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5节

  要是贾琮这次被封爵,荣国府就是一门双爵,那可是几辈子都等不到的荣耀,该是多大的体面啊!

  虽然按照贾母的估算,贾琮才多大年纪,不过十四岁,就算立功封爵,也不过子爵一类。

  但即便是子爵,那也是国朝贵勋,这么小年纪的子爵,那也是大周开国以来第一遭,照样是金贵无比。

  贾母虽然和贾琮不亲,可也清楚这小子眼下就是个金疙瘩,心中就不舍得这么丢出去了。

  可是却架不住贾敬五十多的人,这么每日软磨硬泡的求告,贾母精神都快被他搞崩溃了。

  她想到宁荣两府近百年同气连枝,如今是宁国府复爵的唯一机会,自己答应了再反悔,老脸也挂不住。

  只怕到死都要被神京八房、金陵十二房的族亲戳脊梁骨了,心里也就妥协了。

  贾母没好气的对贾敬说道:“敬哥儿,你的心思也清楚,罢了,罢了,我让人写好文牒,明日就送到宗人府。

  和宗人府牒报琮哥儿承嗣之事,等他返回神京,我让他入祠堂祭祖,这事也就成了,这样你总满意了吧!”

  贾敬听了大喜:“老太太这么说,再没更好的了,只是如今琮哥儿越发出色,侄儿怕他自己会不会不愿。”

  贾母听了这话眼睛一瞪,说道:“你这是什么话,就算他封了公爵,我也是他的祖母,孝道礼仪在那里,他也不能忤逆!”

  屏风后的探春听了这话,脸色一白,三哥哥是荣国府最有能为的子弟,在边关以命相搏,立下战功,这多不容易啊。

  凭什么要像个物件一样,让旁人商量着就送出去承嗣,未免太过不公了!

  她气得跺了跺脚,急急忙忙离了荣庆堂,去找园子里姊妹商量。

  ……

  荣国府,东路院,迎松堂。

  最近孙绍祖来贾府拜访的次数,突然频繁起来。

  其实贾赦如今看到他有几分头疼,因为收了人家五千两银子,本来想帮他在神京兵部谋实缺。

  靠着贾家在吏部和兵部的人脉,帮他谋一个六七品的京畿小官,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没想到辽东战事频传捷报,近期上报到兵部晋升填缺的候选,一下子多了起来。

  兵部掌控的实缺名额是有限的,而这次报上来的候选,大部分都是参与实战甚至立下功勋之人。

  还有就是前任晋升之后,接任之人的筛选,基本也是从在职的将校中选拔。

  如今辽东大胜,相关将校升迁转任,都是众目睽睽关注之事,谁也不管在这个关口营私舞弊,不然就是在刀口前找死。

  像孙绍祖这种闲置空职的,又没有资历功勋,首先就被排除在外。

  而且兵部尚书顾延魁正在九边巡查,在大同镇发现军中舞弊违禁之举,还在军中查获实证和人犯。

  眼下在兵部的视野中,大同军方关联之人都显忌讳,孙绍祖既是空职,还是大同世袭之后。

  贾赦结识的人脉也不愿去触这种霉头,对贾赦请托之事,自然推脱得干净。

  所以,孙绍祖请托之事,贾赦注定是无法做到了,这种情况之下,他自然是少见对方为妙,以免尴尬。

  而且他还收了对方五千两银子,这两年他往北边贩卖禁品,虽然赚了不少银子,但完全不是那种日进斗金的状态。

  至少和贾琮那间年银五万两的香铺相比,那是远远不如的。

  再说贾赦这两年手头有了些银子,花销起来更是不手软,连小妾都娶了几房,其实手头也没太多积蓄银子。

  所以孙绍祖那五千两银子,对贾赦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这会子事情没给人办成,贾赦本来想把银子还给人家,可他这人生性贪鄙,一贯只进不出,实在舍不得还这笔银子。

  本以为少见面就躲过去,可最近这小子偏老上门,贾赦私下以为,孙绍祖定是知道谋缺的事无望,想过来讨还银子的。

  ……

  不过这倒是贾赦揣测过度了,虽然孙绍祖已从其他渠道,得知贾赦帮自己谋缺无望,也有些心疼那五千两银子。

  但他最近老上门,却不是为了讨还银子,而是另有原因。

  自从辽东传来贾琮一战扫平女真的消息,神京到处风传,说贾琮此次立下如此大功,圣上必定要下旨册封爵勋。

  这个消息让孙绍祖听的心头火热,他知道荣国府的爵位是由贾赦承袭,如今贾赦便是一等将军之爵。

  原先孙绍祖心底还是有些看不上贾赦,因他知道贾赦虽然袭爵,但没有袭府,贾家的家产他可沾不了多少。

  可如今他出了贾琮这样的儿子,那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贾琮也因功封爵,那就是一门双爵,父子同贵,找遍整个大周都没有第二家的,那是何等荣耀。

  而且听说那贾琮才十四五的年纪,听说已考了恩科的解元,文事方面也非常出众。

  如今又立军功,文韬武略,当真是不得了的人物,这等年纪就能封爵,再大些年纪,只怕还能再上一层楼。

  这样的人物要是陪上关系,他孙绍祖以后在神京,可就有了大靠山了。

  从那天开始,他就为了如何和贾赦贾琮牵连上关系,费尽心思,所以最近频繁拜访贾赦,不过是寻摸机缘。

  进出贾家的之时,他还花了不少银子,交好东路院的管事秦显,结果这两天,还真给他打听到了有用的消息。

  据那秦显透露,贾赦有一庶女,是荣国府的二小姐,现已过及笄之年,目前正在议亲。

  本来孙绍祖是世袭军职世家的嫡子,按道理是不会娶庶女为正妻。

  但是,一来贾家的门第高于他们孙家,二来他想攀附贾家和贾琮的富贵权势,也就没那么多穷讲究了。

  而最重要的一点,听那秦显说道,贾琮和这位二小姐是一父同胞,姐弟情谊甚笃,贾琮对这位姐姐最是爱惜看重。

  如今自己能娶这位二小姐为妻,和贾琮的关系那就是再亲近不过了,以后要在神京立足为官,还有什么难的呢。

  贾赦见到孙绍祖今天又过来,也知道躲不过去了。

  便硬着头皮说道:“贤侄啊,伱那兵部谋缺之事,最近只怕有些难办了……。”

  孙绍祖陪笑道:“世伯不必为难,我听说最近辽东大胜,兵部丢出去不少实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却怪不得世伯。”

  贾赦见孙绍祖如此懂事,心中高兴:“贤侄如此明白就好,等过了这段关口,老夫在帮贤侄筹谋筹谋。”

  孙绍祖笑道:“谋缺之事倒也不急于一时,小侄到了神京多日,外头对荣国贾家多有赞誉,小侄很钦慕荣国世勋清贵。”

  贾赦见孙绍祖欲言又止的样子,眉头微微一皱,问道:“贤侄有何话说,可以尽管直言,孙家和贾家是世交,不需见外。”

  “既然如此,小侄见厚颜直说了,小侄眼下尚未婚配,甚为倾慕世伯膝下二小姐,想求为佳偶。

  如世伯能予以成全,小侄定请高媒,三礼六证,聘为正室。”

  贾赦一听这话便呆了,他再没想到孙绍祖竟然想娶迎春……。

第308章 满城迎勋归

  嘉昭十四年,五月十八日

  荣国府,荣庆堂。

  当年东路院闹出巫蛊之事,邢夫人被王善保家的牵连,愈发被贾母冷落。

  这两年邢夫人除了日常礼数规矩,已很少来荣庆堂了,今天却已在这里坐了许久。

  今儿黛玉等姊妹都没在,只有迎春陪坐在下首。

  只是迎春的神情有些局促不安,脸色微微发白,明眸低垂,一条淡粉软烟罗丝帕,被纤纤十指纠缠成一团。

  邢夫人满脸笑容说道:“老太太,男方叫孙绍祖,父亲是大同世袭五品指挥孙占英,他是正室所出嫡三子。

  他和老爷素有来往,论起来和我们贾家也是世交,我也见过一面,相貌堂堂,可算是个人物。

  他听说二丫头正待字闺中,就请了官媒上门说亲,我和老爷对这门亲都很中意,老爷让我来请老太太示下呢。”

  贾母一听是世袭军职之家,又是正室嫡子,心中便也有几分中意。

  贾家这样的大族,婚嫁之事最讲究体面,像迎春这样的庶女,一般是很难嫁给官宦嫡脉作正室的。

  多半只能嫁给没根底的小官,或者世家庶子为妻,婚后过的日子多半过得磕碜,不会有闺阁时那般优容。

  而这个孙绍祖不仅是世袭官宦之家,还和贾家是故交,重要的是人家是正室所出。

  迎春能嫁这样身份的夫君,也是很难得了,传出去贾家也不失面子。

  贾母问道:“这人品行如何,这是最重要的,要能对二丫头好,官小些或家里不富裕,都不打紧。

  大不了我们多陪嫁些银子,这都是不值当的事。”

  迎春毕竟是在贾母身边养大,终归还是有些在意这孙女的,如今有了合适人家,她自然要多问几句。

  邢夫人笑道:“老太太尽管放心,这人会说话办事,人也懂事细心,如今正在兵部候缺,不日就能得了实缺,绝无什么不妥。”

  邢夫人知道贾赦在外面的生意,就和大同孙家有莫大的关联。

  因此贾赦很看重和孙家的关系,并言只要和孙家结成秦晋亲缘,以后必定会财源滚滚。

  邢夫人一向是贪图财货的性子,有了这样的因由,哪有不愿意的,自然在贾母面前说尽孙绍祖的好话。

  至于迎春是否嫁得良人,邢夫人半点都不在乎,不过是个庶女,又不是自己肚子养的,又有什么值当的,嫁出去还少个碍眼的。

  嫁得好是她的福气,嫁不好那是她的命,总之和自己没半分关系。

  ……

  贾母见自己迎春在一旁发呆,娇躯紧绷,脸色有些苍白,她知道自己这孙女寡言胆小,听到婚姻大事,想是有些心怯。

  “二丫头,我这么听来,那人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又是正房嫡子,必定是个好的,你也不用害怕,有我在呢,不会让你吃亏。”

  迎春鼓起勇气说道:“我不想嫁,我想……留在家里多孝顺老太太几年。”

  贾母听了这话一愣,不过心里到底还是受用的,这二丫头是个木头性子,针扎了都不知道喊痛,居然说了句这么可心的话来。

  贾母笑话道:“你也是傻丫头,哪有女儿家不出阁的,伱太太说了,那孙绍祖是他在京里谋缺的,以后在神京落地生根。

  你要想孝顺我,不过一顿车马的功夫,也便宜的很,我看这门亲不错,就这么定下来,你有了好归属,我也就放心了。”

  迎春再也忍不住,说道:“老太太,能不能等琮弟回来……。”

  至于为什么要等贾琮回来,连她自己也说不出原因。

  就这么许给了个从没见过面的人,她心中害怕,怕自己会吃亏受苦,只想自己最信任亲近的兄弟,能在身边才让她心安。

  邢夫人听迎春突然提到贾琮,心里便恶心起来,她在贾家落得如今这个田地,一大半都是那孽畜造的祸。

  皱着眉头说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婚姻大事,父母之命,他只是你兄弟,有他说话的份吗!”

  一旁的王夫人见场面不对,连忙出来打圆场。

  说道:“这也不算什么,二丫头和琮哥儿姐弟要好,大喜的事想让自己兄弟知道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21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