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捡个小兕子公主 第346节
靳言望着这几张涨红的脸,忽然笑出了声。半年前虬髯客收他们时,这几个野小子连罗盘都认不全,如今倒敢跟他讨价还价了。
“行,”他挥了挥手,“你们想出海,我自然应了。只是虬髯客去了海外探新航路,留下的人手够不够?”
“够了够了!”李二牛拍着胸脯,“王五、赵六他们跟着虬髯客学了三年,掌舵、看星象都不在话下。咱们几个虽笨,可撒网、补帆、辨风向这些粗活,闭着眼都能干!”
靳言点头:“那便再招些年轻后生。庄子里十六到二十的小子,愿意跟船的尽管报名。明日让账房发帖子,就说公爷要组新船队。”
“公爷!”刘小川突然拽住他的袖子,“那艘海船……到了海州么?可是真的归您了?”
靳言摸了摸扳指:“自然,皇帝赐的名,叫‘镇海号’。”
“镇海号!”四人同时低呼。
李二牛搓着手:“咱也能坐自己的船出海了?从前跟虬髯客师父出海,坐的是别人的船,连舱房都得跟人挤。这回……这回能在甲板上支起咱们的旗子,让外海的人都晓得靳家庄的船!”
“别急,”靳言抬手指向门外,“接船前还有件事要做,跟我走。”
刘小川几人跨上马时,夕阳正坠在西边山尖,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阿福牵着最前面的青骢马,压低声音:“公爷往西南去了,莫不是去秦岭打猎?可这会子天快黑了……”
“打猎?”吴大海嗤笑,“公爷的猎场在东边,哪回不是带着猎犬?这回带咱们绕远路,准是有要紧事。”
他拍了拍鞍边的皮囊,里面装着他新制的鱼叉,昨日刚跟渔户学的。
马蹄声碎在青石板上,渐渐出了靳家庄。越往西南走,山路越陡。
刘小川勒住马,望着前方隐在树影里的飞檐,挠头:“公爷,这是……军营?”
“火器监。”随行的侍卫笑着答话,“下官今早还听少监说,今儿喜鹊在檐角叫了十八声,原是等公爷呢。”
火器监?刘小川倒抽一口凉气。
长安城里谁不知道火器监?那是皇上亲管的作坊,造的火枪、火炮连边关的将军见了都犯怵。
可从来没人见过真容,连他们这些常在码头的,只听说监里戒备森严,进去的人出来时都要搜身三次。
“公爷,您带咱们来这儿……”李二牛的声音发颤。
靳言翻身下马,拍了拍他肩膀:“找东西装点你们的‘镇海号’。”
四人面面相觑,装点海船?不就是挂些绣着福字的锦缎,绑几串铜铃么?可火器监能有什么宝贝?
少监早已候在门前,青衫皂靴,见了靳言立刻长揖:“下官参见公爷,今早喜鹊叫得蹊跷,原是公爷要来,下官这心里……嘿嘿,高兴得紧。”
“火炮都备好了?”靳言直入主题。
“回公爷,”少监擦了擦额角的汗,“按您的要求,十门中型贞观炮,炮管加厚三寸,射程比寻常远两里。工匠们从昨儿夜里就开始调试,您请看。”
众人跟着少监穿过演武场,远远便听见“轰”的一声闷响。
刘小川循声望去,只见靶场上腾起一团黑烟,半里外的夯土墙“轰”地塌了半面。
“好家伙!”吴大海攥紧了缰绳,“这比咱们在海边放的弓箭厉害百倍!”
待走近了,刘小川才看清那铁家伙的模样:炮身铸着云纹,炮口黑黢黢的能吞下拳头,底座用粗铁链固定在石座上。
几个工匠正围着它敲敲打打,见他们过来,都停了手,恭敬地垂着头。
“试试。”靳言对少监点头。
“得令!”少监挥了挥手,工匠点燃引线。众人后退十步,就听嗤的一声,导火线嘶嘶作响,接着是震耳欲聋的轰鸣。
刘小川只觉耳膜嗡嗡作响,脚下的青石板都在发抖。
他抬头望去,就见那铁家伙喷出橘红色的火舌,一团铁弹裹着热浪呼啸而出,咚地砸在三百步外的巨石上,碎石子劈头盖脸砸下来.
第734章 选人出海
“这……这就是火炮?”李二牛的声音发飘。
“比弓箭还厉害。”周铁柱摸着被震得发麻的手背,“咱们的‘镇海号’要装了这个……外海的商船见了,怕得调头就跑!”
靳言望着他们发亮的眼睛,嘴角勾起一抹笑:“如何?比你们想象中威风吧?”
“威风!”四人齐声应和,“公爷,这炮真能装到船上?”
“自然。”靳言走过去,伸手摸了摸炮管,“这十门炮不算最大,但对付寻常海船足够。等你们到了外海,若遇上不长眼的,轰他几炮——”他顿了顿,“保准他们跪下来求饶。”
刘小川突然想起什么,急步上前:“公爷,那……那咱们啥时候能把炮装上船?”.
“不急。”靳言转身往演武场外走,“工匠们会把炮和炮弹都搬上‘镇海号’,再派两个火器营的师傅跟着你们,教你们怎么用。”他回头看了眼,“不过……你们得先挑好人手。”
“挑人?”吴大海挠头,“庄子里的小子哪个不乐意跟船?”
“要挑胆子大的。”靳言指了指刚才试炮的地方,“火炮重,装船时要合力抬;开炮时后坐力大,得拿绳子固定。更重要的是,”他声音沉了沉,“上了船,就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四人沉默片刻,刘小川突然握紧拳头:“公爷放心!咱们挑的人,定是能扛事的!”
暮色漫进靳家庄时,刘小川几人骑马归来。
马背上的人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连马脖子上的铜铃都沾着金光。
“公爷回来了!”
“刘大哥他们回来了!”
庄子口早围了一圈人,有拎着菜篮的妇人,有光脚跑过来的孩童,连坐在石凳上晒太阳的老周头都拄着拐杖站了起来。
“小川!”春杏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还端着一碗刚熬的绿豆汤,“你们可算回来了,方才阿福说你们跟公爷去了西南,可把我急坏了。”
刘小川跳下马,接过汤碗,却被春杏戳了下额头:“瞧你这一身灰,快回家洗洗。对了,公爷跟你们说啥了?”
“说……说给咱们的船装火炮!”刘小川咽了口汤,眼睛亮得吓人。
“火炮?”春杏手里的汤碗当啷一声,“那……那是官府才有的宝贝?”
“可不!”李二牛跟着下了马,把马拴在院角的枣树上,“比咱们在海边见的弓箭厉害百倍!公爷说,等咱们的‘镇海号’装了炮,外海的商船见了都得绕着走!”
“哎呦喂!”隔壁的王婶挤进来,“你们这是要当海上霸王了?”
“王婶您可别瞎说。”刘小川的媳妇春杏红了脸,“就是……就是公爷想让咱们多赚些银钱,给庄子里添些新物件。”
话虽如此,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
傍晚时分,庄子里的妇人们都聚在井边洗衣,话题全围绕着“镇海号”和“火炮”。
李二牛家的秀莲蹲在青石板上搓洗围裙,听见隔壁张嫂问:“你们家铁牛真要跟船?”
“可不是!”秀莲搓着围裙上的汗渍,“他说等船回来了,要带咱们去看海。还说……等赚了钱,要在海边盖间砖房,冬暖夏凉的。”
“哎呦,那敢情好!”张嫂拍着腿笑,“我家狗剩子也天天念叨出海,可我就怕他晕船。”
“晕船怕啥?”周铁柱的媳妇从河边走来,手里提着一篮刚摘的水芹,“我家大海说,晕船喝口姜汤就好。再说了,公爷带的火炮那么厉害,谁能伤着咱们?”
夜渐深时,靳家庄的灯火还亮着。
刘小川躺在新房里,望着窗外的月亮,春杏靠在他肩头打盹。
他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轻声道:“你说……等咱们出海了,能赚多少银钱?”
“我不管银钱。”春杏迷迷糊糊地说,“我只盼着你平平安安回来。”
刘小川望着床头那盏红烛,火苗忽明忽暗。
他想起白天在火器监,靳言摸着炮管说的话:“这炮不是用来欺负人的,是用来护着咱们的船,护着海外的商路。”
他又想起试炮时,那团火光映得靳言的脸发亮,像极了当年在码头,他第一次虬髯客指挥卸货时的模样。
那时虬髯客也是这样,眼里有光,说要带他们闯出一片天。
三日后的清晨,靳家庄的打谷场上聚满了人。
靳言站在石磨旁,身后跟着刘小川等人和十个新选的少年。
这些少年大多十六七岁,脸上还带着未褪的青涩,却个个腰板挺直,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都过来。”靳言拍了拍手,“今日给你们讲讲出海的事。”
人群立刻静了下来,刘小川站在最前面,扯着嗓子喊:“都竖起耳朵听!公爷说的话,比咱们说的金贵!”
靳言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羊皮地图,摊在石桌上:“这是外海的航线,虬髯客大侠已经探过,那里有香料岛、珠宝礁,还有能产珍珠的珊瑚林。”
他的手指划过地图上的红点,“但海上有风暴,有海盗,更有比这更凶险的东西。”
“公爷,”李二牛举手,“咱们怕不怕?”
“怕?”靳言反问,“你们怕吗?之前你们在码头上扛货,被货箱砸破腿都不哭;之前你们跟着虬髯客学掌舵,浪头打了船舷三次,你们咬着牙没松缆绳。这算什么?”
众人哄然应和:“不算啥!我们不怕!”
“好。”靳言收起地图,“从今日起,你们每日卯时到码头集合。吴大海教你们看星象,周铁柱教你们修帆,刘小川……你负责教他们打绳结。”
他顿了顿,“另外,火器营的师傅明日就到,教你们用炮。记住,”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炮是船的眼睛,更是命。不会用,别碰;用不好,会要人命。”
散场时,太阳刚爬上东山。
刘小川揉着发酸的胳膊,看见春杏提着竹篮过来,篮里装着两个热乎的菜包。
“公爷让厨房多蒸了些,”她把菜包塞给他,“你昨儿夜里翻来覆去,定是没睡好。”
“春杏,”刘小川咬了口菜包,萝卜干的咸香在嘴里散开,“你说……等咱们出海了,你能等我回来么?”.
第735章 镇海号启航
春杏望着刘小川发亮的眼睛,突然笑了:“你当我是那等不守妇道的小媳妇?你去闯你的海,我在庄子里给你守着家。”
她从袖中摸出个红布包,“这是我连夜绣的平安符,你贴身带着。”
刘小川接过红布包,触手温热。
他望着春杏泛红的耳尖,突然想起火器监里那声轰鸣,原来最让他心跳的,从来不是火炮的威力,而是身后有个等你回来的人。
半月后,“镇海号”终于驶进了靳家庄外的河道。
刘小川站在码头上,望着那艘三桅大船,喉咙发紧。
船身刷着朱红的漆,船舷雕着云纹,桅杆上挂着新染的杏黄锦旗,上面“靳记”二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更让他震撼的是甲板上的十门火炮,炮管擦得锃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公爷!”他大喊一声,朝着站在船头的靳言跑去。
靳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瞧仔细了,这船可花了我不少心思。”
上一篇:重生:我是县城婆罗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