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红旗招展的岁月

红旗招展的岁月 第401节

  “嘚瑟。”

  其实江华还真的挺在乎这个成绩的,人生第一次专访,也是第一次一个企业家的面貌出现在普罗大众面前,是个要脸的人,就想知道究竟是赞誉的多还是毁谤的多?

  八月份,其实是好一个好很好的月份,陕飞公司制作的航测机,也就是运八正式交付空军使用,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运十也在这个月正式试飞了。

  之前咱们国家为了大飞机跟麦道公司合作,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就组装了三十五架麦道八二,今年又增加了四十架麦道九零的合同,不过核心技术并没有学到手,只是学习了一些组装技术,后续麦道九零的合同也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履行,只生产了两架就草草收场。

  但是咱们的运十项目一直在暗暗的努力,八月份的时候,运十正式试飞,得到的结果是非常喜人的。

  江华能知道这些,还是计划委员会的领导告诉他的,因为他们也知道运十项目能够继续下去,是因为江华的建议。

  要知道咱们的国产大飞机,在另一个时空当中,因为运十项目下马以后,一直到运二十,才终于实现咱们航空人的梦想,中间整整间隔了将近四十年,足足是两代人的差距,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领导开玩笑的跟江华说:“航空部门曾经考虑要发个勋章给你,但是想来想去,实在不符合规定,最后他们打造了一个小的运十模型,算是给你的勋章。”

  江华立刻在领导的办公室里,左看右看。

  “瞎寻摸什么呢你?”

  江华笑着说:“我看看那个运十模型在哪儿呢?”

  “不在我这儿,人家准备亲手交给你。”

  果然,没过两天。在江华的研究所里来了两个身着便装,但是一团尚武精神的人,亲手交给江华一个合金的盒子。

  期间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说了一句谢谢,但是这两个字包含了千言万语。

  送完东西,两位立刻就走了,郑桐好奇的问:“什么事情啊?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声谢谢,这盒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好像是用合金钢制作的,很珍贵吗?”

  “绝版的模型。”

  “那句谢谢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切尽在不言中。”

  郑桐听了一个云山雾罩,于是搓搓手说道:“把箱子打开来,让我看看究竟是什么绝版的模型。”

  打开两面的搭扣,掀开盖子,就看见里面一像银白色的飞机模型,躺在海绵中间,就是这么帅气,充满了工业的冷峻感。

  郑桐看了看模型,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飞机呀?以前怎么没见过?”

  “运十。”

  郑桐疑惑的说:“我听说这飞机项目不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下马了吗。”

  “没有下马,毕竟研究这么多年,就这么放弃太可惜了,我跟我爸说麦道公司不会真的把大飞机的核心技术教给我们,不如保留这个项目,做一些优化,把以前一些不切实际的设计要求给减去,所以才有了这个飞机。”

  “那这个飞机模型是怎么回事儿?”

  江华兴奋的说:“这是运十项目组为我亲手打造的绝版模型,全世界仅有这么一个,说是颁给我的勋章,以感谢我建议保留运十项目。”

  郑桐伸出手就想把飞机模型拿出来瞻仰瞻仰,江华一下子就打在他的手臂上:“洗手了么你,就伸手去拿,别给我亵渎了。”

  “那我是不是还要斋戒沐浴三天啊?”

  “可以有。”

  郑桐最后用肥皂仔仔细细的洗了三遍手,才为江华允许拿起飞机模型瞻仰一下。

  “这玩意儿可不得了了,不仅仅是绝版的问题啊,全球独一无二,现在拿出去都能炒个天价。”

  江华笑着问:“你舍得拿出去卖吗?”

  “我得放家里面供着,逢初一、十五烧柱香,过年过节才准孩子拿出来开开眼。”

  “夸张了。”江华哈哈大笑:“不过我确实会拿回家好好珍藏的,有朝一日也会放到我那个博物馆里面。”

  郑桐把玩了半天之后,最后在江华要刀人的眼神中,毕恭毕敬的把这个飞机模型又放回了合金箱子,一直到合上盖子,扣上搭扣,郑桐才感觉江华的目光没有那么刺人了。

  “至于吗?不就把玩的时间多了一会儿,你的目光仿佛好像要把你东西偷走一样。”

  江华点点头:“不得不防啊。”

  郑桐气的甩手而去,简直是不相信他的人品,虽然曾经他有一种占为己有的冲动,但是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冲动。

  江华把这个模型拿回家的时候,钟跃民也起了觊觎的心,想偷偷拿回自己房间摆设,可惜他哥哥对他的心思太了解了,直接给扔进自己的保险箱,让钟跃民没有可乘之机,彻底断绝了他的非分之想。

  眼瞅着都快到月底了,央视二套要推出财经新闻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多少做生意和研究生意的人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央视二套。

  因为那是央视,央视的财经新闻那就是风向标,懂行的人都知道,能够在财经新闻上出现的新闻那都是风口浪尖儿,那就是发财的指路明灯。

  当然江华也很期待自己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首秀。

第904章 难应付的讲座

  八月三十一号,财经新闻正式上线,这一天,不知道多少做买卖的人坐在电视机前,手中牢牢把控着#遥控,生怕老婆孩子把遥控抢了去,调其他的频道看电视剧,远在香江的霍大公子、容正恩他们也是一样。

  而在江浙的陈江河,因为这个财经新闻是晚上六点半开播,他儿子正好要看儿童节目,他抢不过儿子,所以特地又多买了一台电视,专门就为了看这个财经新闻。

  六点半整,财经新闻联播正式上线,因为是第一期节目,所以栏目组准备了相当多的干货,有些人看了两分钟左右才反应过来,赶紧去拿笔和本子准备记录。

  半个小时的经济新闻联播,让很多人意犹未尽,嗅觉灵敏的人已经从中感觉了很多信息,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是不少人感觉热血沸腾,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原本说好的是半小时的经济新闻联播,但是因为是第一期节目,所以在结尾的时候又特地增加了十分钟,放的就是江华的专访。

  当播音员把江华的履历一介绍,立刻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关注,这么成功的商人,一定要听听他到底讲了些什么。

  十分钟的专访内容,其实已经剪去很多细枝末节,但是栏目组还是把江华所说的重点全部给播放出来了。

  整个专访虽然并没有讲出了明确应该怎么去投资以及怎么去经营,但是却清楚的给所有的经商的人指出了一条明路,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产业。

  尤其是很多人对发展信心不足,对发展前景很迷茫的人,在听江华说咱们的工业涵盖的所有类别,立刻恍然大悟,他终于想明白了咱们为什么落后,却能如此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从而坚定了自己发展的信心。

  专访播出以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打电话到电视台来询问江华的情况,甚至想跟他面对面的交流,在一个星期以后,电视台收到了很多信件,都是给江华的,电视台用一辆小卡车运了整整六个大麻袋,才把所有的信件转交给江华。

  江华随手翻看了一些信件,有些人对江华的访问表示赞同,也有人反驳的,这很正常,事情总有两面性,有赞同的,就一定会有不赞同的。

  有坚定的爱国人士在信中表示要与江华共勉,也有忠诚的牧羊犬在信里对江华破口大骂,说他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月亮还是西方的圆。

  郑桐总算感觉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丝乐趣,在工作空闲时间,拆几封信件看看,能给平凡的工作增添无数的乐趣。

  郑桐曾经说过人怕聪明猪怕壮,一旦江华开始抛头露面,肯定会有数不清的麻烦。

  于是第一个麻烦事就来了,其实也不算是麻烦事。只是江华觉得麻烦而已,来自母校的邀约,让他回去给学弟学妹们开个讲座。

  来联系江华的是曾经的他那位黄院长,这就不允许江华拒绝了,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国家仍然没有对他们这些在特殊时期进入大学学习的人的学历有过承认,不免感觉有点压力山大。

  黄院长给了江华充足的时间,足足两个星期,让他好好准备讲座要说的文稿,可是江华一个字儿没写。

  他知道这帮人进入京城大学的学子,那都是天之骄子,照本宣科是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只能到时候见招拆招。

  演讲当天,大礼堂座无虚席,就连窗外都扒满了人,就跟别提过道,讲台下面也围坐了一圈。

  江华穿着帅气的西装,坐在沙发上,笑着说:“我竟然这么受欢迎吗?今天这个讲座满坑满谷,来了这么多人,都是与经济相关的专业的学生吗?”

  “我是外语系嘞。”

  “阿拉是学生物的。”

  …………

  江华笑着说:“学外语的那位同学,你的口音要改掉啊,要不然你说的外语外国人听不懂,咱们自己人也听不懂啊。”

  哄堂大笑,刚刚还昂首挺胸大声宣布自己是学外语的那位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别不好意思啊,当初我在这里学外语的时候,就跟我那些有口音的同学说了,不要怕,大声的说出来,你外语有口音你又不难受,难受的是那些听你说话的人。”

  “我导员也这么跟我说过,他说这句话是以前的师兄讲的,没想到竟然是您说的。”

  “那现在还有晨读会吗?”

  “有啊,湖边上各个角落都被我们外语系的人给占领了,一大早,各种各样的外语此起彼伏。”

  江华拍拍自己的胸脯说道:“晨读会也是我组织的。”

  主持人拍拍话筒:“好了,各位安静了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请我们的江华师兄给我们演讲。”

  江华笑着拿起话筒:“给你们做讲座,我的压力很大,我是工农兵学员进大学的,一直到目前为止,我的学历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论,而你们是正儿八经通过高考进大学的,在你们面前,我得矮一截。”

  主持人恭维道:“您的成绩和资历已经不需要学历来衬托了。”

  “你要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江华笑着说:“老院长给了我两个星期时间准备演讲稿,可我一个字没写,因为我知道你们这帮家伙一个个都挺难对付的,照本宣科只会在你们面前露怯,索性我今天就放开来说,说到哪儿是哪儿。”

  “那就请江华学长给我们讲一讲国家的开放吧。”

  江华拿着话筒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词汇:“今年年初领导人南巡,肯定了国家开放的成绩,也让所有心有疑虑的企业主甩掉担心的帽子,我可以说从今年开始,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将会步入一个快车道。”

  江华话音未落,就有人举手,主持人不满的说道:“先让江华师兄讲,等他讲完了才是你们提问时间。”

  “没关系的,同学们随时可以提问,我也没准备什么,就当跟大家交换一下意见。”

第905章 公平?

  于是那个举手的接过话筒问道:“江华师兄,在你的专访中,你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是初初级制造阶段,问题是亚洲四小龙也是这么起家的,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有什么优势?”

  江华笑着说:“看样子你是钻研过四小龙的发家史的,是不是和绝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个奇迹?突然异军突起的四个小国家,又没有领土优势,又没有人口优势,又没有军事优势,但是就这么腾飞了,成了四条让人羡慕的小龙。”

  提问的人点点头,江华摇摇手指:“他们的经济发展确实是个奇迹,让世人震惊,但你是京城大学的学生,如果你不深入研究的话,那会贻笑大方的。”

  “我刚刚提到了产业升级,产业升级会关联到另一个词产业转移,四小龙能发展到今天,因为他们也赶上好时候,西方国家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所以要把一些个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种进行产业转移,所以你看四小龙最终发展起来的工业也都是轻工业,比如制衣、玩具、塑料花等等。”

  “可是人家也有电子工业啊。”

  江华点点头:“这就不得不提到西方国家有一个特有的制度,叫做劳资纠纷,咱们刚建国的时候也有这个词,就是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争议,随着西方社会的福利逐渐增加,劳动者越来越不满足自己拿到了微薄薪酬,所以跟资本家之间产生了关于薪资方面的纠纷,资本家又不甘心给劳动者太多的报酬,那会降低他们的盈利,于是他们就要寻找人力资源比较廉价的地方进行投资,亚洲四小龙因为完成了基础建设,于是顺理成章的接手了转移过去的产业。”

  “那咱们呢?咱们是不是也得益于产业转移?”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咱们现在就是得益于产业转移。”

  “也就是说咱们和四小龙其实差不多。”

  “不不不,咱们国家拥有整个工业所有类别,就这一点,就不知道比四小龙要强了多少倍,咱们很容易就能组建起所有产业的产业链,而四小龙因为国土面积的狭窄,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优势。”

  “还有其他的优势吗?”

  “咱们国家人口众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多,这就能给我们提供很多高素质的人才,这在其他国家不可能有的,不少人说我们现在落后于西方文明社会,但是你看,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赶上来,就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可以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二十年以后,就连丑国都得羡慕我们每年能毕业那么多的工科人才。”

  最后江华说道:“与四小龙相比起来,他们的上限可能是一米七,但我们的上限暂时看不到头。”

  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江师兄,现在我国的科研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你却对我国的发展充满信心,我想知道,那么我国追上西方国家所欠缺的短板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相信你在科研中也曾经遇到过。”

  这位同学愣着摇了摇头:“我想不起来,我只知道我在学校里学的,比起西方那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我这是听我在国外留学的师兄说的,我也不知道真假。”

首节 上一节 401/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