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50节

  赵官家的话立即引起六百余位武举子们的欢呼,齐声高喊道:

  “官家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作了一个让众考生安静的下压手势后,所有武举子立即安静下来,继续听着赵官家的训话。

  赵吉又高声道:

  “我朝开国太祖皇帝,深虑大宋之内忧外患,遂效仿唐代科举制度,建立武举制度,欲挑选一批栋梁之材,匡扶社稷。

  随后,大宋又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形成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武举考试制度。

  不过,以前我大宋武举考试的标准是“以文为主”、“以武辅之”,其内容为武艺和策论。

  武艺主要考弓马,先“步射”,后“骑射”。

  弓马合格,则参加文章考试,先考策论,后考《武经七书》,即《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

  如此一来,就把天下很多武艺好却目不识丁者,拒于武举大门之外。

  朕增开此届武举恩科,要选拔两种军事人才:

  一是为选拔,武功好、还要懂兵法韬略的将帅之才;

  二是为选拔,只要武功好、敢于冲锋陷阵、三军之中能取敌将首级的勇猛之将。

  故此,分为【内外场】皆考和只考【外场】两种。”

  听到赵官家的话后,在众多武举子中,特别如牛皋等大字不识一个的只考【外场】的武举子,心中对赵官家感激得五体投地。

  当然,很多武举子也知道:在大宋赵官家特开此届武举恩科之前,大宋朝廷也考虑到个别武举子能武却不能文的现实,武进士科中特设了“武艺绝伦科”。

  参加“武艺绝伦科”的应试者,考试内容降低了文章的标准,但是加设了步射和弩踏科目。

  可是,当今天子赵官家敢于改革,首开大宋武举子不用参加【内场】的策论和《武经七书》的外场考试。

  众多武举子们,心中赞颂:赵官家真乃敢于革新旧制的千古一帝啊!

  “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环视着岳飞、吴玠、吴璘、王贵、张宪、牛皋等六百余位武举子,高声道:

  “武举恩科会试,【外场】比试现开始,兵部考官们入场。

  诸位武举子,定要将尔等神勇武艺,皆展现给朕!”

  ……

第252章 朕施展两种绝技,震惊所有武举子

  赵吉带领着郑居中、曹辅、李纲、宗泽等一众朝廷大员走上了点将台,下面校军场的武举会试,在兵部考官们的主持下开始了。

  今日,第一场考的是外场【弓马】中的步射,明日上午考骑射击等内容。

  步射,是武科举中的考试内容之一。

  宋朝武举基本沿袭唐制,武举考试中有徒步射草人一项。

  赵吉看到,在校军场上,兵部的考官们将各地武举子分成了二十队。

  每队考生分批地站在了点将台下面的校军场上备考试。

  在步射考场的地上,画了一条笔直的白线,作为界线。

  在白线的前方一百步远,分别架立了如真人般大小的三十个稻草人作为靶子。

  此次武举会试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路允迪。

  他屁颠颠地跑到了点将台下,跪拜于地,手里捧着此次参加会试武举子的名册。

  路允迪高声请奏道:

  “陛下皇恩浩荡,增开武举恩科!

  今日,陛下御驾亲临外场,如此重视武举选将为国所用。

  九五至尊亲临武举会试【外场】之举,开首历代帝王对武举重视之先河。

  陛下真乃千古明君圣主是也!”

  赵吉听着武举主考官路允迪的拍马屁话语,他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头。

  这位主考官路允迪接着说道:“此次武举会试第一场乃是步射比试。

  微臣抖胆请奏,恳请陛下为此次外场步射,圈定出第一批出场比试的武举子,以示皇恩浩荡。”

  赵吉听完了这位主考官的奏请后,他刚刚微皱的眉头,又舒展开了。

  虽然,这位主考官拍了朕的马屁,不过他后面提出的建议,倒是挺合朕意的。

  “朕准奏。”赵吉道:梁“梁大官,取来名册,朕芭圈定首批出场应试者。”

  “老奴遵旨。”梁师成跑下点将台,取来了名册,呈给赵官家。

  赵吉接过内侍小宦官递来的御笔,蘸了一下墨汁,便在名册中挑出了他所熟悉名字圈画出来……

  主考官路允迪高兴地从梁师成的手里,接赵官家御笔圈画过的外场步向射名册,向点将台上的赵官家拜谢。

  等到路允迪起身后,面对着六百余位武举子之时,便换了一副趾高气扬的嘴脸,他高声喊道:

  “天子钦定,第一批参加步射武举子,分别是岳飞、吴玠、吴璘、杨再兴、牛皋、王贵、张宪……”

  他看着名册,一连喊出了三十个武举子的姓名。

  岳飞、吴玠等未来的名将,之所以能第一批进行步射考试,是赵吉有意安排的。

  除此之外,还有赵吉所知的各地武举解元,也被他钦定参加了第一批入场步射。

  这些被喊到姓名的武举子,心中兴奋。这可是赵官家钦定出来的进场比试顺序啊!这是一生的荣耀。

  他们带上自己的弓箭入场,分别站在了白线之后的各个标记位置,正好与面前一百步远的稻草人正对着。

  兵部小吏们,又分别核对了一下上场的武举子们的站位无误后,回禀了主考官。

  武举主考官路允迪高声喊道:“诸位武举子,做好准备。”

  所有武举子站在白线后面,开始弯弓搭箭……

  “第一箭,射击草人咽喉。”主考官路允迪提示完考生射击的目标后,他又高喊道:

  “放箭!”

  “嗖!”

  “嗖!”

  “嗖!”

  ……

  三十只箭矢,几乎是同时从白线后飞射而出,射向了一百步远的稻草人。

  第一箭射毕,暂停。

  靶场那边,上来了数名考官,以及兵部小吏,分别查看了武举子们的射中情况,并记录在会试外场的成绩册上……

  第二箭,射草人的左胸……

  第三箭,射草人的左眼……

  第四箭,射草人的右眼……

  第五箭,射草人的眉心……

  上场步射的武举子,若每一箭准确地命中目标,得两分;

  若一箭未能准确地命中主考官指定的目标,但是却射在了草人的身上,可得一分;

  箭矢脱靶者,得零分。

  岳飞、吴玠等三十名第一批上场的武举子,进行完了五轮步射。

  在草人靶场那边的考官们,将每位武举子的命中成绩统计好后,校对无误后,书于成绩册上,兵盖上各自的官印。

  他们再派兵部的小吏,将成绩册送到了点点台下方的兵部主考官的桌案之上。

  路允迪象征性地核对了一下靶场那边送的成绩册,并用官印盖红。

  他捧着第一批步射的成绩册,转奏给点将台上关注着步射结果的赵官家。

  “微臣启奏官家。此次,第一批上场的武举子,有两人在步射比试中,箭箭命中目标,都得了满分。

  官家圣明,增开此次武举恩科,必能为我大宋选拔出优秀的将才啊!”

  赵吉对这位主考官的奉承,有些厌恶,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到底是谁在步射中并列第一。

  当然,赵吉在点将台上,倒是看到了武举子岳飞和吴玠的表现都不错。

  虽然,他在点将台上望向靶场那边,看得不是太清楚,但是,他却看到了岳飞和吴玠应该是按考官要求准确地命中了草人的身体各部位。

  赵吉不悦道:“路爱卿,直接说出第一批武举子的步射比试成绩吧!”

  “微臣遵旨。”想拍皇帝马屁没拍成的主考官路大人,跪在地面,翻开第一批步射的成绩册,高声回奏道:

  “相州武举解元岳飞,在此次步射比试中,箭无虚发,得至满分——十分。”

  “径原武举解元吴玠,亦是箭无虚发,也得到满分——十分。”

  “此轮步射击比试中,得到九分,并列第二名者,共有三人,分别是武举子子吴璘、牛皋、王贵。”

  “此轮步射比试,并列第三名者,共有两人,各得八分,分别是武举子杨再兴、张宪。

  此轮步射中,其余武举子,各得到七分至六分。

  百步之远,对着草人身体指定部位射箭,能得六分者已是难能可贵了。”

  赵吉点了下头。

  “故此,微臣恭贺陛下,增开武举恩科,实乃为国为民之圣举!

  微臣允迪不才,却愿竭尽全力,为陛下考核选拔出可堪大用之将才,”

  天下武学奇才,齐赴武举会试。

  天佑我大宋也!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对这位兵部侍郎路允迪的拍马屁的功夫,还真无感。

首节 上一节 250/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