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27节

但是关宁铁骑的反击,也让高句丽王折损了数千人!

但是高句丽王觉得,自己已经成功的将所有汉军全部歼灭,意得志满,放声大笑。

“汉军不过如此,本王就趁胜追击,拿下辽东郡!”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手下突然来报。

“大王!大事不好了,咱们被伏击了!”.

第223章

这个时候,高句丽王才突然发现,他们高句丽军身后出现了一大批神秘军队,打着汉军的旗帜!

军容整齐,兵器盔甲精良,明显比之前的关宁铁骑更加精锐!

完全将他们所有的退路全都封死了!

将所有的制高点~全都占据!

因为他们之前全军出击对付关宁铁骑,根本没有预料到自己身后会出现汉军主力!

现在高句丽王彻底醒悟过来,原来之前那两万关宁铁骑只是让他们上吊的鱼饵!

现在高句丽王再也得意不起来,颤巍巍的大叫起来。

“赶紧冲出去,不能被他们包围了!”

他们冲不出去了,当所有的要害至高点全都为汉军掌控,强弓硬弩之下,他们冲突不出去!

就算是他们找到了可以策马冲出的地方,遭遇了更加强大的骑兵,背嵬军!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随着岳银瓶的高声唱颂,背嵬军的战力飙升40%!

因为高句丽也算是胡人,也属于被克制的非我族类!

不大一会儿,3万多高句丽人只剩下2万,多半带伤!

现在高句丽王看这样下去,极有可能为全军覆没!

所以他就选择投降!

他的投降会被刘征接受吗?

刘征可是非常清楚地记得隋炀帝讨伐高句丽时遭遇的情况!

……

第一次征高句丽,隋军战端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一连攻破对方城邑四十余座,逼近重要战略要地辽东城,这里就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早在战争初期,隋炀帝命令所有将领不许贪功冒进,一切军事进止必须先奏闻皇上,等回复指令再做定夺。

而围攻辽东城之前,他又下令三军: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必须安抚接纳,不许再纵兵进攻。

这就给了高句丽可乘之机。

当时围城隋军少说也有五十万,而守城的高句丽军士也就三万人,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隋军就是堆也能堆死对方。在隋军的猛烈轰击下,高句丽军士眼看撑不住了,就提出投降建议。

隋军将领严格执行隋炀帝指令,一面命令士兵停止进攻,一面派信使飞报隋炀帝。

而隋炀帝此时并不在辽东前线,信使快马加鞭也要好几天才能把军情送达,隋炀帝接到军情后还要召集群臣商讨纳降事宜,再把决议送到前线,经前后这么一折腾,就花掉三十天左右的时间。

古代城池攻防战,由于后勤限制,攻方最讲究兵贵神速,所以别说三十天,就是三天都有可能贻误战机。

眼看隋军行动如此迟缓,高句丽人趁机修复城防、加强训练、养精蓄锐,等双方就纳降事宜谈得差不多了,就突然反水,于是隋军被迫继续攻城。

待即将破城之时,高句丽人又举旗投降,而隋军再次拖泥带水,高句丽人再反水,然后双方继续开战。

如此让高句丽人吃定了隋炀帝好愚弄,于是屡次上演诈降,但隋炀帝一直执迷不悟,而隋军士气每况愈下,高句丽人士气却越打越涨。随着其它战线溃败及粮草耗尽,隋军不得不撤兵,无功而返。

在历史众多君王中,隋炀帝虽然被评为暴君,但怎么说也不属于昏庸一列,但对于高句丽人这种三岁小孩也能看破的诈降伎俩,为何屡次上钩呢?

隋朝征服高句丽的直接原因是,高句丽屡次骚扰隋朝边境,且数次无礼于大隋。

· ·········求鲜花· ·····

但高句丽国力与隋朝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如果隋朝是一艘航空母舰,高句丽充其量就一艘轻型水面艇,隋朝进攻高句丽,就是以大欺小,怕是难以服众。

所以隋炀帝提出“吊民伐罪,非为功名”,一方面表明此次出征只是教训一下高句丽,安抚边民;另一方面标榜大隋军队乃仁义之师,这样就能在国际国内博得好名声。所以我们就能理解隋炀帝对于高句丽诈降能一再容忍,无非想以实际行动来表明隋朝的仁义,并致高句丽于不利的渔轮境地。

..... 0 0

可惜隋炀帝低估了高句丽人的狡诈和不要脸,再加他这个人又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前线将领即使知道高句丽人的阴谋也不敢做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的行动,所以高句丽人的阴谋才屡屡得逞。

历史上像隋炀帝这样对狡诈的敌人大讲慈悲的一般都没好下场,如泓水之战高举仁义大旗的宋襄公,鸿门宴的项羽,靖难之役嘱咐部将“毋使负杀叔父名”的建文帝,结果都被心狠手辣的对手打败了。

……

“叮咚!根据主人现在面临的状况!给主人三个选择。

第1个选择,接受高句丽王的投降,宽恕高句丽王,奖励隋炀帝在世的封号!

第2个选择,拒绝高句丽王的投降,将他们全部斩杀,奖励绝代暴君的封号!

第3个选择,假意接受高句丽王的投降,将计就计,彻底灭了高句丽国,主人将会得到神秘奖励!”

……

此时此刻,在洛阳皇宫太后寝宫,何皇后并不知道系统,但她很好奇,刘征会不会接受高句丽王的投降?人.

第224章

刘征的性格从来都是喜欢扮猪吃老虎!

而且,在三个选择里面的奖励,很明显系统给了提示,选择第3个。

刘征便朗声说道:“接受他们的投降,全部放下兵器,将他们的国王押过来!”

高句丽王被人绑着,点头哈腰的过来!

这个家伙还很年轻,30岁不到,点头哈腰,一副奴才模样。

但只有刘征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家伙的忠诚度是0!

说明这个家伙并不是诚心投降!

极有可能像当年的越王勾践假意投降吴王夫差!

……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 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

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

高句丽国王一直到后来隋唐时期的高丽国王,都是这个鸟样。

像高句丽突袭隋朝的营州地区,使得隋文帝勃然大怒,派遣汉王杨谅率兵30万攻打高句丽,高句丽婴阳王高元慑于隋朝的军威,被迫上表谢罪。其在表文中自称“辽东粪土臣元”,卑辞厚礼请求隋朝的原谅。

这种小国的国王都有点勾践的精神,真是有够贱!

刘征看的没错,这个高句丽国王确实是知道越王勾践的故事,想要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可是刘征怎么可能会给他机会呢!

刘征就让人挟持者高句丽国王,然后再让那些乌桓骑兵换上高句丽骑兵的盔甲战袍,挟持着几个高句丽高级将领和国王,装作高句丽逃兵,逃亡高句丽的都城!

想要用这种方法来诈开他们的都城!

在此之前,因为秦叔宝所率领的一万玄甲军到位及时,拦阻了那些溃逃的高句丽逃兵!

所以现在还没有一个高句丽逃兵逃到高句丽的都城,所以高句丽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国王被俘虏了!

这样一来,没有任何困难!

留守高句丽都城的高句丽将士,看到他们的国王和将士们一个个狼狈不堪逃亡的样子。

就知道他们的国王吃了败仗,根本没有多想,就直接打开城门。

结果这些乌桓骑兵为了建功立业,摆脱自己奴隶的身份,成为一个自由的汉人,全都一拥而上,冲入城里面,到处杀敌!

本来这个都城里面只留了5000人马,一下子冲进去4万乌桓骑兵,很快就掌控了局面!

之所以用这样一个诈城计,因为这个都城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依托着山势修建,还是有一点险峻的!

原来历史上,毌丘俭进军高句丽国都丸都山城,勘察地形,因山城西北山体陡峭,守兵空虚,旋即采用避实就虚的计策,正面佯攻,西北偷袭,选派善于攀登的精卒,携带兵器长绳,摸上山崖,杀死守兵,智取北门,束马悬车,攻破丸都,焚毁宫殿,处死大批官吏,摧毁其统治中心。

……

既然可以用更轻松的方式,何必劳累将士攀爬呢. .........

现在刘征来到这个都城最高处,居高临下的看这座都城。

整个山城形成自南而倾斜的簸箕形,西隔深谷与小板岔岭相对,西南为七星山,西南是国内城,南侧有通沟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过。

山城的北部均为山岭、沟谷,北部主要的两条沟谷呈自北走向,二者在城南小溪处交汇。其中东部的沟谷在北端分为三支。西部的沟谷到北部分为两支,左侧的通往西墙。丸都山城的南部为平缓的台地,海拔百丈以下,是山城的主要建筑分布区。

这座山城的城垣依山势走向而建,整体呈“簸箕”型,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梁的缺口处、山脊平缓处则用花岗岩石块和条石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

东、西、北三面城墙砌筑在环抱的山脊上,城墙表面以楔形石错缝垒砌,墙体中部梭形石交错咬合摆放,石隙填以碎石。

墙体由底部向上略内倾,顶部筑有高约半丈的女儿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差一丈左右。

全城有六座门,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上两处门址,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

城门由门道、墙体以及体量不等的木构架门楼组成,南瓮门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瓮门一道。南瓮门位于南墙正中曲折内凹处。除1号门门址构筑于城垣最低点的地势平缓处外,余者均构筑于地势险要处。城门外为平坦的通沟河谷,是通往丸都山城的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也是山城防御的核心与重点。门平地砌筑,东西两侧墙体与瓮城的墙体砌筑成整体。

……

此时,洛阳城皇宫寝宫里的何皇后顺着刘征的视线,不由得轻蔑一笑。

“高句丽好歹也是一个国家,怎么他们的都城竟然远远不如洛阳。”.

首节 上一节 127/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