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3节

  赵桓诧异,暗忖:“二十来年来,一直求仙修道的父皇,怎么也如寻常百姓人家的父亲,与儿臣拉起了家常呢?还关怀着我有没有吃饱?”

  赵桓慌乱地答道:“儿臣吃饱了。”

  “唉!”赵吉叹了一口气,道:“朕今晚食欲不振。本想与桓儿共尽晚膳,没有想到桓儿已经吃饱了。”

  赵桓更慌了,看来是说自己吃饱了,不能陪父皇吃饭,惹得父皇不高兴了。

  赵桓慌忙下跪道:“儿臣虽然吃饱了,但是也可以陪父皇再进晚膳的。”

  “起来吧!”赵吉又道:“桓儿已经吃饱了,还能再吃得下吗?”

  赵桓一看,这是向自己父皇表忠心的时候到了啊!

  自己的耿师父即太子詹事耿南仲,常常教导自己一定要在父皇面前表现出致孝,才能保住东宫之位。

  赵桓立即答道:“儿臣,为了让父皇高兴,儿臣自然还能再吃得下的。”

  赵吉不悦,指着足足有一百多道美味佳肴和十多种面制的主食,说道:

  “桓儿既然还能吃得下,那每道菜和主食,皆吃一大口,可否能办得到?”

  赵桓扑通一声再次跪在了赵吉的面前,浑身发抖,不知所措道:

  “儿臣每道菜吃一大口,是绝对吃不下的啊!求父皇饶命啊!”

  “唉!”赵吉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吃不下,可不吃!你吓成这般模样,有失太子体统啊!”

第55章 太子监国,朕要南巡

  第五十五章,太子监国,朕要南巡

  “唉!”赵吉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吃不下,可不吃!你吓成这般模样,有失太子体统啊!”

  赵桓又连连自称:“儿臣有罪,儿臣让父皇不悦,实为儿臣的不孝……”

  赵吉微笑着,拉起了跪在自己面前的大儿子赵桓,意味深长地说道:

  “太子,只要不像‘巴蛇’一样,朕就放心了!”

  赵桓虽然懦弱,但是其文化水平还是很高的。他听到父皇说巴蛇,便立即想到了“巴蛇吞象”这个成语,是出自《山海经》中:“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太子赵桓没有搞明白父皇引典‘巴蛇’,为何意。

  毕竟,在这大宋朝,还没有“贪心不足蛇吞象”这词。

  赵桓看到自己的大儿子赵桓呆愣在那里,似乎没有听懂他句中之意,便引用明代学者罗洪先的诗中两句,说道: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赵桓的才学还是可以的,这回他是听明白了,立即冷汗直流。他感觉自己听懂了父皇的话外音,应该是提醒他不要觊觎这皇位吧?

  “扑通”一声。

  赵桓再次跪倒在了赵吉的面前,请辞道:

  “儿臣无德无能,久居住东宫之位,实在是德不配位,儿臣愿让太子位。”

  “哈哈哈!”赵吉大笑。

  他在心里感叹:“如果,能那么容易换太子,朕早就换了。”

  赵吉是知道,自己前面这个大儿子赵桓,绝对不适合当皇帝的。

  若按历史的正常发展,六年以后,原主宋徽宗听到金兵过了黄河,吓得逃出京城,禅让皇位,太子赵桓继位,这是北宋著名的亡国之君宋钦宗。

  实则,从宏观上来看,历史上的北宋亡国,绝大部分的罪过都是由原主宋徽宗来承担。

  但是,宋钦宗赵桓的责任也不小。

  赵桓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国政军事问题缺乏判断力。

  在历史上的靖康元年(即1126年),金军第一次兵临宋都汴梁城下之时,

  虽然,宋钦宗赵桓被逼无奈,只能重用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组织军民团结一致抵抗金军,守城的效果还非常不错,迫使金军无法攻破汴京城池;

  但是,宋钦宗赵桓在这种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却犯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的毛病,他听信奸臣李邦彦的意见,派使者前往金营,商议割地求和谗言,准备向金求和……

  结果,金军开出了开价的索赔款……

  金宋的议和条款是:

  宋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

  在宋朝还是主要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朝代,又不像是明中期和清代能从国外进口白银,宋时代哪有那么多的贵金属金银呢?

  国库早已空虚,哪有那么多金银?只好下令在京城尽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惊恐,全城乱纷纷,朝野闹哄哄。

  议和条款还规定,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李邦彦等奸臣极力劝赵桓接受这些条款。

  赵桓居然答应了,李纲却坚决反对……

  结果,宋饮宗赵桓立即罢免了李纲……

  等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城时,

  李纲、种师道先后都被夺了军权,宋钦宗把战、守、和的全权都授给宰相何栗。

  宰相何栗迷信自称道法通神的江湖骗子郭京,举荐给了宋钦宗,便重用郭京的‘六甲神兵’(其实是一群流氓混混、三教九流之辈)去守京城……

  郭京招揽来的近万名‘六甲神兵’打扮怪异、大张旗鼓,出城迎战金军骑兵时,一触即溃……

  在城楼上作法的郭京,见大事不妙,还没有把骗来的重金赏赐花光,只好趁混乱之际,带着三千‘六甲神兵’出城,趁机逃跑了。

  (他领‘神兵’逃到襄阳附近,落草了五个月左右后,被襄阳统制官张思正率兵,把‘六甲神兵’击败,并斩杀了江湖大骗子郭京。)

  郭京的‘六甲神兵’败逃后,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率两路金军,攻破了汴京的外城。

  这时,内城和皇城,还未被金军攻破。

  然则,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中二病晚期不可救药’的宋钦宗赵桓,居然听信金军的议和会晤,他亲自出皇城,去到金军大营去议和,然后就被金人拘禁,再也不放回去了。

  赵吉感觉,现在这位太子赵桓,特么的是脑子进水了,还是被门给挤了?或是二者兼有之。

  朕的三子赵楷呢?

  虽然,赵楷像朕一样聪明文采出众,还中了科举状元,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皇子状元;

  但是,历史证明,在国难之时,赵楷领一军为帅,结果惨败于金军。赵楷,略输武功……

  朕的九子,赵构!

  就是那个泥马渡康王的赵构,后来金军南下,搜山检海,要捉的就是赵构。

  这小九,还真的会逃跑,乘船能逃到了海里漂泊过除夕……

  不过,赵构还算有功,保住了我大宋的半壁江山。

  然则,赵构唯一的一个幼子,再经历完‘苗刘兵变’之后不久,就夭折了……

  然后,小九赵构就终身没再生育。只好从宋太祖后代中备选出两个男孩,再二选一,过继一个为子嗣。

  特么的,这等于将宋太宗一脉,又还给了宋太祖一脉了啊!”

  卧槽!赵吉感觉看到自己这位大儿子主动请辞,不想当太子后,自己胡思乱想的有些多。

  总之,目前已经有的这些儿子们、女儿们,赵吉因为占用了原主宋徽宗的身体,自然是皇子们、帝姬们都从身体之内,真实地存在着无法割舍的骨肉之情。

  但是,赵吉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灵魂,是个二十多岁的少年,(咳咳)实则为青年;

  现在,占用的这身体,也才三十八岁啊!

  自己多么希望用自己的灵魂和肉体,与心爱的女人,共同努力出几双自己的儿女,从中若能选出优秀者继位,是最好的。

  思至此处,赵吉摸着太子赵桓的头顶,爱怜地道:

  “太子,国之根本!

  朕,如今并没有想废长立幼。

  桓儿,你多虑了。

  朕召你来,是想提前告诉你一声,

  后天,朕准备出宫,去南巡。

  由太子监国!”

  赵桓诧异道:“父皇,为何要南巡啊?”

  …………

第56章 召见郓王赵楷

  赵桓诧异道:“父皇,为何要南巡啊?”

  赵吉不悦道:“朕想南巡,自然有南巡的道理。

  朕离京后,桓儿监国。

  朕已经下诏,召李纲和宗泽回京,你要厚待这二位能臣。

  等到朕南巡归来时,要重用李纲和宗泽。

  国内的大小事物,暂依旧制,若有棘手之国事,可问李纲和宗泽。

  若李纲和宗泽未到京期间,非涉及对金、辽、夏的外交之事,桓儿可问给你当了五年太子詹事的耿南仲。”

  太子赵桓诚恳地答应道:“儿臣谨记。”

  赵吉点了点头,心想若要是李纲和宗泽回到京城后,还真的能替太子监好国。可是,他俩先前被贬到距离京城遥远之地,即便是快马加鞭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敢回汴京。

  若在李纲和宗泽没有回到京城,那么有威望的大臣又不是如北宋六贼之辈者,莫过于相当于太子文化课师父的太子詹事耿南仲了。

  论才学,耿南仲绝对行,毕竟他还是礼部员外郎、徽猷阁直学士,可是,赵吉是知道未来的靖康耻之前,金军入侵时的耿南仲,他力主割地求和。

  唉!赵吉在心里感叹:历史的未来,北宋被金军入侵时,主张割地求和的大臣占了绝大多数。现在,他倒是知道很多位大臣,现在都是朝廷的大员或是重要部门的主官。还能把以后金军入侵时将会提出主割地求和的大臣们都杀了吗?

  何况,现在的京城,几乎没有既忠良又能干的大臣了。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耿南仲奉诏入宫拜见赵官家……

  赵吉对于耿南仲这种士大夫,也只能表面装作客气的样子,将太子暂时委托于他。

  …………

首节 上一节 33/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