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747节

  地方士绅要真是发了狠,铁了心地想和县令对着干,除非这位县令来头很大背后站着一位极强的靠山,否则哪怕他身为县令,也只有被地方士绅给架空的份儿,做个泥塑的县令老爷!

  张本可谓是大明官场的活化石,从洪武年间就开始做县令,然后是知府、参政等等,一步一步地升迁爬了上来,所以他比谁都清楚这背后的蝇营狗苟与腌臜丑事!

  所以,东阿张氏才会随着张本官位的晋升,逐步变成了盘踞整个东阿的名门望族!

  当张本以工部左侍郎的身份,正式步入朝堂进入朝堂中枢后,他背后的宗族张氏,已经开始不满于东阿这个小地方了,开始把手伸向了兖州府。

  同样的道理,兖州知府敢管东阿张氏这些腌臜事情吗?

  他同样不敢管,或者说也不不会管。

  你教训东阿张氏吧,会得罪在朝堂之上的侍郎张本,给自己立下了一个政敌。

  再者又不是东阿张氏一家这么做,兖州知府他背后就没有宗族吗,他背后的宗族不会这么做吗?

  大家都是一样的,背后宗族也都是一个尿性。

  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反正知府知县的任期就只有三年,只要在这三年时间里,东阿张氏做得不要太过分,不干出什么明犯大明律令的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和睦相处,这事儿自然就这么过去了。

  等到他张本再次升官,他被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务时,东阿张氏这些年间早已从一个东阿张氏膨胀为了盘踞整个兖州府的庞然大物,名下田产多达万亩,府内产业更是遍布兖州府各行各业,光是每年通过这些产业田地得到的收益,都足够他东阿张氏白吃好几辈子了!

  但是,这还不够。

  家业是有了,那就要考虑传承的问题。

  所以这些年来,东阿张氏也没少找他张本联络感情,推荐族内的杰出子弟,希冀着张本能够动用一下他这位南京兵部尚书的人脉关系,帮助这些东阿张氏的族内子弟步入仕途,或者说透露一下科举大考的风向,从而确保东阿张氏传承有人,后继绵延!

  这就是一个宗族的崛起过程,靠的正是科举制度。

  说起来也很是悲哀可笑,当年李唐朝廷之所以推行科举制度,就是为了打破世家大族对知识官场的封锁。

  而这科举也从李唐开始定型,被誉为是历代国朝的抡才大典。

  可是等到了大明王朝,科举制度发展至今,却是早已经变了味道,反倒是成了培养出一个个士绅缙绅大族的工具,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

  这里面的道理,张本这位老尚书自然都懂。

  他可以做到洁身自好,可以做到不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但是他背后的宗族东阿张氏却是做不到,甚至比朝堂官场里面的贪官污吏做得还要过分。

  毕竟那些贪官污吏,只是一个人贪腐,而这东阿张氏却是阖家阖族侵占田地,欺压地方百姓!

  这么看起来的话,这些宗族的危害,甚至还要远远超过那些贪官污吏!

  因为,一个宗族崛起的过程,就是一个吸血的过程,吸的是当地老百姓的血,可谓是敲骨吸髓!

  “陛下,老臣……有罪!”

  张本颤颤巍巍地起身,想要跪地请罪,却被朱高煦一把给扶住了。

  “老尚书切莫如此。”

  朱高煦叹道:“此事与您无关。”

  “老尚书“穷张”的名号,可是天下皆知。”

  “国朝上下,如您这般一直坚守原则、洁身自好的官员,已经太少太少了。”

  “至于那东阿张氏,不过是一群吸血蛀虫罢了,可这大明天下,却不只有这么一个东阿张氏,几乎每一位朝堂重臣背后,都站着一个“东阿张氏”!”

  “这也是为何,朕一定要推行摊丁入亩新政,一定要扩展朝廷规模,打破士绅宗族对地方封锁的真正原因!”

  张本闻言脸色微变,深深地叹了口气。

  “可是陛下想过没有,这样一来,国朝只怕会失去士林之心啊!”

  朱高煦闻言轻笑道:“那又如何?”

  “他们难道还敢造反不成吗?”

  “老尚书要知道,手握兵权的皇帝,永远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谁敢在这个时候冒出头来,朕就敢将他们杀光诛尽,骨灰都给他们扬喽!”

  听见皇帝陛下这杀气腾腾的话语,张本一时间有些愣神。

  “可是陛下,如此一来,您这名声……”

  “哈哈哈……”朱高煦大笑道,“朕还要什么名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史笔如铁,那又如何?”

  “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第873章 天下士绅皆该杀!无一例外!

  武德皇帝的霸气,一直都存在。

  这一点,张本也时有耳闻。

  当年这位皇帝陛下还是汉王爷的时候,就曾两次亲自动手。

  一次是率铁骑直奔北疆,血战了整整一夜,成功救下了如今的北美王朱瞻基和当朝太子朱瞻壑,之后汉王朱高煦受命成为三军主帅,率北伐大军横扫了整个漠北,几乎将鞑靼与瓦剌杀绝了种,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自此大明百年内再无北虏之患!

  另一次则是对内,汉王心腹周忱奉朝廷之命前往江南稽查江南官田一事,结果却被江南士绅戏耍玩弄,还设局将周忱害得锒铛入狱、爱人惨死,汉王朱高煦得知消息后一怒下江南,率两支禁军虎贲血洗了整个江南之地,士绅豪强被抄家灭族之人不计其数!

  也正是这第二次,整个天下都看到了汉王朱高煦对士绅豪强的痛恨,变相加剧了他们支持太子朱高炽,拼死打压汉王朱高煦,汉王党与太子党的夺嫡争斗也因此变得愈发激烈不可控。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子朱高炽却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了尚未成长起来的太孙朱瞻基!

  一个半大孩子,如何斗得过羽翼丰满的汉王朱高煦,最终结果就是,太孙朱瞻基被废,汉王朱高煦入主东宫,正式成为了永乐朝第二任太子,随即没过几年,永乐皇帝陛下宣布禅位于太子朱高煦!

  这位昔年的蛮横武夫,靠着粉碎一切的凶戾与狠辣,硬生生地坐上了那张龙椅!

  朱高煦即位称帝改元建新后,就立刻着手打压士绅缙绅,一条鞭法还不够,还要摊丁入亩,还要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可谓是斩断了士绅敛财的根基命脉!

  这一切,张本都看在眼里。

  从内心而言,这位四朝元老,是不太支持朱高煦这么做的。

  因为朝廷与士绅起了嫌隙,最后受损的只会是大明,只会是国朝。

  可是从受益者而言,这些新政真正受益之人,正是大明天下这千千万的百姓子民,所以张本也不能拒绝,更不能反对!

  只是他没有想到,仅仅只是摊丁入亩这还不够,武德皇帝陛下竟然还想要打破宗族制度,彻底解放在田地耕种的百姓子民!

  这么做,真的可以吗?

  “陛下,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无不重视稼桑农事,若陛下打破了宗族制度,废除了那些士绅在地方上的权力,敢问这乡野之间何人去管理?”

  听见张本这话,朱高煦顿时就笑了。

  “你这个问题,朕不只听到过一次了。”

  “在你们这些人看来,士绅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朝廷稳固统治,利用他们读书人的身份和学识,安抚教化百姓子民,对吧?”

  “可事实结果呢?他们这些士绅有好好地在安抚教化百姓子民吗?”

  张本闻言一怔,默默地低下了头。

  “他们没有!”

  “他们非但没有,反而在奴役压榨百姓子民!”

  “他们通过读书人的功名特权,采取一些愚民手段,将本属于百姓子民的田地侵占兼并到自己名下,将本该安心劳作的百姓子民变成他们的佃户奴隶,源源不断世世代代地为他们这些士绅老爷们生产粮食!”

  “那些田地,是朕的,也是百姓的,不是这些士绅豪强的!”

  “那些百姓,是朕的子民,不该是士绅豪强的佃户奴隶!”

  “你说朕为什么要整死这些士绅豪强?”

  听见皇帝陛下这些杀气腾腾的话语,张本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却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

  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因为皇帝陛下是对的。

  张本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见了这么多年的士绅大户,没有一个是清清白白的。

  就连那些所谓的书香门第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同样如此,甚至他们的吃相还要更难看一些!

  表面上是知礼守节秉持圣贤之道的书香门第之家,可是实际上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些所谓的书香门第之家,府内上下有多少奴婢杂役,府内名下又有多少田地佃户?

  就算是有百姓想要逃避赋税,主动将田地投献给他们,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做法吗?

  自己名下的田地多了,朝廷可以征收赋税的田地就少了,这就是废公肥己的做法,本身就与圣贤一直推崇的“忠君爱国”思想相违背!

  他们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他们偏偏就这样做了。

  他们不但这样做了,还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喊出“耕读传家”的口号,给自己这种行为披上了一层遮羞布!

  为什么?

  因为读书人当耕读传家啊!

  没有田地你怎么耕读,没有家业你怎么传家?

  而且大家都在这么做,那我这么做,也就不算错,法不责众嘛是不是?

  说起来也很可笑,这些士绅读了一辈子圣贤文章,圣贤道理没有读懂多少,可是违背圣贤之道的事情却是没有少做!

  天下士绅皆该杀!

  无一例外!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没有了宗族没有了士绅,乡野之间只怕盗祸四起,这对国朝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张本再次开口,提出了这个隐患。

  他看出了皇帝陛下对士绅对宗族的杀心之甚,所以很难不开口。

  朱高煦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笑着反问道:“老尚书,倘若人人都能够吃饱穿暖,人人都可以读书习字,那为什么还会有人去做盗寇呢?”

  “即便是有这种天生坏种,百姓读书习字后,也知道这是触犯了大明律令的,他们可以直接去报官,县官若是徇私舞弊什么的,他们还可以去上访申冤,总归不会让他们受委屈的!”

  听到这话,张本心神剧震!

首节 上一节 747/7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水浒之武皇天下

下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