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4节

  “臣辅,愿意。”曹辅喜上眉梢,叩首谢恩道:“臣为监察御史,定不辱君命!”

  曹辅是知道:

  如今的朝廷设【监察御史】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正好前些日,有一位监察御史置仕,现在空缺出一个位置。

  宋朝监察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皇帝奏事一次,称“月课”。

  监察御史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名为“辱台钱”。

  御史可以直接弹劾宰相,也有对皇帝劝谏之责。

  御史台还有权分派御史,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

  总之,监察御史品阶虽然只有从七品,但是权力却很大;是皇帝用小官去管大官的妙招。

  监察御史可以监督、制衡群相的权力。

  赵吉提起毛笔,在圣旨上,用瘦金体写出对曹辅官职的任免——即,“御笔除授”。

  有宋一朝,官员的任免,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御笔除授”,是皇帝亲自册授显官重臣。不常用,一般指对是三品或二品以上高官的册授。

  第二种是,“堂除授官”,是由宰相府(都堂)、枢密院除授朝廷次官或地方大员。

  第三种是,“吏部注授”,由宋一朝,“自朝议大夫五品以下而受常调差遣者,皆归吏部”。

  赵吉写完对曹辅官职任免后,将这“御笔除授”亲手交给谏臣曹辅。

  曹辅叩首,接过圣旨,展开观看,居然是赵官家对他这个原本小小的六品官的“御笔除授”,贬他为从七品的监察御史。

  身为哲宗朝进士及第的曹辅,自然是“御笔除授”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当今赵官家对他宠爱有加,

  这意味着赵官家对他是明降暗升,

  这意味着赵官家要重于他……

  曹辅顿时感激得热泪盈眶,高举着“御笔除授”的圣旨,向赵官家叩首后,义正严辞地道:“臣辅,谢主隆恩!

  官家欲用臣辅,为监察御史,行监察百官、‘闻风弹人’之权,尽对官家劝谏之责。

  然则,除臣辅六品正字官,授臣辅新官为监察御史。

  臣认为不妥!

  我大宋历来的监察御史,皆由至少当过两任地方县令者,出任。”

  卧槽!

  赵吉不仅在心里吐槽:朕选出的这位曹辅,特么的,还真是一位优秀的谏臣啊!刚要提拔你,你却直接来怼朕?!

  【PS:感谢自由自在-异的打赏!】

第36章 打脸王少宰

  赵吉不仅在心里吐槽:朕选出的这位曹辅,特么的,还真是一位优秀的谏臣啊!刚要提拔你,你却直接来怼朕?!

  按理说,对曹辅任用为监察御史,以“御笔除授”的圣旨下达,这是何等的荣耀。放在其他官员身上,都会感激涕零地欣然接受。

  可是,曹辅感激倒是挺感激朕的。

  只是,他却耿直地回绝了朕,还批评朕应该按朝廷的除授制度,选监察御史之人应该是当过两任的地方县令。

  “哎!”赵吉叹息一声,若曹辅也如朝中其他大臣那般阿谀奉承,那朕还会明降暗升地重用他吗?

  当然不会。

  朕看中的就是曹辅的正直,

  看中的就是这样耿直性格的曹辅,才能弹劾朝中手握大权的奸臣们。

  而在地方任过两任的县令,官僚气息都太重了,大都也是贪污腐败、趋炎附势之徒。

  现在是大宋朝,而且是北宋末年,哪里有后世大明王朝那地方县令海瑞一样的清官呢?

  ……

  “朕御笔除授的诏书,已经写出,自然不能收回。”赵吉威严地说道:

  “朝廷的惯例,虽然是要从任满两任的地方县令里,选拔出监察御史。

  然则,据朕所知,地方县令,大都也是贪污腐败、趋炎附势之徒。

  爱卿若能举荐出一位清正廉洁、正直敢谏、不畏权势的地方县令,

  那么,朕当然可以继续按朝廷的惯例,这监察御史的空缺,就还由地方县令去充任。”

  “呃?!这……”跪在大殿内的曹辅,手捧着“御笔除授”的圣旨,冥思苦想了良久。

  他还真的没有想出,地方县令里任满两任者,有如赵官家所要求那样清正廉洁、正直敢谏、不畏权势的县令。

  “曹爱卿,你想出来了吗?”坐在龙椅上的赵吉,微笑地看着紧皱眉头冥思苦想的曹辅,步步紧逼地问道:

  “可有给朕推荐的地方县令吗?”

  “唉!”曹辅叹息,愧疚地说道:“臣辅,回陛下的话。

  据臣所知,地方县令中,暂且未有附合陛下要求者。”

  “唉!”赵吉流露出忧国忧民的神情,凄然道:

  “曹爱卿,既然推荐不出适合出任监察御史者,朝廷中又有奢靡腐败之风盛行,何人能整肃风纪呢?”

  曹辅被演技派十足的赵吉给感动了,他眼中含泪,道:

  “臣曹辅,虽有志于整肃朝廷的风纪,但臣没有出任监察御史的资历啊!”

  “资历为何物?”赵吉霸气地道:“朕说你有出任监察御史的资历,你就有资历!

  何况,国家正需要人才之际,曹爱卿你若再推辞,岂非是不想为国效力、为朕办差吗?”

  “臣曹辅不敢!”曹辅叩首,道:“臣曹辅忠君爱国!臣当竭尽全力,为国、为陛下办好差事!”

  赵吉微微一笑,道:“那你还不接出任监察御史的这道圣旨?”

  “臣曹辅领旨,谢主隆恩!”曹辅举起“御笔除授”的圣旨,叩首谢恩。

  赵吉高兴地看到,自己终于说服了这位正直且还认死理的忠臣曹辅。

  赵吉又道:“秘书省【正字】曹辅,听信坊间流言蜚语而进谏;朕贬任你为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官阶由原来的六品降为从七品。

  朕虽明贬于你,但朕是暗中要重用你的!

  朕命你出任监察御史后,要全力监察百官,特别是朝中那些位高权重者,搜集贪官、奸臣的罪证,及时呈报给朕!

  朕要严惩贪官,整顿朝纲,还百姓康宁生活,让我大宋中兴!”

  曹辅听完赵官家的话,感动得双眼红润。

  他不可思议地见证了,面前坐在龙椅上的这位二十年来怠政、只沉迷于修道长生、酒色书法绘画、奇花异石的赵官家,

  如今,却突然转变成了心有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着想的圣主了!

  曹辅眼含热泪,望向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官家,仿佛看到了一道圣光……

  他再叩首,道:“臣曹辅,必当竭尽全力,为官家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

  …………

  曹辅被赵吉召见完后,他怀里密揣着‘御笔除授’的圣旨,退出了文德殿,由小宦官引着出了宫。

  大宋的监察御史,共设六名,品阶虽低,但是位置重要,可以监察百官,弹劾宰相,直接向皇帝进言。

  任命监察御史时,也要由皇帝亲自任命,再去群相办公地点的都堂报备,去可以直接去御史台上任。

  在大宋,御史台就相当于赵吉所在后世的那个监督、调查官员是否违纪的最高部门。

  甚至,在大宋,这御史台还要比后世那个令贪官害怕的最高部门的权力还要大,毕竟御史台里的小小监察御史都可以直接弹劾宰相……

  御史台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

  只是,宋朝皇帝怕御史大夫的权力太大,

  这【御史大夫】一般只是赐给退休大员的一个荣誉头衔而已;或者只作为加官授予朝臣,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勤勉,因而御史中丞便成为了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掌判台政。

  御史台下分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分置【侍御史】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六人。

  …………

  当曹辅意气风发地来到群相办公地点的都堂大门前,准备报备后,就去御史台上任。

  但是,下官想见四位宰相级别的大员,必然要经过门吏通报。

  此时,都堂上端坐的四位相公余深、王黼、张邦昌、李邦彦,他们因听到昨夜赵官家把林灵素下狱送到大理寺审案定罪后,他们这四只老狐狸,一早出门就已经不再穿道袍而改换许久未穿的朝服了。

  他们四人,正在商议着,赵官家既然对妖道林灵素问罪,那么他们这些宰相们应该从中再做些什么,好讨赵官家的欢心呢?

  这时,都堂的门吏来报,说曹辅有公事求见诸位相公……

  “哼!”七十岁的太宰余深,还对曹辅之前在都堂内顶撞他一事,憋着一口恶气。他微闭双目后,就一言不发了。

  左丞张邦昌与右丞李邦彦,互视一眼后,一起望向少宰王黼。

  他俩的意思是,表示这混水,他俩不想趟。

  这位小小的正字官曹辅,平日里与他俩也无仇无怨,而令必然要被贬谪出京了。

  这一切都是你王少宰,没有压下曹辅写的那道讽刺皇帝微服出宫的进谏奏书;而你王少宰还添油加醋地向赵官家参了曹辅一本。

  致使现在刚刚被皇帝召见问责的曹辅,再回到都堂来,一定是被遭贬出京之前,特来都堂找你王少宰怒骂、算帐来的……

  “哈哈哈……”少宰王黼拊掌大笑,道:“诸位相公,看来这得罪人的差事,就要由我来办了。

  黼,向来为官家思虑,不怕得罪任何朝臣!

  黼,向来也知官家心意,如此不懂君臣之礼,听信坊间流言,就敢触龙之逆鳞曹辅,我必须要将他贬到最偏远最贫苦之地!”

  此时,微闭双目的太宰余深,微微颔首。

  左丞张邦昌与右丞李邦彦,看到余深点头赞同王黼之言后,他俩也有样学样地微微颔首。

  王黼看到这三位相公的默许他的提议后,便对都堂的门吏道:

  “准曹辅,入都堂。”

首节 上一节 24/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