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71节

  刘士振解释道:“圣上请看,成形的瓷雷,会在中空柱心填入黑火药,并引出火信。

  在柱心周边填满铁屑,最后将瓷雷开口封闭,即可成型,使用时点燃火信,五息之间全力抛出,即可大量杀伤敌军。”

  嘉昭帝又问道:“这瓷雷外部缠满细藤是何用处?”

  一旁的贾琮解释道:“回禀圣上,瓷性易碎,瓷雷外部缠满细藤,是防止磁雷投掷时,未及爆炸提前落地砸碎外壳。

  而且瓷雷表面光滑,缠上细藤后,握持感更佳,能够投掷得更远。

  其实瓷雷外壳最好的材料是橡胶和生铁,橡胶制作瓷雷外壳,不仅没有易碎的缺点,而且雷体更轻,更便于携带。

  只是橡胶多长于南夷之国,臣粗略筹算,舟车运输费用过于昂贵,且橡胶熔炼不易掌握。

  而生铁铸雷杀伤力大,但涉及铁石熔炼,造价会更高昂。

  臣等与工匠多次商议,眼下尚在筹发之际,用瓷雷最是经济合效,便于快速大量打造。”

  嘉昭帝笑道:“贾爱卿奇思妙想,思绪缜密,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居然能想出这等奇物。”

  兵部尚书顾延魁说道:“圣上要是看了这瓷雷的爆发威力,必定会愈发惊喜,此物非刀枪箭矢之威可比。”

  嘉昭帝知道兵部尚书顾延魁,曾是军中干将,为人老成谨慎,处事说话一贯有板有眼,极少虚浮之词。

  这瓷雷能得他如此恳切之词,那它的威力必定不同凡响,这让嘉昭帝对这瓷雷的效果颇有期待。

  等到贾琮和刘士振对嘉昭帝解释完瓷雷的构造,便开始现场试用演示。

  贾琮让嘉昭帝和其他官员,退到土堤后两丈距离处。

  一个整装待发的火器兵,快速跑到土堤之后。

  按照队正的指示,点燃手中瓷雷的引信,然后用力投掷而出,正好落在那对木人标靶之间。

  嘉昭帝等人只听到一声地动山摇般的巨响,威势十分惊人,还夹杂一些嗖嗖的细碎怪声。

  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木人和标靶,像承受了一次天罚之雷,如锋利的镰刀划过麦浪,顿时倒下了一片。

  处在爆炸中心的几个木人,被瞬间击得支离破碎,这动静比火枪发射的声势,不知要大上多少。

  贾琮又让士兵将爆炸中心周边的木人,拿了一两个过来,给嘉昭帝和参加演练的官员查看。

  众人发现这些木人表面,镶嵌了密密麻麻的铁屑和碎瓷,看得让人毛骨悚然。

  这正是瓷雷爆炸的压力,将包裹的铁屑碎瓷四处飞溅,造成的杀伤效果。

  如果刚才受到瓷雷攻击的不是木人,而是真正的血肉之躯,必会顷刻间血肉糜烂而死。

  一想到这点,嘉昭帝等人虽都是见惯阵仗的人物,还是不由得一阵心寒。

  人对于认知不深的事物,总会有不由自主的敬畏。

  他们都见惯了刀枪箭矢等冷兵器的杀伤效果,即便是火枪杀伤,创口也和刀枪区别不大。

  但瓷雷的杀伤模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嘉昭帝脸色凝重的问道:“这种瓷雷你们营造了多少个,是如何保存护卫的!”

  刘士振见圣上脸色异样,顿时愣了一下,并没完全反应过来。

  贾琮却明白了嘉昭帝话中的含义,连忙回道:“启禀圣上,这种瓷雷试造了五十枚,昨日第一轮演示使用五枚。

  今日校场演示出库三枚,剩余四十二枚存库,臣已请忠靖侯选调五名忠勇可靠的校尉,专司守护库存瓷雷。

  每日早晚,刘副监都会亲自清点库存瓷雷数量,如有缺失,五名看护校尉连坐论罪!”

  嘉昭帝听了贾琮的回答,脸上神情略微松弛,但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

  “此物闻所未闻,乃军阵杀器,营造之法务必机密!

  守护校尉许以重金,一旦库存之物缺失,守护之人连坐处死!”

  在场众人听了嘉昭帝这番话,都心中凛然,但也明白圣上如此慎重的原因。

  这种瓷雷的杀伤模式,过于阴狠骇人,要是流失掉一两颗出去,都是难以预料的巨大隐患。

  如今大周境内虽无大事,但边患却从未完全息止。

  北有女真,西有残蒙,粤东之地也常被西海沿子诸国侵扰,而东海之滨倭寇之乱难平。

  瓷雷如果过早被敌酋得知,甚至被他们学去营造之法,后果不堪设想。

  甚至是会出现未曾制敌,先被敌制的尴尬之事。

  或者有人拿来刺王杀驾,随便扔出一颗,只怕再多的御林军也抵挡不住……。

  ……

  “贾琮,你研制瓷雷有功,精通火器格物之法,朕加封你为从六品火器监正,监督瓷雷营造。

  其余火器之法,如能尽快用于军阵,也一并统筹作实,朕有大用!”

  他见贾琮神情愕然,似对任命火器监正有些意外。

  又说道:“伱只要统筹便可,日常事务由刘士振代理,兵部观政之事不变,武勋子弟,不可荒废了勇武之根本。”

  其实贾琮虽没在火器监担任实职,但火器监西夷名士招募、火器研发等事他都在参与。

  不过他只是个举人,被赐观政之资,已是格外恩遇,正常情况下,如此年龄,是不可能过早敕封实职的。

  对贾琮来说,火器匠业之事,只是在金陵时迫于形势,才会介入进去。

  他对自己的规划,是想走文官之途,不然何必如此费心去考科举。

  如今看来,似乎有些走偏了。

  而且突然被封,实在有些突兀,甚至让人有种心急火燎的感觉。

  ……

  在从北校场返回的路上,与兵部尚书顾延魁坐了一路,一番交谈之下,让他多少知道了些底细。

  其实他日常在兵部观政期间,经常接触兵部的诋报信息,对边患国事了解的也不少。

  只是一些最新的信息,并不是他这个层面能轻易接触到的。

  如今嘉昭帝突封火器监正,兵部尚书顾延魁深知其因,自然透露了一些内情给他。

  自开春以来,关外之地因连年雪灾春旱,女真各部生计压迫,勾连党结,西进高丽受阻,纷纷南下袭边强掠。

  辽东各军镇屡受女真各部冲击,大战已是一触即发。

  女真各部生于白山黑水之间,占据地利,连年天灾,搏于生死存亡之际,激于凶莽狠戾之气,弓马战力极强。

  而大周兵将承平过久,相比之下,已力有不逮。

  嘉昭帝大兴火器之道,便是想弥补战力不足,强兵利卒,以平边患,稳固河山。

  而贾琮对火器一向有专精之名,又赶上瓷雷演练成功,正值眼下形势,于是任命火器监正,就变得顺理成章。

  其实嘉昭帝任命刘士振为火器司监副,却一直空悬监正的位置,心中早有打算,只是缺少一个契机罢了。

第254章 筹谋行天下

  神京城北小院。

  自从嘉昭帝发中旨,将秀娘香铺入册内务府,并给赐名鑫春号,这家新晋皇商便开始引起人们关注。

  等到嘉昭帝又降恩旨,给鑫春号拨帑银五万两,作为鑫春号铺设商路的资贷费用。

  愈发让鑫春号进入更多人的视线。

  如今神京的商圈中人,都知道鑫春号的东家,是内务府中唯一的女皇商。

  虽然很多人知道,她的背后站着的,是那位文名鼎盛的荣国贾家子,但在内务府入册留名的毕竟还是她。

  只是谁也想不到,这位内务府新贵曲大当家,大周江南各州香业的主事人,却住在这样一所普通的街巷小院里。

  靠窗的大炕上,贾琮正与曲泓秀坐在炕桌旁,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并不时交谈。

  鑫春号在江南铺设商路诸般事宜,如今已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内务府甚至专门派遣了几个属官,在各地协助鑫春号寻找铺面,联络货源,搭建商路。

  这当然能给鑫春号的前期拓展,省下了许多力气。

  而且以内务府的官面渠道推事,其效率还是非常可观的,目前在金陵和宁波两地,基本完成开铺的筹备事宜。

  当初贾琮耗费心机,让鑫春号入册内务府,不就是为了借用内务府的资源,以及皇家背景庇护。

  但是他却不想让鑫春号成为完全寄食内务府的拥趸,鑫春号必须有自己的维生发展渠道。

  这一点是他和曲泓秀的共识。

  对贾琮来说,后世的巨大信息冲刷,以及今生的亲身经历,让他比其他人更清醒认识,皇权的冷酷和排他性。

  嘉昭帝给了他一个皇商的名头和实惠,他可以为大周和皇帝陛下,做一些与国有利之事。

  但不代表他要将自己的性命和老底,毫无保留都卖给皇帝,必要的底牌和退身之路是必不可少的。

  而曲泓秀的出身根源,也决定了她对皇家怀有很深的天然戒心。

  主脑之人与众不同的心性,也决定了鑫春号这家内务府新贵,在皇商的外衣下,包裹着强大的独立自醒的内核。

  所以,贾琮会在内务府属官搭设的商道之外。

  依靠自己的人脉,在金陵、姑苏、扬州等地,搭建鑫春号完全自主的商路渠道。

  而选择这些地方,也是有原因的。

  在金陵有四大家沉淀的人脉,以及贾琮在金陵期间结交的关系。

  而林如海探花出身,巡盐两淮,出身姑苏五代列侯世家,他在扬州和姑苏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林家这样的江南官宦世家,数代沉浸,根深蒂固,除了姑苏和扬州,在江南其他各府的影响力,也绝对不会没有。

  这些都是鑫春号将来可以借鉴和周旋的资源。

  等到这第一步的根基打稳打实,鑫春号触角可延伸至江南八府一州、市舶司沿海口岸市镇。

  东进可以跨海出洋,北上可以经营辽东,南下可行商东粤及西海沿子诸国。

  到那时鑫春号将是何等的庞然之物,其实像这样的聚合体,在后世早就见怪不怪。

  当然这样的概想过于宏大,贾琮想要做到那个地步,需要匹配人力和财力,强大的信息流通网络,以及经年累月之功。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靠可信的人才,这是所有事项推衍落地的前提。

首节 上一节 17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