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3节

  比如黛玉会说盘陀城我知道,我那张图舆上就有呢。

  宝钗会问到那里离神京有多远,要走上几个月罢。

  至于探春说的话便多了几分英气冲劲,这次三哥哥又斩敌两百,好生厉害……。

  迎春说话多半是有些离题,还有些呆,比如琮弟不是说春暖花开便回,如今都快入夏了,怎么还不见回来。

  这大概是贾琮去了辽东之后,贾家姊妹们出于无聊和思念,经常会发生的搜寻远人信息,并以之闲聊打趣的乐事。

  ……

  等到时间过了五月中旬,朝廷调集的两万大军,已经陆续进驻关外,开始在关外设堡立营,戍边镇守。

  而吏部紧急选定大批官吏,也陆续到达关外各城镇,开始立府治民。

  在牧政治理过程中,必定会受一些原住民的抵触,但有两万大军做后盾,这些都不止一提。

  但凡有些经验的流官,都知道这是新地之政,必须经历的过程,等到牧政数年之后,不习惯的都会变成习惯。

  而辽东和神京的信道来往变得空前繁忙起来,工部已计划在两地之间的驿站,再加建十二座,将沿途驿站密度大大提高。

  而关外的信道驿站也在紧急营造中,这将会极大提高,神京和辽东之间信道传递效率。

  这些举措能看出,嘉昭帝对大治关外之地的坚定决心。

  而随着嘉昭帝对关外之地举措的落地,关外新地局势渐成为定局,官府开始对清元集大捷进行大肆渲染。

  荣国府贾家消失十几年风光,似乎一夜之间就回来了,开始成为神京城中军功荣耀的焦点。

  市井街巷都在传送,那位曾经二元登科,词名震动天下,亡母追封诰命的荣国长房庶子。

  如今又闹出天大动静,竟在辽东立下一战扫平女真的奇功……。

  这几天已很多贾家的老亲上门庆贺,忠靖侯史鼎更是亲自带夫人向自己姑母道贺。

  而和贾家有世家之谊的四王八公,却没急着上门,因为贾琮虽立下军功,但毕竟还没回京受封赏。

  如今人都还在辽东,现在上门庆贺未免过于唐突,毕竟他们和贾家的老亲不同,人家毕竟有血亲之谊,没那么多顾忌。

  只是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完全改变这些人想法。

  ……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懿章皇太后突然遣内侍到贾府,给贾琮赏了些上好的文房四宝。

  还给贾母带话,贺贾母养了个好孙子,可以为国建功。

  那内侍还给贾琮留言,让他回来时写他那首临江仙的书法,宫里自然有人来取。

  太后突然给贾琮赐礼,不仅让贾家人很是诧异,在神京的官宦勋贵圈子也引起不小的波动。

  很多人都知道懿章皇太后和贾太夫人,那是少年时手帕至交,如果太后给贾母赐礼,也不算什么奇怪事。

  但是没听说过贾琮和太后有过来往,本就是八竿子不到的,怎么这个时候突然给贾琮赐礼?

  而且赏赐的是文房四宝,还特意讨要贾琮写的书法,可从来也没听说太后喜欢书法。

  只有重华宫的太上皇才酷爱书法,而且很多人知道,太上皇就有一副贾琮写的般若心经,那是太上皇最喜爱的书法珍物。

  这那里是懿章皇太后赐礼,分明是皇太后代太上皇赐礼,并讨要他一向欣赏的贾琮书法。

  这样一想就顺理成章了,太上皇这个身份,的确不能随便对人示以亲近。

  而以懿章皇太后和贾母的交情,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只是太上皇虽一向爱贾琮的书法,但怎么会偏偏挑这个时候来求字?

  像陈翼这样四王八公的老人,都知道太上皇当年武略盖世,最喜欢英武出众的晚辈。

  而贾琮这次在辽东绽放异彩,闯出清元集大捷这样的军功,竟然入了太上皇的法眼,这才对他有所关注。

  四王八公老一辈都曾跟随太上皇驰骋天下,自然很了解这位上皇的喜好。

  所以陈翼这样的揣测想法,绝不止他一个人。

  于是神京城里不少老牌勋贵之家,虽然家主不好亲至,但开始陆续派了次子或管家,上门给贾太夫人道喜。

  搞得荣国贾家最近的气氛十分诡异,老是一些非常脸生的人物上门道贺。

  ……

  大周宫城,乾阳宫。

  郭霖躬身站在御案前,向面色不显喜怒的嘉昭帝,禀报中车司刚上报的消息。

  “启禀圣上,据重华宫的人密报,昨日太后至重华宫拜见太上皇,太上皇正在赏玩贾琮写的那幅心经。

  太上皇对太后说:贾琮在书道上乃天纵之资,是朕平生未见,没想到他在兵事上也颇有天赋。

  太后说:贾家那孩子的确有些气象,都中各家很久没出这般出色的子弟了。

  太上皇说:朕听说这几年,他在书道上越发炉火纯青,写的字怕比这幅心经更高一筹了。

  皇后明日赐他一些上等的笔墨四宝,让他新写一副字送来。”

  嘉昭帝问道:“父皇和母后没再说其他了?”

  郭霖回道:“启禀圣上,上皇和皇后还说了其他的话,不过都是日常的小事,都和此事无关。”

  于是郭霖又絮絮叨叨,把太上皇和皇后说的其他闲话,一一复述一遍。

  连太后和太上皇闲聊,服侍太后三十年刘医婆,家中新添了个孙女,这等芝麻小事,郭霖都一字不错的禀报。

  中车司的密探还真是了得,将太后和太上皇说的只字片语,毫无遗漏的记录下来。

  最后嘉昭帝听得实在不厌其烦,挥手让郭霖立即闭嘴。

  嘉昭帝瞥了郭霖一眼,沉沉问道:“你执掌中车司,你以为太上皇为何突然给贾琮赐礼求字。”

  郭霖一听这话,浑身的寒毛似乎都树立起来,思索刹那之后。

  便回道:“启禀圣上,太上素来酷爱书法。尤其钟爱贾琮那幅心经,这些年来常常抚卷赏玩,宫中之人皆知。

  太上皇当年武略盖于天下,最喜爱擅长兵武的后辈,此事勋贵老臣皆知,如今贾琮在辽东建立功勋。

  或许是引起太上皇的关注,这些年上皇在重华宫,也是时长无事,心生好奇,心血来潮,赐礼求字,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嘉昭帝话中似带着淡淡讥讽,说道:“父皇一贯喜爱兵武出色的子弟,我如何不知,当年我那兄弟不就是那样。

  而朕当初却是兵武之姿平平,哼……。

  父皇就算青睐贾琮兵事卓异,总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有所倾示,弄的下面的人胡乱揣测。”

  嘉昭帝说到最后,言语中颇有些无奈:“你将朕收集的几件前朝书法送去重华宫。”

  又说道:“贾琮今年不过十四,未过舞象之年,就让皇后赐贾琮衣履吧,省的那些勋贵老臣生出奇怪的想法。”

  郭霖连忙回道:“遵旨,奴才马上去办。”

  心中却有些腹谤,这个贾琮走的都是什么狗屎运,圣上用皇后赐礼,来冲淡太后赐礼的非议,合着体面都给他一个人得了。

第306章 无冕的军权

  嘉昭十四年,五月十五日。

  辽东,鸦符关。

  数百换防的五军营火枪兵,收拾营帐,查验火药,收拢火器。

  这些火枪兵在整理战备行装,即将跟随贾琮启程,返回神京五军营进行例行换防。

  火器在辽东战事中大显神威,嘉昭帝对火器之业更加倚重。

  并将神京五军火枪营扩充更名为神机营,在编火枪兵已扩充到三千人。

  在贾琮奏书建议下,这些火枪兵将会定期至大同、宣府、辽东等边镇换防,以实战练兵,锻造精于实战的火器强军。

  贾琮离开神京之前,曾给刘士振留下后世红衣大炮的草图,火器工坊中关于佛朗机炮的改造,听说已取得突破。

  在不久将来,根据在鸦符关大战中,取得的火炮攻略宝贵经验,还会在神机营中组建专门的炮营。

  所以,在贾琮的盛情邀请下,火炮教习玛德仑改变了回国行程,将跟随贾琮入神京火器司。

  当下,东南沿海数州倭寇猖獗,南粤西海沿子诸国常有摩擦。

  嘉昭帝已经在筹划,开办火器司江南留守,在江南之地打造火器营造工坊,以备江南海疆防御。

  到了那个时候,喜欢温和气候的玛德仑,大概就能如愿以偿去温暖之地居住。

  同行返京的还有数十个伤情稳定的伤兵,部分因伤势而无法继续从军的兵士。

  此次辽东战役阵亡的火器营将士骨灰,也被一起运回各自故地。

  ……

  因嘉昭帝已下旨,内务府皇商入辽东兴办店铺工坊,推动关内关外民生繁盛。

  曲泓秀和可卿接到贾琮的书信,派周广成带着金陵招募的部分人手,启动鑫春号在辽东分号及工坊的开办。

  贾琮在返回神京之前,和周广成仔细推敲在关内外推广商道,兴办工坊的诸般细节。

  如今整个辽东因女真势力的清除,留下阶段性的巨大空间。

  这是鑫春号扩张的千载良机,贾琮相信有两年的时间,鑫春号就会在辽东内外扎稳根基。

  ……

  这场必将载入大周史册的辽东女真之战,在许多年之后,会有人意识到一股隐约新生力量,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生。

  贾琮成为这场战事最耀眼的将星,而通过这场战事崭露头角,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鸦符官参将刘永正,在鸦符关大捷中率领千骑数次冲杀,显示出极高的将兵才能,立下仅次于贾琮的次功。

  在率领左军千里追击女真残敌,虽然没有贾琮那样光彩耀眼的战绩,但稳扎稳打有功无过,勇武而不失沉着。

  清元集大捷之后,兵部曾有人举荐贾琮为辽东副总兵官,并在兵部来往辽东的文牍中提起此事。

  贾琮得知后,很快便上书向兵部坚辞。

  如今他在辽东战事上表现卓异,立下惊世之功,没必要再做烈火烹油之举,以免过犹不及。

  他不过五品文官,武将散职,年未弱冠,入军务不过半年,就爬上九边重镇副总兵官位置,一旦清元集大捷的光环褪去。

  可以预想他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此多的军中老将,兵戎半身,沉沦下僚,他一战成名,得了名望实惠不说,还要去占众目睽睽的高位,不招人嫉恨才怪。

首节 上一节 213/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