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8节

  二十多年过去了,

  原主宋徽宗和蔡攸,情比金坚。

  宣和二年初,宋徽宗得知蔡京和长子蔡攸闹矛盾,立即另赐给了蔡攸一处府第,让父子各立门户。

  惺惺相惜的蔡攸也一心想回报赵官家,他的回报,就是百般地奉承赵官家彼时修仙问道寻得长生之法的正确,不断地向赵官家上报各地出现的祥瑞。

  例如:数千只鹤从位于艮岳,飞到上清宝箓宫,蔡攸便写表上奏,陛下修仙感动天帝,才能出现此祥瑞……

  蔡攸又自创自导一些奇闻:说有珠星璧月、跨凤乘龙、天书云篆的符应,还同道士林灵素的徒弟们,争相证明神变的事,因此,原主宋徽宗才同意林灵素的提议,在全国各地兴建神霄万寿宫和玉清宫观,导致劳民伤财,怨声载道……

  蔡攸更狠的就是,出卖自己父亲的群相之首的宰执之位,以邀赵官家的安心和对他的宠信。

  蔡攸至搬出蔡太师府,入住官家所赐的府邸以来,已经有小半年了,就再没有回到过蔡太师府。

  宣和二年六月初六,阔别半年再回太师府的大公子蔡攸,当然不用仆人通禀,直接冲进蔡太师的书房。

  当时,蔡太师正会客张邦昌和李邦彦,蔡京的长子蔡攸冲入书房,上前就急着抓住父亲蔡京的手腕,进行诊脉……

  蔡攸煞有介事地说道:“太师,脉势舒缓,有恙乎?”

  蔡京慌张地说道:“无恙!”

  当时,蔡京被大儿子这种连爹都不叫了,直呼官职,又学着当郎中的疯魔举动,都给搞懵逼了。

  蔡攸皱着眉头,道:“太师,脉势舒缓,恙在心腑!

  宫中还有要事,下官先行告退了。”

  说罢,蔡攸转身就走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蔡京的两位客人张邦昌和李邦彦都懵逼了,真是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邦彦问蔡京:“大公子,为何走得如此之急?”

  宦海沉浮多年的蔡太师,这会儿反应过来了,他长叹道:“这个逆子,欲盼老夫患病,而奏请官家,罢免老夫吧!”

  果然,蔡攸急急忙忙地回到了自己的府中,就起草奏书,言其父蔡太师脉势舒缓,恙在心腑,子代父书,请求致仕……

  三天以后,宣和二年六月初九,赵官家赵佶下诏,同意蔡京致仕,只是每逢初一和十五,蔡太师仍然可以参加朝会……

  此时,蔡攸这种“大公无私”的表现,赢得了赵官家的赞许,他在赵官家的心里的分量更重了!在原主宋徽宗的心里,不久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蔡攸应该拜相了。

  可是,蔡攸万万没有想到,如今宣和二年十月以后的赵官家,已经不是他少年时知己般相惜的赵官家了。

  怎奈,

  蔡攸机关算尽终成空,

  赵吉霹雳手段清奸佞!

第67章 艮岳开业

  宣和二年农历十月十二辰时,艮岳的入园门前,百余名在京的六品以上文官,皆执按官家的圣旨,按品阶大小,排好了长队,等待着当今天子赵官家前来,君臣共游艮岳。

  这些文官们,现在还不知道,入艮岳是要捐家财的。

  只是,这些朝大员中,没有蔡京。

  蔡京在昨夜与除了长子蔡攸之外的几个还健在的儿子们一商量,这两天赵官家不仅提前对正在修建的艮岳提前峻工了,还邀请群臣与赵官家同游艮岳,

  还发出诸如召回被贬出京的李纲和宗泽等数道圣旨,当然,这是秘旨,

  但是,以权倾朝野,又素来与宫中诸如杨戬等大宦官交好的蔡太师,从侧面打探出来那些小官们不知道的消息,还是不难的。

  这一切,让老谋深算的蔡京。摸不清赵官家的路数了。

  更何况,蔡京怕见到了这两日性情大变赵官家后,万一赵官家想起了这么多年来,他蔡京一心只为了巴结皇上,讨赵官家开心,而误国误政的那些事情来呢?

  蔡京不禁后脖颈一凉,他感觉,如果当今的赵官家一翻脸,那么,他很可能步妖道林灵素的后尘。

  昨夜,蔡京梳理了一下,这些年来,为了付当今的赵官家欢心,没少做祸国殃民的缺德事。

  蔡京以前经常对当今官家说:“如今,国库的铜钱多达五千万缗,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

  于是,赵吉的身体原主宋徽宗,即便听信蔡京的谗言,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

  还任用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开凿大伾三山,建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土木徭役,服役者不下四十万。两河人民,愁困不聊生……

  而蔡京竟以周公和召公自居。

  之后,堂皇奢侈的延福宫,人工开凿的景龙江、壮观而美丽的艮岳,这些都能在十来年的时间内相继得以动工修建,

  当然是离不开群相之首的蔡太师的赞同和大力支持的。

  ……

  其实,蔡京本来就是为了权势,可以将自己塑造成或‘忠’、或奸的为政处事的风格。

  毕竟,蔡京还被手握大权的司马光表扬过:若人人奉法如君,差役法有何行不通的?!”

  在哲宗朝,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臣僚们都担心太急迫,只有蔡京如约,使其辖区全部改雇役为差役。

  因此,蔡京假称自己年老多病,行走不便为由,便不来参加君臣同游艮岳的庆典了,由他的几个儿子替父亲蔡京…行事……

  “陛下,驾到!”杨戬站在艮岳的大门口,高声喊道。

  群臣回头望去,只见朝着他们这边而来是一队三百余位皇城司亲卫组成的“大驾卤簿”,旌旗招展,车乘相衔、华盖翩翩,鼓乐喧天,气势恢宏……

  ……

  赵吉走下龙辇,来到艮岳的入园入口,瞬间群臣们一起叩拜,山呼万岁……

  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杨戬,立即小跑着上前,叩拜见礼后,他便眉开眼笑地说道:“官家,老奴已按官家的旨意,将艮岳的布置都妥当了。”

  赵吉高声道:“今日,艮岳开业!”

第68章 一群朱紫

  赵吉高声道:“今日,艮岳开业!众爱卿能来,朕心甚慰!”

  跪在艮岳入园大门前的近百名文官,一时都听得有些懵逼了。

  “艮岳开业?!”群臣心中狐疑着:不是只有酒肆店铺这些买卖铺才叫“开业”的吗?怎么耗时数年,花费足有数千万贯钱的皇家园林,为何要用市井的“开业”之词呢?

  不过,群臣们没有任何人,敢当面质疑赵官家用错“开业”这个词的。

  赵吉看向跪在自己面前的一群从一品到六品的文官们,他们今天都没有向以前那样,学着官家的样子穿道袍,而是都换上有压箱底的代表品级的紫色、朱色的曲领大袖的“从省服”,腰间束革、还配挂着或用金或用银制作的小鱼袋,头上也都戴上了各自的长翅官帽。

  这种大宋特色的长翅官帽,除了在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

  赵吉知道,这长翅帽的发明人,是自己这副身体原主人的真系血脉祖先赵光义的亲大哥宋太祖赵匡胤。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坐上龙椅以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

  有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大臣们的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甚是不懂礼数。赵匡胤恼怒,但他却不露声色。

  退朝后,赵匡胤想出个办法,传旨让官员们在原来的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这长翅或用铁片、或用竹篾做骨架,再包裹上布沙。一顶大宋朝的官帽,两边铁翅要各穿出一尺多长。

  而这些一品至六品的大臣们,今天也不学着官家穿道袍而也穿道袍了,他们则是改穿了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的大宋公服——“从省服”。

  赵吉看跪在前面的一群文官是穿紫色的从省服,跪在后面的那群文官是穿朱色从省服。真可谓是“一群朱紫”!

  因为,赵吉这次召在京的文官来游艮岳,所召的官员都是六品到一品的官员,因此,这些文官中没有穿绿袍子的七品官,更没有穿青色袍子的八、九品小官了。

  大宋公服——“从省服”,以用色区别等级。

  在大宋的元丰年之前,大宋的九品和八品官的公服用青色;七品和六品官用绿色公服;五品和四品官穿朱色公服,三品官以上穿紫色公服。

  这也是古代,说某家出了很多大官时,用一个词叫“满门朱紫”来形容。

  历史系学霸的穿越者赵吉却知道,自己的这副身体的原主人赵吉的亲爹宋神宗的丰年间,把各品级的从省服的颜色略作调整。

  宋元丰年间,官员的从省服的颜色:一、二、三、四品用紫色;五品至六品用绯色(即朱色);七品、八品、九品用绿色。

  按当时的规定,能穿紫色和绯色(即朱色)从省服者,都要在腰间配挂金银装饰的小鱼袋,用金银钱袋从里到外能更明显地区分高低职位。

  赵吉故意问道:“众爱卿,今日为何不穿道袍,而改穿许久没有穿过的从省服呢?”

  群臣你瞧我,我瞧他,没有愿意主动回话的。

  他们也知道,最后的这两天内,赵官家发出的圣旨和政令太多,也与以往相比,令他们太不可思议了,故此,没有人想当出头鸟。

  赵吉的目光扫了一眼靠前面跪着的大臣们,有太宰余深、少宰王黼、以及左右丞张邦昌,李邦彦。大臣唯独不见老奸巨猾的蔡太师。

  “哈哈哈……”赵吉大笑道:“自古以来就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楚王好细腰,

  昔日,朕好求仙问道,长穿道袍,

  尔等为讨朕的欢心,也穿道袍服,而不穿而穿官服!

  朕不怨诸位爱卿!

  然则,朕通过妖道林灵素一案,

  方知,朕昔日修仙求道,犹如大秦始皇帝被徐福所骗!

  朕当亲书罪己诏,以昭告天下!

  卿等也要自查,昔日为何不及时劝谏朕所犯之错呢?”

  赵吉的此言一出,

  群臣们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站在艮岳园门前的赵官家,还是昔日那位只知沉醉于犬马声色,奢靡享乐、求仙问道、绝不会承认自己错误的赵官家吗?

  那群穿紫色和朱色公服的文官们立即哗然,即使头上都着两三尺长的长翅帽,也挡不住群臣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

  赵吉道:“众卿安静,朕还有话要说。”

  赵吉身边的大宦官杨戬立即用他那种中性且穿透力极强的尖尖的嗓音,高喊道:

  “诸位大人,莫要议论纷纷,这成何体统?

  何人还敢不听赵官家把口谕宣完?”

  群臣们立即安静了下来。

  赵吉郑重其事的道:“如今国库空虚,又逢国内多地遇灾,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者比比皆是。

  赈灾救济灾民要用钱,

  出兵讨伐叛民要用钱,

首节 上一节 38/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