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第267节
薛仁贵抱拳道:“末将一直敦促将士们刻苦训练,不负都督的重托。”
“都督只管放心好了,咱们现在都习惯了刻苦训练,一天不练,那浑身不得劲儿啊!”
“是啊,都督,您不用急着来军营,在府里多陪陪公主,早日生个大胖小子,我们的干劲更足啊!”
“你们天天憋在营里训练,有没有想上战场的冲动?”靳言笑着问道。
“那当然有了,不瞒都督说,昨晚末将做梦都梦到打仗了呢,咱们火枪打了对方个人仰马翻、落花流水。”
“咱们这火枪要是上了战场,那得发挥出多大的威力?我还真的无法想象,太让人期待了。”
“怎么不盼着,咱们刻苦训练不就是想有一天上了战场,大杀四方吗?”
“都督可能不知,将士们训练之暇,议论的最多的就是上了战场如何,大家心里都盼着呢!”
火枪的威力已经将神机营的将士们彻底征服了,所以都打从心底渴望着能上战场。
众人热烈的说着,薛仁贵禁不住心中一动,公爷怎么突然提起了上战场的事儿?莫不是要发生战事了?
会是哪里呢?吐蕃?吐谷浑?还是西突厥?貌似西域也不是很太平啊!
薛仁贵激动而又期待地问道:“都督,莫不是朝廷又要动兵了吗?”
大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的将领们顿时都愣住了,朝廷又要动兵了吗?他们刚刚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想太多,现在听薛仁贵这么提及,也禁不住心中一动,大为期待。
大家当兵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征战沙场,搏一个封妻荫子,哪一个当将军的不盼着打仗?
大家全都眼巴巴的看着靳言,靳言笑吟吟道:“不错,要打仗了!”
真的要打仗了!靳言这话就一出,就像是一下子点燃了火药桶一样,整个大帐内的气氛变得空前火热起来.
第569章 此战有神器亮相
“都督,朝廷准备要对哪里动兵,是不是咱们都要上战场了?”.
“我觉得应该是吐蕃那边又不安稳了,那帮杂碎就是欠收拾。”
“不对,应该是吐谷浑,咱们灭了高昌,他们心里能不害怕?”
“我猜是西突厥,东突厥已经被咱们覆灭了,要是再把西突厥灭了,整个西域就彻底太平了,看以后哪个部族还敢在大唐面前蹦跶!”
“都督,这次出征有没有咱们神机营的份儿啊?”
“是啊,都督,咱们神机营有火枪,其他部队可没法跟咱们比,怎么也得让咱们跟着出征吧?”
大家热切的问着,薛仁贵激动的脸都红了,虽然不知道朝廷是对哪里用兵,但是他已经确定了,神机营一定会参战的。
因为李世民对火器十分重视,肯定要把神机营拉到战场上检验一下火器的威力,或许神机营不会成为主力部队,但是一定会有参战的机会。
要是神机营不参战的话,都督也不会提及,所以神机营必然是要参战的。
虽然上回他随着靳言参加了灭高昌国之战,但是他和靳言都没有领兵,虽然也立下了功勋,但是仍然让他感到十分遗憾。
如今再出征的话,那靳言和他将会领兵出征,有自己独立指挥的军队,这才过瘾。
唯一可惜的是,李世民答应给他们的骑兵还没有到位,不然的话,靳言带着火枪兵,他带着骑兵,纵使迎战千军万马又有何惧哉?必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靳言微微抬了抬手,大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这才笑道:“陛下已经决定对林邑国用兵。”
包括薛仁贵在内的一众将领们有点懵,对林邑国用兵?
大家对林邑国有点陌生,林邑国距离大唐挺远的,还得翻过万里大山去,而且林邑国不大,对大唐也没什么威胁,陛下怎么突然决定对林邑国动兵?
靳言见他们都很疑惑,笑着解释道:“一方面是林邑国心怀异心,和骠国联盟了,给南疆带来了极大的不安稳因素。
“另一方面是因为林邑国盛产一年三熟的水稻,却被他们当做野草,一点也不珍惜,总不能咱们饿着肚子,他们在那里糟蹋粮食吧!”
这些武将对于第一个原因都懂,让薛仁贵等人意外的是第二个原因,竟然是因为林邑国盛产一年三熟的水稻!
水稻他们也知道,江南一带都是靠此为生的,大唐经历的灾难多了,哪次灾难不需要粮食?
关键是这一年三熟的水稻,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竟然有这么逆天的宝贝。
“有了那种水稻,百姓们就不用在担心在灾荒年挨饿了,我也是偶然知道了这种水稻产自林邑,只不过他们的使者不愿意跟他见面,也就没有办法谈购买的事情了,于是就告诉了陛下,陛下为了百姓们不再挨饿,决意出兵林邑国。”
随着靳言的解释,薛仁贵等人这才恍然,他们皆出身社会底层,自然深知灾荒年老百姓有多惨,那年景会死多少人。
一年三熟那对百姓的意义可想而知,这简直是造福百姓千秋万代!现在他们明白了,感叹都督那一腔为国为民的宽广胸怀。
“原来还有一年三熟的水稻,这样的好东西竟然不在我大唐?”
“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好东西啊,必须得归我大唐所有,别人也没有占据的资格!”
“对,打到林邑国,抢回水稻种子,从此咱们就再也不用挨饿了!”
“都督,有没有咱们神机营的份啊?咱们神机营也出征呗?”
靳言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笑道:“当然有咱们神机营的份了,陛下命我调派一千火枪兵随军出征,由中郎将薛仁贵统领。”
大帐里的将领们一听顿时欢呼起来,薛仁贵则一脸懵,什么?由他带着火枪兵随军出征?
愣过之后,他突然反应了过来,靳言跟长乐公主新婚还不到半个月,陛下怎么可能让都督领兵出征呢,所以只能由他领兵出征。
薛仁贵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压力,同时心里也激动不已,这一次将是他证明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说是调派一千火枪兵,其实根本用不着调派,因为薛仁贵手下就有一千火枪兵,有自己人可用,也不会调派其他的。
能够出征的将领激动不已,不能出征的将领虽然略微感到一丝遗憾,但同样很兴奋,因为这是火枪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他们心里都明白,只要火枪出现在战场上,必然会在战场上大放光芒,那么以后的机会就更多了,估计回回都离不开他们神机营!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下咱们神机营可以大发神威了!”
“让林邑国那帮杂碎感受一下咱们大唐火枪的厉害,就怕他们直接吓尿了裤子!”
“可惜林邑国太远了,还得翻越大山,不然咱们带着火炮,那才叫过瘾呢,大炮齐发,保准吓得他们屁滚尿流!”
大家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火枪和火炮的威力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所以才让他们对此战充满了憧憬。
该振奋人心的时候就振奋人心,该泼冷水的时候就得泼冷水,靳言觉得现在就该泼冷水了。
“这次出征,关系甚大,这将会是火枪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之前陛下还有朝中的重臣都对火枪抱有厚望,对咱们神机营的训练也赞不绝口,战场才是真正的试金石,说一千道一万都没用,上了战场见真章!
“所以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你们在战场上的发挥,决定了陛下还有朝中重臣对火枪的重视程度。换句话说,你们此次在战场上的发挥,决定了咱们神机营的地位!”
整个大帐里的将领们都变得肃然起来,他们也感受到了那股压力,正如都督所说,他们此次上战场的发挥关系到火枪的地位,关系到神机营的地位。
如果此次火枪在战场上大放异彩,那陛下肯定更加看重火器,大力发展火器,而他们这些被将军训练出来的人毫无疑问都会被大用。
如果他们在战场上发挥的不好,让陛下和都督失望了,那他们就等于失去了大好前程.
第570章 暗地交代薛仁贵
“不要觉得林邑国国小就骄傲自得,也不要太过紧张,只要你们能在战场上按照咱们平时的训练照常发挥,一定就能大杀四方的。
“最重要的是将士们上了战场不能慌,按照军令和操典来,一路行军,你们也不能松懈,要做好将士们的思想工作,将服从命令的军令可到每一个将士的骨子里。”.
靳言不能亲自领兵上战场,心里很不放心,神机营的将士对他来说就像是学生,辛苦教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要迎来考试了。
靳言嘱咐了很多,不管是出征的将领,还是留守的将领,都在认真的听着。
“好了,就先到这里,大家散了吧,回去动员一下,如果有什么困难或者要求,可以来找我。”靳言说完,又对着薛仁贵说,“薛仁贵,你留一下!”
这些将领们行礼之后,都退出了大帐,只有薛仁贵留了下来。靳言拍了拍薛仁贵的肩膀,笑道:“此次出征对于神机营的重要性,我就不再多说了。”
薛仁贵拱手肃然道:“末将明白,此次出征必然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公爷的期望,绝不给公爷丢脸。”
“心里的压力也不要那么大,这次出征咱们神机营只出动了一千火枪兵,无法担当主力作战的任务,陛下也只是抱着试验的想法。”靳言笑着说道。
薛仁贵点了点头,说道:“末将明白!”
“陛下任命了侯君集为岭南道行军大总管,我举荐薛万彻做了行军副总管。”
薛仁贵听了靳言的话,不由在心里盘算起来,毫无疑问他和薛万彻将会是此次出征的大军中最稳固的同盟,因为他们都是都督这一系的。
“我与侯君集也还算相熟,他也是出身秦王府的老人,虽然说行军打仗,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是私下里有什么建议,也未尝不可以提。
“咱们神机营是第一次上战场,侯君集还有军中其他的将领对火枪终究陌生,你才是军中对火枪最熟悉的人,所以我想侯君集在如何运用神机营方面也会问你的。
“你也不用怕,有什么就大胆的说,你是代表我去的,时刻记得,神机营和神机营的将军在陛下面前,在朝里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薛仁贵听了也不禁心中澎湃,都督在陛下面前,在朝里岂止是有几分面子。虽然他薛仁贵是无名小卒,却是都督的亲信,即便是侯君集贵为行军大总管也得高看他一眼。
“末将明白,末将愿立下军令状,一定让咱们神机营在战场上大扬声威!”薛仁贵抱拳一脸坚定地说道。
靳言笑着摇了摇头,军令状什么的,没有什么用,马谡也是立下军令状的,结果吧自己人头给立没了。
“此次出兵十分仓促,应该很快就会出发,你明天去拜访一下侯君集,我就不陪你一起去了。”靳言是不想看侯君集那张脸,心里对一个人有了不好的印象,举止之间难免会露了出来。
“是,末将遵令!”薛仁贵抱拳说道,既然他已经被调派随军出征,理应去拜见大总管听候指使,当然也无需靳言陪着去,那反倒是有以势压人之嫌。
其实靳言陪不陪都无所谓样,谁不知道神机营是都督的心血,他们都是都督的兵,不给他们面子,岂不就是不给都督的面子?
“这都深秋了,让你随军出征,我反倒有些过意不去,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老夫人。”靳言想到薛仁贵的老娘和小妹,不由地叹道。
“公爷不必如此,征战沙场是末将毕生所愿,也是家父之遗志,更是家母一直期盼的,希望我能振兴门楣,末将还要感谢公爷的提携之恩呢。”薛仁贵激动地说道。
靳言拍了拍薛仁贵的肩膀,说道:“此次出征在外,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专心打仗就是,我会代你照顾好老夫人和你小妹的。”
其实薛仁贵心里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老母和小妹,他出门后无人照料,听了靳言的话,更是感激的抱拳说道:“多谢公爷,末将真是无以为报。”
“行了,跟我还瞎客气什么?”靳言笑道,他已经把薛仁贵当成自己人了,自然会为他着想。
随着李世民的旨意下达,大唐朝廷飞快的运转开来,为这次出征坐着充足的准备。
好在朝廷一直做着战备,所以此次动兵虽然仓促,但是却有条不紊。
随着朝廷的急速运转,消息也在长安城中飞快的流传开来。一连串战争的胜利,让长安的百姓们充满了豪情,大唐国力日盛威震四海,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老百姓对于这次突然传出来的战争,并没有感到惊恐,区区林邑国而已,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林邑国在哪里,只知道哪是一个小国。
连昔年不可一世的东突厥都被他们给灭了,东突厥的大汗都在长安献舞,区区林邑小国何足道哉?
他们唯一感到好奇的是,那个林邑小国到底怎么招惹到了大唐,竟然让陛下如此果断的发兵攻打。
很快就有详细的消息传了出来,竟然和一年三熟的水稻有关!
他们这里一年一熟,都收获不了多少,林邑国那里一年三熟,很多都被他们当成野草,给随意丢弃在田野里。
听到的人无不惊呆了,一年三熟是什么概念,那就是他们这里收获一遍,林邑国那里就收获三遍,足足顶他们三年的收入啊。
听到的人无不血脉偾张,感觉林邑国遍地都是粮食,要是把那些粮食都运回大唐,还怕什么天灾,就算天天都是灾荒年,心里有粮也不慌。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个消息是武安郡公最早发现的,只不过林邑使者不见武安郡公,还偷跑了,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
上一篇:重生:我是县城婆罗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