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01节
归根到底,还是不越藩篱,而且凡有袭爵别情之举,除非世子犯有重罪,于国法不容。
其余都是本家自行上书奏请,宫中酌情御批,如荣国府愿上书自请更替袭爵世子,朕玉成此事,又有何妨。”
……
齐国公陈翼一听这话便傻眼了,原来圣上只想置身事外,坐着等看戏,让荣国府先自己来一出世子之争。
自来勋贵圈中都没什么秘密可言,陈翼可是知道,贾琮在荣国府极不得太夫人喜爱,自小便在府上艰难长大。
而贾琏是荣国长房嫡长子,据说颇得贾太夫人欢心,所以贾家自行上书奏请跟换世子,根本就不可能。
难道还要自己腆着老脸去上门劝说,不说自己没到这个份上,要是真上门了,还不得让老太太啐一脸赶出去。
陈翼此刻有些后悔,自己干嘛提贾琮册爵之事,被圣上这一番话挤兑得哑口无言。
嘉昭帝悠悠说道:“此事朕是不便出言的,以免让人说圣意过重,有挟制世家贵勋之嫌。
不过齐国公之想,为未尝没有道理,朕也不好置若罔闻……。”
齐国公陈翼刚跌落谷底的心情,又缓缓升起,心中有些诧异:圣上这是又回心转意了?
“郭霖,你去知会一下九皇弟,让他派宗人府属官至贾家磋商此意,记住,此乃鸦符关大捷,朝臣论功廷议之想。
并非朕之圣意,一切由其本家自处,不可勉强,你传话之时,不可扭曲圣意,不然朕可不饶你!”
郭霖听了打一个寒颤,连忙说道:“奴才万死不敢,必定将原话传到。”
下首彭汝南听了这一番话,差点笑出声来,只是强自忍住。
一旁的陈翼却脸色满是尴尬,心中如何还不清楚,自己被嘉昭帝当枪使了。
嘉昭帝说的九皇弟,就是宗人府大宗正忠顺王爷。
宗人府去贾府传信磋商,不管贾府同不同意更换世子人选,对嘉昭帝来说,都无伤大雅。
贾府不同意更换世子,大不了维持原状。
如果同意更换世子,那贾琮就得了意外之恩,自然要对皇帝感恩戴德,和他陈翼没什么关系。
这也是嘉昭帝特意交代,不可勉强贾府的原因,只要有半分勉强,沾惹上因果,于皇帝脸上就不好看了。
而这些事的出发点,便是那一句:朝臣论功廷议之想。
皇帝自己不担半点关系。
活脱脱一副姜大公钓鱼,愿者上钩。
怪不得这些年,那些老家伙在五军都督府,被圣上当猴儿一样养着。
要论心眼子,他们这些老家伙加起来,都没圣上的多。
……
居德坊,荣国府,梦坡斋书屋。
贾政正和几个清客,正对着一副装帧精美的书法,指点品鉴,众人正谈得火热。
贾琮北上之前,贾政曾在探春房里,看到贾琮写的那幅西洲词,曾大为赞叹。
于是,贾琮将那首临江仙写了一副,自己亲手装帧过,送给贾政斧正,贾政自然老怀大慰。
将贾琮这幅书法视同珍宝,据他所知,贾琮这首临江仙作于金陵濯江楼,当时传出好大一桩佳话。
如此这首词早已轰传天下,称为大周文坛临江仙一阙难于逾越之作。
据说这首词贾琮手书,普天之下只有宁王和自己手中各有一幅,也算难得了。
这些清客自然都清楚,如今贾政心中最得意的子弟便是贾琮,最失意的子弟,自然是他的亲子……宝玉。
如今见了贾琮这幅书法,哪里有不奉承的,再说贾琮的书法已成宗匠之气,外头如今都以玉章体冠名。
这些人当中嵇好古对书法颇有鉴赏,正摇头晃脑说道:“世翁请看,琮世兄这幅字清俊秀逸,古拙圆融。
比之前几年所见,愈发已入炉火纯青之境,实在让人惊叹,依在下之见,当世书家之中,只怕也难寻其二。”
贾政满脸红光的笑道:“虽我也极喜爱琮儿的字,但是诸位还是不可太过誉。
琮儿还未过舞象之年,要走的路还长,誉多而志怠,可不是好事,免得酿坏了他。”
一旁的单聘仁见嵇好古将贾琮的书法夸出花来,也不甘示弱。
说道:“世翁,以琮世兄的天纵之资,实在没必要去九边跋涉。
只要在家中安心书道与诗词,名垂千古皆不在话下,荣国贾家家风文华,必为世人倾慕敬仰。”
贾政抚须笑道:“单兄过于放旷啦,家国之思还是要有的,以我之意倒是想荣养贾门文华种子。
只是琮儿这孩子,能为过于丰厚了些,哪里是在家里闲得住的,我也不愿意拘着他,他能承袭祖风,也是好的。”
众人正说的火热,就见贾政的随身小厮,气喘吁吁跑进书屋。
贾政一见便皱起眉头,喝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那小厮也顾不得贾政生气,满脸喜气说道:“老爷,喜事来了!
有宫中的内官入府,奉皇上圣旨来给琮三爷赐礼,快要到荣禧堂了,说三爷在辽东立了战功,而且是首功!
宗人府还派了属官来荣庆堂拜见老祖宗呢。”
贾政一听大喜,琮哥儿也是了得,去了九边不过数月时间,居然就立下战功。
一众清客纷纷上前道贺,阿谀赞美之词,滔滔不绝。
贾政满脸红光,精神振奋,在单聘仁等人众星捧月之下,快步往荣禧堂而去。
第292章 富贵惑人心
荣国府,荣禧堂。
贾政和众清客到荣禧堂后,没过多久便见一个宫中内官进入堂中,身后跟着几个或手捧肩挑礼物的小黄门。
这人贾政也认识,去年也曾到府上传旨,正是乾阳宫内侍副总管郭霖。
贾政知道郭霖是皇帝的贴身内侍,由他来因功行赐,可见圣上对此事的郑重,可见琮哥儿真是立了大功了。
贾政心中一阵激动,连忙上前道:“原来是郭公公大驾光临,贾政有礼了。”
郭霖满脸笑容:“贾大人客气了,辽东镇在鸦符关取得大捷,贵府贾监正在此役屡出奇谋,以火器大挫女真部族。
且亲率五百精骑冲阵阻敌,勇武超群,亲斩敌酋,定为此战首功,圣上龙颜大悦,命杂家到府赐礼犒赏。
赐贾监正宝甲一件、黄金千两、贡缎五十匹、御酒十方,待廷议论功定赏之后,圣上还会另行加封。”
本来按常理,这次郭霖上门会直接宣诏封赏,而不是单单赐礼犒赏。
不过昨日兵部左侍郎彭汝南、左军都督府陈翼入宫报捷,提到过贾琮功当册勋。
并提到荣国府更换世子之议,眼下这事还未落定,相关的封赏自然不好确定。
而今日郭霖上门赐礼犒赏,宗人府的属官同步入府磋商。
两件事奇怪的安排在一起,到底是嘉昭帝或忠顺亲王有意为之,还是事有凑巧,外人就不知道了。
贾政听了郭霖一番话,泛起满腹激荡,这几年他都记不清,贾琮给府上带来多少体面。
本来以为他只是文事上出类拔萃,没想到在兵事上也如此卓绝,小小年纪居然就能上阵斩将杀敌。
这样的事情,他就在儿时于父辈们身上见识过,如今这一幕又在贾家男儿身上重现。
贾政激动得满脸红光,琮哥儿文韬武略,双功双全,男儿在世当如是也!
“郭公公上门赐礼,贾政感激不尽,请入正厅奉茶!”
“贾大人客气,贾家出了贾琮这样的麒麟子,好生叫人羡慕,这杯茶杂家是要喝的,沾点喜气,哈哈。”
郭霖是嘉昭帝的亲信内侍,虽知道当今圣上疑虑深重,但架不住这个贾琮奇事太多,太能折腾,在圣上心中已愈发有了份量。
圣上对他的重用拔擢只怕就在眼前,对这样的人物,郭霖自然花花轿子顺手也要抬一抬。
……
荣庆堂。
自贾琮去了辽东,荣国府一下子变得平静,往日总还有他每日出入奔波,让这个世勋之家生出唯一的活力。
如今随着他的北上,整个荣国府变得有些死水微澜。
少了人说话、写字、下棋,黛玉等姊妹觉得日子有些聊无趣味。
连惜春都玩腻了贾琮送的西洋发音盒,不过三哥不在家,也没办法找他讨新玩意。
不过贾母等绝不会有这种感受,该高乐时间一点都不会少。
这天一早,依旧如往常那样,园中姊妹过来请安说话,又有王夫人和薛姨妈陪着闲话家常,一副其乐融融。
直到丫鬟来通报,说宗人府的官儿到府上拜会老太太。
贾母听了心中一惊,但凡贵勋之家都不喜欢和宗人府打交道,因为宗人府的人上门,多半没什么好事。
几年前府上闹巫蛊,宗人府上门,贾赦就被拿到宗人府关了三四天,贾母至今还心有余悸。
只是人已上门了,也没躲着不见的道理,便让王夫人和薛姨妈在一旁陪坐。
李宫裁便带着黛玉等未出阁姊妹,退出荣庆堂回避外男。
只是自从贾琮去了北边,黛玉和探春等姊妹,对什么事都多了点留心,大概也知道宗人府上门,多半都不是什么好事。
出了荣庆堂,两人拉着迎春绕了圈子,回了堂中的屏风后面。
如今府上也就三哥和官面上交合比较多,说不得这外来的官儿说的事,和三哥有关也不一定。
……
今天到贾府做说客的是宗人府五品经历郑裕抒,能在宗人为官基本都是宗室子弟。
郑裕抒的父亲是驸马都尉,母亲是太上皇的七公主,也算出身皇亲名门之后。
忠顺亲王得到郭霖传信,对此事不以为然,他本来就对宁荣贾家有嫌隙,后来贾蓉又撬了他心爱的琪官。
让他对宁荣贾家更加厌恶,虽然宁国府已被除爵,但荣国府还在,在忠顺亲王心中,荣国也被除爵,才正合他心意。
所以只是随意派了郑裕抒去办这件事,因为郑裕抒精明圆滑,这种形同掘户挖墙的换爵之事,也只有他能应付一二。
至于给贾府施压,忠顺亲王是绝对不会做的,因为不管是贾琮还是贾琏承爵,在他心中根本没区别。
郑裕抒摊上这种里外不是东西的倒霉事,也是无可奈何,打定主意只把话带到,其余诸事不管,就看贾家自己怎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