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我要亏成娱乐圈巨头了 第180节

  这话可不掺一丝虚假。

  能把项目搞失败,搞亏钱的员工在岿光这可是难得的香饽饽,是要捧在手心里养起来的镇店之宝,杨若谦怎么可能忍心责罚他们?

  项目是正常做,照着能盈利的方向做,可杨若谦只是在以毒攻毒,最后希望看到的结果仍然是亏本啊。

  “而且让你去旅游,让你到大公司学习,让你和我们最大的合作伙伴联络感情,怎么就是刺配流放了呢?”

  “你不懂我对公司的感情,不懂我想为岿光集团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邵一奇正气凛然的说道,“没办法在集团内部上班,我浑身都有蚂蚁在爬!”

  “行了行了……”杨若谦肉麻了两下,把话题拉回正轨,“说说详细计划吧,你觉得收购哪家公司更好,以及理由。”

  邵一奇既然敢给出建议,那心中必然是早有答案了。

第205章 颠沛流离的生活

  邵一奇大大咧咧坐下来:“还想收购哪家公司……能有愿意卖给你股份的都不错了,这没点关系没点渠道,你连门都进不去。”

  这话的意思就是,你那边有渠道,能帮着争取呗。

  富二代嘛,在父辈那边有点关系很正常……杨若谦对此倒不是很奇怪。

  不过邵一奇愿意把这事敞开了说,确实是好哥们啊。

  哪怕是父亲的关系,在涉及到生意相关的事务上,也得就事论事。

  最多就是能帮着打开一个沟通窗口罢了。

  “你就直说吧。”杨若谦喝了一口茶水。

  “因为得有能力把电影推进各大影院的能力,所以只要是发行公司,就没有小型的,不过只要能掺一脚进去,赚钱基本就是躺着赚。”邵一奇低着头,在手机上搜索着什么。

  “让人家把股份全卖给你是不可能的,像这种公司,哪怕是最大的股东,占股也最多百分之二十。”

  “不过有我去我爹那游说游说,你在成宇那边也有渠道,谈判谈判,花点钱,花点时间,慢慢拿下10%,当个大股东还是可以的。”

  杨若谦一开始还听得连连点头,但听着听着,就开始慢慢觉得不太对劲了。

  自己就是想收购个小公司试一试搞正常业务会不会亏钱,怎么直接就整的要动用全公司上下所有的资源了?!

  邵一奇沟通他的资源还不够,还要联系成宇,让他们帮忙联络?

  甚至就连这样,最多也就只能收购某发行公司10%的股份,还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

  “停停停。”杨若谦皱了皱眉头,“你说的,花‘点’钱,具体是花多少钱?”

  邵一奇理所当然的说道:“这种公司市值动辄几十上百亿,你要收10%的股份,多少有点溢价。前前后后怎么也得准备10亿的现金流吧。”

  发行公司要经营和影院的网络,要有各种推广宣发的渠道,版权库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影片,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巨大的庞然大物。

  动辄几十上百亿绝不是玩笑。

  10亿……

  杨若谦嘴角微微抽动,他突然发现,邵一奇似乎有点误解他的意思了。

  他怎么可能把那么多钱投在一个试点的项目上?

  “你是真不把钱当钱啊。”杨若谦捏住了自己的额角,“你就不能说点靠谱的?直接把全公司家底都押上是吧?”

  邵一奇耸耸肩膀:“哎,所以我刚才劝你上市嘛……你上市了,这钱不就是小钱了?”

  其实邵一奇作为见过大场面的人,光是在岿光集团上班和公司里的各种小细节,也能大致判断出集团的现状。

  但凡加点金融属性,岿光集团原地起飞都毫不夸张。

  这么健康的经营状况,居然几乎不负债,不融资,实在是太可惜。

  “行了行了,别搞这么大动作。我这只是一次尝试,暂时不要把步子迈那么大。”杨若谦说道,“暂时把业务局限在网络发行就可以,线下的院线发行不是我们现阶段的业务。”

  有系统的帮助,杨若谦加些杠杆,拼拼凑凑,弄出10亿还是可以的……

  问题是,就和邵一奇说的那样,有版权库,有稳定发行渠道的发行公司,为何要把公司股份卖给岿光集团?

  就算通过各种关系,成功收购一部分股份,成为了大股东,那也只是大股东之一,只是进入了董事会而已。

  要做什么重大决定,还得董事会共同决策。

  倒不是杨若谦必须要一家独大,而是为了契合系统的补贴机制,他肯定会做出一些异于常人的决定。

  能被董事会通过才有鬼了。

  想要决定不被其他股东掣肘,线下影院的发行渠道,还是得由岿光集团本部自己运营出来才行,收购这路子不靠谱。

  这个过程,甚至大概率还需要用到系统的特殊奖励。

  否则光是那漫长的运营时间都够要人命。

  邵一奇点了下头:“如果你只想专注在网络发行,那问题其实就简单很多了,收购个差不多的制片公司就行,他们肯定有这部分资源。”

  线下影院发行和网络平台发行,说是发行,但其中的差距可谓天差地别。

  全国各地那么多影院,如何让一部电影在所有影院都上架,不同影院之间票价、分成的谈判等等等等,都是巨大的工程,没有一个专业团队,没有一个过硬的关系,是很难协调清楚的。

  而在网络平台上发行,那就只需要和平台方谈判就可以,中间有很多环节可以省略。

  看着杨若谦沉思的样子,邵一奇又提醒了一句:“不过制片公司可不像发行公司,就算是兢兢业业,按部就班的运营,也很可能因为对市场的把握不稳导致亏损,风险比做发行方大得多,你可得考虑清楚了。”

  哪怕正常运营,也可能因为各种不可控的风险导致亏损?!

  这,这不正是杨若谦目前急需的项目吗?

  以前他奔着亏损去,非正常运营,总是出现各种意外导致集团大赚特赚。

  现在他奔着盈利去,正常运营,那结局总该反过来,变成出现各种意外导致大亏特亏吧?

  杨若谦连连点头:“对,我需要的就是这种业务,推荐几个来。”

  “你该不会是想自己整线下发行业务吧?”邵一奇开玩笑一样的问了一句,随后又回到了正题上,“制片公司的话,你是想收一家大一点的,和某发行方有稳定合作的,还是干脆就收购小厂?”

  邵一奇从杨若谦的表情和语气能隐约分析出来,自己这个大学同学绝不是没钱,单纯就是不想掺和发行业务……

  可赚钱的业务,为什么不掺和呢?

  想来想去,也只有一种可能——杨若谦不满足只当一个大股东,他要做,就得做董事长。

  强行挤到别人的餐桌上吃饭有什么意思?

  有本事的人,都是自己摆一桌宴席。

  不愧是金海市最年轻最成功的企业家,志存高远啊!

  现在收购制片公司,开始慢慢从网络发行做起,应该就是为这个目标开始做铺垫。

  杨若谦想也没想:“就小厂,那种专注于小制作精品,能盈利,但是不是暴利的制片公司。”

  果然……野心很大。

  听了杨若谦的决定,邵一奇心中更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电竞俱乐部那边已经夺冠,拿到的赞助费可谓海量,加上公司其他业务和原本就存在的现金流,随随便便收购一个大制片公司绝不成问题。

  可杨若谦偏偏要找一个小制片公司去收购。

  怕不是心里憋着个什么大计划呢。

  “行……小制作是吧。”邵一奇点了点头,把手机递给杨若谦,“你看看这家公司怎么样?”

  杨若谦抬眼看了过去。

  手机上,是对这家制片公司较为详细的介绍,应当是出自某位分析员的笔下——

  公司成员都是以前某大制片公司走出来的人才,公司从创立至今,总共拍出了八部作品,都是b级低成本电影,片长较短,制作较为粗糙,也没有一线大牌大明星。

  每一部电影都赚了一些小钱,足够公司勉强度日。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电影越来越难在院线上映,主流市场逐渐演变为大场面大制作,再不济也不能太过粗糙……

  受限于初始资金不足,盈利能力上限太低,这家制片公司始终未能有什么较大的突破,纵然能盈利,基本也就是赚个辛苦钱。

  这份报告还着重强调了这家制片公司的低抗风险能力。

  现在这家公司确实能够把自己的小制作电影发在网络平台上盈利赚钱,但是该公司整体缺乏融资渠道,而且业务过于单一。

  如果他们拍摄的某部电影扑街,很可能会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

  所以哪怕目前这家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且盈利模式稳定,但依旧建议投资人们谨慎观望。

  杨若谦的目光在触碰到这份报告的瞬间,就彻底被吸引住,完全挪不开窝了。

  从大公司走出来的精英拍摄团队。

  非常认真努力的公司运营。

  还算稳定的盈利模式。

  以及较低的抗风险能力。

  太完美了!

  怎么会有这么一家完美符合杨若谦预期的公司?!

  果然,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能从某个固定的角度思考问题。

  现在从赚钱的角度来寻找新项目,一下就找到了理想人选。

  杨若谦满意的点点头:“我觉得,这家公司看着还不错,你认为呢?”

  等把这家公司收购过来,杨若谦绝不插手干涉他们的一切决策,怎么能盈利怎么来。

  从这份报告来看,只需要一点意外,这家正常运营,兢兢业业的公司就会扭盈为亏。

  如果试点成功,以后把这个模式大范围推广,再想赚取系统的补贴,岂不是手到擒来?

  上限高不高,杨若谦完全不在意。

  只要下限够低,一切都好说。

  邵一奇把手机拿了回去,赞同的点了点头:“我觉得这家公司确实不错,潜质不错,就是缺了点机会。”

  在邵一奇心中,这一次的收购就是岿光集团发行业务的起步。

  别看现在这家公司被评价为上限低,抗风险能力差,盈利模式单一。

  那只是别人无足轻重的个人观点罢了。

  既然杨若谦看上了这家公司,就说明这家公司的上限绝对不低,潜力绝对不差,腾飞只是时间问题,资金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80/4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旗招展的岁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