介绍一位作家,她是申城王安依,就是写《流逝》的作者,她母亲是茹志鹃。”

  “王老师,您好。”俞姗现在见了比自己大的,张口就叫老师。

  看着眼前这个活泼的姑娘,王安依脸上露出微笑:“俞姗,你写的那篇小说真好,描写的细腻单纯。”

  看到两个女子聊起文学来,方明华就离开。

  感谢隧火人皇、毗陵闲人、我的2杆子、大雕_DC、Kshoo、书友1412301214246369、硫磺、书友2023112223023658、吃成场快乐、不可沽名学咸鱼、新愿投的月票

第117章 初识史铁声

  第117章 116初识史铁声

  三点整,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虽然是著名的文学颁奖典礼,又是在人民大会堂这样高规格的地方,但是典礼布置却显得有点寒酸。

  在主席台上摆着一排座椅,上面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暨82年度优秀短篇小说颁奖大会”一行大字。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颁奖正式开始,钯金先生代表作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获得文学奖的作者表示祝贺,并鼓励他们写出他们写出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给每个颁发荣誉证书之后,由路遥代表所有获奖作家发表的获奖感言。

  他的《人生》实在是太出名了。

  今天的陆遥换了一身干净的灰色中山装,连皮鞋都刷的干干净净,站领奖台上,他拿着稿件用带着秦北口音的普通话念道。

  “当得到一种社会荣誉时,自己内心总是很惭愧的。在这样的时候,我眼前浮现的是祖国西部黄土高原那些朴素的山峦与河流,开垦和未被开垦的土地,土地上弯腰躬背的父老兄弟……正是那贫瘠而又充满营养的土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我。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更没有我的作品.”

  台上台下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不得不说,路遥发言稿写的很牛的,和他的小说一样,文字间充满一种炙热的感情。

  颁奖典礼结束后,合影留念,然后是埋伏在台下各大报刊杂志的记者蜂拥而上,寻找自己想采访的对象。

  平时这些作家都在全国东南西北,现在一起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真是难得一见。

  像王濛、陆遥、蒋子龙这些成名较早、或获奖作品是大热门的作家自然是记者们追逐的对象。

  方明华在所有获奖作者里算年轻的,而且中短篇都获奖,也成了记者追逐的对象。

  “你好,方明华同志,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你的中短篇小说都获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我感到很激动,也很惶恐,多谢广大读者的支持,因为年轻,所以我还要向前辈们学习。”

  “伱获奖的那篇中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发表之后,争议很大,你对此作何评价?”

  “这不正体现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嘛。”方明华一脸微笑。

  这个年轻人反应还挺快。

  记者心里赞了声,又抛出一个结束性问题:“那你对广大读者还想说些什么?”

  “我会以你们的鼓励作为鞭策的动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回馈读者。同时,我也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拿起你们的笔来,大胆写,大胆投稿,欢迎投稿《延河》杂志社!“兼容并蓄、面向大众”是我们杂志社的宗旨!”

  我的天啊

  这广告竟然做到人民大会堂了!

  记者愕然。

  晚上,作协在天安门附近很有名的前门建国饭店举办了一场宴会,招待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

  酒虽然是普通的二锅头,不过大家喝的都很开心。

  这一次,方明华主动出击,和作家们频频碰酒,认识的,不认识的,一杯酒下去大家都是朋友。

  目的就一个:向《延河》杂志社投稿啊。

  按照作协的规定,获奖作者可以在燕京再住两天,走亲访友、到处玩玩,这两天食宿还是由作协掏腰包,当然你出去玩的门票得自己出。

  陆遥说要去自己老丈人家一趟,林达给她父母捎了一些东西。李存宝去找自己在燕京的战友,俞珊和王安依都是第一次来燕京,方明华自告奋勇领着他俩逛了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当然忘不了划船。

  唱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玩的很开心,但方明华心里还有件事,他想拜访一个人。

  等晚上回到招待所,陆遥也回来了,他就试探问道:“陆大哥,你认识不认识燕京有个叫史铁声的作家,在秦北插过队。”

  没想到陆遥笑道:“认识,怎么不认识?我当时在延川,他插队也在那里,有一次去县上开会,见过一面,后来听说腿有病就回到燕京,没想到最后竟然瘫痪,我去年来燕京想找他,但是时间匆忙也不知道他住哪。哎那可是个很喜欢运动,爱说爱笑的后生。”

  说到最后,陆遥叹了口气。

  “我想明天去拜访他,一块?”方明华说道。

  “好啊,不过我不知道他住哪里?你知道?”

  “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打听到。”

  “问谁?”

  “王濛王主席,他是燕京作协副主席,史铁声听说刚刚加入燕京作协,应该知道他的住处。”

  “好,明天我们就去!”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和陆遥先去拜访王濛,又问起史铁声的情况。

  “你说铁生啊,应该去看望。不过现在这时候估计不在家,在地坛公园。”王濛说道。

  燕京,地坛公园。

  春天已经来到,树木吐露洗新芽,不远处是孩子嬉戏的声音,史铁声一个人坐在轮椅上,呆呆看着一切。

  在轮椅上已经整整坐了十年,早已经没有当初的痛苦、绝望,甚至愤怒,慢慢平静起来,开始静下来品味这个世界,然后在纸上变成文字。

  所感,所想。

  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

  就如同眼前这个园子,像老朋友般陪伴自己。

  现在是春天。

  如果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

  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

  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

  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呢?

  史铁声如同往日一样静静想着。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两个男人走过来,冲着他微笑。

  他看清楚了,也报以微笑。

  年龄大点的他认识。

  年轻的点不认识,但却有一种熟悉感。

  就如同从未谋面的朋友,但感觉认识叙旧。

  “你好,铁声,好久不见。”

  “你好,陆遥,这位应该是方明华吧?”

  “你好,我是方明华。”

  感谢igor等投的月票

第118章 “爱情这东西,如果真的来了,年

  第118章 117“爱情这东西,如果真的来了,年龄 距离,这都不是问题。”

  “我和明华拜访了作协的王濛主席,说你估计在地坛公园,我们就坐车直奔这里。”路遥说道。

  “没事的时候,我都在这里转转。”史铁回答道,又看了看周围风景:“这里很有趣。”

  “比黄土高原好。”陆遥笑着来了一句。

  “可是那个地方热闹啊。”史铁声说道:“我还记得我在关家庄生产队插队的时候,老乡们把最轻松的喂牛的活交给我,我也喜欢偷懒,把牛往沟里一轰,然后躺下睡觉,或者听老乡们在山上干活听乡秦北民歌。”

  “是不是都喜欢唱这首?”陆遥清清嗓子唱起来: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树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卧槽!

  这是方明华第一次听陆遥唱歌,唱的还不错嘛。

  “呵呵,就是这首。”史铁声笑起来,黑色眼镜框下,眼睛眯成一条缝。

  “第一次我听到惊呆了,竟然还有人敢唱这种爱情歌曲,不过确实好听啊。”

  “诶,你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在县上开会的事情吗?”陆遥问道。

  “当然记得,你那时已经是县上名人,我在《山花》上看见伱写的诗,你不知道我当时多羡慕!”

  “那时我还没做文学梦,也没想未来,一天只知道放牛。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羡慕你,有时候还嫉妒呢,咱俩岁数差不多吧?你能写出来,我为啥写不出来?!”

首节 上一节 93/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