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7节
其罪,当受凌迟之刑!”
不过,赵吉还是觉得这古代的凌迟之刑,还是太过于残忍和灭绝人生。
何况,赵吉心里清楚,这妖道林灵素,难道是真的成心把进献给原主宋徽宗丹药里面下毒的方法,想谋杀皇帝吗?赵吉是不相信的。
赵吉御笔朱批:“改妖道林灵素凌迟处死,为斩首。”
第64章 今夜,朕很忙碌
赵吉御笔朱批:“改妖道林灵素凌迟处死,为斩首。”
梁师成很会见缝插针,拍马屁道:“官家真乃仁慈之君。对如此最大恶极的林灵素,改凌迟处死为斩刑,真乃千古仁君也!”
赵吉知道,在这宋朝,死刑的处决方式分为三种,凌迟、绞刑、斩首。
大逆不道、十恶不赦者用凌迟刑法!其他的死刑犯适用于绞刑或斩,该绞该斩都须严格审判和复核,再报送给皇帝御笔朱批之后才能生效。
宋代和唐代一样,还规定被判为绞或斩的犯人可以交纳铜来赎罪,交纳的数量为一百二十斤,宋代除交铜之外,还要另加决杖一顿。虽然如此,当时仍有不少的犯人因交不出这些铜而被绞死或斩首。
赵吉又御笔朱批,多写出一行字:妖道林灵素,祸国殃民,进献毒假仙丹让朕服用,罪大至极,不可交铜赎罪。明日午时三刻问斩。
赵吉将朱批过后的审判文书,交给梁师成。
梁师成拿着皇帝的朱批文书,欣然领旨,退出延福宫,去办差了。
赵吉又传来了大太监杨戬,问道:“杨太傅,朕交给你的差事,可否办妥了?”
杨戬立即回答道:“老奴已经按官家的旨意,派出了百余名传旨宦官,去往咱家入艮岳文官名单上的那些官员的府上,传官家的口谕了。”
赵吉点点头,表扬道:“杨太傅,此事办得甚好!”
……
此时,京城六品以上的文官们,都接到了宫中宦官带来的官家口谕:
“艮岳竣工,朕邀爱卿,明日辰时一刻,在艮岳园门前集合,共游艮岳,朕欲与群臣同乐也。”
接到明日游艮岳的文官们,其实还不知道这是赵官家赵吉,让大宦官杨戬设计好了的一个局,想薅他们的羊毛。
接到游艮岳旨意的文官们,大都非常高兴,这是官家看重本官啊……
可是,还是有少数文官,有的是不高兴,有的是心中生疑……
其中,不高兴者极少,也就几个还算正直的文官,感觉这艮岳修建的几年以来,从南方征运花石纲无数,浪费了国库大量的钱财,重用了大量民夫徭役导致南方很多农田因缺少劳动力而荒芜。
极个别的有识之士,只能暗中感叹:这艮岳修得如同秦朝修建阿房宫和骊山皇陵啊!修艮岳是亡宋的前兆啊!艮岳建成了,还君臣同乐?也不知道君臣能同乐最后几年呢?
还有一些大臣,对于赵官家如此没有什么兆头的情况下,先是宣布了还应该再修建几年才能真正完工的艮岳,突然间宣布峻工了,而且明日就要君臣共同游艮岳,
那些朝堂之上的老狐狸们,还是非常怀疑赵官家的用意的。
京城,蔡京的太师府。
蔡京在灯火明亮的宽大书房内,早已屏退丫鬟和仆役。
他召来了除长子长子蔡攸和次子蔡鯈(音tiáo)之外的五个儿子蔡翛(音xiāo)、蔡绦(音tāo)、蔡鞗(音tiáo)、蔡眥(音zì)、蔡脩(音xiū),共议时政……
蔡京的长子和次子没来,是因为长子蔡攸最近多半年开始与蔡京不睦,次子蔡鯈早卒(死人是没法来议事了)。
今年七十三岁蔡太师,虽然已经过年过古稀,但是他精神矍铄。
蔡京他捋着花白的胡须,扫视着面前恭敬侍立着的五个儿子。
蔡京问道:“你等如何看待,当今的赵官家,在这两三天内,做出的如此大的动作呢?”
…………
【PS:关于蔡京的儿子,在史料上有记载是七个的还有记载是八个的。
蔡眥,有的史料上有记载说是蔡京的第四子,有的史料上说蔡京的第四子是蔡绦(音tāo),有的史料里蔡京的儿子中居然没有蔡眥这个名字。
较真了好一阵,查了很多资料,搞得一头雾水。
结果也考证不明白,恕我学识浅薄。
读者有知道的,留言告诉一声吧,谢谢!
这本书里,让蔡眥当蔡京的第六子吧!】
第65章 蔡京与诸子密谋
今年七十三岁蔡太师,虽然已经过年过古稀,但是他精神矍铄。
过年过古稀、精神矍铄的蔡京,捋着花白的胡须,扫视着面前恭敬侍立着的五个儿子,问道:“你等如何看待,当今的赵官家,在这两三天内,做出的如此大的动作呢?”
蔡京的第三子蔡翛,现任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他叹气道:
“回父亲大人的话,儿子今日在礼部当值,接到了圣旨:改‘帝姬’为公主,改宗姬为郡主、改族姬为县主。
依儿子看来,这是赵官家对父亲大人,在七年前的政和三年进言的否定啊!
当时,父亲大人上奏,进言宋廷应仿照周朝‘王姬’位号,改帝女‘公主’为‘帝姬’。
这‘帝姬’称号存续至今已经七年整了,不知赵官家为何突然改称。
也不知道,此事是否指针父亲大人呢?”
蔡京老脸一沉,沉思不语。
官至徽猷阁待制的蔡京第四子蔡绦,道:“我听到京城流言,说‘帝姬’此号与‘帝饥’即饥饿的饥同音,恐怕是当今赵官家引为不吉。故此,恢复旧制,仍称帝女为公主吧?”
“若是如此简单,便好了!”蔡京开口后,瞧向第五子蔡鞗,问道:“鞗儿,你娶了赵官家的茂德帝姬为妻,如今应该改叫茂德公主了。
你有没有用从茂德公主处,探听到赵官家恢复旧制的用意呢?”
蔡京的第五子蔡鞗,官至宣至和殿待制。
两年前,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十一月十八日,时年二十一岁的蔡鞗,即迎娶了宋徽宗的十六岁女儿茂德帝姬赵福金为妻,成为驸马。
蔡鞗恭敬地对蔡京道:“儿子并未从茂德公主那里,听到宫中之事。何况,因吾幼子愉儿尚不满一周岁,茂德公主近一年来未曾回宫探亲。”
蔡京点头了头,又问道:“吾子,还听到有不利我蔡家之事吗?”
蔡京的第七子蔡脩,道:“听说,林灵素被官家下令给捉了去问罪,不知道结果如何?父亲不是曾经和林道长交好吗?”
蔡京瞪了一眼蔡脩,骂道:“脩儿,你竟口遮拦!为父何时与能妖道林灵素交好了?
以为父看来,林灵素极可能是得罪了官家,他有可能就是第二个因罪被问斩的小王先生!
还有,你等今夜都要写好一封奏书,勇于揭发妖道林灵素的罪行,你等一定要划清与妖道林灵素的界线,以免惹祸上身。”
一直没有多言的蔡京六子蔡眥,开口说道:“父亲大人,我等倒是与那妖道林灵素的交往甚少,
然则,我们的大哥,他最近一年来,与那妖道林灵素私交甚密啊!
大哥他还经常向赵官家面前,鼓吹道家的长生之术,推崇那妖道林灵素所炼丹药可益寿延年。
如今,大哥他是不是极易遭到官家的嫌弃呢?”
“哼!”蔡京拍案大怒,恨得牙根紧咬,从口中挤出几个字道:“休提蔡攸这逆子!”
蔡京的第五子蔡鞗劝道:“大哥在宣和殿大学士这任内,不思处理政务,唯知在帝侧论道家神变之事,演市井淫秽之戏以邀宠。
他为了争权,向赵官家卖好,竟然与父亲大人反目为仇,害得父亲大人提前置仕!
然则,还请父亲大人三思,大哥蔡攸毕竟是我蔡家的人,他若是失宠于官家,甚至因妖道林灵素一案获罪,不仅是我蔡家的颜面无光,
若逼得狗急跳墙,我蔡家一些不光彩之事,被大哥他真的揭发出来,我蔡家也是不好过的啊!”
蔡京恍然大悟,觉得娶了公主的第五子,此言在理啊!以长子蔡攸能出卖亲爹的品性,估计若是官家问罪蔡攸之时,他不但能卖了亲爹亲弟弟也一样能卖了。蔡京连忙问道:“依鞗儿之见,该当如何?”
第66章 谦谦少年,更惜翩翩少年
蔡京恍然大悟,觉得娶了公主的第五子,此言在理啊!以长子蔡攸能出卖亲爹的品性,估计若是官家问罪蔡攸之时,他不但能卖了亲爹,就连亲弟弟们也一样能卖了。
让蔡京耿耿于怀的是,就在今年宣和二年的六月初九日,他被赵官家以年老多病,而告老置仕了。
其实,即便是年过花甲的蔡京,身体也很好,一点病也没有。
可是,他的大儿子蔡攸,主动向赵官家上表,称其父蔡太师脉搏孱弱、老年体衰,为人子的蔡攸,主动代父请辞当朝宰执之位,以便能好好地养病。
然后,赵官家还真的就批准了。但是,还是给了三起三落的蔡太师置仕(退休)后的最高荣誉,每逢农历的初一、十五,朝会之日可以上朝见皇帝……
当蔡京听说了赵官家同意了蔡攸的代父请辞后,这位身体硬朗的蔡太师差一点没被气死。
当时,气得蔡京暗地里大骂其长子蔡攸:逆子卖父,邀宠求荣!
逆子指的就是蔡攸,父就是他这位身体硬朗的宰执蔡太师。蔡攸所邀的当然是赵官家的宠。
其实,最初蔡京和蔡攸这对父子的关系,还是十分融洽的,可以用父慈子孝来形容。
当蔡京最得官家宠信时,蔡攸知道其父蔡京好比蔡家的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荫庇着蔡家几百口人。
可是,在宣和元年,宋徽宗感觉蔡京的党羽太多,权势过大,怕蔡京成为权臣盖主。故此,赵官家一度欲罢蔡京的相位,先罢去蔡京的党羽刘昺、刘焕等人,指令御史中丞王安中弹劾蔡京。
蔡攸听说此事,立刻跑到徽宗那里百般恳求,宋徽宗才改变初衷,依然留用蔡京为太师,实则是群相之首的宰执。
之后的一年来,蔡攸感觉只依靠其父蔡京,那也绝对没有抱住赵官家的大腿,能使自己的飞黄腾达、坐上相位来得更快。何况,蔡攸一向感觉这个长子,并被不父亲大人蔡太师所重视。
以父亲大人蔡太师在朝堂上的地位,自己已经四十多岁了,官职十余年不变,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反而父亲大人更偏爱他的几个弟弟们,尤其是其六弟蔡眥被父亲重视程度更高。加之一些人从中挑拨,于是父子失和,反目为仇。
赵吉的身体原主宋徽宗,还在当端王时,即在其哥哥宋哲宗元符年间,他这个端王也得上朝下朝。
当时,端王赵佶每次下朝,都能看见一个比自己略长几岁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端王就问左右仆隶,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说:“是蔡承旨的儿子,蔡攸。”
端王便在心中暗记下了蔡攸,对其好感由来已久。
元符年间,蔡京的官职只是个承旨。当时,蔡京的亲弟弟蔡卞已备位枢府,兄弟俩不能同时被提拔,蔡京只能为承旨。
蔡京的长子蔡攸,当时才二十岁出头,在京城裁造院作监守。他已很会抓住一切机会为自己的前程,铺路架桥。
看似,当年的蔡攸经常能偶遇到端王赵佶,其实,当时蔡攸每次上裁造院时,他早就算计好时辰,正好能赶上朝臣退朝出来,以便正好能和下朝达官显贵相遇,以便混个脸熟,以便自己日后的仕途能进步得迅猛。
绝大多数的朝达官显贵们,看到了即便看到了翩翩少年的蔡攸,只是视若不见罢了,根本没有放在心里。
只不过,当时同是翩翩少年又有谦谦君子之风的端王赵佶,遇到了一个知书达理、相貌清秀的翩翩少年,自然会多留意几眼。
就是那几眼,奠定了二十多年的志同道合般的友谊……
当然,莫要想歪了。
这志同道合,指的是:喜欢声色犬马游乐,任内不思处理政务,崇信修仙长生之事,参于市井淫秽之戏。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