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73节

  金国使臣被赵吉忽悠得大脑瓜子晕乎乎的,他们连连点头附和着。

  不过,他们中的个别人,心中略有疑着问……

  为首的金国使臣向赵吉叩拜,道:

  “外臣有个疑惑,不知可否当面请问大宋皇帝陛下呢?!”

  赵吉微笑着,目光真诚无比,盯着这名金国使臣那光头上的两条小辫,用诚意江落满满的口吻,道:

  “尽管速速讲来,朕为尔等解惑。”

  为首的金国使臣,战战兢兢地问道:

  “大宋皇帝陛下,何时出兵攻入辽境,与俺们大金国共伐辽国呢?”

  ……………………

第268章 计定出兵

  为首的金国使臣,战战兢兢地问道:“大宋皇帝陛下,何时出兵攻入辽境,与俺们大金国共伐辽国呢?”

  赵吉表情严肃,煞有介事,忽悠道:“金使莫急!尔等金国,应容朕准备一些时日吧?

  朕在此向尔等承诺,不会过久!

  尔等金使思之:待朕调集好大宋三十万精锐之师,再备好军需粮草,最快也要数月有余吧?!

  故此,朕向尔等承诺,短则三个月,长则不超过九个月,朕必集结大宋三十万精锐兵将,北上‘踏破贺兰山缺’,宋军攻入辽境,以实现宋金两国那海上之盟。”

  (这些金使自然知道,这世上有两个贺兰山,一个在西北可入夏国,一个在大宋国北方辽国南方。

  金使结合语境分析,赵官家所言的‘踏破贺兰山缺’,一定是要攻打辽国途经的那第二个‘贺兰山缺’……)

  在场的所有金使,闻听大宋皇帝的慷慨激昂之言,瞬间眼前一亮,他们今日是前来拦截御驾的目的,不就是冒死催促大宋皇帝早日下定决心,尽快出兵与金国共同伐辽吗?

  “扑通!”

  “扑通!”

  二十名金国使臣纷纷跪下,高呼道:

  “大宋皇帝陛下圣明!万岁万万岁!”

  他们这些金使原本的想法是,这次、来拦御驾,恐怕不能把大宋皇帝劝说成功;那么,他们以后也一定要再找机会,催促宋帝出兵伐辽。

  可是,现在他们听到的却是,大宋皇帝也早就把辽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大宋皇帝既然给了俺们这些金使,出兵入辽境共伐之承诺,又承诺了具体出兵伐辽的期限;

  那么,金口玉言的大宋皇帝陛下,岂能自食其言呢?’

  虽然,这些金使很想让大宋皇帝立即下达出兵伐辽的旨意,

  但是,他们能被金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先中,并派来出使大宋,他们也都是智慧超群的金国外交人才。

  他们自然知道,赵官家所言要集结军队,以及筹集调运粮草这些,都非常耗时、费力。

  故此,在金使的眼中看来,大宋皇帝如果当众说立即出兵,反而不符合逻辑;

  如今,大宋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后,给出了理由充分的出兵时间,这反而令他们这些金使皆信以为真。

  为首的那个大金国使臣,为了不让大宋皇帝反悔,他当众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高声启奏道:

  “俺本是‘生女真’,学习中华文化不过三五年,却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是大宋皇帝陛下呢?

  如今,大宋皇帝陛下当着俺们这些金国使臣,以及诸位大宋朝廷大臣之面,承诺了宋金联合出兵伐辽之期,俺希望大宋皇帝陛下,切勿反悔!”

  赵吉微笑道:“朕为天子,一言九鼎!”

  二十名金国使臣再次跪拜,高兴地大呼道:

  “大宋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决胜千里,万岁万万岁。”

  赵吉感觉好笑,这些蛮夷,不知道‘兵不厌诈’之理吗?

  朕一定会在三个月至九个月之内,调集大宋的精锐之师,挑选多位名将率领精锐,进入辽境作战。

  而这作战的对象,暂时还不是丢了半壁江山的辽国,反而是你们金国这些势如虎狼的女真人兵将!

  穿越者赵吉时刻也不敢忘记历史上的‘靖康耻’。

  在历史上,宋金两国海上之盟签订后,双方仍然为了燕云十六州的战后归属等问题,发生冲突……

  故此,宋金两国相互派出使臣,来往谈判了小两年,最后在公元1122年,即大宋宣和四年,宋金两国达成一致。宋徽宗派童贯、种师道、刘延庆率军联合攻打辽南京,却遭到辽国兵将的强烈抵抗,大宋伐辽未能成功……

  赵吉知道,历史上的宋伐辽的这次军事失败,产生的严重果然有两个。

  其一是,金军看到了数量庞大的大宋军队,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战斗力的纸老虎、

  兵众将广的那么多的宋军,妻收连一个被他们金人打得只剩半壁江山的辽国~南~京都打不下?!

  在金人看来:你大宋,令童贯、西军名将种师道、前军统制杨可世,勒兵十万,攻取辽国南京;却被辽国临时任命为西南路都统的耶律大石,给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忍睹……

  在兰甸沟,耶律大石只率领契丹族和奚族的两千混合骑兵,便把大宋派去偷袭辽国南京的杨可世所部数千轻骑兵,打得惨败而逃……

  此后,北辽朝廷又给耶律大石派去三万援军。大宋伐辽的东路都统制种师道率军抵达白沟,与辽军隔白沟河对垒。第二日,耶律大石指挥的骑兵从西边水浅处渡河,包抄宋军种师道所部守桥军兵,击溃宋军……

  种师道见诸部不作战利,于是引兵撤回。耶律大石调轻骑尾随,在古城与宋军激战。种师道等逃至雄州城下,想进城,又被童贯所拒,不得入城。辽军趁势横击被拒城外的种师道所部溃军,宋军惨败,死尸遍野……

  宋军过早地暴露出自己较弱的军事实力后,这就不免令金人对繁华富庶的大宋,垂涎欲滴,萌生了南下攻打大宋之心。

  ……

  赵吉知道,历史上的宋金两国在海上之盟以后,宋伐辽的第二个严重后果便是:

  大宋出兵伐辽,本就被金军打得节节败退的辽军,还需要分兵保全,以防宋军进攻。

  历史上,金国灭了辽国以后,金宋两国边境,便才开始正式接壤。

  这也使得金灭辽后,大宋就变相失去了辽国这个能阻挡金兵南下的屏障。

  最终,金国商议的主要内容是:于辽亡后不久,南侵大宋,酿成靖康之变,立国167年的北宋灭亡……

  ……

  赵吉望着眼前那群金国使臣拜别后,高高兴兴离开的背影,他立在原地,思虑数个呼吸,便恨恨地叫来手下的皇城司押班杨志,道:

  “朕的行程,这群金国使臣如何得知?

  他们极有可能是收卖了朕送去‘保护’他们的那队禁军。

  朕令杨爱卿抽调手下精干兵吏,会同探事司,同严查此事!”

  “微臣遵旨!”杨志欣然领旨道。

  此杨志非梁山流寇中的杨志。他原本是牟驼岗一名养马和驯马的小校,去年赵官家视察牟驼岗时,发现他还算是一个人才。

  赵吉在御驾亲自方腊时,杨志随军出征,也立下了战功,故此,赵吉将这位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杨志,任命为分管一队千人皇城司亲从官的正六品押班。

  赵吉对杨志又道:

  “为防金国使臣,万一打探出大宋机密,再托人传回金国,那将于大宋不利也!

  朕命杨爱卿,选出你手下皇城司信得过的亲卫,去负责‘保护’金使。”

  “朕所谓的‘保护’,不仅要让金国使臣都好好地活着,还要限制他们不能外出,不能与外界闲杂人等接触,即便是‘保护’他的皇城司军兵也能与他们过密接触。”

  “将原来‘保护’金使的禁军,都撤换掉吧。”

  ”

  “微臣遵旨,定不负圣望!”杨志领旨,带领一队人马离去。

  …………

  赵吉起驾回宫,在垂拱大殿,召来心腹忠臣郑居中、曹辅、宗泽、李纲、张浚几人;

  另外还有一位,是远道回京的曾在对西夏战征中扬名的武将——郭成。

  垂拱大殿,威严肃穆。

  赵吉表情严肃,对群臣名将,悠悠道:

  “朕曾读《孙子兵法》,其《谋攻篇》中写道: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此大殿之内,诸位爱卿皆朕之心腹,皆大宋股肱之臣也!

  故此,朕实言以对诸位爱卿。

  大宋‘援辽抗金’,战略谋划已定,出兵之期亦定!

  如今,对大宋出兵‘援辽抗金’,能产生变数者,唯西北那夏国而已!”

  郑居中等心腹文臣和武将郭成,纷纷点头,皆认为赵官家此言在理。

  赵吉又道:“朕召诸位爱卿议事,便是要听听诸位爱卿说一说如何对付西夏这一变数呢?”

第269章 朕得名震西部勇将,势必断绝西北之忧

  一个月前,曾在西夏作战建立奇功的名将郭成,接到了赵官家的圣旨让其回京述职,今日,他也被赵官家召来垂拱殿内。

  他听到赵官家问及如果在大宋‘援辽抗金’时,如何应对西夏国这个变数时,他因长年跟西夏军作战,心里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看法建议的。

  只不过,郭成偷眼看到,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以及被赵官家最近提拔成为朝廷大员的曹辅、宗泽、李纲,以及位名他身后的那位白面淡须的年轻人张浚。

  郑居中等五位朝臣,皆面面相觑。

  郭成心中也有所计较:这些受皇帝宠信的或老臣或新臣,都没有敢先开口,俺郭成常年在西北抗击西夏的一员武将,自然也没有率先开口之理。

  虽然,赵吉在穿越来这大宋的一年多赶时间里,想尽办法提高武将的地位,

  但是,大宋朝长期形成的‘重文轻武’思想,几乎深入大宋每一个子民的骨髓,这让郭成这员武将心中对朝堂上的文臣们,都非常忌惮。

  他是明白人,

  武将战场杀敌,刀砍枪挑,立竿见影,生死己身!

  文臣庙堂害人,口诛笔伐,旷日持久,牵连九族!

首节 上一节 27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