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06节

  对手也不见得是金军的主力部队,至于俘金兀术的爱妾,史书上也没有记载那位爱妾的姓名。这就绝对排除了那被俘的金兀术爱妾,是宋朝皇室的女子;不然,史书上必定留下其姓名。

  所俘金兀术的爱妾,多数是其抢来的官宦的家室或是民间的女子吧?

  ……

  方庚见城上的赵官家并没有回答,便又大声地问道:

  “官家,草民方庚这武艺,可否有资格从军入伍呢?”

  “方庚,你稍安勿躁!待朕问一下身边的武将后,再答复你。”

  “草民方庚遵旨。”方庚跪拜答道。

  不过,他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感觉自己的武功,能轻松地以一人打败六名禁军,不应该没有资格从军当兵吧?

  难道是因为如今我的家乡,已遭方腊贼军占领,无法查证出我的户籍,故此无法让我入募从军吗?

  城上的赵吉,微微一笑,看着身边从军二十余年的婺州观察使、步军统制王禀,问道:

  “王统制,爱卿看那黑大个儿方庚,其武艺如何啊?”

  王禀躬身答道:“臣王禀回奏陛下,这方庚一出手,便能用一条扁担迅速打败六名禁军,实乃难得之猛将啊!

  然则,不知方庚的骑射之术,如何啊?”

  赵吉会意地点了一下头。

  他知道王禀这样回答,一来是心生出了爱材之心,二来,如此提醒朕,方庚的骑射问题,也是在给那六名禁军甚至是他王禀自己找回面子。

  毕竟,在这大宋,想当一员武将,即便是在武举考试时,都是会考骑射本领的。

  赵吉高声问道:“城下的方庚,你的骑射之术,如何啊?”

  方庚挠挠脑袋,惭愧地说道:“草民方庚,没射过箭啊!

  草民只想从军入伍,当个兵卒,好冲杀在前,多杀方腊贼军。

  这怎么当个步军,还得必须会骑马和射箭吗?

  马,我没有骑过,我倒是骑过牛。

  草民我少年时放过牛,倒是骑过自家的耕牛,不过,草民我为了外出远游、拜访武术名师,便偷偷地把自家的牛给卖了,换来的钱买了铁剑,余下的钱当了路费……”

  “哈哈哈……”赵吉被方庚给逗乐了,便道:“朕特许你从军入伍了。”

  “草民方庚,叩谢官家大恩大德!”方庚跪在城下,连连地对城上的赵吉磕头谢恩。

  赵吉看向身边陪同的王禀,问道:“王统制,这方庚归入你部,可好啊?”

  王禀非常高兴,跪谢道:“臣王禀谢主隆恩。臣定当细心调教这方庚。

  此子,武功虽处于中等,暂时还不会骑射,然则,此子身体素质甚好,乃万里挑一者。

  不出一二年,臣王禀定当把此子方庚,调教得弓马骑射娴熟,为我大宋军中再添一员年轻的勇将!”

  “如此,甚好!”赵吉高兴道。

  不过,赵吉还是低声地提醒了身边的王禀:

  “王统制,方庚之户籍,暂在方腊匪军占领的青溪县城。

  王爱卿在没有摸清其身份是否真实的情况下,要防备其是否为冒名顶替者。

  要有备无患,别让方腊反贼派出的间谍,混入城中。”

  王禀赞佩地回奏道:“多谢官家提醒,臣王禀谨遵圣谕。”

  其实,王禀绝对是个文武全才的武将,就是赵官家不让他防备这个暂时不知道真假身份的方庚,他也会在没有查证其真实身份之前进行提防的。

  毕竟,王禀身出名门,文武全才,家学渊源流长,智商是足够的。

  王禀的祖先中,出了两位名相,王禀的二十七世祖是东晋丞相王导,他的七世祖是唐昭宗时宰相王抟。

  王禀的祖父王珪、父亲王光祖,都是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曾在北方保家卫国,力抗契丹辽国……

  ……

  “臣王禀启奏官家,方庚已安排在了臣王禀军中,当了一兵卒。臣王禀,今后会重点对其考察的。”

  赵吉头点道:“如此甚好。”

  ……

  赵吉带领着郓王赵楷、康王赵构,视察完杭州城的布防后,在一众官员的陪同下,回到了杭~州府衙……

  康王小赵构,陪着父皇经过了这大半夜巡视的折腾,他已经困得直打哈欠……

  而郓王赵楷,虽然也困,但是,他看到了父皇那全无睡意的样子,即便是他想打哈欠,他都咬紧牙关,不敢张开嘴,更不敢露出倦容,以便给父皇留下一个好印象。

  赵吉摸了摸小赵构的脑袋,说道:“构儿若困了,回去睡了吧!”

  今年十三岁的少年赵构,倔强地摇头,道:

  “谢父皇,儿臣虽困,但是父皇为国事操劳而不去入寝,儿臣甘愿不睡,以陪在父皇身边尽孝。”

  赵吉一笑,道:“今夜,楷儿和构儿,陪在朕身边,朕心甚慰。你俩在陪朕视察城防之时,表现甚好。”

  赵楷和赵楷皆一愣。

  今夜,他俩陪在父皇身边,对于城防之事,他俩不太懂,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为何反而得到了父皇的夸赞呢?

  赵吉看着两位皇子的疑惑的表情,解释道:

  “城防之事,以及军中之事,朕不如那些将领们懂得多,你二位皇子亦然。

  故此,你等不多言,便是识趣了!

  即便是朕,也未曾过多干涉王统制之布防。”

  赵楷和赵构深以为然地点着头。

  赵吉继续教导道:“楷儿、构儿,这便是‘专业之事,交于专人办之’的道理。

  为君、为王者,只需如汉高祖那般‘知人善用’,便弥足珍贵了!”

  赵楷和赵构都是非常聪明的,经赵吉这一点拨,立即顿悟其中的大道理。

  两位皇子叩首,道:“儿臣叩谢父皇教导……”

  ……

  赵吉这一夜是不打算去睡了,他得到了杨志部骑兵的回报:招安使者张邦昌、刘豫、刘麟皆入方腊匪军的营盘内……

  报信者,还将这三位招安使者,在一路之上犹豫不敢去方腊匪军的怕死表现,一并报给了赵官家……

  赵吉这就放心了。他本来就是知道,在历史上方腊是绝不接受朝廷招安的,哪怕败退至山洞之中,也继续负隅顽抗……

  只要招安使者张邦昌、刘豫、刘麟,进入到了方腊军中,那么,他们三个软骨头的玩艺儿,想招安铮铮铁骨的反贼方腊,做梦去吧!

  那招安,是根本不会成功的。

  招安不成功的后果,极大可能有两种,一是方腊杀此三人或一二人,二是方腊招降此三人或是其中一二人。方腊把招安使者放回来的可能性极小。

  即便是张邦昌、刘豫、刘麟这三人中,谁被迫投降了入了方腊的贼伙,那么只是晚杀几日罢了。方腊必败,义军骨干都要被清算,何况是叛宋投敌的使者呢?

  如此一来,朕的“借刀杀人”之计,便成了。会把未来的伪楚皇帝张邦昌、伪齐皇帝刘豫和兵马大元帅刘麟,统统杀死于‘蟒蛇未长出龙角和龙爪’之前……

  其实,赵吉在心中,

  七分鄙视张邦昌;

  十二分鄙夷刘豫、刘麟父子;

  十分敬佩敢于反抗压迫的反贼方腊,叹其是一条好汉!

  奈何,朕现在的位置决定了朕的立场,那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方腊必须得死!

  赵吉思索着,如果招安使者中有谁投降了,那么,方腊得知朕在杭~州城,禁军和厢军加在一起,如今守杭~州城的军兵不过二万人。方腊他会不会绕过正在攻打的富余城,奔袭而来先攻打朕所在的这座杭~州城呢?

第150章 朕看到了中兴四将中的两位

  第一百四十九章,童贯率西路大军至杭城,朕欲见韩世忠和刘光世

  今夜,杭州府衙灯火通明,赵吉没有心思去睡,两位皇子赵楷、赵构陪侍父皇左右,文臣们分列下方。

  赵吉熬夜不睡,是因为他知道张邦昌、刘豫、刘麟这三位软骨头的使者,出使方腊军中后,十有八九会招出城内的军情。

  如果,方腊所部有懂军事指挥的人才,那么,如今方腊义军最适合的战略,就是想方设法地打下杭~州城。毕竟这杭~州城,乃两浙路的首府,也是两浙路的最大城市。

  虽然,如今的方腊大军,正在围攻五十余里外的富春城,完全是可以弃富春城而不攻,直接绕路来打杭~州城的。

  这富春城,以前也叫过富阳城。

  据穿越者赵吉所知,方腊率众起义后,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其志就是想夺取天下了。

  而方腊所部匪军想夺取天下了,若能打下杭~州城,便能给其部保证充足的钱粮等后勤供应,还可以在强征来更多的兵员。

  甚至还能让在此之前东南的那些落草为寇者,举起大旗,投靠方腊一起造反。

  赵吉所知道的历史中,方腊还真的在其起义后的两个月之内,就把这东南极其重要的城市杭~州给打下来了,一时东南俱震……

  赵吉御驾亲征东南,落脚之地选择在了杭州,就是要在他穿越而来的这个平行世界里,阻止方腊攻打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杭~州城。

  甚至,还不给方腊逃跑的机会……

  不过,赵吉也知道,自己对外一直宣传方腊匪军,是一群乌合之众,这只是给官军们以自信而已。

  赵吉知道方腊起义后,义军发展壮大得极快。

  不要天真地以为,参加方腊起义的造反者,都是心甘情愿参加的;有很多百姓却是蛊惑、甚至是被逼迫而参加的。

  赵吉看过的史书上就写到过,方腊起义时以鬼神之进行煽动,攻取县城后烧房舍、掠夺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义军……

  经赵吉询问两杭路制置副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等杭~州本地官员,所得知的情况,也跟他没有穿越前读史书时描写的情况差不多。

  赵吉道:“方腊匪军,军纪甚差,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只要朕的大宋官军,守住杭州城,方腊匪军攻不下来,其军心和斗志必然涣散,到那时,我军再出城,迎头痛击方腊匪军,我军必胜!”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府衙内那群文官们,再次奉承地高呼道。

  现在,府衙之内,除了负责保护赵官家安全的皇城司亲从官们,剩下者的以文臣为主了。

  武将们早就被赵吉安排在了杭~州城,进行严阵以待……

  赵吉一挥手,让文官们不要光喊口号,也该做点实事了。

首节 上一节 106/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