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那年花开1981

那年花开1981 第174节

  黄素文一顿数落,让黄刚和王坚强都低了头,讪讪的对望一眼,难兄难弟一般互相哀怜。

  “行了行了,你这丫头少说两句吧!还不把鸡汤给你俩哥哥盛上?”

  老娘杨秀娟发了话,黄素文也只能住嘴,把送来的鸡汤舀出两碗,分给黄刚和王坚强。

  王坚强赶忙接过来,斯斯文文的吃着。

  这是跟李野学的,平时李野跟他们在一起会大口大口的吃饭,

  但是王坚强见过一次李野跟文乐渝吃饭,那动作.好看的很。

  王坚强虽然憨,但知道小野哥是个厉害人,只要跟着他学,准没错。

  看王坚强吃的香,杨秀娟眼神闪烁,问道:“强子,你整天在这里跟你刚子哥泡着,没有个正经事做吗?”

  黄刚当即就不乐意了,撂下鸡汤就道:“妈你怎么这么说话呢?个体经济是我们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不能瞧不起”

  杨秀娟和黄素文眼看着黄刚一通大道理讲出来,很是诧异的问:“这话谁教你的?”

  黄刚用手一指王坚强:“喏,强子兄弟说的,而且你看人家,不是也发达了吗?”

  黄素文很惊讶的看着王坚强,好似在问“你还懂这个?”

  王坚强心里一突,打鼓一般,但嘴上却下意识的道:“这是真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在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兴经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野时不时的就会给靳鹏等人灌输一些经济理论,王坚强从来都是默默听讲的那一个,

  也许靳鹏够聪明,但他从来不当回事儿,倒是王坚强死脑筋,记下了不少。

  这不就用上了吗?

  但是黄素文这个脆快的女孩儿,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她当即就问:“那你是个体户喽?”

  “我不是个体户。”

  王坚强抖手就从兜里掏出了工作证,递给了黄素文。

  黄素文打开一看,上面有照片,有公章,头衔赫然是鹏城服饰七厂业务副经理。

  黄素文盯着王坚强,问:“你是副经理?”

  王坚强有些发慌,无奈说了实话:“我哥是经理。”

  好吧!这就对了。

  黄素文把工作证一合,还给了王坚强。

  大京城的人都懂,王坚强这种情况多了去了。

  黄刚呆愣愣的看着王坚强,下巴吐出满脸的委屈。

  “合着兄弟你跟我在这里安慰了几天,什么自强自立终有出头之日,你自己还是个关系户啊?”

  但黄刚的老娘却不一个想法,她笑着跟王坚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突然问了王坚强一个问题。

  “强子,你平时多钱工资啊?”

  “我”王坚强挠挠头,想了想道:“我不一定,因为有补贴、有奖金啥的,反正都是一百靠上吧!”

  这个说辞,其实是王坚强早就想好了,来对付清水县的自家老娘的,不想这会儿倒是用上了。

  “一百多块?”

  黄家人都是羡慕的不行,黄刚的父亲是家里顶梁柱,一个月才四十几块,结果王坚强这一个人就能顶一家的收入还多。

  “哎呦,这一百多块要是省着点儿,几年的功夫不就能在京城买个小院儿了吗?”

  王坚强脑海之中灵光一闪,张嘴就问道:“刚子哥,大娘,你们东二条,有卖房子的不?”

  当初李野在皂君庙买了房子之后,王坚强就打定主意,也要买一套跟李野做邻居。

  但这会儿他忽然觉得,东二条距离皂君庙也不太远。

第147章 偷师的来了

  李野和靳鹏慢悠悠的赶往秀水街,因为今天清水老家来人了,靳鹏就让马千山开那辆130拉人去了秀水的门店,哥俩现在就只能骑自行车。

  “小野,你常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来?由什么入俭易?这开惯了汽车,还骑不动自行车了.”

  “由奢入俭难,五个字你错俩,鹏哥你得补习补习文化了,这以后开职工大会,让你上去讲话你咋讲?”

  靳鹏哈哈大笑道:“要让我上去讲话?我就是放个屁,下面也得说是香的,

  你是没见我以前建筑公司那谁讲话,那派头,那威风,那德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服试试.”

  艹,这句话你倒是记得清楚。

  到了秀水街,俩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小小的震撼了一把。

  围在自家门店周围的,不仅仅有上千的顾客,还有好几十个小贩摊子。

  卖吃食的,卖拨浪鼓的,卖水果的,修鞋的.俨然成了一个小夜市。

  夜市经济,其实在大京城早就有了,以前国营门店瞧不上那点小钱,老百姓也兴不起逛夜市的兴趣。

  但这次李野搞的打折促销活动,却吸引了大量的客流,也间接吸引了小商贩。

  李野和靳鹏在外面看了看,发现门店里面虽然拥挤,也有些吵闹,但总体的秩序还保持的不错。

  老家来的几个退伍兵派上了大用,他们分列门店周围,有的帮助上货,有的警戒小偷,分工明确,颇有条理。

  要说子弟兵也不是完人,但是在纪律性、执行力方面,还是很强的。

  再过几年,等到羊城、鹏城的私企大量发展起来的时候,一张“退伍证”就相当于一张工作介绍信,去大多数厂子工作几乎都是免试录用。

  看着一群群顾客拿着衣服鞋子高高兴兴的出来,靳鹏由衷的钦佩道:“还是小野你的点子多,要是不把出入口给分开,再多的人也照看不过来。”

  李野在让马千山持续搞促销之前,先把门店里面稍加改造,出口改成了后世超市的收银台模式,

  顾客要想出门店,就必须走出口通道,这样不但便于秩序的维持,也免除了很多掰扯不清的麻烦。

  人多眼杂,丢几件衣服是小事,万一冤枉好人可就了不得了,人家明明付钱了,你说没付钱?

  大京城人的脾气你是不知道吧?想亲自体验体验?

  “门店还是太小了,”李野看着拥挤的门店,问靳鹏:“另外几家门店谈不下来?”

  “谈不下来,”靳鹏摇头道:“这又不是买四合院,都不是私人的,人家根本看不上咱的那点租金。”

  “也是,82年还是早了点儿。”

  李野说了一句靳鹏听不太懂的话,就往门店的方向挤了过去,想要看看有什么需要改善的方面。

  零售是一个行业,其中的流程细节太多了,李野上辈子也不是业内人士,只能虚心的边学边改。

  不过李野还没挤进去,却又转出来了。

  他朝着在门店附近蹲着的几个人努了努嘴。

  “鹏哥,瞅见那几个人了吗?”

  “哪几个?那几个人.不像是小偷吧?”

  李野注意的几个人,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鞋子、衣服都很干净,眼神也没有盯着顾客的钱包乱看,而是对着门店的内的情况仔细打量,不时的指指点点,跟街上的偷儿明显不同。

  “他们还真可能是小偷,只不过人家偷的东西不一样。”

  “你是说偷师?”靳鹏反应了过来。

  偷师,也是偷。

  李野笑了笑,让靳鹏去给自己找点东西过来。

  然后他把靳鹏打发到一边去,自己兜了个圈,很自然的贴到了那几个人身边蹲下,然后拿出了纸笔。

  那几个人本来没想搭理李野,但看他不住的在纸上写写画画,就禁不住的问道:“爷们儿你这个干嘛呢?”

  李野道:“老师上课的时候安排了观察民生经济的课外作业,我看这里挺热闹的,就过来瞅一眼,看看能不能把作业凑活凑活。”

  李野这话半真半假,他有个毛线的课外作业,不过经济系某些专业是真有类似的情况。

  “民生经济.课外作业?”距离李野最近的一位中年人,果然问道:“哪个学校的老师会布置这种作业?”

  “京大的。”

  “京大?哪个京大?”

  “就是这个京大呀?”

  李野掏出学生证对着他亮了一亮,继续低头在自己的纸上写写画画。

  对方先是一愣,跟几个同伴嘀嘀咕咕,李野听他们惊讶的语气,显然对京大还是很羡慕,很认同的。

  不一会儿之后,那几个人就忍不住探头过来瞅,结果李野的纸上全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化等等看不懂的字眼,还有一些看不懂的图形。

  “爷们你这是画了些什么?”

  “我这也一知半解呢!我想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了解这个小夜市上的商品,跟大楼里的商品的价格区别原因.”

  “这还什么原因,人家没有拖累,怎么卖都是赚呗!”

  旁边的中年人脱口而道,其余的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李野眨眨眼,谦虚的道:“我没听懂,您能给解释解释吗?”

  “这还不好解释?这个什么鹏城七厂的批发部,一共就那么几个人,一个小门脸儿,拢共就那么一点成本,当然比百货大楼卖的便宜了”

  “他们说是批发,其实还是零售,因为一个人买了十件八件的货,都是自己用,又不进行二次零售.”

  李野基本确定了自己的猜测,问道:“几位大哥,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啊?”

  “我们?”

  中年人笑了笑,道:“我是西城百货大楼的,他们俩一个是第二人民商场的,一个是东城供销大厦的。”

  看到李野好似不信,中年人还拿出了的工作证给李野看。

  李野打开一看,这人竟然是百货大楼的一名供销副科长,叫田洪山。

  【果然不能小觑了天下英雄。】

  李野之所以过来摸这些人的底,就是想看看这些国营的骨干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敏感性,还有主动应对意识,以及应对的能力。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不知有多少年富力强、不甘平凡的人,嗅到了春天的味道,打破规则撑开了一片天。

  这不,李野只是在秀水街搞了几天促销,就有同行过来偷师了。

首节 上一节 174/12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律师兼职做媒婆,全网杀疯了

下一篇:娱乐:手撕芭藜世家,杨蜜嗨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