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7节

  嘉昭帝听了贾琮一番话,眼中一亮,虽然贾琮没说他惜爵是否寡恩,但却已将心意说的十分明了。

  “天下煌煌大势之前,个人胜败荣辱不值一提,说得好!你有这等思虑很是难得。”

  嘉昭帝目光复杂的望着贾琮,说道:“朕有时候都觉得奇怪,你如此年纪,本不该有怎么多奇异明澈之举,宽宏通晓之思。

  可你偏偏就有,也不知是柳静庵教授弟子太过厉害,还是你真的生有宿智!”

  皇帝这话贾琮就不敢接了,气氛一下变得有些沉默。

  嘉昭帝又说道:“此次你千里追敌,清元集尽诛女真首脑血勇,辽东诸将钦服,朝廷内外赞誉,再无不足之虑。

  你既立惊世之功,朕必不吝封赏,只是昨日宗人府传信,荣国府已上书牒于宗人府,要将你过继承嗣宁国一脉……。”

  贾琮一听这话就懵了,紧接着背上寒毛竖起。

  他对这事还真是一无所知,他刚返回神京,就入宫面圣,根本还没来得及回府。

  心中不禁一阵无语,贾家那些猪队友,真是把天下事都想得太儿戏了,怪不得败落成如今样子。

  当初宁国除爵的圣旨上,说什么封爵三年,宁国子弟三年内立下军功,就可复爵。

  那不过是皇帝放得烟雾弹,难道他会不知宁国子弟都是些纨绔,根本上不得战场,立不得军功?

  这个时候让自己承嗣宁国府,真把天下人都当傻子了,他们就不明白皇帝是何等眼里不揉沙子。

  他费劲心机,削弱太上皇时积蓄的旧勋势力,四王八公刚刚被削去一爵,难道他还会让旧势重生,那皇帝不是白忙活了。

  害的自己大功之身入宫面圣,却被皇帝问这种要命的抢答题。

  于是不假思索回道:“圣上,臣认为此事不妥!”

  “圣上曾下旨,勋爵贵重,取之必由军功,宁国封爵三年,宁国子弟立下军功,才能复爵位。

  若臣未去辽东之前,承嗣宁国,还算情有可原。

  如今臣在辽东立下微功,才承嗣宁国一脉,致使宁国有巧取勋位之嫌,臣有蒙蔽圣驾之罪,臣实不敢为之!”

  上首凝视贾琮表情的嘉昭帝,听了贾琮此言,脸上神情微微一凝,然后便缓和下来。

第310章 何当宁国主

  荣国府,探春院。

  “你们是不知道,今天琮三哥可威风了,骑着高头大马进城,身后跟了数不清的骑兵护卫,他可真像个大将军嘞。”

  “那些骑兵的盔甲金光闪闪,把人眼都耀花了,可这些兵不过只是三哥的开路护卫,那个场面可真稀罕的紧。”

  房里众姊妹正饶有兴致的围着个人说话,那人十几岁年纪,身材苗条,发黑如墨,手足轻健,纤腰柔韧,透着一股活泼灵动。

  上身穿了件大红底金竹叶纹交领长袄,下身是件白色暗花百褶裙,像一枝火红娇艳的海棠花,正是方才刚到贾府的史湘云。

  湘云这两年开始抽条,再加上她性子活泼好动,性情开朗轩阔,人也出落的越发俏丽甜美。

  今天,园中姊妹们心情都很好。

  因为二门外已传来消息,上午贾琮已经抵达神京,在显德门入城,如今去宫里面圣,估计马上就能回家了!

  原先走时说春暖三月就能回,结果到了入夏才算回来,整整去了半年了。

  正遇上史湘云今天被贾母接到贾府小住,没想到她一进园子,就和姊妹们嚷嚷,今天在显德门见到贾琮,一下子成了大家的焦点。

  姊妹中史湘云口才最好,唇舌最是利落,说起话来爽脆通透都不带停,言语描摹更是绘声绘色,一下子就把姊妹们听迷了。

  “还有啊,今天显德门那里好多姑娘小媳妇聚在那里,不就是听说三哥少年立功,而且长得很好看。

  个个都赶过来看稀罕,你们是没见到,这些人盯着三哥都不带眨眼的,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当真是不害臊,哼!”

  黛玉和探春听湘云说的好玩,都忍不住咯咯笑。

  探春突然眨了眨眼睛,问到:“云丫头你怎么知道,人家看得眼珠子都掉地上了?”

  史湘云脱口而出:“我马车也停在那里,我都亲眼看到了,哼!”

  探春突然笑道:“伱老实说,你一大早巴巴坐车去显德门,你是不是去看三哥哥,看得也眼珠子掉下来了。”

  史湘云俏脸一红,嗔怒道:“好你个三丫头,你快过来,让我撕烂你的嘴!”

  两人在房里一通打闹,清脆的笑声弥漫,好一会儿探春才求饶,史湘云才消停下来。

  黛玉好奇问道:“云丫头,你怎么会知道三哥今天回城,还早早的去显德门看热闹?”

  史湘云颇有些得意,说道:“昨天我听二叔和三叔说的,琮三哥昨天就到了五十里外军驿,今天会在显德门入城。

  我就和婶婶说,想到老太太这里小住,婶婶还很高兴呢,就打发人告诉了老太太,今儿我赶早出门,特意让车经过显德门……。”

  其实史湘云都有些奇怪,这两年她说要到老太太这里小住,婶婶都有些巴不得一样,总是赶紧收拾车马把自己送过来,很是古怪。

  探春又打趣道:“云丫头,你好奸诈,用这种方法去看三哥哥的稀罕。”

  史湘云得意一笑,摇头晃脑说道:“哼,这不叫狡诈,这叫智谋,叫山人自有妙计……。”

  “我还听我二叔说,琮三哥在辽东立了大功,皇上可能是要封爵的,三哥才多大年纪,要是能封爵可就太厉害了。”

  探春却说道:“三哥哥眼下可不都是好事,有一桩就是棘手的呢。”

  黛玉一听便知道,探春说的是三哥哥过继给宁国一脉,外祖母连过继文牒都上了宗人府,这事只怕是不清净。

  黛玉和探春这些闺阁姊妹,在这事上却没有说话的份,但黛玉却深知贾琮的性子,骨子里骄傲的很,最不喜随意被人摆弄。

  史湘云好奇问道:“琮三哥那么有能为,他还能有什么棘手的事情?”

  探春本来不想说这事,不过想到贾琮回来,这事也就都知道了。

  才说道:“家里想让三哥哥过继到宁国一脉。”

  史湘云一脸疑惑:“过继子弟不是都挑普通的吗,怎么会让家中最出色的子弟出府过继,老太太也舍得的?”

  ……

  离开乾阳宫时,贾琮还是觉得背后一阵发凉。

  事先他完全不知,贾家居然在这个关口,闹出让他过继宁国之事。

  皇帝乍然问起,自己惊诧之下,总算随机应变,给了皇帝满意的答案。

  如果自己也贾家那些人一样蠢,傻乎乎的愿意转宗承嗣,只怕会被皇帝看得一文不值。

  或许还会封自己一个小爵位,不过这辈子只能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了。

  因为以嘉昭帝的心术,他不会用一个连立场都看不清的蠢货。

  在自己身在千里之外,完全不知道此事的情况下,贾府就去宗人府上了转宗书牒。

  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自己就像是个被随便甩来甩去的物件,还真是……!

  但是今天在乾阳宫一番奏对,其实他已和皇帝已隐晦的达成了一致。

  至于那个可笑的宁国爵位,从宁国府被查抄那一刻起,就已永远成为过去。

  皇帝想要淡化太上皇的影响,彻底掌控大周兵武之权,除了培植自己的兵事肱骨,如顾延魁、史鼎等人。

  另外就是对四王八公等旧勋持续削弱,宁国爵被除,就注定再也不可能复生,不然皇权威严何存!

  宁国一旦复爵,就会给四王八公不好的示范,只会觉得旧勋贵重,削而不死,灭而不决,增其气焰!

  贾琮甚至很肯定,就算宁国一脉,有人铁了心去九边从军立功,只怕也会不明不白死在军中。

  只要皇帝稍微漏一些口风,会有数不清的人排队,帮着皇帝去干这种脏活。

  贾母在后宅是个人物,但是对政局大事的认知,她和其它庸碌的妇人并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一直这么办糊涂事,迟早要把荣国府的家业折进去……。

  还有眼下荣国袭爵的贾赦,本来他才能平庸是好事,能让荣国府多持续几年富贵。

  可偏偏越菜越爱玩,贾琮想到贾赦唆使贾蔷进入火器工坊,就猜想贾赦在外面必定也不消停。

  在他看来和贾赦这种祸胎相比,贾琏倒是更安全的袭爵人,因为贾琏除了在女色上瞎胡混,其它方面基本不作死。

  出了宫门,贾琮便驱马直奔居德坊荣国府。

  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上面装的都是辽东将领送的辽东特产,还有送家中姊妹和芷芍她们的礼物。

  不知林妹妹这半年身子怎么样了,有没有按自己教的法子保养身子。

  三妹妹本来说等自己回来,要趁三月春光一起放风筝,可自己回来却已是初夏。

  还有,很久没有和二姐姐下棋了,不知她现在是否一切安好……。

  还有清芷斋里那些贴身丫头,出门时让林妹妹和三妹妹帮着照看,应该一切都安好吧。

  等到隔着远远距离,看到敕造荣国那高耸的飞檐,贾琮心中泛起凝滞且喜悦的复杂心绪。

  ……

  荣庆堂。

  今天不仅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人在座,连贾政、贾敬、贾效也在场。

  贾琮今日回京的消息,闹出的动静有些大,贾府中人自然也都知道了。

  贾政自然是满怀欢喜,当初贾琮出行之前,他将荣国祖传青犀宝甲相赠,如今成了类似宝剑赠英雄的佳话。

  琮哥儿此去辽东,竟然立下如此泼天之功,一战灭千军,扫平女真三卫豪强,即便先祖荣国当年,也少有这样的战绩。

  往后世人说起这场战事,自然也少不得琮哥儿出征之前,自己以家传宝甲相赠的典故,想到这些贾政心里大乐,这孩子争气!

  不过看到在座的贾敬、贾效那副模样,贾政未免有些大皱眉头。

  对于贾敬和贾效来说,他们甚至比荣国府的人,还在意贾琮回京一事。

  因贾母已向宗人府递交贾琮转宗继嗣的文牒。

  贾琮承嗣宁国一脉,只剩下临门一脚,让贾敬和贾效如何不心情紧张。

  他们已听说贾琮今日回京不是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宫中面圣。

  他们担心贾琮会不会面圣之时,就被皇帝当场册封爵位,如果是这样的话,想贾琮继嗣宁国就难了。

  不管是贾敬,还是贾效,对他们来说贾琮是不是封爵,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他能入嗣宁国,被封的是宁国爵。

  只有这样,贾敬恢复宁国爵的野望才真正实现,贾效之流又有宁国爵这颗大树来蚕食享用。

  什么恢复祖宗功业荣光,什么宁荣两脉同气连枝,贾敬对此或许还有些信念,对贾效之流这些不过是遮羞的鬼话。

  等到二门外传来贾琮回府的消息,荣庆堂中众人都是精神一振,贾母连忙让人传贾琮进来问话。

首节 上一节 217/7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推荐阅读