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04节

  崔博亮见贾琮不过个半大少年,看起来文质彬彬,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虽腰上挂了把样子货弯刀,那又顶什么用。

  只待自己一刀砍死他,镇住了场面,大伙儿就能和千户大人从容退走,之后便再做打算。

  崔博亮倒是有些武艺,身手矫健,一刀砍出速度极快,只当就此便能了结贾琮。

  却没想到,这半大少年闪电般抽出弯刀,毫不费劲的挡了自己一刀,竟然是个会家子。

  只是这小子挡了一刀后,却没有纠缠,而是快速退入身后的火枪阵中。

  然后崔博亮听到了这辈子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射击!”少年郎的嗓音清脆明快,有些好听,却是如此斩钉截铁,带着一股彻骨的寒气,甚至还含着一丝遗憾,叫人毛骨悚然。

  邹怀义惊恐的发现,贾琮只是说出那两个字,这些火枪手竟毫不犹豫的举起火枪,扣动了扳机,连半点犹豫都没有。

  他却不知贾琮带来的这些火枪手,曾与他在栖霞山围剿东瀛浪人,正是贾琮一声声射击命令之下,让他们抓住最佳的射击时机。

  使手中火枪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将往日嚣张凶猛的东瀛浪人轻易毙杀殆尽,这一幕早深深刻在每个火枪手的心底。

  让他们对贾琮怀着一种异样的信服,自然而然对他的命令毫无疑虑,这是一种共同经历生死血战,而养成的莫名默契,很难用言语解释。

  厅堂里的这些宾客,都看到首排十名抢手几乎同时射击,枪声震耳欲聋。

  因为崔博亮想着要快速砍死贾琮,便冲在最前面,所以,他是最先中枪的。

  而且一人就中了四发枪弹,身子被打得血肉模糊,其中一发打在脸上,整张脸都被打烂了,死状十分凄惨。

  而紧跟在他身后的另外三名水监司百户,也分别中弹倒在地上,被火枪近如此距离射击,根本就没有生还的可能。

  刚才崔博亮等人还非常嚣张的要拿下贾琮,可转眼间七个水监司百户,就被火枪击毙了四个,镇住了在场所有的人。

  邹怀义也被眼前一幕惊呆了,本以为崔博亮能乘势杀了贾琮,控制住局面,却没想到大庭广众之下,贾琮竟真敢开枪杀人。

  而那些火枪手似乎对他奉若神明,只要他一声令下,开枪杀人竟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这少年才多大年纪,他到底是如何做到,让手下人令行禁止,一往无前,视生死人命如草芥。

  许多宾客看到崔博亮恐怖的死状,甚至搜肠刮肚的狂呕起来。

  十名抢手射击完毕,习惯成自然的退到后列,第二排抢手娴熟的顶了上去,火枪平举对准了邹怀义等人。

  只要贾琮再喊一声射击,顷刻之间,他们这些人就会和崔博亮一样的下场。

  剩下的三个百户,以及那二十多个护院都僵住了身子,再不敢擅动,生怕招来那些火枪的踹射。

  再高的武艺,再快的刀,在近距离枪弹面前都是笑话。

  “邹怀义,如今你还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不觉得可笑吗,我劝你早些束手就擒,不要再做无谓挣扎,省的让手下白丢了性命。”

  “我还能再连发二十枪,除非你能拿二十条人命来填!”

  “四日前黄有亮等人的供状,已八百里急报,送神京五军都督府及圣上御前,按时间算,圣上应已知道伱做下的诸般恶事。

  你已是死局,你想要的圣旨和五军都督府令谕,应该马上就会到,束手吧!”

  邹怀义脸色一片死灰,贾琮的火枪阵完全威慑住了他的爪牙,已无人敢再逆其锋芒。

  又听说黄有亮等人的供状,四日前就已送往神京,原来自己早就被绝了后路,怪不得贾琮会如此肆无忌惮上门拿人。

  但是他心中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他相信金陵城中,依然有人能救他。

  就在这时,大门之外渐渐传来雷鸣轰然般的脚步声,似乎有无数人在向着这边聚集。

  一个家丁惊慌失措的跑了进来:“老爷外面来了很多兵,把这里都围了!”

  邹怀义眼中闪出一丝侥幸,连忙问道:“是哪里的兵?”

  话音未落,门外便潮水般涌进许多衣甲整齐,刀枪鲜亮,精神抖擞的兵卒,胸前的皮甲上烙刻着两淮盐运的字样。

  在场宾客中有知道底细的,已惊呼出声:“两淮盐运司的盐兵!”

第155章 利刃挽情殇

  领头之人一身盔甲,手握长刀,气势精悍,正是扬州盐运司都尉郑勇。

  “贾公子,我们的人入城时,与城门司守军花了些时间交接,还好有公子留下宁王殿下金印书信,到底还是耽搁了些时间。”

  贾琮笑道:“郑都尉来得及时,并没有耽搁什么,时间刚刚好。”

  郑勇挥手,入府各队盐兵一拥而上,把守住正堂与外厅的各个出口,在场所有的宾客都慌做一团。

  郑勇又道:“贾公子,我们已围死了邹府,前后门户都安排了弓箭手,绝不会有一人走脱!”

  贾琮看到邹怀义眼中原本那一丝兴奋,很快就暗淡下来,冷笑道:“只是让邹千户失望了,来的不是你水监司的兵马。

  金陵水监司勾结东瀛浪人,为祸甚巨,圣上授宁王殿下相机专断之权,昨日我奉殿下令谕调两千扬州盐运司盐兵,入金陵以防不测!”

  “调两千盐兵入城!”一旁张康年倒吸一口凉气,据他所知,两淮盐兵总数不过三千人,宁王一下子就调集两千入城,好大的手笔。

  邹怀义做下的事情被人揭破,不仅水监司已成众矢之的,圣上估计对整个金陵卫都起了疑心戒备,不然怎么会让宁王调外兵入城。

  想到这些,身为金陵都指挥佥事的张康年,心中阵阵发寒,圣上一贯谋深疑重,就算邹怀义伏法,事后金陵卫只怕也免不了被皇帝清算。

  那都尉郑勇听贾琮说调集三千盐兵入城,心里奇怪,不是只调动了八百盐兵吗,贾公子怎么说成两千。

  但他能做到两淮盐兵统军都校,自然不是个笨蛋,贾琮如此说法,必定有他的用意,他当然不会去戳破。

  贾琮之所以将调动盐兵的数量说多了一倍,就是眼下正是危急紧要关头,今日来邹府赴宴的,像张康年这样的金陵卫军官不在少数。

  邹怀义勾结东瀛浪人犯下累累罪行,刚才他手下那几位百户,如此死命维护,水监司大营中与邹怀义同流合污之人,绝不会是少数。

  那么这些来参加邹怀义寿宴,都是与他同属金陵卫的武官,其中又有哪些也牵扯其中,如今谁也不知道。

  水监司大营还只统兵一千,但整个金陵卫却统御兵马过万,一旦此事真的牵扯过大,人心叵测,后果难以设想。

  而自己带盐兵围困邹怀义府邸的消息,必然也会飞快传遍金陵,还不如行些疑兵之计,夸大入城盐兵的数量,扰人视听。

  可以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让那些藏于暗处,心有不轨之人,有所震慑,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大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让大厅中那些坐立不安的宾客,心中又是一阵恐慌。

  一名宁王亲卫快步走入厅中,气喘吁吁的向贾琮行礼,说道:

  “贾参赞,杨评事让我赶来报信,他听到邹府传出枪声,就按贾参赞事先约定,派人分赴金陵各官衙传讯水监司为祸之事。

  杨评事也已亲赴金陵卫都指挥司、锦衣卫千户所传宁王殿下令谕,其各处所下辖人马,一律闭门自守,擅动者谋逆论处!”

  宾客中如张康年等人都心中栗然,这贾琮好凌厉的手段,竟早就约好以枪声为号,抢先向金陵各军传下这等令谕,这是要抢占大义在先!

  正堂中依旧被手下百户和护院围护其中的邹怀义,此刻已一脸死灰,完全陷入绝望之中。

  本来他还奢望,邹府被外兵围困的消息传出,以他这几年存下的人脉,撒出的财货,或许会有人出面干涉转圜。

  但贾琮竟早就做下安排,抢先让人向金陵各方传下宁王令谕,这下就算有人有心出面,也不敢擅动,不然就要被扣上谋逆的罪名。

  上门拿人,火枪立威,引兵入城,兵围府邸,传讯扼势,每一步都算得严丝合缝,找不到一点空隙。

  到底是那宁王运筹帷幄,还是眼前这少年算无遗策,但不管是哪一样,邹怀义都知道,他已是死局,只要被拿问入狱,便再无生还可能。

  贾琮说道:“邹怀义,你犯下的这些事,这当口谁也救不了你,负隅顽抗都是徒劳,让伱的手下立即退开,束手就擒吧。”

  一旁的金陵都指挥佥事张康年,突然说道:“邹千户,如果你真的做下那等事情,国法森严绝难逃脱,还是尽早认罪吧!

  你入金陵卫二十年,是卫所中的老人,我和杜指挥使定会念在卫军同僚情分上,向上官进言恳请,祸不及家人,定保你妻女无恙,三思啊!”

  张康年这一番话说的情义诚恳,连贾琮听了都有几分动容。

  而邹怀义听了这话,更是目放奇光,问道:“张大人,此话当真!”

  张康年正色答道:“国法虽无情,但陛下圣明,我等恳请,当祸不及妻儿,自然是当真!”

  邹怀义突然颓然苦笑道:“前一刻还是高朋满座,后一刻居然被人斩尽后路,有死无生,我邹怀义居然落得如此地步,报应,报应!”

  这时通向大厅的月亮门,一个妇人和少女挣扎着要进来,只是被守门的盐兵死死拦住,那少女还哭喊着叫爹爹。

  邹怀义只回头看了一眼,便回过头来,喝道:“贾琮,你要拿我问罪,何必那么麻烦!”

  贾琮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很不好的感觉,下意识看了那张康年一眼,却见对方目光平静的看着邹怀义。

  此时邹怀义对围在身边那几位百户和护院死士,说道:“你们都退下!”

  见身边这些人还有几分迟疑,又大喝了一声,这些人才犹豫着退开。

  就在这时,邹怀义突然抢下一名护院手中的长刀,暴退了两步,他能积功升到千户高位,身手自然不弱。

  这一下出乎了所有人意料,本以为邹怀义山穷水尽,他喝退身边人定是要束手就擒,这个时候难道他还想持刀逞凶?

  贾琮脸色一变,大喝道:“拦住他!”

  却见邹怀义将长刀在颈中狠命一抹,颈血喷出,都撒在身旁金华银彩的寿席之上,然后轰然倒地。

  堂上众人无不惊骇失色!

  方才围护邹怀义的一干人,也被火枪兵一拥而上,缴械拿下。

  月亮门外那少女挣脱了盐兵的阻拦,冲入大厅,扑倒在尸体上放声大哭。

  她抬头望向贾琮,一张小脸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眼中却带着无限的恨意,让她美丽的容颜变得有些扭曲。

  “原来是你!是你逼死了我爹,我就是做了鬼也不放过你!”

  贾琮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之极,这都什么事情啊,明明是邹怀义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怎么倒像自己逼死了良善……。

第156章 事了心犹寒

  在温煦的晨光中,一辆马车行进在栖霞山蜿蜒曲折的古道上。

  贾琮掀开车帘,望着车外已有些萧瑟的山景,初冬将至,昨晚下过一场夜雨,空气中晕着冰凉湿冷。

  车厢内却是一片轻柔温暖,还有一丝甜润的栀子花香味儿。

  贾琮在安定寺抄了三天经文,今天是回城的日子,天还没亮,香菱就起了大早收拾东西。

  山道婉转,马车摇晃,香菱这年纪本就贪睡,早上又是宿睡未足,没几下就昏昏欲睡。

  雪腻俏美的小脸一歪,就枕到了贾琮的右肩上,也是心宽,居然就睡了过去。

  贾琮低头看她菱花似的两片唇瓣上,那一层新抹的胭脂,似红玉生晕,纤润欲滴。

  晴雯用贾家老宅里的栀子花,捣了几盒胭脂膏子,弄得满屋子都是甜润润的花香味儿。

  香菱自然也分到这样一盒。

  以前她在董老二身边,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从来就没用过什么胭脂,如今被晴雯熏陶几次,自然也生出些女孩儿天性。

首节 上一节 104/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