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39节

  辽夏两国边防要用钱……

  然则,我大宋如今的国库已空虚!

  众位爱卿有何好办法,可解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

  [PS:感谢这个这个vv的打赏!]

第69章 软硬兼施

  “然则,我大宋如今的国库已空虚!

  众位爱卿有何好办法,可解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

  赵吉的话一出,群臣都面面相觑,无人敢回话。

  赵吉冷笑道:“众位爱卿,是不是想到了要对百姓多增苛捐杂税呢?”

  其实,像太宰余深、少宰王黼、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等很多大臣,在赵官家说国库空虚有何办法时,他们还真的想过可以再对百姓多增加几项名目的杂税。

  但是,他们察觉到了赵官家在这两天内的变化太大了,性情上宛如变了一个人似的,因此,他们都没有把心想的可以对民增税来增收的想法说出来。

  像太宰余深、少宰王黼、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等当朝大员可都人精,不仅是能科举得中,有学识智商高,他们的情商还都非常高。要不然,这些年来怎么能得到赵吉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的青睐呢?

  当然,他们的情商只是狭义上的,就是会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种毫不利国利民、专门利己的情商。

  反而诸如李纲、宗泽这样情商不算太高但是爱国怜民的忠臣,却被贬出京城。因此,现在围绕在赵吉身边的当朝大员,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什么忠臣了。

  赵吉看到他这一问,在艮岳大门前的文臣们,没有一个敢回答他的,便自问自答,道:“众位爱卿,若是想对百姓增收苛捐杂税者,可谓是误国之臣!当杀!”

  听完赵官家这话,太宰余深、少宰王黼、左丞张邦昌、右丞李邦彦等当朝大员,凡是想到了对百姓增收苛捐杂税者,不禁冷汗直冒。都暗自在心中庆幸着,幸好自己聪明过人,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没有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脱口而出。

  赵吉又道:“如今艮岳已经建成。朕却深感自责。

  为了修建艮岳,而从东南征运花石纲。

  这艮岳之中,大量的奇花异草,参天大树,大小奇石,雄黄无数,大都是千里迢迢地运到京城,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无数。

  这真是朕当年的过错,使得国库亏空甚巨啊!”

  其实,作为穿越者的赵吉,感觉自己说完这些自责的话,简直就是给自己这副身体的原主人宋徽宗在背黑锅啊!

  不过,赵吉也知道,该当背锅侠的时,也得当啊!这样,才能彰显出自己要改过自新,让天下人看到一位“浪子回头金不换”式的明君啊!

  赵吉感觉在群臣面前做了次自我批评,并不丢脸,反而能被史官记录在册,以后写进史书,定会受到后世的赞扬朕是一位知错能改的明君。

  现在,赵吉可是带着史官来的。

  在古代的各朝各代,皇帝在公开场合的一言一行,可都是有史官给记录的啊!就连在皇宫内,哪年哪月哪个时辰,皇帝临幸了哪个妃子或是宫女,临幸了多长时间,这些寝宫内的私事,也都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宦官给记录好的。

  当然,赵吉说这些话,也是一个铺垫。

  赵吉又道:“自大宋开国以来,就厚待卿等仕大夫,俸禄之高,超过历朝!

  如今,国家有难,需要用钱!

  朕与众位爱卿,自然应该同力克之!”

  群臣们现在是明白了,赵官家可能是想让他们捐钱了!

  赵吉又道:“从今日起,朕及后宫内也都要力行节俭,御膳品类减半。

  朕要从左藏库,拿出一百万贯,捐献给国库,

  以用来赈灾救济灾民和出兵讨伐叛民,以及用于对辽夏两国边防的兵晌。”

  当然,原本赵官家的内库里是没有一百万贯那么多钱的。但是,他派人刚刚抄了妖道林灵素在京的道观以及京城附近他的私宅吗?所得脏款,那可是一百多万贯钱呢!

  “朕的左藏库,原本也是拿不出一百万贯钱的!”赵吉苦笑道:

  “这不是朕及时地发现了妖道林灵素的罪行吗?

  朕已经将其绳之以法,查证出林灵素不仅以有毒的丹药冒充仙丹,给朕服用欲害朕2的事实,还查出了他在掌管全国各地神宵万寿宫修建经费时的贪污证据,并将其贪污所得,全部查缴,共计百余万贯钱。

  然则,即便朕倾左藏库全部之财,还只是杯水车薪。

  今日,朕借着邀请诸位爱卿前来游艮岳,同时也想让诸位爱卿像朕一样,尽力捐献出各自家财的十分之一,以用来赈济灾民和出兵讨伐叛民乱贼时,所需的钱财。”

  群臣们听到赵官家居然让他们捐钱,数额还那么大,这可堪比用小刀,一片一片地割着他们的心头肉啊!

  群臣哗然……

  他们在昨夜,接到大宦官杨戬派出的传旨宦官,所传的官家口谕却是“艮岳竣工,官家邀请群臣共游艮岳”的啊?

  现在,游艮岳怎么还要收钱呢?

第70章 何其荣耀!有谁敢比?

  群臣哗然……

  既然是赵官家让来游艮岳的,还说什么君臣同乐,现在怎么还要收钱呢?

  而且,要收的这钱也给对不是小数目啊!

  在场的官员们,最低品级的都是六品官,最高品级的那可是一品大员啊!

  如今大宋的官员不仅是月俸在历代相同级别的官员中俸禄是最高的,而且他们的灰色收入多得都离谱。直接贪污或受贿者,也占了在场官员的大多数。

  他们都各自在心里打着小算盘,即便是其中所谓的“家贫”者,若是按赵官家的意思,让他们拿出十分之一的家财,那可都是上万贯钱啊!

  而像蔡京、王黼、童贯这些身居高位,手握实权的大员,让他们拿出家财的十分之捐献给国库,那每家都得至少拿出数十万贯钱啊!

  在场的群臣哗然,甚至开始不顾及君臣之礼,也不顾着头上戴着的长翅官帽的阻隔,相互之间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

  胸有成竹的赵吉,则是早就想好了对付的群臣们不舍得捐出十分之一家财的办法,他微笑地看着君臣正交头接耳地议论……

  这时,自恃得官家宠信、身居相位的少宰王黼,首当其冲,上前道:“臣王黼启奏官家!”

  赵吉微笑着,好似看到一条大鱼向着自己抛下的挂着铒的鱼钩处游来,轻声道:“爱卿有事启奏,但讲无妨。”

  王黼望着赵吉的笑脸,确定了这位当今天子依然是那位性情轻佻的赵官家,他就放心了。

  毕竟,这几年来,王黼可是被赵吉这副身体的原主赵官家,给宠得胆大妄为得很。

  昔日,他被赵官家召进皇宫,陪官家渴酒,并给官家讲些市井的荤段子,惹得官家附掌哈哈大笑……

  酒酣之时,王黼竟然敢当着赵官家的面,脱去衣袍,光着膀子与赵家一起喝酒,还讲些市井无赖之词气赵官家。

  赵官佯装发怒,手持棍棒要打王黼。光着膀子的王黼,也佯装被吓到了,便快速地上了宫内院子里的一棵大树,赵官家看着王黼像猴子一样爬上大树的狼狈样,在下面乐得前仰后合……

  现在,王黼回想着自己被赵官家宠信的点点滴滴,自己由通议大夫超晋八阶,被赵官家任命为少宰(右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另外,自己现在住的城西府第【昭德坊】,也是赵官家赐给的,还由官家御笔亲题牌匾“得贤治定”四个大字!

  何其荣耀!

  有谁敢比?

  他府中所需的东西,全都取于官府,自己是如今最受赵官家恩宠的人。

  王黼又想起,赵官家在当端王时的轻佻,他反而觉得这次赵官家让他们这些大臣共游新建成的艮岳,还要让他们出十分之一的家财当贺礼充入国库,完成就是赵官家轻佻性格的表现。

  甚至,极有可能赵官家,是以此吓唬众官,为博得一乐。

  因此,王黼才敢“谏”言,道:“臣王黼启奏官家,自古以来,君不与民争利,不夺臣僚家财。

  我大宋开国至今,皆厚待士大夫。

  然则,如今官家欲盘剥士大夫之先河,强征吾等臣僚家财十分之一,岂非明君圣主所为乎?!”

  ”

  赵吉面露耐人寻味的笑,心里更是讥笑道:“王黼你个奸侫之臣,这可是你自己跳出来找死的啊!可怪不得朕了!”

第71章 倾轧

  “我大宋开国至今,皆厚待士大夫。

  然则,如今官家欲盘剥士大夫之先河,强征吾等臣僚家财十分之一,岂非明君圣主所为乎?!”

  王黼对赵官家的进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臣唏嘘不已。

  他最后一句话,说得太重了。这也是他一向被赵官家宠溺得得意忘形的结果。

  赵吉面露耐人寻味的笑,说道:

  “朕欲让卿等捐出家财的十分之一,又不是入了朕的左藏库,而是要入国库、要用于赈灾、用于平叛各地的乱民造反、用于西面和北方的防的。

  众爱卿皆知,我大宋开国至今,皆厚待士大夫。

  此时,国家困难,难道诸位爱卿就不愿意为我大宋出些钱财粮帛吗?”

  赵吉的这话,把也想开口附喝着少宰王黼的许多大臣的口,都给堵上了。

  可是,王黼却感觉,自己方才说了那么重的话后,赵官家居然没有发怒,还是笑呵呵的,这就让他的心里更有底了。

  他回头,看向群臣,他那小眼神,示意着其它的大臣们也一起跟他向官家进言,不要打他们这些士大夫的家财……

  可是,太宰余深立即佯装咳嗽。

  “咳咳咳……”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余深,用手捂口,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他前仰后合,可是他的目光就是不与少宰王黼的目光相对。

  尚书左丞张邦昌、尚书右丞李邦彦互视一眼后,也迅速地低头不语了,就是不接少宰王黼投来的期许目光。

  其他的很多文臣,虽然心里是极其赞同少宰王黼对官家的进言,

  可是,他们心里感觉自己平日里没有王黼受宠,王黼进言说了过头的话,赵官家能原谅他,

  可是轮到自己也一起帮着王黼进谏诉责官家,那么赵官家怀恨在心可怎么办呢?

  日后,官家找麻烦,自己可极容易被贬官的。

  因此,在场的大多数文官们,还是保持着观望的心理,皆默默不语,偷偷地看着少宰王黼能否进谏成功。最好不用自己出头,就能坐享其成。

  现为淮康军节度使、保和殿大学士的蔡攸,也持观望的心理,他自然也不愿意捐出家财的十分之一。

  蔡攸的淮康军节度使是名誉官职,保和殿大学士才是他现在的实职。

  蔡攸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时,任宣和殿大学士。

  可是到了赵吉的原主北宋徽宗宣和元年,这皇帝的年号就是宣和,蔡攸所之前所任的宣和殿大学士,恰巧与皇帝的新年号“撞衫”,便把“宣和殿大学士”改名为“保和殿大学士”,属侍从贴职,品秩同资政殿大学士。

  大宋朝很多宰相,在没有登相位之前,大多数是某某大学士。而且,蔡攸的梦想,就是也能像他爹蔡京那样,登上相位。

首节 上一节 39/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