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81节

  如今北方九边重镇,除了辽东有女真侵扰,其余各镇基本无事,国力尚丰沛有余。

  养精蓄锐,以待敌疲,大周有的是这种实力和底气。

  大周君臣已打定主意,采用辽北严酷寒冬,消磨女真各部战力,以待全功的策略。

  而至金陵接收佛朗机火炮,来往时间少则一月,多则两月。

  随着形势的进展,九边统制的巡边日程,可能随时都会确定,已经不允许贾琮轻易离开神京。

  最后是让火器司副监刘士振,带着英吉利枪械师麻思朵,南下金陵接收佛朗机火炮,并分批押送神京和登州。

  ……

  自从火器坊开办之后,又加上辽东战备承接的火器营造事务,占用了贾琮很大一部分精力。

  在刘士振走后,他提拔了一位叫郭正的火药师,让他担当火器坊的营造管事。

  郭正进火器司之前,是河西很有名的烟火匠师,祖传的烟火技艺,出神入化。

  郭正入火器坊后,根据贾琮提供的后世配比,很快配置出合格的起爆火药。

  而且此人性格稳妥,心思灵活,且在工匠中人缘好,颇有些威信。

  随着五军营火枪兵在辽东崭露头角,火器在大周军中的使用,必定会愈发重视和普及。

  城西郊外这所火器坊,不久将来的规模必定会扩大,光靠自己和刘士振日夜监守,未免太捉襟见肘。

  而且他也不可能做一辈子火器监正,从得力的工匠中提拔培养人才,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像郭正这样实际营造出身,专业的人管理专业的事,能实现的效能也是最充分的。

  在不久的将来,他需要越来越多,像刘士振、郭正这样,具备实务根底的可用之才。

第266章 古怪的请托

  清芷斋。

  昨夜,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

  天才微微亮,主屋中半透明的琉璃窗子,映着屋外白晃晃的雪光。

  贾琮醒来时,还能闻到床帐里绵甜芬芳的幽香,让他的心绪变得酥软安详,那是昨晚芷芍暖被时留下的。

  床帐外头的睡榻上,绫罗锦被裹着窈窕的轮廓,玉色夹纱枕头上,墨亮的秀发千丝万缕的堆着。

  芷芍正睡得香甜,两颊晕着娇红,香息隐隐,发鬓轻柔,颈弯柔润,露出一截雪腻如玉的肌肤。

  贾琮轻轻起身,只是下床略走了几步,绫罗锦被包裹的人儿,就被惊醒,娇柔的蠕动了几下,便坐起身来。

  贾琮笑道:“本来想让你多睡会,还是吵醒你了,昨天你也没睡好。”

  芷芍俏脸一红,自己没睡好,又要怪谁。

  ……

  接近年关,神京的天气越来越冷,这是芷芍回来贾府的第一个冬天。

  这些日子,五儿和晴雯值夜,都会把贾琮的被窝先睡暖,冬天里大宅门丫鬟惯做的事。

  五儿还告诉芷芍,以前在东路院的时候,这事可都是她做的。

  昨天芷芍便学样帮贾琮焐热被子,结果被贾琮拉着说了好多话,都是以前在东路院的事。

  其实回来贾府这么久,贾琮常会特意和芷芍说起以前的事,希望她能重新想起过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种不间断的心理暗示。

  芷芍原本模糊一片的记忆,经过这种反复的擦拭,似乎有些清晰起来,虽然很多地方还是混沌的。

  但她喜欢听贾琮说这些,他每一句话都带着和煦的温度,充满沉浸的安和,似乎能拨动她的心弦,让她生出难言的亲密和归属感。

  她能体会的到,在贾琮心里,那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

  两人靠在一起,一个人说,一人好奇的问,絮絮叨叨聊了许久……。

  等她回到自己睡榻时,便有些辗转反侧,后半夜才昏昏睡去。

  芷芍揉了揉眼睛,起身穿了件夹袄,麻利的将满头秀发挽成纂儿。

  又把走廊上的炉子拨亮了火,烧上热水,回屋里帮贾琮穿戴梳发。

  ……

  芷芍望着镜子中贾琮,神情有些落寞:“三爷年末要去巡边,这一去只怕又要小半年时间?”

  “要是像上次那样,去的是南省就好了,我可以跟伱一起去,能顺道去看看师傅,前几日收到师姐的信。

  师父年纪大了,这半年身体一直不好呢。”

  贾琮想起蟠香寺的修善师太,那是一位有道的佛尼,不仅是芷芍的师傅,还对她有救命之恩。

  芷芍自从离开扬州,对修善师太一直十分挂念。

  贾琮温声安慰道:“等我从九边回来,我们可以下江南去看你师傅,或者把你师傅师姐接到神京。

  上次给英莲的娘治伤的张士朋,医术精湛,不过最近离开神京去出游了。

  我会多留意一下,如果让他给师太看病,必定能药到病除。”

  芷芍惊喜道:“我听英莲说过,那个张大夫医术十分高明,如果能让他给师傅看病,必定是能好的。”

  贾琮笑着理了理芷芍额角的几缕秀发,说道:“我还想让你,带我去看玄墓上的梅花呢,上次走得急,也没看成……。”

  两人又说了些话,等到走廊外的热水,传来翻滚的声音,正屋的门被打开,五儿带着娟儿、四儿提了早食进屋。

  又去叫了贪睡的晴雯,几个人在正屋的桌子上一起用早食。

  在贾府的规矩,尊卑有别,丫鬟是不能和主子同座用餐的。

  要是宝玉房里出现这种情景,估计王夫人又是那句: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教坏了。

  不过贾琮自然没有这种破规矩,都是和他相守了多年的人,是他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一桌子吃饭说话,那才像一家人。

  ……

  等到吃过早饭,就见王熙凤的丫头平儿进了院子。

  贾琮笑道:“平儿姐姐今天怎么这么早,可是有事情。”

  平儿笑道:“知道三爷现在每天要上衙,怕来晚了遇不到你,我们二爷请三爷过去,有事情要说,三爷现在得空吗?”

  贾琮微微一愣,他和这位兄长平时没什么来往,今天怎么会特地找自己过去说事。

  “平儿姐姐,我现在就得空,跟姐姐走一趟。”

  路上贾琮好奇问道:“姐姐可知,二哥找我为了何事?”

  他对贾琏一大早找自己说事,有些纳闷,总要先知道根底,心里有了底数才好应对。

  他对贾府子弟的那些行事套路,可是没什么信心,很多也难以苟同。

  平儿知道眼前这位爷,如今可是贾家第一得意之人,当初荣禧堂宣旨追封亡母诰命,可是让她大开了眼界。

  而且这位爷不仅有能为,生得也是罕见的得意,可这待人接物,却还是这等和气平易,一口一个姐姐没停过。

  便好意透露了几句:“是蔷哥儿来找二爷,像是什么事情要请托,二爷就让来请三爷,具体什么事,我也不清楚的。”

  贾琮听了有些意外,贾蔷有事请托贾琏,然后贾琏来找自己说话,自己和贾蔷素无来往,什么事能拐到自己身上。

  等到了凤姐院子,进了正屋,见到了贾琏,房里还坐着个风流俊俏的青年。

  贾琮只在几次祭祖上,远远看过几面,正是宁国一脉正派玄孙贾蔷。

  那贾蔷为人倒是乖觉,见了贾琮进来连忙施礼:“侄儿贾蔷,见过琮三叔。”

  “原来是蔷哥儿,这一大早,不知二哥找我有什么事情。”

  贾琏笑道:“倒不是我自己的事找三弟,今天我就是做个中人,帮蔷哥儿求三弟一事,看可不可行!”

  贾琮说道:“有什么事情,二哥尽管说来。”

  贾琏说道:“三弟,你也知道如今宁国府被查抄,宁国一脉子弟日子都不好过,蔷哥儿如今还闲在家里,没个正经事去做。

  他还算有点上进之心,听说三弟现在是火器司正官,还管着城西郊外的火器作坊。

  便来求三弟谋个作坊管事位置,也好有个正当的营生,俗话说打虎亲兄弟,自家兄弟你用着也好放心,不知三弟意下如何。”

  贾琮一听这话,心中便一冷。

  贾家哪个子弟,还能有打虎的能耐,他怎么不知道……

  自从五军火器营在辽东崭露头角,火器司和城西火器作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这段时间他已收到不少请帖邀宴,转告请托。

  其中不少就是想通过他的关系,入火器司或进火器作坊做事。

  至于这些人背后是什么目的,想简单些就是谋取个差事,如果往深里想,就算是居心叵测,也不算奇怪。

  特别是火器作坊,事关军国要密,嘉昭帝对此极为看重。

  自己为了做好保密之事,才请旨将所有工匠家眷迁入神京,就是为了降低不测的概率。

  如果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入火器坊,那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不管是瓷雷营造,还是鲁密铳改造,都不是天方夜谭般的技艺,主要在于概想和创意,懂行之人看几眼,就能学去大半。

  还有以后,被持续新研发出的火器技艺……。

  这一点,嘉昭帝这样老谋深算之人,必定比自己想的还深。

  如果自己推荐的人进入作坊,闹出不测之事,第一个被牵连的,就是自己这个火器司监正。

  他甚至早早将火药师郭正,提拔为作坊管事,就是为了堵住这个口子。

  一旦遇到朝中官员请托,也好多个表面的说辞。

  实际上提拔郭正为火器作坊管事,在外人看来不过小事一件,他都特意上了奏本给嘉昭帝,也算煞费苦心。

  因为嘉昭帝身边有无孔不入的中车司,不用白不用,必定会把郭正的底细都查个底掉,这样他用人也更加放心。

  贾家那些子弟,都是些什么货色,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贾家子弟的名字出现在火器坊,一贯多疑的嘉昭帝会怎么想……。

  他到底要蠢到哪种程度,会做出这种事。

首节 上一节 18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