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09节

  贾赦看到银票,眼中不由自主一亮,口中却说:“贤侄你这是何意?”

  孙绍祖笑道:“神京不比大同,天子脚下片纸皆贵,让世伯为我谋划实缺,必定少不得要请托交往,小侄怎么好让世伯来破费。

  这些便让世伯作为迎送礼节之资,世伯可千万不要嫌弃。”

  贾赦哈哈一笑,说道:“贤侄,你真是太客气了。”

  解决了心腹之患,还能白饶五千两银子,这让贾赦心情大好,看孙绍祖也愈发顺眼,这年轻人精明,会说话,而且还懂事儿。

  ……

  孙绍祖又问道:“世伯,我父亲让我问一下,上次说的火器司之事,可有转圜余地,毕竟火器司主官可是世伯亲子……。”

  贾赦听了这话,心中一跳,他刚刚逃过一难,心中已有些虚了,这会子还有些惊魂未定,哪里还敢招惹火器的事情。

  自从去年五军营火器兵进驻辽东,并在战场上崭露神威,引起许多人注意。

  其中不乏大人物或者势力,都想一探火器之秘,而火器司监正是贾赦的亲子,所以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贾赦。

  去年孙占英便托贾赦代为周旋,所以贾赦才唆使贾蔷入火器工坊,并让贾琏出面和贾琮说项,只是贾琮为人警觉,当面便回绝了。

  经过那件事候,贾赦便放弃这方面的心思,他和贾琮早就父子决裂,而且贾琮这几年愈发出色,让贾赦下意识里不愿去招惹。

  于是说道:“贤侄,火器司主官虽是犬子,但朝廷严管火器,进入火器司及作坊之人,都会被严密筛查,风险太大,老夫也是无能为力。”

  ……

  荣国府,清芷斋。

  院子里的清桐已长出许多嫩叶,沿着粉墙种植的一排修竹,叶子渐褪去严冬的深绿,晕染出春天的淡翠。

  今天阳光明媚,院子里挂了不少晾晒的袍服衣裙,看天气过不了几天,就要开始更换春装。

  宝钗带着莺儿,捧着大小盒子的礼物,进了清芷斋。

  正好芷芍从正屋出来,穿淡紫色暗花对襟马甲,白色圆领袄子,月白色暗花长裙,亭亭玉立,袅娜俏美。

  见了宝钗主仆,便笑着迎了上去:“宝姑娘来了,快进里面坐。”

  宝钗笑道:“芷芍妹妹不用客气,我哥刚从北面回来,带了一些土产,给你们送些来尝个新鲜。”

  宝钗到贾府不久,就常听人提贾琮房里的那些人,毕竟他房里这几个人,都是府上顶尖出色的,其中关于芷芍的传言最多。

  说她是从小伺候贾琮长大,最得贾琮看重,甚至还得过皇后赐礼,老太太都不得不另眼相看,领的月例都和府上姑娘一样。

  宝钗为人细密妥帖,又是在贾琮身上用心,自然对他身边心腹之人爱屋及乌,礼数周全。

  “这些都是大同那边的杏脯、浆果、黄米、榛蘑,还有几支上等的高丽白参,这些东西日常熬制最是温补,适合给琮兄弟保养。

  还有一盒上等的巴林石,琮兄弟写字作词时也能用到……。”

  宝钗把送的东西都说了一遍,每一样的用途,不知不觉都说了,倒像是来之前,早想好让贾琮怎么用似的,颇有些当家的感觉。

  宝钗说得有些忘情,却发现一旁芷芍听得有些认真,脸上微微一红。

  两人又聊了几句,芷芍便和晴雯取了两方御酒做回礼,这些都是上次贾琮立下战功,宫里赏赐的东西。

  宝钗连忙谢过,笑道:“我们家喝酒不多,也就来客人了,才会喝一点。”

  心思微微一动,又说道:“我倒听说东路院大老爷爱此雅道,想来琮兄弟会常去孝敬。”

  一旁的晴雯最口舌利索,说道:“我们三爷搬到西府来住,老太太给定了礼数,只和这边二老爷和太太晨昏定省!”

  这话听起来有一点冲,还有一点火辣辣的。

  当年晴雯刚给了贾琮做丫鬟时,正好遇上贾琮被贾赦打成重伤。

  小丫头至今还记着仇呢,虽贾赦是府上大老爷,晴雯身为丫鬟不敢逾矩。

  不过她骨子里就是爆炭脾气,爱憎分明,又心疼贾琮当年吃苦头,所以每次提到贾赦,总会忍不住说些怪话出来。

  宝钗是个极聪明的,本来听说过贾琮父子的事情,听了晴雯这略带不平的话音,哪里还不明白的。

  琮兄弟只和姨妈姨夫问礼请安,那就是像迎春一样是养在二房,和东路院那边很是疏远,想想也不奇怪,这对父子本来就有怨怼。

  自从那日宝钗从哥哥那里听说,那人往大同贩卖海盐茶叶铁器等禁物,便担心因父子之亲而牵扯到贾琮。

  所以才故意提了贾琮有无送御酒给贾赦的话头,听了晴雯的话,便知这对父子形同陌路,平时没什么来往,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第301章 卓功盖三军

  辽东,摩云山。

  一队千余人的大周骑队,行进在残雪未消的苍茫大地上。

  此时距离贾琮从鸦符关出发,已过去近两月时间。

  自从上次进驻盘陀城,遇见数百老弱被女真人屠杀,让贾琮荡平女真豪强的意志更加坚定。

  他和艾丽带领大军持续北上,然后折向往南。

  而一路走的路程,和辽东镇既定的右路军追击路线,经常处在不断偏离和回归的过程中。

  那是因为女真三卫退却的路线,和辽东军既定的追击路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机械的按原定路线追击,根本无法对女真三卫残军实施有效拦截和打击。

  一旦被女真三卫残军逃入辽北丛山密林,甚至逃入高丽境内,那大周军队便会束手无策。

  用不了数年时间,女真三卫恢复元气,大周和女真在辽东的对峙,将重新进入恶性循环。

  好在贾琮率领的右路军,较好回避了既定行军路线造成的负面影响。

  那是因为艾丽指挥鹰奴不停在高空盘旋查探,一旦发现踪迹,贾琮便会派出斥候,根据鹰奴指点的方位,前去探查详情。

  这种搜寻敌踪的方式,取得极其准确高效的成果。

  虽然让贾琮的右路军经常偏离既定路线,却最大限度锁定了女真三卫退却的方向。

  整个过程中,右路军和女真三卫,已经过数次首尾咬合的交锋。

  因贾琮在敌踪情报上的明显优势,再加上对火器的娴熟运用。

  数次下来已累计斩敌近千,起到了蚕食削弱对方实力的效果。

  而贾琮的右路军所取得的战果,也一直遥遥领先左中两路大军。

  每次战报传回辽东镇,甚至传回神京,贾琮的右路军的辉煌战果,以及左中两路大军的四平八稳。

  让辽东镇总兵官梁成宗,以及神京里的嘉昭帝,都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

  少年将兵,首次出征,便有如此卓异战绩,着实让人惊叹。

  ……

  在广阔的辽东大地上,两支前后追逃的队伍,他们有数不清的路线选择,没有后世先进的科技锁定,遭遇的概率其实很低。

  像贾琮率领的右路军,有一次拦截交战的机会,可以解释为机缘巧合的幸运。

  但如果每一次都能准确锁定敌踪,甚至截停交战,那就不是幸运可以解释了。

  虽然当日在预警女真大军侵犯鸦符关时,贾琮说过是通过海东青查探敌踪,但不管是梁成宗,还是刘永正都是半信半疑。

  在他们的认知中,海东青最多起了些微不足道的辅助,主要还是贾琮亲自出城,通过某种方式查探到敌踪。

  而在这之后,贾琮出于某种考虑,便再也没提起这件事。

  ……

  而自离开盘陀城之后,右路军沿途经过的女真村寨,已很少遇到女真青壮的抵抗。

  大多数女真村寨都只剩下羸弱的妇孺老弱,四处饿殍,形状凄惨,村寨中的粮食牛羊几乎洗劫一空。

  甚至少数有较多存粮迹象的女真村寨,出现了屠杀抢掠的惨象。

  而参照这些迹象,贾琮能判断出,鸦府关一战折损的女真精锐,对女真三卫的打击是何等沉重。

  沿途女真村寨青壮减少,要么就是在战事中折损战死,要么就是被退却的女真三卫强征壮丁。

  还有就是女真三卫对粮草物资的掠夺,即便面对族人都已到如此凶残地步。

  这只能说明董善和李蛮铸所率领的三卫残军,已到了山穷水尽,孤注一掷的地步。

  他们可能是最羸弱的敌人,但也可能是背水一战凶悍之师。

  ……

  时至四月末,这几日气温回升,冬雪消融,大军所到之处遇上大雾,连鹰奴对女真军动向窥探,都变得含糊不清。

  贾琮担心因此拖慢行军速度,失去女真三卫的踪迹,于是加快向霸朱江进发的速度,意图从前路截停女真三卫败军。

  这一夜,右路军行进到距离霸朱江五十里的地方,并在附近一处草甸安营扎寨。

  一直到月上中天并渐渐西斜,整个右路军营地一片寂静,只有贾琮的营帐还亮着灯光。

  昏黄的油灯下,一张羊皮销制的行军图舆被摊开。

  在贾琮的眼中,这种所谓的行军图舆,非常简陋,上面纵横的线条蜿蜒起伏,描画了河流山峦及它们的名字。

  还有一些圆点,代表了附近稀少的集镇,而其中一个地名引人瞩目。

  永辉城,女真部族在霸朱江畔修建的重要市镇,有高大的城墙和门楼,能藏万兵,是女真东北境最重要的关城。

  当初在鸦符关的兵务会议上,梁成宗等许多辽东将领,都断定董善和李蛮铸在山穷水尽之际,会带三卫残余退守永辉城。

  靠着勇辉城高大的城墙工事,据城而守,与大周军队做最后的对峙,为他们赢得喘息之机。

  所以梁成宗布置的三路大军,其中贾琮的右路军,邓辉的中路军,行军追击的终点,都靠近永辉城。

  而距离永辉城三十里处,是一处被废弃的集市,当初高丽为与女真各部交易物资建造的清元集。

  而清元集的背后就是宽阔的鸭绿江,一江之隔就是高丽控弦之地。

  油灯的火焰在跳跃着,而贾琮的目光都集中在永辉城和清元集。

  三路大军近八千人马,如果围困永辉城,女真人就算沿途收拢部族青壮,也不过两千余众。

  在粮草后续无援的情况下,他们又能据城坚守多久呢?

  ……

  营帐中的羊毛卧榻上,艾丽正蜷缩着身子熟睡,昏暗柔黄的灯火映照,俏脸透着酣睡的娇红。

  整个右路军中只有艾丽一个女人,她在军中的身份是贾琮的随身护卫和向导。

  一个女人在军营中总是诸多不便,于是她只好咬咬牙,干脆晚上都宿在贾琮营帐中,美其名曰近身护卫。

首节 上一节 209/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